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的歌王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黃風、 徐茂斌 北岳文藝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黃風,徐茂斌 著  頁數(shù):278  

前言

黃河落天來    你曉得——    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    幾十幾道彎上,    幾十幾只船兒?    幾十幾只船上,    幾十幾根竿兒?    幾十幾道彎上,    幾十幾個艄公,    來把船兒扳?    從晉西北偏關(guān),前往緊鄰的河曲,沿途峰回路轉(zhuǎn),黃河一出現(xiàn)在前方,我的耳畔就回響起這首歌。二十多年前,我就熟悉這首歌,叫《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只是個別歌詞版本不同而已。據(jù)說,此曲最初采自陜北葭縣,也就是現(xiàn)在的佳縣,歌曲《東方紅》的故鄉(xiāng)?!稏|方紅》為一個叫李思命的老船夫所作。1942年采錄此曲時,李思命年已花甲。    耳畔回響的歌聲,像河路漢子背上的纖繩,在我腦海里牽出一片壯闊:日頭奔走在黃土高原上,九曲十八彎的黃河落天而來。大河滔滔,一艘老船在濁浪中出沒,河路漢子赤條條的臂膀閃耀著古銅色的光芒,挺立在船頭的舵把子一邊掌船,一邊扯開嗓子吼著歌。仿佛唱了一千年,唱了一萬年,與天地一樣恒久。    我陷入巨大的沉默,好像不是坐在傍河而行的小車上,而是坐在吱吱呀呀的老船上,船板要散架了似的,每一聲筋骨痛苦的呻吟,都承載著堆積如山的歲月,與河水不舍晝夜的咆哮。    兩岸群山連綿,殘破不堪的古長城像受傷的蟒蛇,順著山脊艱難地爬行。夯土發(fā)紅的烽火臺,一如既往地守望在山頭上:胡笳聲遠,腳下只剩下大河的咆哮,還有沉寂了金戈鐵馬、溝壑縱橫的黃土地。    千百年來,在大河的咆哮聲里,蒼涼的晉西北,每一條溝壑都流淌著風沙,滾落著淚蛋蛋。一孔孔黃涯涯的老窯洞,支撐不起一縷縷柔弱的炊煙?!澳腥俗呖谕?,女人挖野菜?!弊叩囊徊揭换仡^,挖的一把淚一聲喚,把百結(jié)的愁腸,化作千叮嚀萬囑咐:    哥哥你要走西口,    小妹妹實在難留。    有兩句知心話,    牢牢記心頭。    走路你要走大路,    可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馬多,    好給哥哥解憂愁。    路上你歇息,    可不要靠崖頭。    那千年的崖頭,    單怕一出溜……    民歌專家說,民歌多生長于苦寒之地,是人與自然環(huán)境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我想是這樣,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也一定養(yǎng)一方歌。晉西北的苦寒,晉西北的五谷雜糧,養(yǎng)育了晉西北民歌。    千百年過去了,晉西北早已今非昔比,西口路亦塵埃落定,唯有民歌還在生長。像晉西北頑強的檸條,把根深扎在厚土之中,一茬一茬生生不息,綠了山川,綠了日月。在廣袤的晉西北,民歌已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已成為老百姓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融人血脈與骨髓,只要黃河的濤聲不歇,歌唱就不歇。    我和茂斌兄此行的目的,便是感受大河的濤聲,傾聽從歲月深處走來,仍如早晨的陽光爬滿山頭的歌唱,在不歇的歌唱中追尋不歇的人生。    2010年初春,沿著綿延蒼茫的黃河畔,我們在河曲、偏關(guān)、保德先后采訪了十六位年邁的民歌手,每一位民歌手都是一棵樹,在長河落日下,挺立在遼闊的山圪梁梁上。他們的歌喉是那樣蓬勃,正是由于他們的蓬勃,才使晉西北民歌得以傳承豐茂:“見甚唱甚,想甚唱甚”,“邊唱邊生,越唱越多”。    他們是民歌之魂。    他們的歌喉代表著晉西北民歌。    他們是民歌的瑰寶。    十六位老歌手,每一位都飽經(jīng)滄桑,像他們的祖輩先人一樣,都有一把辛酸淚。祖輩的辛酸灑在了西口路上,他們的辛酸灑在了唱歌路上。我們即將寫下的有他們動人的歌唱,但更多的是他們鮮為人知的人生?!白炖镱^唱曲心里哭”,就像河曲的糜子酸飯一樣,看起來黃燦燦,吃起來軟溜溜,但是有著常人難以下咽的心酸。    他們本身就是一首歌,唱著來唱著去,展現(xiàn)給大家的時候,一樣如泣如訴,一樣讓你感動,一樣讓你流淚……

內(nèi)容概要

  《黃河岸邊的歌王》是對日益一遠離了現(xiàn)代生活的傳統(tǒng)民歌精魂的形神兼?zhèn)涞某尸F(xiàn)與呼喚;是對歷史的張望,也是對現(xiàn)實的審視;是生命血肉的鮮活,也是清醒深刻的理性思索;讀起來酣暢淋漓,讀后又讓人回味再三,所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作者簡介

