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張新斌、馬炎心、 劉少宇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張新斌,馬炎心,劉少宇 著 頁數:217
內容概要
從古至今,我們的母親河滋養(yǎng)著這里的每一株莊稼和每一個生靈,使這里成為一片人文的沃土。自從遠古的文明之犁在這里開墾出第一片耕地之后,這塊土地便再不肯荒蕪:千百年來,一次次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烽煙在這里改變著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一個個彪炳史冊的圣賢英杰、名相名將、文人才俊像一顆顆璀璨的星辰鑲嵌在中華遼闊的天幕上,眾多的歷史人文標志像一面面旌旗,搖曳著這個地域昔日的輝煌和驕傲……正是這一切,匯成了一條歷史文化的長河,日夜流淌在中原的土地上,它攜帶著綿長而又深厚的文化營養(yǎng),傳遞著民族精神的基因,浸潤濡染著一代又一代人。這種民族的感召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斷增強著華夏子孫的文化認同,不斷增強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親和力,保證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集體記憶的賡續(xù)綿延。所以,我們有理由說,中原文化折射出中國歷史的軌跡,推動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并以其文化理想引領著東方文明的進程。她以其無可比擬的系統(tǒng)性、豐富性、完整性,成為中華主流文化的主體和骨干,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根基。
書籍目錄
談古說今——許昌,不僅僅是三國時的魏都許昌概況與歷史沿革經濟發(fā)展與城市建設歷史積淀與發(fā)展特點人文傳統(tǒng)與許昌精神要事回放——許昌歷史的拐點許由牧耕在許地——許昌歷史的起點夏啟大饗諸侯于鈞臺——第一次國宴少康中興在禹州——歷代中興的典范許國滄桑六百載——血與火的洗禮晉楚鄢陵之戰(zhàn)——春秋時期的一場激戰(zhàn)唐雎出使秦國——正義與勇敢的勝利潁川黃巾震京都——熊熊的農民革命之火曹操迎漢獻帝都許——偉大的戰(zhàn)略決策營丕代漢稱帝——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陳群創(chuàng)立九品中正制——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潁昌大捷——岳家軍的輝煌戰(zhàn)績三峰山大戰(zhàn)——蒙古滅金的決定性戰(zhàn)役許昌抗日保衛(wèi)戰(zhàn)——中華民族的正氣歌名人掃描——光耀歷史的許昌人謀財謀國呂不韋法家代表韓非政論家晁錯增補《史記》褚少孫憂國奉公祭弟孫名士領袖陳寔天下模楷李元禮經學家荀爽笑林鼻祖邯鄲淳楷書之祖鐘繇曹操帳下二謀士——荀或、荀攸屯田都尉棗祗功高命短郭奉孝漢土沙門第一人——朱士行平定“蘇峻之亂”的庾亮文學評論家鐘嶸天臺宗創(chuàng)始人智額書法名家褚遂良畫圣吳道子新樂府運動倡導者王建楚國國王馬殷元代名醫(yī)滑壽五朝元老馬文升辛亥烈士張鐘端歷史學家姚從吾抗日將領陳德馨尋根問祖——大樹在這里萌芽許姓扎根許昌地方氏祖根在方山中華望族潁川陳一源二流話鐘姓夏禹后代為夏姓高氏一支源禹州鄢姓始祖是求言古城印象——名城故事多考古探秘——拂去許昌歷史的塵封勝景掠影——智慧、休閑、體驗之旅名品薈萃——許昌帶給世界的物質精華非遺概覽——生機盎然的鄉(xiāng)野之花非遺概覽——生機盎然的鄉(xiāng)野之花城市名片——特色突出的地獄文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有一次,鐘繇到韋誕家做客,見他家的幾案上有蔡邕的《筆勢》一書。鐘繇當即兩眼放光,一睹為快。書中的觀點句句精準,鐘繇看罷茅塞頓開,卻意猶未盡。他婉轉地向韋誕表示想借讀一下。原來韋誕曾師從書法名家蔡邕,深得蔡氏漢隸之妙。據說他在嵩山石室學習時,得到了蔡邕的書法理論杰作《筆勢》,并經常對著這本書揣摩練習,筆法精進。鐘繇聽說后,曾向韋誕討教蔡邕的用筆之法,但韋誕緘口不語。向其借讀,他說早就遺失了。不料這次卻讓鐘繇親自看到,便又提出借書之事。因為是絕本,太珍貴了,韋誕仍然舍不得出借。鐘繇提出重金收購,還以自己收藏的名家絕品交換,亦遭拒絕。鐘繇苦求不成,氣得當場吐血,昏死過去。曹操聞訊后,立即派人帶上自己的靈丹妙藥“五靈丹”前去搶救,鐘繇這才喘過氣來。為此,鐘繇對韋誕一直耿耿于懷。機會終于來了。古人死后喜歡把自己最心愛的物品陪葬到墓里。韋誕死后,同樣把《筆勢》等一批墨寶真經當做隨葬品帶入自己的墳墓。鐘繇聽說后心中暗喜,他花大價錢請來了當時有名的盜墓賊,終于將《筆勢》搞到自己手中。此事見東晉文學家虞喜的《志林》一書。
編輯推薦
《曹魏故都·許昌》:中原文化記憶叢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