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

出版時間:2004-5  出版社:長江文藝  作者:費奧多爾·陀斯妥耶夫斯基  頁數(shù):579  字數(shù):5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俄國偉大作家費奧多爾·陀斯妥耶夫斯基(1821—1881),于1821年11月11日出生在莫斯科一個醫(yī)生家庭,1843年畢業(yè)于彼得堡高等軍事工程學院。早在中學時代,陀斯妥耶夫斯基就閱讀了大量的俄國和外國文學名著,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茹科夫斯基、克雷洛夫、巴爾扎克、雨果、喬治·桑、司各特、席勒等人的代表作品更是為他愛不釋手。在高等軍事工程學院,他不僅繼續(xù)大量閱讀俄外文學名著,對果戈理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自己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寫出了兩部歷史悲劇《瑪麗亞·斯圖亞特》、《鮑里斯·戈杜諾夫》。畢業(yè)后,他正式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1846年,他發(fā)表書信體小說《窮人》,受到詩人涅克拉索夫和著名批評家別林斯基的高度評價,一舉成名,在文學界引起了注意;后因參加俄國最早的進步知識分子革命組織——彼特拉舍夫斯基(1821—1866)小組,于1849年被沙俄政府逮捕,并被判處死刑;臨刑前幾分鐘獲得沙皇的赦免,改為流放——先是在鄂木斯克要塞監(jiān)獄服苦役四年(1850—1854),接著被派到塞米巴拉金斯克的西伯利亞第七常備營當了5年列兵(1854一1859)。1859年12月,他獲準回到彼得堡,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報刊創(chuàng)辦和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登上了世界文學的高峰。1881年1月28日因病去世。    陀斯妥耶夫斯基一生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成果頗豐,重要作品有:《窮人》(1846)、《被侮辱與被損害的》(1861)、《死屋手記》(1860—1862)、《地下室手記》(1864)、《罪與罰》(1866)、《白癡》(1869)、《群魔》(1871)、《少年》(1875)、《卡拉瑪佐夫兄弟》(1879—1880)、《作家日記》(1873—1881)。    《罪與罰,》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作家完全走向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成熟的標志。從歐洲長篇小說發(fā)展歷史的角度對之進行考察,可以說,這是一部俄羅斯式的新長篇小說。    這部小說是作家多年醞釀、苦心經(jīng)營的藝術(shù)結(jié)晶。早在1859年10月9日寫給其兄長米哈伊爾的一封信中,陀斯妥耶夫斯基就已宣稱,打算創(chuàng)作一部關(guān)于一個罪犯的懺悔錄,而且相當自信地認為:“這部懺悔錄將會確立我的名聲。”1860年底,在閱讀法國的刑事案件匯編時,其中19世紀30年代轟動一時的皮埃爾·弗朗索瓦·拉塞內(nèi)爾(1800一1836)訴訟案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觸發(fā)了他的靈感:一個準備從事法律研究的青年,為了搶錢,殺死了一個老太婆,被捕后他在獄中創(chuàng)作了一些詩歌,并寫了回憶錄,為自己進行辯解,宣稱自己不是普通的罪犯,而是與社會的不公正作斗爭的勇士,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普遍的不公道復仇,結(jié)果變成了“社會的犧牲者”。1861年,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自己主辦的《當代》雜志發(fā)表了這一案件的審判記錄匯編,并且親自寫了按語:“在這件訴訟案中,涉及的是一個罕見的、神秘的、令人感到可怕而有趣的人的個性。卑劣的天性和對貧困的畏懼,使他變成一個罪犯,而他竟把自己說成是自己時代的犧牲品?!辈⑶艺J為它“比各種各樣的長篇小說還要吸引人,因為這類訴訟案照出人的靈魂的黑暗面,藝術(shù)是不喜歡觸及這些黑暗面的,而假如觸及了,也只是用插曲的形式順便一提”。于是,他結(jié)合自己對俄國社會現(xiàn)實的觀察以及對人的問題的思考,對這一材料進行了藝術(shù)加工和藝術(shù)虛構(gòu),讓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俄國的首都彼得堡,經(jīng)過一個較長時間的構(gòu)思與創(chuàng)作過程,在1866年最后完成了這部長篇小說。    歐洲近代長篇小說,產(chǎn)生于16世紀至17世紀,到19世紀60年代已經(jīng)相當成熟和繁榮。綜觀這幾百年間歐洲長篇小說的發(fā)展歷史,大致可以認為它經(jīng)歷了從情節(jié)小說到人物小說再到心理小說這樣一個發(fā)展過程。    情節(jié)小說是16世紀至17世紀歐洲長篇小說剛剛產(chǎn)生時期的一種形態(tài),由于它受到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和中世紀騎士傳奇等的影響,更注重描寫離奇的情節(jié)和一系列變化多端的事件,情節(jié)是壓倒一切的,甚至主宰著人物的性格,而且敘述的是異乎尋常、介于真實與幻想之間的人和事,人物性格則往往是簡單的、概念化的,一出場就已定型,其代表作品是法國拉伯雷(14947—1553)的《巨人傳》(1532—1549)、西班牙塞萬提斯(1547—1616)的騎士小說《堂·吉訶德》(1605—1616)。     17世紀后期的小說,逐漸轉(zhuǎn)變?yōu)槿宋镄≌f——法國小說家拉法耶特夫人(1634-1639)的代表作《克萊芙王妃》(1678)首開紀錄,到18世紀這類小說趨于成熟。人物小說不再過多關(guān)注異乎尋常的帶幻想色彩的人和事,而把普通的甚至是平庸的人物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并讓主人公的活動與性格起主導作用,而情節(jié)則成為人物逼真的活動背景和場所,人物是獨立的、有血有肉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與穩(wěn)定性,同時人物與情節(jié)開始融合起來。不過,異乎尋常的是具有驚險色彩的事件仍有一定的市場(18世紀后期的哥特小說尤其如此,19世紀西歐不少作家,如巴爾扎克、雨果、狄更斯的作品中依舊還有這種痕跡)。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法國勒薩日(1668—1747)的《吉爾·布拉斯》(1715—1735)、英國笛福(1660—1731)的(《魯濱遜漂流記》(1719)等。     心理小說雖然最早的當推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萊芙王妃》,但到18世紀末,感傷主義小說才產(chǎn)生頗大的影響,到19世紀后期才出現(xiàn)繁榮的局面。心理小說在人物小說追求逼真的情節(jié)與環(huán)境的基礎(chǔ)上,更注重在人與社會、倫理、道德的種種沖突中揭示人的內(nèi)心情感與靈魂深處,它適當?shù)睾喕巳宋镄≌f對環(huán)境與事件過分詳盡、逼真的描寫,而把筆墨主要集中于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出一種從外化到內(nèi)化的轉(zhuǎn)折,直接通向了20世紀的現(xiàn)代小說尤其是現(xiàn)代主義小說。     作為一部俄羅斯式的新長篇小說,《罪與罰》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式兩個方面都明顯地體現(xiàn)出這一特征。     從文藝復興至陀氏創(chuàng)作《罪與罰》時的歐洲長篇小說,在思想內(nèi)容上主要是弘揚人的個性,歌頌個人為維護各個方面的權(quán)利(追求個人發(fā)展、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社會政治方面的平等和作為等等)而進行的各種斗爭,揭露或控訴不平等的社會對有才華、有追求的個性的扼殺。     《罪與罰》則在此基礎(chǔ)上有較大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它既肯定了個人追求自由、捍衛(wèi)個人權(quán)利的正當性,又深刻地揭穿了過分追求個性自由、個人權(quán)利從而發(fā)展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西方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的實質(zhì)。這是對西方長篇小說在主題上的創(chuàng)新、推進與深化。小說的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受西方思潮及拿破侖的影響,形成了類似于后來德國哲學家尼采“超人”哲學的一種理論。這種理論人為地把蕓蕓眾生分為“非凡的人”和“平凡的人”:“一類是低級的人(平凡的人),也就是說,可以稱之為僅僅是繁殖同類的材料;另一類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也就是具有天賦和才干,能在自己所處的社會提出新見解的人?!焙笠活惾瞬粌H能提出新見解,而且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新見解,可以為所欲為,甚至可以殺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思想,哪怕需要他踩著尸體,踏過血泊,那么,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在他的良心上,依我看,是可能會允許自己踏過血泊的”。為了實踐這一理論,他挑選了一個放高利貸的窮兇極惡的老太婆作為實驗對象,并且又被迫殺死了正好發(fā)現(xiàn)他殺人的老太婆的妹妹——極其善良的、莉扎薇塔。殺人后,他的良心使他深感自己犯了罪,但他又一時難以放棄自己那“非凡的人”的理論,千方百計試圖逃避法律的懲罰。因此,小說的絕大部分細致生動地揭示了主人公的靈魂在善與惡、罪與罰兩極之間的苦苦掙扎與激烈斗爭。     