在張力中思索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鄧曉芒  頁數(shù):220  
Tag標簽:無  

前言

  高山起于深海,這套《東南大學人文講演錄》叢書緣起于歷百余年的東南大學人文教育傳統(tǒng)和持續(xù)十幾年之久的東南大學的文化素質(zhì)教育。叢書在反映東南大學人文教育盛況的同時,也體現(xiàn)著我們對大學文化建設(shè)和人文教育理念的探索與思考?! 〈髮W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搖籃,文化是大學的靈魂,她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發(fā)揮作用。大學以其高品位的文化來浸潤和培育學子的精神世界,以無用之形營衛(wèi)大用,以澹泊之心收獲大利。大學的文化品位固化于校園的大樓與大樹之間,體現(xiàn)于人文與自然之美的有機相連,顯現(xiàn)于師生的語默止靜和為學任事之中。  大學的文化品位首先是歷史的積淀。這種積淀使大學繼承了綿延的文化血脈和高貴的精神品質(zhì)。東南大學地處南朝劉宋四學、蕭梁五館、有明南雍和國立中央大學的舊址,三千年吳文化崇文重教、廣博易良的氣韻風骨和江左百代文樞的榮辱沉浮,孕育了這所百年學府崇高、沉靜、雄毅的精神氣質(zhì)。徜徉在東大校園,遒勁挺拔的六朝松,巍然高聳的穹頂禮堂,九龍湖畔重檐廡殿式的教學樓、氣勢雄偉的李文正圖書館,大樹與大樓折射出深厚的歷史底蘊、雄偉的文化氣魄,一種深厚的歷史感和超凡的文化訴求會不自覺地在心中涌動,我們仿佛體味到,將“止于至善”作為校訓是這所大學基于文化源脈的自然流向。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的幾場講演就是在上述三種張力中展開的。在今天,談文化問題離不開現(xiàn)實問題,而談現(xiàn)實問題又只有通過中西、古今、現(xiàn)實與理想的對比才能深入。自從1980年代起,我研究中西文化比較這個課題已有二十多年了,我的觀點一以貫之,從來沒有發(fā)生過根本性的變化,這就是:借鑒西方文化來批判地反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用這種方式促進中西文化的互相了解和中國文化的提升。這種提升,也可以說是“弘揚”。弘揚不是口頭上鼓噪和宣傳的事,而是需要身體力行地進行理論上的創(chuàng)造,中國文化有多大的生命力,就看她能否雍容大度地吸收異己文化的因素來營養(yǎng)自身,通過新陳代謝而排除毒素,更新自身。我把這叫作“新批判主義”,并認為這是整個21世紀中國人所必須完成的一件世紀工程。

作者簡介

鄧曉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長沙人。1964年初中畢業(yè)后即下放農(nóng)村插隊,1974年返城,當過臨時工、搬運工,1979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攻讀西方哲學史的碩士研究生,1982年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任講師,1988年任副教授,1989年任教授。1993年評為博士生導師?,F(xiàn)為武大哲學學院外國哲學學科帶頭人,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wù)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德國哲學》主編。在德國古典哲學的翻譯和研究上成就斐然,并積極介入中西比較和文化批判,創(chuàng)立了“新實踐美學”和“新批判主義”,在學術(shù)界和思想界獨樹一幟,有廣泛的影響力。代表性成果有專著《思辨的張力》、《靈之舞》、《人之境》、《靈魂之旅》、《新批判主義》、《康德哲學諸問題》等;譯著有康德三大批判新譯(《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楊祖陶校,全套書獲教育部第四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獎一等獎)等;發(fā)表論文三百余篇。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講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道德狀況的反思第二講 我們?yōu)槭裁礇]有超越性的信仰?第三講 傳統(tǒng)文化及其現(xiàn)代化的反思第四講 中西生死觀比較第五講 中西信仰觀比較第六講 中西藝術(shù)精神比較第七講 談?wù)劷鹨?guī)則的三種模式第八講 康德宗教倫理對我們的啟示

