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魯迅 頁數(shù):28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外名家經(jīng)典隨筆精選·魯迅隨筆精選:中國人的臉》以社會、思想、文化、生活見聞方面的隨筆為主,用魯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偏向于“準風月談”的那一類文字。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發(fā)表時間的順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時期、1924-1925的“語絲”時期、1933-1934的“申報·自由談”時期可以說是魯迅隨筆創(chuàng)作的三個高峰期。
書籍目錄
前言文化隨筆隨感錄三十五隨感錄三十六隨感求三十八隨感求四十三“音樂”?詩歌之敵看鏡有感論辯的魂靈長城從胡須說到牙齒略論中國人的臉文學和出汗談所謂的“大內(nèi)檔案”最藝術(shù)的國家推背圖談金圣嘆娘兒們也不行隔膜看書瑣記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隨便翻翻隱士“尋開心”論毛筆之類“這也是生活……”關(guān)于太炎先二三事社會隨筆隨感錄四十七名字咬文嚼字戰(zhàn)士和蒼蠅夏三蟲春末閑談忽然想到(一--四)忽然魁到(五--六)忽然想到(七--九)導師補白論“他媽的!”論睜了眼看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略淡香港扁太平歌訣以腳報國唐朝的釘梢新的“女將”宣傳與做戲沉滓的泛起答中學牛雜志社問賭咒誰的矛盾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文攤秘決十條現(xiàn)代史聽說夢內(nèi)外言論自由的界限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文章與題目關(guān)于女人智識過剩中國的奇想沙四庫全書珍本九一八吃教禁用和自造沖野獸訓練法“小童擋駕”清明時節(jié)偶感論秦理齋夫人事奇懌奇懌(二)迎神和咬人上海所感中秋二愿生活隨筆隨感錄二十五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燈下漫筆記“發(fā)薪”送灶日漫筆一點比喻從幽默到正經(jīng)推經(jīng)驗“揩油”上海的兒童喝茶看變戲法世故撒味火安貧樂道法從孩子的照棚蛻起說“面子”我要騙人我的第一個師父死
章節(jié)摘錄
從清朝末年,直到現(xiàn)在,常常聽人說“保存國粹”這一句話?! ∏扒迥┠暾f這話的人,大約有兩種:一是愛國志士,一是出洋游歷的大官。他們在這題目的背后,各各藏著別的意思。志士說保存國粹,是光復舊物的意思;大官說保存國粹,是教留學生不要去剪辮子的意思。 現(xiàn)在成了民國了。以上所說的兩個問題,已經(jīng)完全消滅。所以我不能知道現(xiàn)在說這話的是那一流人,這話的背后藏著什么意思了?! 】墒潜4鎳獾恼嬉馑?,我也不懂?! ∈裁唇小皣狻保空兆置婵磥?,必是一國獨有,他國所無的事物了。換一句話,便是特別的東西。但特別未必定是好,何以應該保存? 譬如一個人,臉上長了一個瘤,額上腫出一顆瘡,的確是與眾不同,顯出他特別的樣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據(jù)我看來,還不如將這“粹”割去了,同別人一樣的好。 倘說:中國的國粹,特別而且好;又何以現(xiàn)在糟到如此情形,新派搖頭,舊派也嘆氣。 倘說:這便是不能保存國粹的緣故,開了海禁的緣故,所以必須保存。但海禁未開以前,全國都是“國粹”,理應好了;何以春秋戰(zhàn)國五胡十六國鬧個不休,古人也都嘆氣?! √日f:這是不學成湯文武周公的緣故,何以真正成湯文武周公時代,也先有桀紂暴虐,后有殷頑作亂;后來仍舊弄出春秋戰(zhàn)國五胡十六國鬧個不休,古人也都嘆氣。 我有一位朋友說得好:“要我們保存國粹,也須國粹能保存我們?!薄 ”4嫖覀?,的確是第一義。只要問他有無保存我們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國粹?! 】寸R有感 因為翻衣箱,翻出幾面古銅鏡子來,大概是民國初年初到北京時候買在那里的,“情隨事遷”,全然忘卻,宛如見了隔世的東西了?! ∫幻鎴A徑不過二寸,很厚重,背面滿刻蒲陶,還有跳躍的鼯鼠,沿邊是一圈小飛禽。古董店家都稱為“海馬葡萄鏡”。但我的一面并無海馬,其實和名稱不相當。記得曾見過別一面,是有海馬的,但貴極,沒有買。這些都是漢代的鏡子;后來也有模造或翻沙者,花紋可造粗拙得多了。漢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馬蒲萄,大概當時是視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裝飾。古時,于外來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紅花,海棠之類。