《罪與罰》把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反映與對人的終極問題的思考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使現(xiàn)實性、哲學性、宗教性三者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如前所述,這部小說的原型是法國的一樁刑事案件,但作家有意識地把它變成了一個俄國當代的犯罪故事,并以拉斯科爾尼科夫為中心,廣泛反映了俄國社會的真實現(xiàn)狀,思考了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后人的出路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本是學法律專業(yè)的大學生,由于家境貧寒(僅靠老母親那一年120盧布的養(yǎng)老金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被迫輟學。他的妹妹杜涅奇說有兩條主要線索,一條是拉斯蒂涅的墮落,一條是高老頭的悲劇,兩者由拉斯蒂涅與高老頭同住伏蓋公寓并相識而連接起來,相互映帶。由這兩條線索,又引出鮑賽昂夫人的被棄和伏脫冷的被捕兩條次要線索。四條線索主次分明,以拉斯蒂涅的見聞與經(jīng)歷綜合起來,既獨立發(fā)展,又相互交織,使全書線索雖多而脈絡(luò)分明。在這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中,小說又善于以戲劇性的方式來表現(xiàn)主題、組織矛盾沖突,如伏脫冷對拉斯蒂涅的開導,高老頭臨死前的長篇大論,都像是戲劇中的獨白,而伏脫冷的被捕、鮑賽昂夫人的告別舞會、高老頭的慘死等等,又像是最精彩的戲劇場面。但整部作品對戲劇手法的運用也僅此而已。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獨創(chuàng)之處在于,他完全以戲劇的方法來建構(gòu)小說、安排人物、展開情節(jié)、揭示心靈?!蹲锱c罰》在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西歐戲劇中最典型的鎖閉式結(jié)構(gòu)方式。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往往運用因果倒置的敘事手段,從故事接近高潮的前夕進入情境,然后直奔高潮,走向尾聲,展示事件的結(jié)果,而把事件的起因用追敘或插敘的方法交待出來,這樣既能造成懸念,吸引觀眾,又能在寫法上經(jīng)濟集中,增強戲劇效果。而陀斯妥耶夫斯基采用這種方法則是為了更集中深刻地揭示主人公的心靈?!蹲锱c罰》正是從接近高潮的時候?qū)懫鸬?。小說一開始就是拉斯科爾尼科夫去試探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并偵察她家里的情況,他打算去干一件事卻又猶豫不定。他打算干的究竟是怎樣一件事呢?他為什么要去干呢?他又為什么要猶豫呢?一系列懸念吸引著讀者讀下去。然后在幾經(jīng)周折后,他終于殺死了老太婆。故事開始進入高潮。殺人后他內(nèi)心的善惡交戰(zhàn)較之殺人前更為激烈,同時也引起了警方的懷疑。他被迫與偵查科長波爾菲里進行了三次心靈上的較量。在這較量的過程中,通過言談、爭論,以回憶的方式,介紹了拉斯科爾尼科夫殺人的原因及他的“非凡的人”的理論。最后在索尼婭的感召下,拉斯科爾尼科夫投案自首。在尾聲中,交代了他開始皈依宗教并與追隨他到西伯利亞的索尼婭正式相愛的情況,也交代了其他一些人的結(jié)局。由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小說的情節(jié)是相對簡單的,中心事件只有一個——殺人,殺人后的內(nèi)心斗爭,最終投案自首。因而,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的確可以更集中深刻地表現(xiàn)主人公內(nèi)心深處的善惡交戰(zhàn)。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小說采用了戲劇式的結(jié)構(gòu),但它畢竟不是舞臺藝術(shù),它的寫作自由度遠遠大于戲劇,因此,小說在寫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同時,又寫了馬爾梅拉多夫一家、拉祖米欣、盧仁與列別賈特尼科夫等幾條線索,從而反映了較為寬闊的生活。     在敘事手法上,這部小說有兩個特點特別值得一提。第一,在敘事系統(tǒng)方面,西歐小說主要以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為主,《罪與罰》則已主要轉(zhuǎn)到人物心理方面,具有不少現(xiàn)代小說的特點,這是它的一個創(chuàng)新,但要注意的是,它畢竟還是19世紀的作品,因此其顯著特點是把對外部生活的敘述與對心理的揭示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如前所述,小說不僅描寫了拉斯科爾尼科夫殺人、“非凡的人”的理論形成的前因后果,而且描寫了馬爾梅拉多夫、盧仁等的生活與活動。第二,在敘事視點上,多角度、多聲部地揭示人物的心理,表現(xiàn)人物與自己、人物與環(huán)境、人物與他人的沖突。在這方面,蘇聯(lián)學者巴赫金在其名作《陀斯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中已有經(jīng)典論述,此處不贅。     陀斯妥耶夫斯基上述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也是俄羅斯式的,并且對俄國小說也有極大的推進。     俄羅斯文學有一種刻畫心理、表現(xiàn)心理、分析心理的傳統(tǒng),起始于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繼續(xù)深化之,蘇聯(lián)學者弗赫特把這種文學現(xiàn)象稱為“心理現(xiàn)實主義”?!靶睦憩F(xiàn)實主義”的奠基者是普希金,他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像西歐小說一樣,主要通過書信和內(nèi)心自白來展示人物的心理。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在這方面有所發(fā)展——通過多角度的方式(多個人談?wù)撏患峦粋€人)揭不人物心理,尤其善于通過人物的自我分析揭開心靈的秘密。屠格涅夫則更多地受西方影響,注重通過行動和行為的結(jié)果揭示人物的心理。托爾斯泰在俄國心理現(xiàn)實主義小說中的一大貢獻是,把此前作為說明人物行為的心理動機的心理描寫,變成觀照和開掘人生的一種方法,并且獨創(chuàng)了展示人物心理的獨特方法——“心靈辯證法”,善于深入細致地描寫連接心理兩極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善于描寫心靈發(fā)展的隱秘過程,其中的一些描寫,還達到了意識流的高度(如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對安娜自殺之前的一系列心理描寫)。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俄國心理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高峰,他的小說中,外部世界只是引發(fā)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一個條件,而且,他不僅善于描寫一般的人物心靈世界(如早期小說《窮人》),他更擅長的是,展示人物的帶有某種病態(tài)性質(zhì)的心靈狀態(tài),特別是那種意識近似精神分裂而又具有雙向轉(zhuǎn)化的心靈狀態(tài),在藝術(shù)手法上則善于運用幻覺、夢囈甚至某些隱微的潛意識來揭示人物的心靈的深層,更善于運用復調(diào)小說的形式,通過多聲部的對話、辯論、抗衡,展示復雜幽秘的內(nèi)心世界。為了表現(xiàn)這種復雜隱微的內(nèi)心世界,陀斯妥耶夫斯基變西方和俄國此前小說的時間性敘事為空間性敘事,以便更好地聚焦于人物的心靈世界,從而使其小說成為一種共時性存在的空間體小說,并且,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更多地采用一種戲劇式的結(jié)構(gòu)方式,甚至運用了一些戲劇手法,從而使小說戲劇化了。     總括來看,在《罪與罰》中,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藝術(shù)方面頗具俄羅斯特色的創(chuàng)新與推進有以下幾點:第一,在心理描寫方面,從此前的單一性走向多角度,在保留突出的內(nèi)省性(主人公的自我分析、自我解剖)的同時,進而展示人物心靈的自我斗爭,最終發(fā)展為多聲部和挖掘深層心理;第二,在文體特征方面,從此前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的詩與散文的結(jié)合(人與自然的結(jié)合、抒情)走向戲劇化;第三,在敘事方法方面,則表現(xiàn)為把對外部生活的敘述與心理的揭示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的敘事系統(tǒng)和由定點到多角度的敘事視點。     綜上所述,《罪與罰》的確是一部俄羅斯式的全新的長篇小說,它完全實現(xiàn)了作家自己預期的目的,不僅在俄國文學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確立了他作為偉大作家的名聲,奠定了他極其重要的文學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圍內(nèi)影響深遠。     天津師范大學比較文學教授     曾思藝     上海師范大學外國文學教授     朱憲生     2006年1月卡為了支持哥哥讀完大學,先是到地主斯維德里蓋洛夫家擔任家庭教師,飽受侮辱,繼之被迫試圖嫁給一個比自己年長一倍的極端自私自利者——頗為富裕且擬在彼得堡開辦律師事務(wù)所的市儈盧仁。主人公結(jié)識的退職九等文官馬爾梅拉多夫一家的遭遇更是慘不忍睹:由于沒有收入,難以養(yǎng)家糊口,三個幼小的孩子啼饑號寒,饑腸轆轆,大女兒索尼婭被迫當了妓女,以賣身的錢來養(yǎng)活弟妹。而主人公在街上碰到的被欺騙玩弄的年輕少女,以及他的大學同學拉祖米欣的貧困,也無一不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中人們的普遍貧窮。主人公正是深感人們的普遍不幸和貧困以及社會的不公正,才經(jīng)過長時間的醞釀,形成了自己那把人按非凡與平凡兩分的理論,并最終在多種現(xiàn)實環(huán)境力量的沖擊下,去殺人以實踐自己的理論。     然而如果僅此而止,那么這部小說與西歐小說就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了。這部小說的新穎與深刻之處在于,它不僅揭露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貧困與無奈,更進一步以此為基點,從哲學與宗教的高度,思考了人的出路與歸宿問題。     首先,從哲學的層面來說,小說思考了面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現(xiàn)狀及其文化的沖擊,在俄國個人該如何發(fā)展的問題。