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康熙 編,陳生璽 賈乃謙 注譯 頁數(shù):15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庭訓格言》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撰,其子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678-1735)筆述。玄燁八歲即皇帝位,年號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后,四子胤稹繼位,年號雍正。此書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對諸皇子的訓誡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條,包括讀書、修身、為政、待人、敬老、盡孝、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細微瑣事。因為他是給他的兒子們講的,所以很具體、生動而真實,沒有什么虛飾。
作者簡介
編者:(清代)康熙 注譯:陳生璽 賈乃謙
書籍目錄
一、以誠敬接物待人,不務虛名
二、看書?為書所愚,始善
三、養(yǎng)生和治理天下之道皆在圣賢經(jīng)書之中
四、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
五、仁者以萬物為一體,無不愛
六、我從來不委過于人
七、心虛則學進,盈則學退
八、學貴有決定不移之志、勇猛精進之心
九、孝道不在衣食之奉養(yǎng),在得父母之歡心為真孝
十、知止者富,知足不辱,可以長久
十一、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十二、三藩之亂時持心堅定,外示以暇豫
十三、大雨雷霆之際,決毋立于大樹下
十四、大凡貴人皆能久坐
十五、一念之微為善為惡,畔然分明
十六、人之才行,當辨其大小
十七、念慮之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
十八、我自幼不喜飲酒
十九、人之養(yǎng)身,飲食為要
二十、人不能無好惡,但能勝其私心則善
二十一、詩以言志,禮以立身,乃學者之所必學
二十二、使令小人不可過嚴,亦不可寬縱
二十三、為將之道當身先士卒,兵丁不可令習安逸
二十四、居塞外當謹慎飲水
二十五、自天子至于庶人,家庭常理出于天倫至性
二十六、吉兇異道,吉事兇事決不相參
二十七、重視新滿洲,以德服人
二十八、讀書時當?認世務,應事時當據(jù)書理審其事宜
二十九、人至高年則不能耐暑
三十、《易經(jīng)》乃四圣之書
三十一、凡事空談,終屬無用
三十二、凡人飲食,當擇其宜于身者
三十三、凡人持身處世,當存恕心
三十四、賞罰乃代天宣教,非操柄者所得私
三十五、人之識見各異,皆出平日學力所至
三十六、留心典籍,編纂《康熙字典》
三十七、一言可以得人心,一言可以失人心
三十八、我自幼喜觀稼穡,得五谷菜蔬之種必觀其收獲
三十九、諸國必有一所敬之神,人各有一懼怕之物
四十、初得?洋自鳴鐘
四十一、佛經(jīng)中以白為凈,故以素白為吉祥
四十二、凡人平日當涵養(yǎng)此心
四十三、皇子阿哥當思各自保重
四十四、出獵亦得使之以時,養(yǎng)之以節(jié)
四十五、黃淮兩河關系漕運民生
四十六、王、貝勒、貝子各宜本分度日,不可干預外事
四十七、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四十八、讀書各隨分量所及,審其先后而致功
四十九、凡人最要者,惟力行善道
五十、我生性最忌殺戮,正以天地好生
五十一、字乃天地間之至寶
五十二、孝道亦應順理之自然,則有益于身
五十三、算術與音律之學
五十四、物各遂其性,雖禽獸亦如其本地之生
五十五、五谷熟而民人育,奈何貴金玉而不知重五谷
五十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乃圣賢立志之根本
五十七、老年戒之在得
五十八、人有病請醫(yī)療治,必以病之始末詳告
五十九、大概書法,心正則筆正
六十、選日必當選時,吉日不如吉時
六十一、清朝以弓矢取天下,習射不可一刻廢懈
六十二、人惟反躬自省,懺悔改過,自然轉(zhuǎn)禍為福
六十三、名實一物,好名者則徇名為虛
六十四、讀書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
六十五、人在幼稚,精神專一,故須早學
六十六、天下未有過不去之事,忍耐一時,便覺無事
六十七、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
章節(jié)摘錄
是古人所說“只要能心靜,就會身自涼”。并且夏天不貪風涼,對于身體也大有益處。大概夏天陰寒埋藏在身內(nèi),倘若只貪一時風涼的稱心,反而把暑熱封閉在皮下,那時不會感到它的危害,以后或許因而成病。往往看到有人秋深多有腸胃不調(diào)的,都是由外貪風涼而內(nèi)閉暑熱導致的。訓教說:“凡人養(yǎng)生之道,沒有超出圣人所留經(jīng)籍的。所以我只讓你們熟讀五經(jīng)、四書,性情理智之學確實都在其中。凡存心涵養(yǎng)品性、安身立命的道理,沒有不具備的??催@些書不勝過去學各種雜學嗎?訓教說:《書經(jīng)》是虞、夏、商、周治理天下的根本大法?!稌瘋鳌ば颉氛f:“二帝三王之治本源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源于心,能夠了解其心,則道與治就可得而言說了?!贝蟾诺赖铝x理之心,乃為人意念之心的主宰,而修心養(yǎng)性的方法,乃為治的本源。精粹純一、不偏不倚是堯、舜、禹相繼傳授的心法。建立法度使天下之人,各得其中,是商湯、周武相授的心法。德啊,仁啊,敬與誠啊,說來雖各有不同,可是其理是同樣的,都是闡明這心的微妙的,帝王人家必定要講論研讀,所以我訓教你們都要誦讀學習。雖然《書經(jīng)》講的是政事,可是上至天道,下至地理,中兼人事,沒有不完備于其中間的,實在是所謂貫通于天、地、人三才,橫亙于萬古的??!說講天象,有《虞書》制定歷法、闡明天時的變化可以證驗;說到地理,《尚書·禹貢》講山川田賦可以證驗;講說為君之道,那典、謨、訓、誥這些含義精微、深遠的言詞都說得很詳細;說的為臣之道,則君臣之間言語討論,臣下直言進諫告誡君王陳說的忠誠,清明可見;說到治理方法,那箕子《洪范》的九種大法說得非常明白了;說到修養(yǎng)德行、建立功業(yè),那六府三事、禮樂兵農(nóng)分明可數(shù)。如此,帝王之家一定要講論研讀,就是仕宦人家有志于侍奉君王、治理百姓的人,也一定要研讀講論。
媒體關注與評論
是編以圣人之筆記圣人之言,傳述既得精微;又以圣人親聞于圣人,授受尤為親切。垂諸萬世,固當與典謨訓誥共昭法守矣?! 端膸烊珪嵋ねビ柛裱浴罚ㄊ蔷帲┲蝺?nèi)治外,養(yǎng)性養(yǎng)身,射御方藥,諸家百氏之論說,莫不隨時不訓。遇事立言,字字切于身心,語語垂為模范。 ——雍正《御制圣祖仁皇帝庭訓格言序》
編輯推薦
《庭訓格言》:讀書以明理為要。理既明則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