海即現(xiàn)在之所謂洋,海馬譯成今文,當然就是洋馬。鏡鼻是一個蝦蟆,則因為鏡如滿月,月中有蟾蜍之故,和漢事不相干了?! ∵b想漢人多少閎放,新來的動植物,即毫不拘忌,來充裝飾的花紋。唐人也還不算弱,例如漢人的墓前石獸,多是羊,虎,天祿,辟邪,而長安的昭陵上,卻刻著帶箭的駿馬,還有一匹鴕鳥,則辦法簡直前無古人?,F(xiàn)今在墳墓上不待言,即平常的繪畫,可有人敢用一朵洋花一只洋鳥,即私人的印章,可有人肯用一個草書一個俗字么?許多雅人,連記年月也必是甲子,怕用民國紀元。不知道是沒有如此大膽的藝術(shù)家;還是雖有而民眾都加迫害,他于是乎只得萎縮,死掉了? 宋的文藝,現(xiàn)在似的國粹氣味就熏人。然而遼金元陸續(xù)進來了,這消息很耐尋味。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或者競毫未想到,凡取用外來事物的時候,就如將彼俘來一樣,自由驅(qū)使,絕不介懷。一到衰弊陵夷之際,神經(jīng)可就衰弱過敏了,每遇外國東西,便覺得仿佛彼來俘我一樣,推拒,惶恐,退縮,逃避,抖成一團,又必想一篇道理來掩飾,而國粹遂成為孱王和孱奴的寶貝。 無論從哪里來的,只要是食物,壯健者大抵就無需思索,承認是吃的東西。惟有衰病的,卻總常想到害胃,傷身,特有許多禁條,許多避忌;還有一大套比較利害而終于不得要領(lǐng)的理由,例如吃固無妨,而不吃尤穩(wěn),食之或當有益,然究以不吃為宜云云之類。但這一類人物總要日見其衰弱的,因為他終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氣了。 不知道南宋比現(xiàn)今如何,但對外敵,卻明明已經(jīng)稱臣,惟獨在國內(nèi)特多繁文縟節(jié)以及嘮叨的碎話。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諱一般,豁達閎大之風消歇凈盡了。直到后來,都沒有什么大變化?!以诠盼镪惲兴惲械墓女嬌峡匆娨活w印文,是幾個羅馬字母。但那是所謂“我圣祖仁皇帝”的印,是征服了漢族的主人,所以他敢;漢族的奴才是不敢的。便是現(xiàn)在,便是藝術(shù)家,可有敢用洋文的印的么? 清順治中,時憲書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個字,痛哭流涕來劾洋人湯若望的偏是漢人楊光先。直到康熙初,爭勝了,就教他做欽天監(jiān)正去,則又叩閽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數(shù)”辭。不準辭,則又痛哭流涕地來做《不得已》,說道“寧可使中夏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然而終于連閏月都算錯了,他大約以為好歷法專屬于西洋人,中夏人自己是學不得,也學不好的。但他竟論了大辟,可是沒有殺,放歸,死于途中了。湯若望人中國還在明崇禎初,其法終未見用;后來阮元論之日:“明季君臣以大統(tǒng)寢疏,開局修正,既知新法之密,而訖未施行。圣朝定鼎,以其法造時憲書,頒行天下。彼十余年辯論翻譯之勞,若以備我朝之采用者,斯亦奇矣!……我國家圣圣相傳,用人行政,惟求其是,而不先設成心。即是一端,可以仰見如天之度量矣!”(《疇人傳》四十五) 現(xiàn)在流傳的古鏡們,出自冢中者居多,原是殉葬品。但我也有一面日用鏡,薄而且大,規(guī)撫漢制,也許是唐代的東西。那證據(jù)是:一,鏡鼻已多磨損;二,鏡面的沙眼都用別的銅來補好了。當時在妝閣中,曾照唐人的額黃和眉綠,現(xiàn)在卻監(jiān)禁在我的衣箱里,它或者大有今昔之感罷?! 〉~鏡的供用,大約道光咸豐時候還與玻璃鏡并行;至于窮鄉(xiāng)僻壤,也許至今還用著。我們那里,則除了婚喪儀式之外,全被玻璃鏡驅(qū)逐了。然而也還有余烈可尋,倘街頭遇見一位老翁,肩了長凳似的東西,上面縛著一塊豬肝色石和一塊青色石,試佇聽他的叫喊,就是“磨鏡,磨剪刀!” 宋鏡我沒有見過好的,什九并無藻飾,只有店號或“正其衣冠”等類的迂銘詞,真是“世風日下”。但是要進步或不退步,總須時時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異域,倘若各種顧忌,各種小心,各種嘮叨,這么做即違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終生惴惴如在薄冰上,發(fā)抖尚且來不及,怎么會做出好東西來。所以事實上“今不如古”者,正因為有許多嘮叨著“今不如古”的諸位先生們之故?,F(xiàn)在情形還如此。倘再不放開度量,大膽地,無畏地,將新文化盡量地吸收,則楊光先似的向西洋主人瀝陳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時候,大概是不勞久待的罷。 但我向來沒有遇見過一個排斥玻璃鏡子的人。單知道咸豐年間,汪日楨先生卻在他的大著《湖雅》里攻擊過的。他加以比較研究之后。終于決定還是銅鏡好。最不可解的是:他說,照起面貌來,玻璃鏡不如銅鏡之準確。莫非那時的玻璃鏡當真壞到如此,還是因為他老先生又帶上了國粹眼鏡之故呢?我沒有見過古玻璃鏡。這一點終于猜不透?!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