西歐自文藝復興以來便高揚起個性自由的旗幟,啟蒙運動更是為這一個性自由奠立了全面而理想的哲學與社會政治基礎(chǔ)。然而到19世紀中后期,西歐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實卻以活生生的事實證明,這種個人主義已發(fā)展為一種極其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完全無視社會倫理道德規(guī)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甚至成為整個社會不安定的根源之一。在西歐思想與文化的沖擊下,俄國也開始出現(xiàn)類似于西歐的情況(小說中的盧仁、拉斯科爾尼科夫即為顯例)。那么,個人究竟該以何種方式與途徑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呢?這就是這部小說的重要主題之一。俄國學者弗里德連杰爾指出:“小說家通過對個別人的命運的分析把我們引導到有關(guān)過去與當代的全部文明的實質(zhì)上來,而這種文明是建立在不平等和不公正基礎(chǔ)之上的,是建立在一個人想靠肉體和道義上的暴行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的意愿上的。”作家通過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殺人搶錢以及犯罪后心靈深處激烈的善惡交戰(zhàn),以及最終的投案自首,徹底否定了他這種建立在西歐個人主義理論基礎(chǔ)上的“非凡的人”的哲學。盡管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已并非西歐觀念的再版,如他有一種朦朦朧朧的試圖拯救窮苦大眾的思想,他試圖殺死一個百無一用而且危害人間的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以她一人的死換來成百上千入的生(詳見第一章第六節(jié)),從而認為個人的發(fā)展不可能建立在自私自利、無視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chǔ)之上。     進而,作家從宗教的高度開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處方。     作家生動地寫到,拉斯科爾尼科夫雖然有一種類似于“超人”哲學的理論,并且在社會現(xiàn)實多種因素的刺激下把它付諸行動,但他犯罪后良心不安,被他蔑視的道德規(guī)范暗暗地懲罰著他的靈魂,他噩夢連連,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終日,幾次打算到警察分局去投案自首。這樣,這部小說所寫的真正懲罰就是道德與良心的懲罰,它所描繪的是發(fā)生在主人公內(nèi)心深處的道德和心理斗爭。弗里德連杰爾精辟地指出:“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中,主人公所犯下的罪行不僅觸犯了社會法律,而且首先是觸犯了那條最高的法律。這條法律的體現(xiàn)者,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看來,就是人民群眾。這條法律已由永恒的不可磨滅的符號寫在主人公的心上。所以,拉斯科爾尼科夫在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的時候,正如我們知道的,犯下了雙重罪行:不僅殺死了她,而且也殺死了‘自我’,用‘剪刀’剪斷了自己與周圍人們和全人類的聯(lián)系。拉斯科爾尼科夫犯下了雙重罪行,所以也為之受雙重的懲罰——刑事法律的懲罰和刻在他個人心上的道德法律的懲罰。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起訴人不是偵查員波爾菲里·彼得羅維奇,而是拉斯科爾尼科夫本人:主人公與包含在他自身的,即他良心上的道德法律的斗爭決定了小說的情節(jié)和結(jié)構(gòu)。”     個人的出路尤其是作為知識分子的個人的出路與歸宿問題,一直是作家關(guān)注的中心問題。早在1860年9月,他就在《當代》雜志上發(fā)表過一篇后來被稱為“土壤派”(一譯“根基派”、“根基主義”)宣言的聲明。在聲明中,他認為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民族,它的任務(wù)是建立一種本民族所固有的形式,這種形式源于自己的“土壤”(或“根基”)——人民精神和人民大眾?!拔覀儽緛砘顒拥奶攸c應該真正是全人類性的,俄羅斯思想也許會把歐洲各個民族以頑強意志和勇敢精神發(fā)展起來的各種思想融合起來,那些思想中一切敵對的因素也許會同俄羅斯民族性協(xié)調(diào)起來,并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倍嬲龅竭@一點,首先必須讓俄國知識分子與人民群眾結(jié)合起來,因為俄國人民群眾尤其是農(nóng)民篤信宗教,溫順謙恭,逆來順受,富有博愛精神,具有極強的自我犧牲精神,是道德的表率??稍诙韲鴼v史上,自彼得大帝改革以來,知識分子與人民群眾只有過一次結(jié)合,那就是1812年的抗法衛(wèi)國戰(zhàn)爭。當前,在西方思潮與文化的沖擊下,俄國知識分子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和人民群眾結(jié)合起來,一起推行各階級和睦相處的宗法制田園生活,這既與歐洲先進的社會思想相接,又根植于俄國民族歷史的“土壤”之中。在《罪與罰》中,作家通過拉斯科爾尼科夫等的形象,把自己聲明中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了。     在小說中,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由于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一度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然而在索尼婭的影響下,他終于克服了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主動到警察局投案自首,并在宗教中找到了新生。索尼婭是作家塑造的一個理想的女性形象,她實際上是俄國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個美好代表:她虔信宗教,溫順柔和,逆來順受,而且具有突出的自我犧牲精神,是博愛的化身,她的繼母卡捷琳娜·伊萬諾芙娜曾當眾指出她有著非同一般的深廣的愛和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如果你們需要的話,她為了濟人之難會脫下自己身上的最后一件衣服,光著腳去把它賣掉,再把錢送給你們?!彼秊榱死^母的三個孩子,不惜作出了對一個年輕姑娘來說莫此為甚的自我犧牲——出賣自己的肉體以換錢養(yǎng)活他們。正是在索尼婭這種極強的忍耐和高度忘我的自我犧牲精神(拉斯科爾尼科夫曾為此向她下跪)及其虔誠信仰的感召下,拉斯科爾尼科夫拋棄了西歐思想的影響,而回歸到俄國人民與宗教之中,并且與索尼婭相愛了。這就是作家為俄國探求出路的知識分子及其他人開出的藥方——回到人民群眾之中,信仰宗教,信奉人民的道德,溫順謙恭,胸懷深廣的愛,具有高度忘我的自我犧牲精神。     由上可見,作家的確在主題思想方面頗有創(chuàng)新,并且大大推進、深化和豐富了歐洲小說的主題。與此同時,這一主題又具有極其濃厚的俄羅斯特色。     俄羅斯文學有一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那就是關(guān)注當前社會現(xiàn)實問題,并且往往通過人物心理奧秘的揭示來反映并思考這一問題,同時又與道德尤其是宗教的內(nèi)容、對人性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因而又具有了超越性——由當前的現(xiàn)實功利性上升為普遍性、永恒性。可以說,俄羅斯文學是一種既具當前現(xiàn)實功利性又相當具有人類性的極其難得的文學,它面向現(xiàn)實,但又頗具超越性;它關(guān)注彼岸,但又把根子深深地扎入俄羅斯勞苦群眾的土壤。因此,這一文學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首先,是強烈的民族激情。它具體表現(xiàn)為關(guān)心俄羅斯民族與俄國的前途與命運。這一點,僅從19世紀俄國文學中的人物形象體系——“多余人”、“新人”、“懺悔的貴族”等等——即可一目了然,他們無一不表現(xiàn)了作家通過主人公的命運對俄國前途與命運的關(guān)注與思考?!蹲锱c罰》根植于這一傳統(tǒng)之中,但又有新的突破——“多余人”、“懺悔的貴族”關(guān)注的是占少數(shù)的上層貴族的命運,“新人”雖有突破,但畢竟只是一些出類拔萃的平民知識分子;陀氏的主人公則是普普通通的城市知識分子和人民大眾,他們在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后是絕大多數(shù),也更具有普遍性,他們的命運與出路直接關(guān)涉到俄國的命運與前途,作家滿腔熱情地對此加以關(guān)注,更是體現(xiàn)了他那相當強烈的民族激情(從前述作家寫的聲明中已可略見一斑)。可以說,正是從陀斯妥耶夫斯基開始,俄國文學才真正轉(zhuǎn)向了城市廣大的普通民眾,完全以他們?yōu)槊鑼憣ο螅羁潭娴乇憩F(xiàn)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及出路問題。     其次,是獨特的道德體系(道德內(nèi)省與道德理想主義)。眾所周知,俄羅斯文化是一種“罪感文化”。10世紀末,弗拉基米爾大公從拜占庭直接接受了基督教。拜占庭基督教中希伯來文化的強烈的原罪意識,被俄羅斯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此后,由于被蒙古長期征服,這種原罪意識與苦難意識交融,在民族的心靈深處,產(chǎn)生了一種濃郁的罪孽意識,這種意識在俄羅斯人的心中漸漸扎根,使他們注重道德的修養(yǎng),注重懺悔,并在靈與肉的沖突中肯定前者,否定后者,進而形成一種超越意識,一種執(zhí)著于精神追求的理想主義和一種強烈的殉道精神。因之,形成了一種重視道德內(nèi)省的民族傳統(tǒng)。     最早奠定俄羅斯文學重視道德這一基礎(chǔ)的是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他在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高舉起俄羅斯式的道德旗幟,對當時相當流行的弘揚個性與自由,作出了獨到的反思。他認為,弘揚個性與自由是必須的,但應該而且必須建立在責任的基礎(chǔ)上。也就是說,個人在維護個性、追求自由時,必須意識到自己對自己,尤其是對他人的責任,妥善處理好為我與為他的關(guān)系。在詩體小說中,他對小說的男主人公奧涅金在采取行動時有無責任心,態(tài)度十分鮮明。