黃風,原名李拴亮,山西代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F(xiàn)任山西作協(xié)《黃河》雜志副主編。已發(fā)表小說、散文、紀實文學、通訊、評論三百多萬字,作品曾多次轉(zhuǎn)載獲獎。主要中長篇作品有《褐色的太陽》《綠色的山脈》《大山鑄就的軍魂》《浴火之鳴》《中國的霍格納斯》《黃土地卜的斷想》《我的1988》《當太陽不再以光頭的姿態(tài)奔走》《走向天堂的父親》《被我的叫賣聲感動的夏天》《白月亮》《腳爺》《姥娘的故事》《走過大街的靈旗》《村長的傳說》《鼠觴》《蠻荒》《坷垃》,出版中篇小說集《畢業(yè)歌》,長篇報告文學《靜樂陽光》等。 徐茂斌,山西五寨人,大學文化。山西作協(xié)會員。1980年參加王作,從公社到縣委再到地委,從干事到科級再到處級,從新聞到公文再到文學,一路摸爬滾打,走著走著,也就知“天命”了。既知天命,復歸愛好,放棄凡浮,浸心藝術(shù)。散文像高山清泉,書法似深谷幽蘭,被文學界冠以“橫空出世的散文家”,被書法界贊為“靈性極高的大才子”。短短一年時間,創(chuàng)作二十多萬字的散文作品,在《山西文學》《黃河》相繼推出《山道彎彎》《夜半鐘聲》《我背笤帚上高中》《那年那山那碗飯》《大山的孩子沒衣裳》《賣兔子來喲美帝兔》《苦樂進城路》《劉乞子當了我的哥》等多篇優(yōu)秀作品,贏得文學界與讀者廣泛好評,其中《夜半鐘聲》獲《山西文學》2010年度優(yōu)秀散文獎。散文集《山道彎彎》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為多家文學雜志的簽約作者。

書籍目錄

引子 黃河落天來 第一章 馬鞭一揮稱歌王 第二章 不為米活為歌活 第三章 歌喉一展皇帝遠 第四章 山曲貼了我的心 第五章 “下里巴人”下里情 第六章 臺上臺下愛煞人 第七章 風流倜儻把歌唱 第八章 死活難舍二人臺 第九章 南元走出“胎里紅” 第十章 “做夢追戲”六十載 第十一章 只要活著永遠唱 第十二章 一生艱辛一生歌 第十三章 這輩交定“二妹妹” 第十四章 嘴里唱曲心里哭 第十五章 甚時想唱甚時唱 結(jié) 語 珍稀的紅豆杉 歌聲中的文化與人性 對遠去歌魂形神兼?zhèn)涞某尸F(xiàn) 歌起大河灣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狗兒子,當老師有甚不好?不比扛镢頭種地強,不比給人家唱戲強?天地君親師,當老師再沒出息,也是受人尊敬哩。 父親曾讀過幾天私塾,在父親眼中能考上師范,無異于科場“中舉”了,從此就會改換門第。在父親的勸導下,賈德義不再固執(zhí)己見,同意去五寨師范讀書。臨開學的那些天,全家人都圍著他轉(zhuǎn),父親出來進去倒背著手,從頭到腳都透著榮耀。 最忙乎的是母親。母親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是非常心靈手巧,村里成立高級社后,在裁縫組當組長。那幾天,母親的縫紉聲徹夜不息,為他趕制新衣服,不管過去他穿得怎么破爛,現(xiàn)在不能破爛了。賈德義記得,母親用的是一架躍進牌黃顏色縫紉機,雙腳一踩噔噔噔響。以致多少年后,他一聽到縫紉機響,就感到幸福與溫暖,眼前就呈現(xiàn)出母親坐在縫紉機前的樣子。 走的那天,父親一早就起來,把院子從里到外打掃得干干凈凈,像過年一樣放了三聲炮仗,當當當?shù)叵虼迦诵?,他兒子要念書去了。走的時候把他送至村口。快瞭不見他的時候,父親一聲高吼: 毛主席來像太陽, 照得咱屋子亮堂堂。 家家屋里有毛主席像。 吃水不忘淘井人, 至死也忘不了毛主席的恩。 井里頭打水土地上澆, 毛主席恩情忘不了…… 五寨師范成立于1941年,前身為抗戰(zhàn)時期的晉綏邊區(qū)二中,2004年改為忻州師院五寨分院,先后培養(yǎng)過大量人才,被譽為“晉西北文化的搖籃”。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范若愚曾任校長。從此,在“晉西北文化的搖籃”里,賈德義穿著母親用老布給他做的麻領(lǐng)子大衣,鋪著家里以往只有待客時才拿出來鋪的“二五”羊毛氈子,開始了三年的師范生活。 當時,學校的生活條件相當差,最難熬的是冬天,西北風一吼像下刀子,再好的麻領(lǐng)子大衣,再厚的羊毛氈子也無法抵擋。由于取暖不行,每天上課凍得要命,滿教室的跺腳聲,就像跳愛爾蘭踢踏舞。去了學校的第一年冬天,賈德義就凍得左手無名指開裂,露出了骨頭。  再就是饑餓。 1960年全國餓肚的時候,學校每天的早飯只有一個乒乓球大的雜面窩頭,午飯只有一塊兒巴掌大的莜面。

編輯推薦

《黃河岸邊的歌王》是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黃河岸邊的歌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這是對日益遠離了現(xiàn)代生活的傳統(tǒng)民歌精魂的形神兼?zhèn)涞某尸F(xiàn)與呼喚;也是對顯示的審視;更是清醒深刻的理性思索。讀起來酣暢淋漓,讀后又讓人回味再三,所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爾。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