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談北京/文化中國叢書

出版時間:2010-12-01  出版社:湖南少兒  作者:侯仁之  頁數(shù):11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本《侯仁之談北京》由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侯仁 之所著,全書向廣大讀者介紹了中國首都——北京。在歷史上,北京城并非 一直是我國的首都,它的城址了并非一直都在現(xiàn)今所在的地方。作者從商周 時代的北京城說起,講述了北京的發(fā)展歷史?!逗钊手劚本愤m合廣大中國文化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侯仁之(Hou Renzhi,1911.12.6-),祖籍山東省恩縣,生于河北省棗強縣。1932年入燕京大學歷史系,1936年獲文學學位,1940年獲文碩士學位留校任教。1949年獲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貒髿v任燕京大學副教授、教授,兼任清華大學教授,1952年轉任北京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侯仁之在燕園教學六十余年。主要著作有《歷史上的北京成》、《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燕園問學集》、《奮蹄集》、《侯仁之院士文集》、《晚晴集》,主編有《北京歷史地圖集》等。

書籍目錄

歷史上的北京城一、一個城市的誕生和成長——商周時代二、既是軍事重鎮(zhèn)、又是貿易中心——從秦、漢到隋、唐三、向全國政治中心的過渡——在遼南京和金中都四、從元大都城到明清北京城——元、明、清五、京郊水道的變遷和皇家園林的開辟六、改造北京舊城、建設人民首都盧溝橋與北京城盧溝橋與北京城一、薊城與永定河上的古代渡口二、薊城城址的位置與燕都薊城的興起三、金中都是北京上升為全國政治中心的開始四、金中都城的郊區(qū)建設與盧溝橋的誕生五、從首都城市發(fā)展展望盧溝橋的未來劉伯溫與北京城什剎海與北京城北海公園與北京城海淀鎮(zhèn)與北京城一、海淀鎮(zhèn)與北京城在地理上的相互關系,源遠流長二、最初見于記載的“海店”,來源于以湖泊見稱的“海淀”三、從元代的“丹棱海沜”到明代的“清華園”與“勺園”四、清代“三山五園”的建設與海淀鎮(zhèn)的興起五、圓明園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劫掠焚毀,導致海淀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六、民國時期海淀鎮(zhèn)上兩座大學校園的建設,是園林遺址利用的新起點七、人民首都的建立和海淀鎮(zhèn)的新機遇,以及“中關村西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中的主要問題跋

章節(jié)摘錄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們的首都北京是個歷史悠久的 古城。但是,在歷史上,北京城并非一直都是我國的首都,它的城址也并非 一直都在現(xiàn)今所在的地方。北京城在歷史上的變化,是十分復雜的。 如果你是一個愛聽故事的人,那么歷史上北京城的變遷便是一個有趣的 故事。為了要把故事原原本本講清楚,我們需要從北京城的最初居民點講起 ,這樣就必須回到遙遠的古代去。 一、一個城市的誕生和成長——商周時代 三四千年前,在現(xiàn)今北京城最古老的城址上,有一個不大的居民點,它 和那時散布在北京小平原上的其他一些居民點沒有什么兩樣。在這里居住的 人主要以農牧為生,過著原始公社制的生活。他們在這里也許已經(jīng)度過了很 多很多年的歲月,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在這以后的一個比較短的時期內,這 個普普通通的居民點,竟然迅速地成長起來。 于是,一個城市誕生了! 這是神話么?不,這是事實。 雖然我們現(xiàn)在還不能明確指出這一事實發(fā)生的準確年代,但是我們的確 知道:當北京地區(qū)由于生產(chǎn)的發(fā)展而開始從原始公社進入奴隸社會的時候, 這一事實就發(fā)生了。 歷史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城市的誕生,正是奴隸社會發(fā)展的標志。 根據(jù)我國古代歷史的記載,我們知道在這里最初興起的奴隸國家叫做燕 ,燕的都城叫做薊。薊就是前面所說在北京舊址上最初誕生的那個城市。也 就是今天北京城最早的前身。 也許你要問:這個城市為什么偏偏要在這兒誕生昵?是偶然的么,還是 有一定的原因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首先把薊城所在的地理位置作一番考察。 薊城建址在一個面積不大的平原上。這就是今天所說的北京小平原。這 個小平原三面有叢山環(huán)繞,只有正南一面,開向平坦遼闊的華北大平原。不 過,古代有一帶湖泊沼澤,分布在北京小平原的東南一帶,因而成為從小平 原通向大平原的極大障礙。幸而在西南一角,因為接近太行山的東麓,地勢 比較高,通行也比較方便,因此就成為當時從小平原南邊通向大平原的唯一 門戶。恰好這一門戶就是今日盧溝橋所代表的永定河上的古代渡口。(今天 的盧溝橋最初建立于1192年,但是從古代起,這里早就是一個渡口了。) 其次,在小平原的背后,三面有叢山環(huán)抱,這些崛起于平原上的山嶺, 原是南北交通上的極大障礙,幸而在叢山之中,有一些天然峽谷,形成了南 來北往的通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是西北角的南口,一是東北角的古北 口。如果橫越小平原沿山再向東去,可以一直到達山海關?,F(xiàn)在可以設想, 如果從北京小平原越過叢山進入山后地區(qū)??梢杂腥龡l最易通行的大路。 第一條:向西北通過南口,穿過一系列寬窄不等的山間盆地,可以到達 蒙古大高原。 第二條:向東北通過古北口,越過高低不等的丘陵和山地,這是通向松 遼大平原的捷徑。 第三條:橫越北京小平原,沿燕山南麓東去(沿山也有一些天然關口, 可以中途向北進入山地),可以直趨山海關。然后出關沿濱海低地前進,便 是遼河下游平原。(現(xiàn)在由天津經(jīng)唐山至山海關的交通路線,那時是不能通 行的。) 這樣三條大路,從北京小平原上輻射而出,形勢天然。 了解以上的情況之后,也就不難看出,在古代交通上,北京小平原在南 方大平原和北方山區(qū)之間所占據(jù)的重要地位。如果那時從華北大平原北上, 無論來自哪個方向,最后都要匯集在太行山東麓一條線上。這條線以西是高 山峻嶺,以東是低地沼澤,因此只好沿著這山麓一線高地北進,從古代永定 河渡口進入北京小平原。但是,一旦進入小平原之后,大路開始分歧,西北 一路出南口直上蒙古大高原,東北一路出古北口漸入山地丘陵,正東一路經(jīng) 由山海關直下遼河平原。反之,如果從山后地區(qū)南下華北大平原,無論選擇 哪條路線,都必先匯集在北京小平原里,然后經(jīng)由古代永定河渡口,合為一 路徑直南下。這樣,現(xiàn)在由盧溝橋所代表的古代永定河渡口,就成了南來北 往的必經(jīng)之地,說它是古代北京小平原的門戶,原因就在這里。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侯仁之談北京/文化中國叢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