當奧涅金以負責的態(tài)度,拒絕了達吉雅娜的求愛之后,普希金對其言行大加贊賞,不惜親自站出來“現(xiàn)身說法”,并指出人們對他的不公:“我的讀者,您一定會贊成,/說在傷心的達吉雅娜面前,/我們的朋友有著可愛的言行;/他并非在這里才初次表現(xiàn)/他的心靈中正直的高尚,/盡管人們由于存心不良,對他絲毫也不寬宥……”而對奧涅金殺死自己的朋友連斯基的不負責任的舉動,詩人則滿腔義憤,痛加譴責。首先,他寫到一個人為了些微小事而殺死自己的朋友該有何等難受的感觸,接著,他展示了連斯基作為詩人可能建立的功勛——“他的豎琴原可能鏗鏘幾千年”,最后忍不住深深感嘆,憤怒聲討:“唉!讀者啊,沉思的幻想家,/這位詩人和多情的少年,/已經(jīng)死在他的朋友的手下!”更重要的是,他塑造了達吉雅娜這一美好的女性形象作為俄羅斯道德的理想化身。在詩體小說中,達吉雅娜的個性被置于具有崇高道德意義的地位上面。在她身上,那種嚴肅慎重地對生活以及對他人的態(tài)度,那種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深刻責任感,那種將生活視為高尚道德事業(yè)的特點,使她成為典型的“俄羅斯靈魂”。她在道德上不可動搖的堅定性和責任感,遠遠超出了家庭生活的范圍,它獨特、深刻地表現(xiàn)了甘愿作出自我犧牲的一代人的崇高理想,體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展示了俄羅斯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和巨大的道德力量,對此后的俄羅斯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后的俄國小說對此進行了深化。小說家們更多地從人的道德內(nèi)省或內(nèi)心的善惡沖突中來表達道德的主題,高揚道德的旗幟。屠格涅夫極其強調(diào)人的反省意識的意義:“在每一個活人身上存在著否定、‘反省’的精神要素,這是我們現(xiàn)代生活的一個特點?!词 @是我們的力量,也是我們的弱點,是我們的毀滅,也是我們的生路……按照我們俄國的說法,反省意謂‘反思自己心靈的意識’?!辈⑶?,作家在自己的小說中大量描寫了人的反省意識。托爾斯泰剛登上俄羅斯文壇不久,車爾尼雪夫斯基就寫了評論其《童年·少年》和《戰(zhàn)爭小說集》的文章,指出其創(chuàng)作具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個是“心靈的辯證法”,一個是純潔的道德情感。其實,這兩者是密切相關(guān)的。純潔的道德情感往往是通過不斷進行的自我關(guān)照與自我反省來體現(xiàn)和達到的,這貫穿于托翁的整個創(chuàng)作之中,在著名的《復活》中尤為突出。在這部長篇小說中,托爾斯泰深入細致地描寫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如何從動物式的人和麻木不仁中復活,升華到崇高的道德境界——不僅憐憫他人、愛他人,而且能為所愛的人作出巨大的自我犧牲(聶赫留朵夫為了重新愛瑪絲洛娃,也為了贖罪,愿放棄一切,并陪同她走上了漫長的流放遠方之路;而瑪絲洛娃則在重新愛上聶赫留朵夫之后,為了他的名譽與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而嫁給別人)。     陀斯妥耶夫斯基深刻地把握和領(lǐng)會了普希金開創(chuàng)的這一重視道德理想的傳統(tǒng),并且以獨特的創(chuàng)新予以深化。他從抽象的倫理道德原則出發(fā),把人的心靈看做善與惡、上帝與魔鬼展開連續(xù)斗爭的場所,因而,他十分善于展示人的靈魂中善惡兩極的交戰(zhàn)。他的作品總是描寫人的心靈善惡兩極的激烈交戰(zhàn),從早期的《雙重人格》一直到最后的作品《卡拉瑪佐夫兄弟》莫不如此?!蹲锱c罰》真正奠定了他的這一思想體系。小說一方面描寫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在西歐思想的影響下,試圖無視“平庸”的道德規(guī)范,證明自己的確是“非凡的人”,可以為了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殺死對社會和人們有害無益的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另一方面殺人后又受到良心的譴責,深感痛苦。小說生動而震撼人心地描寫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在決定殺人后的內(nèi)心矛盾沖突,特別是殺人后靈魂中善惡兩極的激烈爭斗。最終,他在虔信宗教、為了他人勇于犧牲自己的索尼婭的影響下,善戰(zhàn)勝了惡,主動投案自首了。這一作品早于托爾斯泰的《復活》(1889一1899)20多年,它在俄國文學史上比較早地把普希金式的人的外在道德沖突轉(zhuǎn)到人自身的內(nèi)心深處,讓人的心靈成為善惡交戰(zhàn)的道德戰(zhàn)場,真正奠定了俄國文學中人的道德內(nèi)省與善惡交戰(zhàn)這一傳統(tǒng)的基礎(chǔ)。     其三,是濃厚的宗教色彩。俄羅斯民族具有一種特別強烈的宗教情感,不少學者因而稱俄羅斯民族是一個虔信宗教的民族。對俄羅斯人影響深遠的是其國教——東正教。東正教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點,一是它的神秘主義,一是它的人道主義。神秘主義與本文關(guān)系不大,此處不贅。東正教較多地保留著早期基督教的人道主義傳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為:上帝“道成肉身”拯救人類,“愛上帝、愛鄰人”的教義,“上帝是父親,人人是兄弟”的精神,對社會不公的抗議,對弱者和受欺凌受侮辱者甚至罪人的同情與憐憫。東正教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俄羅斯人的人道主義傳統(tǒng),這在俄羅斯知識分子身上尤為明顯,他們關(guān)心人的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極力追求無限和永恒。這樣,他們一方面有一種現(xiàn)實的對人間的不幸與苦難的同情與憐憫,另一方面更有一種終極的追求——竭力探尋人的生存意義與價值,關(guān)心人的靈魂能否進入永恒,最終能否得救。這二者的典型體現(xiàn),一表現(xiàn)為19世紀后期俄羅斯知識分子對人民大眾過分極端的負罪感乃至“民粹派”發(fā)起的“到民間去”的運動,一表現(xiàn)為俄羅斯的“最高綱領(lǐng)主義”。     每一個俄羅斯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東正教的影響。但真正奠定俄羅斯文學這一宗教傳統(tǒng)并使之影響深遠的,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托爾斯泰是一位篤信基督的俄國作家,他一生都在尋找“正確的”宗教信仰,尋找上帝,最后終于找到了愛的上帝,愛的精神。愛的法則成了他救世的靈丹妙藥,他在福音書里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和真諦?;浇痰脑冀塘x是他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動力,他基于這個教義創(chuàng)造了自己新的宗教哲學——托爾斯泰主義。這是一種福音書與東方宗教哲學相結(jié)合的新宗教,其核心思想是勿抗惡和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而陀斯妥耶夫斯基更是把滲透著基督精神,表現(xiàn)基督意識、思想和觀念的俄國文學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他從人和神、受難之路與愛的力量、人的自由之路、雙重人格——善惡本性的嬗變探討了人性及人的出路問題,但陀氏的宗教觀雖來自基督教,卻與之有所不同。他的宗教觀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神。他的宗教和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都以人為中心。他所創(chuàng)作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的善惡本性,表現(xiàn)人的“上帝”與“魔鬼”的搏斗、靈與肉的分裂所形成的雙重人格;寫出神人和超人以及由它們構(gòu)成的啟示世界和魔幻世界;展示人為了達到人格的完美和統(tǒng)一,為了達到精神的復活而走的一條痛苦的受難之路;寫了人對基督的反叛后又向基督的皈依,也寫了那些與神性的自由割斷聯(lián)系而不能得到復活,而導致個性的毀滅的人??傊?,陀斯妥耶夫斯基通過揭示“人的秘密”,展現(xiàn)出融于他的藝術(shù)世界中的全部宗教意識和形象體系。     當然,這些特點有不少在《罪與罰》中還不太明顯,而主要體現(xiàn)在這部作品以后的一些重要作品,尤其是《卡拉瑪佐夫兄弟》中?!蹲锱c罰》的濃厚的宗教色彩,首先表現(xiàn)為皈依宗教,在溫順、忍耐和愛別人中獲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拉斯科爾尼科夫早年在母親的影響下信教,讀大學時受無神論及其他思想的影響,不再信教,走上了反叛基督的道路,為此他失去了內(nèi)心的安寧,并且犯了殺人之罪,在法律與道德的雙重懲罰下備受折磨,最終,在虔信宗教、溫和恭順、極其關(guān)愛別人甚至為了別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索尼婭的影響下幾經(jīng)掙扎(如小說第四章第四節(jié)相當生動地描寫了一個賣淫女和一個殺人犯共讀《圣經(jīng)》的情景,以及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感動與抵觸),逐漸覺悟,終于又皈依了基督(在小說的尾聲中,拉斯科爾尼科夫主動向索尼婭要來《圣經(jīng)》,枕在枕頭底下,并且在心里認為,索尼婭的信仰已成了他的信仰,索尼婭的希望和感情也成了他的希望和感情,這就意味著,他也像索尼婭一樣,認識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于溫順地對待一切,同時深深地愛別人)。小說的宗教色彩還體現(xiàn)為東正教式的人道主義——對社會不公的抗議、對弱者和受欺凌受侮辱者甚至罪人的同情與憐憫。小說中所有下層人的不幸遭遇以及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反抗行動,都表現(xiàn)了作家本人對社會不公的抗議。而拉斯科爾尼科夫在讀書時盡管自己并不寬裕,依然用自己那點微薄的錢支援一個貧苦的、患有肺病的同學,后來,在極端貧困中,依然用身上僅有的錢毫無保留地資助馬爾梅拉多夫的遺孀,充分表現(xiàn)了他對貧窮的不幸者的同情、憐憫和幫助。而索尼婭在得知拉斯科爾尼科夫是殺人犯并且他極其痛苦時,馬上宣布他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并且用擁抱和親吻去安慰他,同時宣稱要永遠愛他,永遠不離開他,愿意跟隨他到天涯海角(詳見第五章第四節(jié)),這更是只有東正教才有的一份極其深廣的對罪人的同情與愛。     