章節(jié)摘錄

  但是希臘人還有另外一個神話故事,就是特洛伊戰(zhàn)爭。這里面最主要的人物就是阿喀琉斯。當年參戰(zhàn)的時候,阿喀琉斯的父母就把他藏了起來,不讓他去參戰(zhàn)。后來俄底修斯把他找出來了,就問他,你有兩種選擇:你愿意光榮地去死還是平庸地去死?光榮地去死,你年紀輕輕的就可能喪失生命,但是會功成名就;平平庸庸的呢你會享盡天年,但是一輩子庸庸碌碌。最后阿喀琉斯選擇了哪怕短命也要轟轟烈烈地過一生,而沒有選擇庸庸碌碌的一生。他參加了特洛伊戰(zhàn)爭,后來果然成為后世敬仰的大英雄。據(jù)說阿喀琉斯死后,俄底修斯去陰間拜訪他,見到阿喀琉斯在陰間成了地獄之王,也就是冥王。俄底修斯說你干得不錯啊,在人世間轟轟烈烈,在地獄里你仍然稱王。阿喀琉斯愁眉苦臉地說:我寧可在人間做一個幫工,也不愿在陰間當王。陰間有什么好的,連光明都沒有。這個神話是另外一個格調(diào)。如果在人間沒有幸福,那么可以放棄對生命的追求,但是如果在人間有幸福,那寧可活在人間。要活著,要生命,活著要比死亡好。在陰間當王也不如在人間做一個普通人。這是阿喀琉斯所要表達的意愿,這個故事在正反兩方面都有所表達。什么意思呢?一方面,人生是為了追求幸福的,如果不幸福呢,寧愿去死。這是希臘人的想法,他們把人生看作幸福的路程。所以希臘人總是說要幸福的生活,他們追求快樂、自由、為所欲為。他們對他們的祖先不太尊敬,對于他們的歷史也不太尊重。歷史在希臘人眼中好像開玩笑的一樣。希臘的第一個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寫了一部著作《歷史》。當時的人都埋怨他,覺得這些東西沒有必要記下來。他所寫的歷史在我們看來根本不叫歷史,他的歷史里面有好多神話,是真是假都是一些傳聞。大家埋怨他,覺得這些東西沒有必要記述下來。  所以希臘人和中國人很不一樣。中國人非常重視歷史,我們看古代的歷史著作,哪一年都標示得很清楚。但是希臘人不關(guān)注于此。很多希臘人對自己的祖先都已經(jīng)忘記了,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就胡亂瞎說。有的說自己是宙斯的孫子,有的說自己是波塞頓的后代,有的說自己是愛神阿芙洛蒂忒的子孫,隨他們怎么說,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反正要給自己的祖先找一個有名的神靈,不管是男神還是女神。所以希臘人也不關(guān)注后人的看法,既然他們對歷史都不尊重,所以對后人的看法也是無所謂的。他們?nèi)康目捶ǘ既Q于自身。傳說中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有一個老人,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在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奪標了,一個是賽跑,一個是鐵餅。于是老人高興得不得了,當場死在他兒子的懷抱里,別人都羨慕得不得了。這樣的一個老人有這樣的兒子真是幸福?! ≡儆芯褪翘K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的美談流傳千年不衰,蘇格拉底之死是他的絕唱,是他的人生的最后一幕。蘇格拉底很聰明,他經(jīng)常跟別人辯論、討論生死的問題,而且他對于祖先、神明等等都不怎么尊重。所以蘇格拉底引起城邦中一些人的嫉恨,一些保守派就控告他,說他不尊敬神明,腐蝕青年思想,于是把蘇格拉底告上法庭。蘇格拉底在法庭上侃侃而談,愚弄了那些法官,最終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但是因為這個就判了死刑,似乎有些太嚴重了,因為在希臘歷史上還沒有這個先例。于是就給蘇格拉底留了個后路,如果交納了罰款,就可以解除死刑。但是蘇格拉底不干。后來有人去監(jiān)獄救他,他也拒絕了,他認為法律就是法律,法律判我死刑我就應該服死刑。當蘇格拉底的弟子去監(jiān)獄救他,鼓勵他逃跑的時候,蘇格拉底說人是有靈魂的,人的身體是肉體,人的行動不是由肉體支配的,而是由靈魂支配的,靈魂知道什么對他最好,我的靈魂告訴我我現(xiàn)在死最好,現(xiàn)在是我全部才華發(fā)揮的頂端。因為蘇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學家,沒有人辯論勝過他。