在藝術(shù)形式方面,《罪與罰》也充分體現(xiàn)出,它是一部俄羅斯式的新長篇小說。     如前所述,歐洲小說從16世紀至19世紀大約經(jīng)歷了情節(jié)小說、人物小說、心理小說這樣一個發(fā)展歷程。在《罪與罰》創(chuàng)作與發(fā)表的前后,西歐更主要的是人物小說,盡管它較之18世紀的人物小說已有較大的發(fā)展——它受到自然科學較大的影響,更注意環(huán)境的逼真性和反映生活面的廣泛性,具有較明顯的紀實色彩,在這方面,巴爾扎克、左拉是典型代表。當然,西歐也有心理小說,但它們還只是初創(chuàng)階段較為原始的心理小說。感傷主義的心理小說,大多以自述或書信的形式揭示人物的心理,如英國理查生(1689—1761)的《帕梅拉》(1740一1741)、《克拉麗莎》(1747—1748),法國盧梭(1712—1778)的《新愛洛伊絲》(1761)、《懺悔錄》(1781—1788),德國歌德(1749_1832)的《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等,其功績在于使小說由重視客觀、外部的描寫轉(zhuǎn)向注重主觀、內(nèi)心的展示,但其揭示內(nèi)心的方法是比較原始簡單的類似內(nèi)心獨自的方法。法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家司湯達(1784—1842)由于在心理小說方面的創(chuàng)新,被一些評論家稱為“現(xiàn)代小說之父”,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其代表作《紅與黑》(1831)之中。該小說的心理描寫確實獨特而深刻。作家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揭示人物的心理。一種是心理分析,它主要由作家進行,往往通過風景、建筑、擺設(shè)、肖像、服飾、對話、動作等外部細節(jié)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欲望、觀念的細微變化,解剖矛盾復雜的內(nèi)心運動。一種是內(nèi)心獨白,它往往與個性特征、典型環(huán)境緊密結(jié)合,表現(xiàn)一個人物從強烈欲望的產(chǎn)生到行動所經(jīng)歷的內(nèi)心運動過程。但由上可見,這兩種方法依然是比較傳統(tǒng)的,只是較之感傷主義心理小說更為靈活深刻而已,而且,司湯達還極其重視環(huán)境的描寫與情節(jié)的曲折性。書中刻意安排了于連一生經(jīng)歷的三個由小到大、從低至高的環(huán)境:惟利是圖的外省小城維利葉爾市、陰森虛偽的省城貝尚松神學院、陰謀腐敗的都城巴黎木爾侯爵府,同時精心設(shè)計了于連的兩次戀愛及失敗、兩次預言性場面等等,小說的結(jié)尾還頗具傳奇色彩地描寫了瑪特爾小姐對于連頭顱的獨特安葬,這一切,都使這部小說與人物小說乃至情節(jié)小說關(guān)系密切,顯得頗為傳統(tǒng)。     《罪與罰》則是一部真正的心理小說,并且其創(chuàng)新之處還直接與20世紀的文學尤其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相通。     首先,這部小說主要是一部揭示人物心靈道德沖突、善惡交戰(zhàn)的心理小說。如前所述,這部小說的主要篇幅是用于揭示拉斯科爾尼科夫心靈的道德沖突與善惡交戰(zhàn),因而它是一部真正的心理小說。這在藝術(shù)上,具體從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     第一,淡化西歐小說的逼真的環(huán)境與人物描寫,縮小描寫的空間范圍,以便集中筆墨深入細致地揭示主人公的心靈沖突。盡管早在中學時代,陀斯妥耶夫斯基就十分喜愛巴爾扎克、雨果的作品,其創(chuàng)作也受到他們較大的影響,但在藝術(shù)形式方面他又大大地突破和超越了他們。     巴爾扎克、雨果的作品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喜歡連篇累牘、細致入微地逼真描寫人物所生活的環(huán)境,對人物肖像的描寫也是盡可能逼真入神,這在他們的代表作《高老頭》(伏蓋公寓外觀與內(nèi)部的描寫)、《巴黎圣母院》(巴黎中世紀的街道、圣母院的建筑寫得細致入微、栩栩如生,以至有評論家認為小說的真正主人公是“巴黎圣母院”)中尤為突出。同時,他們還喜歡也善于描寫廣闊的生活畫面,巴爾扎克自稱要當法國歷史的書記官,恩格斯認為他的《人間喜劇》“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并且說,“我在這里,甚至在經(jīng)濟細節(jié)方面(如革命以后動產(chǎn)與不動產(chǎn)的重新分配)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當時所有職業(yè)的歷史學家、經(jīng)濟學家和統(tǒng)計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泰納更是稱他的作品為“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雨果的《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都場景眾多,反映的生活面極廣。而這些,也是西歐19世紀所有小說家的一大具有時代特色的特點。     在《罪與罰》中,陀斯妥耶夫斯基大膽地超越了以上這些,他大大地淡化了小說的環(huán)境與人物描寫。這部小說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彼得堡,但關(guān)于彼得堡的特點與民俗風情我們從小說中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我們看到的只是在當時俄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里都能見到的一般性的簡單描寫:“街上酷熱難當,而且又悶又擠,到處是石灰漿、腳手架、磚頭、灰塵,以及夏天特有的那種臭氣……在城市的這一段區(qū)域,小酒館特別多,從這些小酒館里飄出一陣陣聞之欲嘔的臭味,再加上雖然在上班時間也會不斷碰到的那些醉鬼,給這幅畫面添抹了最后一筆令人厭惡的陰郁色彩。”而小說中一再提到的干草廣場,其環(huán)境描寫更是簡單:“當他經(jīng)過干草廣場時,剛好是9點鐘左右。所有擺攤的、挑擔的、開大小店鋪的商販們正紛紛在關(guān)門落鎖、撿貨收攤,像他們的買主一樣,各自回家。在樓房底層開設(shè)的那些小吃鋪附近,以及在干草廣場上那些房子的臭烘烘、臟兮兮的院子里,特別是那些小酒館旁邊,擁擠著形形色色的、各行各業(yè)的手藝人和穿得破破爛爛的窮人。”     對于人物的描寫也是如此。例如小說的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外貌,作家根本就沒打算濃墨重彩地加以細細描寫,而只是相當簡明扼要地粗粗提了一下他有一張清秀的臉龐,同時“順便說一下,他長得俊秀,有一雙漂亮的黑眼睛,一頭深褐色的頭發(fā),身材中等以上,修長而勻稱”。小說的另一重要人物索尼婭的肖像描寫同樣簡單:“在這頂輕浮地歪戴著的圓草帽下面,露出一張瘦條條、白煞煞、惶惶不安的小臉,嘴巴大張著,兩只眼睛因驚嚇而直瞪瞪的。索尼婭身材纖小,大約18歲,人雖瘦弱,卻是一個長著一雙美妙動人的淺藍色眼睛、相當好看的金發(fā)女郎?!逼渌宋锶缋婷仔馈⒈R仁、斯維德里蓋洛夫等等的肖像描寫,也無一不是簡潔而特色不多的。杜涅奇卡的外貌描寫,在小說中可以說是最為細致的了,但與西歐的小說相比,卻依然稍嫌簡單了些:“阿芙多季婭·羅曼諾芙娜麗質(zhì)天成——身材高挑,體格十分勻稱,健壯有力,而且相當自信——這種自信在她一顰一笑、舉手投足的每一姿態(tài)中都流露出來,不過這絲毫也不損害她舉止的溫柔和風姿的優(yōu)美。她的臉龐很像哥哥,甚至堪稱美人兒。她的頭發(fā)是深褐色的,比她哥哥頭發(fā)的顏色稍淺一些;眼睛近乎黑色,亮晶晶的,頗為高傲,同時又時常偶爾變得異常善良。她膚色白皙,但并非那種病態(tài)的蒼白;她的臉蛋容光煥發(fā),紅潤健康。她的嘴略微小了些,鮮靈靈、紅嘟嘟的下嘴唇和下巴一道微微向前突出——這是這張秀美的臉上惟一的不足之處,但它也賦予這張臉龐一種特別的個性,順便說說,仿佛使這張臉龐具有了一種傲慢的神情。她臉上的表情往往嚴肅多于歡快,總是在冥思苦想;然而,這張臉是多么適宜于微笑啊,歡快、青春、無憂無慮的笑容對于她來說,是多么適宜啊!”     此外,陀斯妥耶夫斯基還盡可能地把描寫生活的面集中到一個比較小的空間。這部小說雖然也寫到外省的人物,如斯維德里蓋洛夫、杜涅奇卡等等,但他們在外省的活動是通過書信和回憶交代出來的,而后來作家干脆讓他們來到彼得堡。因此,這部小說的空間和場面較之西歐小說狹小得多,主要集中于彼得堡的下層區(qū)域。小說的時間也主要高度集中在短短的幾天里。     作家簡化環(huán)境與人物描寫、使時空高度集中的目的,是為了集中筆墨深入、細致地揭示人物的心靈(殺人只用一章來寫,殺人后內(nèi)心的善惡交戰(zhàn)則寫了五章)。在這方面他作出了獨特而深刻的貢獻,并且對20世紀文學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此處僅擬從主人公的雙重人格和潛意識心理的揭示方面簡單地談一談。     在整個歐美文學中,最早描寫人的雙重性格的是美國作家愛倫·坡和德國作家霍夫曼。愛倫·坡在其小說《威廉·威爾遜》中最早采用了“分身人”的手法來描寫人的雙重性格;霍夫曼在其名篇《斯居戴里小姐》中描寫了一個金器首飾匠,他白天是一個文質(zhì)彬彬、技藝高超的手藝人,晚上則變成殺人劫財?shù)膹姳I。此外,愛倫·坡還在《黑貓》、《反常之魔》等小說中較早地描寫了人的潛意識中的善惡交戰(zhàn)。陀斯妥耶夫斯基對愛倫·坡和霍夫曼的作品非常熟悉,并寫過介紹、評論他們的文章,他的小說繼承了他們描寫雙重人格的傳統(tǒng),但又加以推進和發(fā)展。1846年他曾直接效仿他們,以“分身人”的方式創(chuàng)作了中篇小說《雙重人格》,盡管這部小說奠定了此后作家題材與主題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在藝術(shù)上卻由于缺乏獨創(chuàng)性,而未獲成功,也為作家自己后來所否定。從《罪與罰》開始,作家以新的方式來描寫人的雙重人格,這就是全面、深刻、細致入微地寫出人身上天使與魔鬼共存的特性,展示人的靈魂深處善與惡的交戰(zhàn)。     這部小說在這方面寫得最精彩的是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善與惡以奇特的方式統(tǒng)一在他身上。一方面,他的本性中更多的是善的一面,他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并且樂于助人,毫不考慮自己。如前所述,他在自己經(jīng)濟并不寬裕的情況下盡其所能地幫助患肺病的貧困同學,在這位同學死后又去照顧他那體弱多病的父親,在這位老人生病時把他送進醫(yī)院,在他死后又為他辦了喪事;還曾冒著生命危險,沖進烈火熊熊的房子救出兩個年幼的孩子,以致自己被燒傷;在自己痛苦不堪、極其貧困的情況下,依舊慷慨解囊,把所有的錢都用于資助與自己僅一面之識的死者馬爾梅拉多夫的遺孀。但另一方面,他心中的惡也頗為活躍,他那“非凡的人”的理論本身就是對普通大眾的蔑視,而認為“非凡的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可以殺人流血,更是極不人道的觀念,這種理論最終導致了他在行動上的殺人作惡。在小說中,作家還通過一些小事,從細處寫了主人公一些細小隱秘的作惡心理,如他曾兩次十分殘酷地向索尼婭揭穿其可能遭到的最大的不幸,使她備受折磨,痛苦不堪,而他則從她的痛苦中得到一種惡意的快感(詳見第四章第四節(jié)、第五章第四節(jié))。     小說對人物心靈的揭示還表現(xiàn)為對主人公潛意識的描寫。這種潛意識主要是一種病態(tài)乃至變態(tài)的心理深層,包括幻覺、夢囈、夢境。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潛意識是人的深層心理,較人的意識更能體現(xiàn)人的靈魂的本質(zhì)。小說的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身患熱病,且時常發(fā)作,同時又飽受貧窮的折磨、深感社會的不公,心靈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因此他的心理既是病態(tài)的,也是變態(tài)的,小說生動細致地描寫了他的這種心理。此處限于篇幅,僅擬通過主人公的兩個夢境,來簡單分析一下小說如何用潛意識來揭示人物的心理。     一個夢境出現(xiàn)在主人公殺人之前。此時,他的內(nèi)心善惡交戰(zhàn)已比較激烈,他既想實踐自己的理論去殺死老太婆,又受到良心和道德的制約,試圖放棄這一殺人的計劃。他喝了點酒,非常疲乏地躺在一片灌木叢中的草地上睡著了,并且做了一個噩夢。他夢見了自己的童年時代,尤其是夢見了一群喝得醉醺醺的莊稼漢在強逼一匹瘦弱不堪的小母馬拉動只有高頭大馬才能拉動的大馬車和眾多的乘客,小母馬竭盡全力也無法拉動馬車,莊稼漢們拿起各種器械照準它狠狠抽打,可憐的小母馬被打得倒在地上,依舊試圖站起來拉動馬車,但它終于被活活打死了(詳見第一章第五節(jié))。這個夢境內(nèi)涵相當豐富,它揭示了拉斯科爾尼科夫頗為復雜的隱秘的內(nèi)心情感。首先,這匹小母馬是身體不堪重負、盡心盡力而又飽受欺凌與壓迫的貧苦無助的俄國人民的象征,主人公在心靈深處同情他們,試圖幫助他們(他之所以要殺死老太婆搶奪她的錢財,就是有一種朦朧的愿望,想用她的錢來救濟上百成千個需要救濟的窮人)。他的這種心情幻化為夢境,生動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其次,這匹小母馬也是主人公自身的象征。盡管他雄心勃勃,要成為拿破侖,要殺死老太婆以證明自己確實是“非凡的人”,但他畢竟從小深受東正教和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影響(小說中多次寫到主人公自己激勵自己采取行動),因此,一方面是雄心和計劃在拼命鞭策他不顧一切地向前,另一方面,他又的確不堪良心和道德觀念的重負,隨時可能在它們的鞭打下倒下。     另一個夢境出現(xiàn)在殺人后。拉斯科爾尼科夫被下意識支配,又來到被殺的老太婆家,向在那里工作的兩個工人打聽老太婆被殺時的那攤血跡,引起了懷疑,結(jié)果后來被一個他不熟悉的小市民猛然鉆出來稱他為殺人兇手,他那本已疑神疑鬼的心靈頓時如遭雷擊,他以為自己真的被人發(fā)現(xiàn)了,在極度的驚慌不安中昏昏入睡了,結(jié)果做了這一個夢。他夢見又遇到了那個小市民,于是一路跟蹤,最后進入了一幢大樓,來到了老太婆的屋里。老太婆并沒有死,她坐在角落里的一把椅子上,低垂著腦袋,拉斯科爾尼科夫拿起斧頭就砍,但老太婆不僅沒有被砍死,反倒垂著頭在偷偷地笑,臥室里也有窺視者的笑聲和竊竊私語聲。拉斯科爾尼科夫氣得發(fā)瘋,使勁用斧頭砍老太婆,誰知每砍一下,臥室里的笑聲和私語聲就越大,而老太婆甚至哈哈大笑起來。拉斯科爾尼科夫嚇得拔腿就跑,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到處是人山人海,人們已把他圍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觀看他,也都在默默地等待著(詳見第三章第六節(jié))。這個夢境淋漓盡致地揭示了主人公隱秘的心態(tài):原以為殺死了老太婆即實踐了自己的理論,成了“非凡的人”,然而道德和良心卻把這件事無可磨滅地刻在了他的心上,并使得他惶恐不安,隨時擔心被人發(fā)現(xiàn)。殺不死的老太婆和水泄不通的圍觀者,把他那因小市民而驚起的極度擔憂被發(fā)現(xiàn)的隱秘心態(tài),形象生動而又入木三分地揭示出來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這種對人的潛意識的揭示,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開拓,對20世紀文學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弗里德連杰爾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和世界文學》一書對此有一定的論述,詳見該書《從陀斯妥耶夫斯基到加繆(關(guān)于法國認識的歷史過程的記載)》及《陀斯妥耶夫斯基與20世紀德語小說》兩部分中的有關(guān)論述。     為了更好地集中筆墨揭示人物的靈魂深處,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藝術(shù)上還獨具匠心地采用了戲劇化的手法。     運用戲劇的方法于小說創(chuàng)作,在西歐并非沒有先例。巴爾扎克早年曾鉆研過古典主義戲劇,并創(chuàng)作過戲劇,后來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借用了戲劇的一些方法,如他的代表作《高老頭》就是顯例,其結(jié)構(gòu)安排嚴謹而富有戲劇性。小

內(nèi)容概要

  羅季昂·拉斯柯利尼科夫是圣·彼得堡的一個窮大學生。他精心策劃一起犯罪行為,用一把斧頭砍死了一個經(jīng)營典當生意的老寡婦及其隔山妹妹,并從她們的寓所里偷走了一些珠寶。在與負責偵察謀殺案的波爾菲里的談話中,拉斯柯利尼科夫為自己辯護,發(fā)揮了他的理論:一個有天才的人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他就認為自己是個天才。斯維德里加依洛夫來到了圣彼得堡。冬妮婭被他雇為家庭教師時曾受盡了痛苦。拉斯柯利尼科夫心中十分痛苦。他去了警察局。拉斯柯利尼科夫去警察局自首,被判處到西伯利亞服刑八年。冬妮婭和拉祖米興經(jīng)營出版生意成功,他們結(jié)了婚。索尼雅跟隨拉斯利。利尼科夫到了西伯利亞,她住在流放營地附近的二個村子里。由于她對拉斯柯剩尼科夫和其他囚犯非常好,大家都稱她小媽媽索尼雅。在她的幫助下,拉斯柯利尼科夫開始了新生。

作者簡介

  費奧多爾·陀斯妥耶夫斯基
19世紀群星燦爛的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與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他所走過的是一條極為艱辛、復雜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復雜、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主要作品有《窮人》《雙重人格》《女房東》《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幾篇中篇小說,以及其代表作《罪與罰》。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尾聲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我下決心要干的是怎樣一樁事啊,現(xiàn)在卻害怕這樣一些微不足道的瑣事!”他想,臉上掛著怪異的微笑,“嗯……對啊……事在人為嘛,如果膽小如鼠,定會錯失良機……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真有意思,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呢?他們最害怕的是新的步子,自己的新想法……不過,我空話說得太多了。就是因為我盡說空話,所以我無所作為。不過,也許是這樣,正因為我無所作為,所以我盡說空話。最近這個月,我學會了說空話,成天整夜地躺在角落里胡思亂想……嗯,現(xiàn)在我去干什么呢?難道我能干這件事嗎?難道這是真的?絕對不是真的。這不過是為了給自己解悶而異想天開,簡直是兒戲!對了,也許是兒戲!”    街上酷熱難當,而且又悶又擠,到處是石灰漿、腳手架、磚頭、灰塵,以及夏天特有的那種臭氣,無錢租用別墅的每個彼得堡人都十分熟悉這種臭氣,這一切使這個青年本已不正常的神經(jīng)受到痛苦的刺激。在城市的這一段區(qū)域,小酒館特別多,從這些小酒館里飄出一陣陣聞之欲嘔的臭味,再加上雖然在上班時間也會不斷碰到的那些醉鬼,給這幅畫面添抹了最后一筆令人厭惡的陰郁色彩。剎那間,這個青年清秀的臉上流露出一種極其厭惡的神情。順便說一下,他長得俊秀,有一雙漂亮的黑眼睛,一頭深褐色的頭發(fā),身材中等以上,修長而勻稱。但不久他就似乎陷入了沉思,更確切地說,甚至似乎有點兒出神。他信步前行,不再關(guān)注四周的一切,而且也不想關(guān)注。他只是不時喃喃自語,這是因為他有自言自語的習慣,對此他現(xiàn)在已暗暗承認了。此時他自己也意識到,他有時思想混亂,并且他感到身體空乏虛軟。他已有一天多幾乎沒吃任何東西了。    他穿得很差,如果換了別人,即使從來不修邊幅的人,也會羞于大白天穿著如此破爛的衣服上街。不過在這一街區(qū),衣著如何是不會讓人驚奇的。因為這里緊挨干草廣場,妓院密布,而且蟻居于彼得堡中心區(qū)這些大街小巷的居民,大多是工廠的工人和手藝匠,偶爾冒出幾個這樣的人物,只會使這幅街景變得更豐富多彩,倘若一遇到這樣的人就大驚小怪,那反倒是怪事一樁。這個青年心里郁積了如此多的怒火,他蔑視一切,盡管他有著年輕人特有的愛面子心理,好趕時髦,但他在街上絲毫不曾因自己衣衫襤褸而難為情。當然,如果遇見某些熟人或老同學,那又是另一回事,他根本就不希望碰到他們……然而,就在此時,一個醉鬼坐著一輛大車從街上經(jīng)過,車上套著一匹專拉貨車的高頭大馬,不知這輛大車為何拉著個醉鬼,又把他送往何處。當大車駛過這個青年身邊時,那個醉鬼突然向他大喊一聲:“嘿,你這個德國制帽仔!”他用手指著青年,扯著嗓子高喊。青年突然止步,趕忙抓住自己的帽子。這是一頂高筒圓帽,買自齊默爾曼帽店,不過已經(jīng)破舊不堪,因為年久而褪盡了顏色,破洞遍布,污跡斑斑,又沒有帽檐,戴在頭上,七扭八歪,十分難看。但他并不感到羞愧,向他襲來的完全是另一種感覺,一種甚至類似恐懼的感覺。P2-3

編輯推薦