他說過些年之后我老了,駝背了,口齒也不伶俐了,也辯論不過人家了,那時候死的話沒有什么意義了,現(xiàn)在死是正好的。所以蘇格拉底喝下了毒酒。歷史上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學術(shù)問題,為什么蘇格拉底當時要自殺?為什么選擇死而不選擇生?而且他在死之前讓他的學生去全雅典問一下,有誰比現(xiàn)在的蘇格拉底更幸福。蘇格拉底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他生活在世界上仿佛是演出了一幕精彩的戲劇,他的死亡是一個精彩的收場,要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如果拖泥帶水的,那就不美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當成一個藝術(shù)品來雕琢,最后要有一個最完滿的結(jié)局。蘇格拉底被人誣告,他為了維護雅典法律的尊嚴慷慨赴死,同時又獲得自己最大的幸福。這是蘇格拉底的選擇,他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以蘇格拉底的生死觀,我們可以看出,希臘人把追求幸福當作他們一生的目的,哪怕以死亡作為幸福的標志?! ∫粋€是斯多葛學派的芝諾,他創(chuàng)立了斯多葛派,另外一個是伊壁鳩魯學派的伊壁鳩魯,還有一個是懷疑派的皮浪,這三個學派是羅烏當時最出名的三個哲學流派。當時的羅馬人不是這個學派的就是那個學派的。這三個學派各有各的觀點,但是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蔑視生活本身。羅馬時代已經(jīng)開始邁人封建社會了,羅馬帝國時代已經(jīng)不像以前那樣有著高尚的道德。而且羅馬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比希臘時代更加嚴酷。希臘時代是自由民主的時代,自由民主和城邦制度使得當時的社會風氣比較自由,人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羅馬人比較嚴肅、嚴謹。這是羅馬人的特點。這三派的哲學家,他們的共同點是他們的哲學都是人生哲學。而他們的人生哲學都是要追求人生的幸福。但是他們的幸福觀和希臘人的是不一樣的,希臘人是要追求人生的快樂,是要發(fā)展個性。而羅馬人的幸福觀是“不動心”,這三個學派的特點都是不動心,心靈平靜,不為所動,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羅馬人的人生觀念相比較希臘人的又進了一層。希臘人是自由自在,是發(fā)揮自己的個性,而羅馬人是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一生的戒條就是不動心。比如斯多葛派認為整個世界都是命定的,都是已經(jīng)規(guī)定好的。命運呢是按照邏各斯運行,邏各斯也就是我們后來所說的邏輯,也就是必然規(guī)律。人生就是按照自然規(guī)律規(guī)定好的。人生既然是規(guī)定好了的,那么就沒有什么奇跡,也沒有什么新奇的東西。一切都是按照邏輯規(guī)律推理出來的,下一步該怎么辦這是有規(guī)定的。當然你人看不出來,神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在斯多葛派看來人生非常的抽象,非常的無趣。跟希臘人相比,羅馬人雖然認為人生非常的無趣,但是他們還是要追求不動心,認為不動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敲此苟喔鹋蓪τ谌说纳强吹煤艿?,他們只是追求內(nèi)在的不動心,而對于外在的快樂毫不感興趣,認為那些是非常短暫的過眼云煙的東西。作為一個人應該有堅韌的性格,應該有堅強的人格,他們強調(diào)禁欲主義,強調(diào)道德高尚。在生死觀上面,他們對于生看得比較淡,因為生命并不是你創(chuàng)造出的東西,而是被命運規(guī)定好的東西。所以在斯多葛派里面許多人都有一種自殺傾向。他們還有一種理論認為自殺是人的特權(quán),人可以自殺,而動物就不能自殺,神也不能自殺。只有人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在張力中思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9條)