《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罪與罰》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作家完全走向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成熟的標志。從歐洲長篇小說發(fā)展歷史的角度對之進行考察,可以說,這是一部俄羅斯式的新長篇小說,描述了主人公羅季昂·拉斯科爾尼科夫由于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一度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然而在索尼婭的影響下,他終于克服了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主動到警察局投案自首,并在宗教中找到了新生的故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罪與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8條)

 
 

  •   《罪與罰》是一部**的社會心理小說,它的發(fā)表標志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藝術(shù)風格的成熟。
    小說以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懲罰為主線,廣泛地描寫了俄國城市貧民走投無路的悲慘境遇和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作者筆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無天日的景象:草市場上聚集著眼睛被打得發(fā)青的妓女,污濁的河水中掙扎著投河自盡的女工,窮困潦倒的小公務(wù)員被馬車撞倒在街頭,發(fā)瘋的女人帶著孩子沿街乞討……與此同時,高利貸老太婆瞪大著兇狠的眼睛,要榨干窮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滿身銅臭的市儈不惜用誘騙、誣陷的手段殘害“小人物”,以達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無度的貴族地主為滿足自己的獸欲,不斷干出令人發(fā)指的勾當……作者懷著真切的同情和滿腔的激憤,將19世紀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貧、絕望和污濁一起無情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拉斯柯爾尼科夫是小說中的中心人物,這是一個典型的具有雙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窮大學生,一個有天賦、有正義感的青年,但同時他的性格陰郁、孤僻,“有時甚至冷漠無情、麻木不仁到了毫無人性的地步”,為了證明自己是個“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兇殺人,“在他身上似乎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變化”。正是這雙重人格之間的激烈沖突,使主人公不斷地動搖在對自己的“理論”(即關(guān)于“平凡的人”與“不平凡的人”的觀點)的肯定與否定之間。對于拉斯柯爾尼科夫來說,如果甘愿做逆來順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馬爾美拉陀夫的悲慘結(jié)局,如果去做一個不顧一切道德準則的“人類主宰者”,那就會與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盧仁和斯維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導面終于在白熱化的搏斗中占了優(yōu)勢,并推動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論”,向索尼婭靠攏。小說通過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的“弱肉強食”原則對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這一原則的反人道主義的實質(zhì),并且從客觀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學基礎(chǔ)上的無政府主義式的反抗,因為這種反抗決不可能給被壓迫者帶來新生活的轉(zhuǎn)機。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僅僅是從倫理道德觀念和宗教思想出發(fā)的。作者認為一切以暴力抗惡的作法都不足取,因為人無法逃避內(nèi)心的懲罰,在毀滅他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身。作者還力圖把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犯罪行為歸結(jié)為拋棄了對上帝的信仰所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說中宣揚的這些宗教思想,與整部作品所顯示的強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協(xié)調(diào)的:這里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罪與罰》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小說比較全面地顯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關(guān)于“刻畫人的心靈深處的奧秘”的特點。作者始終讓人物處在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通過人物悲劇性的內(nèi)心沖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時作者對幻覺、夢魘和變態(tài)心理的刻畫也極為出色。小說中,由于作者著力拓寬人物的心理結(jié)構(gòu),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相對地處于從屬地位。盡管作品中馬爾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兇殺事件扣人心弦,但它們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報告”的組成部分。正因為這樣,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此外,這部小說場面轉(zhuǎn)換快,場景推移迅速,主要情節(jié)過程只用了幾天時間,在濃縮的時空中容納了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小說的時代色彩和政論色彩十分鮮明。
  •     喜歡《罪與罰》,名字有些宗教的意味,作者也想把結(jié)論引到宗教上去,但最吸引人的還是種種思想的沖突,令人驚嘆的是作者深入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能力,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類人,而是各色人等,從達官貴人到底層民眾,作者無意抬高某些人,也不會過度漫畫式的貶低人,每個人物都在顯示著一類相關(guān)的思想,有的思想復雜一些,有的思想簡單一些。人與人之間在思想的支配下,交流、碰撞、甚至以命相搏?! ゴ蟮淖骷覐牟环艞墝θ祟惷篮闷沸械男判暮推诖?,即使在堅持的過程中人類會犯錯,被一時的狂熱信仰所蠱惑。人一生最本質(zhì)最重要的東西時什么?是愛,是感情,是愛情!真正美好動人的愛情是一種生活的力量,可以排除萬難,讓你倍加的熱愛生活生命,欣賞你所處的世界,而之前所狂熱的追求現(xiàn)在看來有值得什么呢?即使你現(xiàn)在還未解開你的迷惑甚至還相信你所構(gòu)筑的謬論,但是你已經(jīng)找到什么對你是最重要的了,那些狂熱的最多也就是附屬品了?! ⊥铀纪滓蛩够且粋€非常特別的作家,如果粗略地閱讀他的作品,很難發(fā)現(xiàn)他的小說里有任何奧妙。雖然離奇但情節(jié)一目了然的故事,冗長的俄國名字,樸素無華的語言。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通過這種清蒸的方法,展現(xiàn)出小說人物赤裸的內(nèi)心世界。他的小說里總是會寫一些充滿了矛盾性的人物,人的內(nèi)心同時被魔鬼和天使把持,他們在拉扯,在分裂,在毀滅一個人。他在刻畫人性深處的本質(zhì)方面,達到了小說家能夠達到的極限。這在某種程度上,他更像個哲學家?! ∩鐣系萌朔譃槿?,由思想來判定類別,一種為舉無輕重的動物,他們思想落后不及常人,對自己和他人毫無貢獻,一種為自然安分的材料,他們確保社會穩(wěn)定,物質(zhì)供給,思想安分守己,是一種微小的齒輪,無數(shù)個組成了社會機器。另一種是特殊的人,他們思想獨立,擺脫了世俗看法,既定法律,道德輿論,但最后一種人除了碌碌無為之外也常常犯罪,是殺人犯,區(qū)別在于不同的命運,有的人持著這種思想創(chuàng)立新的游戲規(guī)則,期間有無數(shù)死亡,直至他被他人崇拜,成為新的領(lǐng)袖,不平凡的人,有的人因為缺少某種特質(zhì),被既定規(guī)則的人懲罰,甚至喪命,拉斯科里尼克夫是后者,他獲得了新生也是因為有愛的庇佑,是幸運的。所謂罪與罰,都來自于思想,止步于不同的人?!   ?/li>
  •   罪與罰》對犯罪心理的描繪淋漓盡致,小說深刻豐富的主題、高超的情節(jié)安排、嚴密的邏輯構(gòu)架、對人的心理活動的真切把握、透徹的現(xiàn)實洞見十分罕見?!⌒≌f以驚人的力量反映了那個強權(quán)社會中非人生活的真實,真實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
  •   罪與罰(與列夫·托爾斯泰齊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一份淋漓盡致的犯罪心理報告,直面罪惡與救贖。名家全譯本)
  •   書很厚 一直覺得看不進去這種俄國大部頭的書 不過這個寫的真的很好 對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心理描寫簡直太贊了
  •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與托翁齊名的偉大作家,罪與罰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其藝術(shù)價值少有作品可以比擬
  •   《罪與罰》,名字有些宗教的意味,作者也想把結(jié)論引到宗教上去,但最吸引人的還是種種思想的沖突,令人驚嘆的是作者深入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能力,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類人,而是各色人等,從達官貴人到底層民眾,作者無意抬高某些人,也不會過度漫畫式的貶低人,每個人物都在顯示著一類相關(guān)的思想,有的思想復雜一些,有的思想簡單一些。人與人之間在思想的支配下,交流、碰撞、甚至以命相搏.