 
 

  •   這本講演集相對鄧曉芒先生的其他學術(shù)性質(zhì)的文章來說要讀得輕松很多,但并不減其思想的魅力。該書容納了鄧先生思想主張的各個主要方面,而且講得深入淺出,是非常適合關(guān)心中國人的思想文化的人讀的。
  •   鄧曉芒的文章雖然中國知網(wǎng)上大多能找到,但我還是想買下來
  •   我在鄧曉芒一系列哲學圖書引導下剛剛完成了一次精神之旅,內(nèi)心收獲難以用語言表達,。
  •   非常棒的書,鄧曉芒的思想深刻
  •   開本大小、文字排版、書眉設(shè)計都很好。
    內(nèi)容更是沒得說。
    鄧曉芒老師的書,值得全部收藏。
  •   思考需要訓練,這本書是我們老師推薦我們看的,感覺很不錯!??!
  •   還需要說嘛,很好了
  •   研究黑格爾辯證法的必備書目
  •   很有思想見解的一本書
  •   很不錯啊!難得的思想深度。
  •   鄧老師的作品沒得說
  •   有一種力量叫思想!很不錯的書!
  •   內(nèi)容很犀利,適合年輕人讀
  •   思考就是有深度
  •   滿意,有深度。
  •   還沒有看完了啊
  •     本書收錄了作者三赴東南大學共八場講演,不過其中至少有五篇在作者的其它作品中已有收錄。本書的講演是圍繞中西文化之間的張力、古今的張力、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張力展開的。中西方比較與信仰問題是本書的關(guān)鍵詞。中西文化是世界上相聚最遙遠、性質(zhì)最不同的兩種文化。
      作者對于傳統(tǒng)文化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傳統(tǒng)文化在扯現(xiàn)代化的后腿,它為吃人的專制體制蒙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今天我們道德的淪喪不是因為西方外來文化的腐蝕,而是我們幾千年來舊道德的一種自然的淪喪、腐朽。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使儒家道德喪失了賴以生存的土壤,但沒有適應市場經(jīng)濟的新道德來填補真空。作者一貫的觀點是借鑒西方文化來批判地反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促進中西文化的互相理解和中國文化的提升。新型的道德原則是西方傳過來的普世價值:理性、自由、人權(quán)、憲政、民主、平等、正義。中國人注重私德,公德由私德推廣而來;西方人注重公德,私德建立在公德基礎(chǔ)上。在中國,法德不分;在西方文化里,法德互補,道德要在法治背景下才能培育起來。道德更多的是理性的事情,而不單純是情感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認為,政治體制改革是發(fā)展出新型道德的一個前提。
      另外,鄧曉芒先生在書中稱自己從來不是能言善辯的人,甚至到四歲時還不會說話,只能用手來比劃,曾被托兒所退回過。研究生畢業(yè)時他還沒打算作老師,但他的導師楊祖陶先生覺得他還可以,后來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歷練,終于成為名師。
  •   借鑒西方文化來批判地反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值得參考一下。
  •   在張力中思索,適合喜歡愛思索的你。
  •   在張力中思索不僅是一個書名,更要是一種思維習慣。
  •   鄧曉芒的兩本書一起買了,感覺都不錯,只是文學修辭方面略感重復。
  •   一本鄧老師非學術(shù)的演講集,對時下的社會現(xiàn)狀進行了哲學視野的分析,特別是對信仰部分的詮釋令人耳目一新。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來源于演講整理,閱讀起來略顯繁瑣。
  •   這本內(nèi)容相對輕松,講得深入淺出,但并不減其思想的魅力。
  •   內(nèi)容是我想要的,就是封面有點折痕··
  •   作為一本演講錄的合集,比專注讀起來還是要輕松一點,而同時并不影響對作者思想的把握,某種程度上更有利于擴散自己的想法。
  •   社會固化 整個社會缺乏張力!悲!
  •   買回來的書被壓爛了??!氣死我了!?。。?!
  •   有的書,不是為了受益,而是為了認識其真相
  •   書還沒看 感覺還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