  •   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   罪與罰這一系列書,我跟朋友買了很多,外國的經(jīng)典名著,可以說買了一點了,這些書質(zhì)量都還可以,只是書太多,一時還沒有閱讀的計劃。讀經(jīng)典名著,還得看譯者,有好的翻譯家,才能夠使外國的作品不失其意蘊。
  •   可以說是一部犯罪心理學的文學表述,從犯罪動機、預備、實施、既遂,到犯罪后的滅痕、掩飾、辯解,偵查與反偵查的心理戰(zhàn),全面覆蓋。
  •   第一次購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這部作品在描寫心理方面達到了至高境界,有空仔細拜讀。讀名著,陶冶人的心靈。
  •   只看了前面幾段就不愿意往下面看了。你在把宣泄情緒和實現(xiàn)理論兩者都描述為目的之后進行先后排位和分割比較。這種評論文學人物的方式我一點都不認可。就拿水滸人物來說吧。鏟奸除惡,替天行道作為直接作為暴力行動目的來理解我認為是有點偏頗的。對行為目的的理解如此抽象是書評人的怪癖,因為理論從來不是目的,就算當事人這么認為,它也不是。有時候會出現(xiàn)如你一樣的情況:將理論作為主體對其行為美化的工具。但當我們真正進入人物環(huán)境的時候,我殺死一位貪官,其目的首先是奪得錢財,散發(fā)給貧窮的社會人,然后,我們才能進一步歸納為“替天行道”,這種殺人掠貨的卻是符合古時侯被廣泛簡單理解的二元論道德觀的要求的,而封建社會各階層人物在性格和社會行為,權(quán)利上的強烈反差使得梁山好漢們很容易了解自己的行為是符合所謂“道”的,這種簡單的情況下完成符合理論的行為的同時宣泄情緒又有何不可呢?可見,大多數(shù)情況下理論是在詮釋和歸納殺人行為,而非”美化“它?!懊阑笔且环N不明就里的說法,你想想,竟然我這一行為符合理論的要求,為什么要說理論美化了我的行為呢?還是說你自己美化了理論?當然,如果梁山好漢中的卻有少數(shù)人人打著理論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在做著背道而馳的事情,你必須說他刻意或者奸詐地錯用理論來掩飾自己?!懊阑焙汀把陲棥笔莾煞N大相徑庭的說法,因為強調(diào)的方面不同?!懊阑笔菍μ孤队诖蟊姷男袨檫M行修飾,達到欺騙效果。而“掩飾”則包含著掩藏不為人知的秘密的內(nèi)容。希望你不要亂用。當然,要補充的一點是。理論在特別情況下也不是不能用于目的,但它只能作為第二或者第三目的。在第一目的和第二目的內(nèi)容有假的時候,它才能作為假的用于掩蓋真相的道具。
  •   譯文不生澀,可讀性強,小說中有大量精彩對話,對人物的心理刻畫非常細膩、到位。
    包裝樸素,很厚的一本書,性價比較高,值得入手……
  •   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的罪與罰 很震撼人心
  •   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部作品仰慕已久,年末打折時買的性價比超高!
  •   全書濃墨重彩的書寫了主人公殺人之后的心理活動,直面罪惡和救贖。同時也表現(xiàn)了女孩為了家庭而出賣自己身體的崇高精神和美麗心靈
  •   罪與罰 馬上要看的書 很期待
  •   自己一直沒有看名著的耐性和天分,也不知是文化層次不夠還是不夠吸引自己,有些所謂名著其實沒有傳說的那么吸引人,這本純是為了看以前人的犯罪心理買的
  •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的良心!
  •   我?guī)状蜗胱x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但是每次在學校圖書館借的書都很舊了又很長,所以就一直沒讀過他的書,這次買了一本他的代表作了!
  •   一段罪孽與懲罰的故事,一段重生與救贖的佳話。這句話已經(jīng)忘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當時覺得說的很好,一筆帶過了本書的精華。書買回來之后一直是在慢慢的欣賞,有種怕一下子看完的感覺。我以前也看過可能那個時候閱歷淺,沒大怎么看懂,這次真的是靜下心來好好的去看了,一下子就被吸引到里面。與好書為伴,享受你的精彩人生。
  •   雖然是俄國作品,但經(jīng)典的力量吸引著女兒每天都閱讀,并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   一直聽說這本書特別好,雜志里小說里也總會提到,不過還沒來得及看,相信經(jīng)典。
  •   為什么會犯罪,沒有人生來就想犯罪,社會當然要承擔責任,但是,只有守住自己的信念,只有自己,才是靠的住的。
  •   生動再現(xiàn)俄國下層人民的艱難生活。
  •   經(jīng)典小說啊,這么便宜真是賺了。很想把這個書系買全
  •   犯罪心理學中的經(jīng)典,早都聽說了,很不錯。
  •   別人推薦的小說,在當當網(wǎng)上購買,不是第一次在當當網(wǎng)上買,一直感覺都很好,印刷很正,字跡也很清楚。
  •   我是學俄語的,通過這個了解俄國文化,書絕對是好書
  •   看俄國的書都記不住名字啊啊啊?。?/li>
  •   寫得非常有深度,不同與一般的罪案小說,看有引人深思。
  •   很喜歡老陀的小說 這本書有些厚 裝幀很好 要好好讀讀 很喜歡
  •   對人物的心理刻畫非常細膩,內(nèi)容也值得深思
  •   性價比超高,看了內(nèi)容很受啟發(fā)
  •   尾品會買的特價,性價比高,還沒開始看,應該不錯!
  •   很有名的外國小說..不錯的感覺..價格也劃算
  •   很喜歡看心理的~這個名著也是很久以前就像看的了~很值得閱讀的書~
  •   之前圖書館借讀過,挺喜歡的,心理描寫這的好贊,還有很多雙方試探的對話,太智慧了。這本是買回來收著的。
  •   經(jīng)典的名著,需要靜下心來細讀
  •   喜歡文學名著的話,這本書是繞不開的。
  •   經(jīng)典文學,挺厚的一本書,慢慢看
  •   在國外,此書作為中學教科書,整部用來學習和閱讀,研究和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可想而知。對比中國的那種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式的語文教學,真不知科學、先進多少年。
  •   長江文藝出版社的這個系列我已經(jīng)買了很多了,和當當網(wǎng)合作,他們把價格給的很顯眼,三折啊,文學迷們,不用再等。
  •   真的是文學泰斗?。?/li>
  •   很好看,適合送人
  •   不愧名著,思想非常深刻,文筆非常優(yōu)美,故事非常感人!
  •   很適合當代人閱讀,審判內(nèi)心的思想和生活,推薦!
  •   經(jīng)典之作&;hellip;&;hellip;值得收藏&;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   沒說的,好!是我喜歡的類型,沒有什么亂七八糟的點評,只有書本身的內(nèi)容,留給我們想像思考的空間
  •   世界名著,多讀無害啊~
  •   從小就知道的名著,卻一直沒有耐心看完,主要是題目不太符合我的喜好。
  •   不錯的說?。?!
  •   字跡印的比較黑,不過總體來說還是令人滿意
  •   妥耶夫斯基的平民寫作比托爾斯泰的貴族寫作有很大的不同。
  •   非常好 ,買到了大師的作品。
  •   贊死了??!
  •   能以實惠的價格買到版式很好的名著,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希望這類書越來越多,才體現(xiàn)全民閱讀。
  •   當當網(wǎng)的快遞員實在值得表揚,這么晚而且天氣又冷都還堅持送完快遞,贊了~書還沒有看,不過素外國名著,應該值得一讀喲~
  •   名著畢竟還是名著,買來看看還是很值得的。
  •   還沒看完,等我有時間去感受名著的魅力
  •   不過以前聽人家推薦過,還是相信是本好書
  •   老師木心推薦的書 好好看看
  •   好書,這個也沒說的,推薦
  •   好看,你們可以一起的
  •   挺不錯的,經(jīng)典的著作,學習中。
  •   買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家里原來有一本。不過這個很不錯,價格很便宜,質(zhì)量也不錯,紙質(zhì)就是一般了
  •   “存在主義”作家
  •   慢慢的不喜歡外國書了,經(jīng)過翻譯后,原著一些東西都丟失了。
  •   經(jīng)典書籍,很不錯,需要認真閱讀
  •   書是經(jīng)典,不過包裝不行啊,幸好書沒壞,快遞慢啊,一周才收貨,紙張一般,希望以后改進 啊
  •   很經(jīng)典的一部著作,很久以前就想讀了,現(xiàn)在買來,覺得不錯
  •   經(jīng)典之作,還未開始看。回家以后慢慢讀
  •   列夫托爾斯泰傳世經(jīng)典之作。
  •   首先商品包裝很好,內(nèi)容方面翻了一下,翻譯還不錯。
  •   雙11拍的,比預計的時間提前10收到的,還沒看呢,外包裝很好
  •   包裝好,全新,物流快速。
  •   總之這個價能買這么厚的書已經(jīng)很好了,打算細細品味慢慢看。
  •   書的質(zhì)量不錯,包裝的很好。
  •   還未看書,但封面很好啊
  •   貌似是當當自產(chǎn)的 不過我買到的有一頁是空白的。。 還好吧
  •   書很好 就是內(nèi)容太過壓抑 總的來說蛤
  •   有一點舊 其他還好
  •   書還好,就是有幾頁印刷不太好,不影響整體,有時間慢慢讀
  •   書很好,我們老師翻譯的
  •   好長啊
  •   質(zhì)量很好,價格也公道,值得入手
  •   送給小學生的課外讀物,希望孩子課外讀物能更豐富
  •   還行吧,跟我想象中的差不多
  •   挺好的,剛收到,還沒開始閱讀。
  •   就是被我退了,因為買的第二天就變成尾品匯的了,便宜了8塊,太坑了。
  •   還沒看,聽說很不錯。。
  •   對這本書還挺感興趣的還沒看完
  •   在初中歷史書上早就知道了這本書和作者,一直沒讀過,買來讀讀。日常不一定要完全做有用的事,讀讀看似無用的書,也好。
  •   像FBI的感覺,看過應該會有很大的收獲。
  •   這個商品不錯啊,像是正版的。
  •   物流也很給力啊
  •   書不錯,好看,是正版。還會再關(guān)顧。
  •   配了些簡單插畫不過紙質(zhì)似乎一般
  •   這套書我買了好幾本,書面設(shè)計得非常精美,適宜收藏。
  •   整體還是挺好的紙張也不錯,但是封面有破損,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