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如山文存

出版時間:2010年3月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作者:齊如山  頁數(shù):35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文存》,即存文。本是秉燭挑燈的心香,本是一種心緒.一種醉心民族的、藝術(shù)的心緒的交會。歷史一瞬百年,竟“東風夜放花千樹”,已然歷歷然。歷史以文字方式存活,無非人與人的心緒交會。這樣來讀《北平皮簧史》以及戲臺掌故、戲界雜言等等,可以讀順一個文化集體的心緒:從唐宋元明清跋涉而來的心緒,從東西南北中交會而來的心緒。曉行夜宿,任重道遠。摩肩接踵,仆仆風塵。為藝術(shù)而承載藝術(shù),孜孜不倦,他們是藝術(shù)人。為文化而輸送文化,樂此不疲,憑誰吝惜一尊桂冠的天賦?——他們還是文化人。時光似云似煙,飄向無垠天涯,心緒如雪如雨.降給一個地方。這就是文存,文化的存活。

書籍目錄

與伍克佐君書與梅君蘭芳書(民國元年)  與梅君蘭芳書(民國元年冬)  致梅君蘭芳書致易俗社胡社長書與陜西易俗社同人書與陜西易俗社諸學生書與蕭和村書與高適聃君書與程濟初書與史少羽君書友人手札(存名第一部分)  友人手札(存名第二部分)

章節(jié)摘錄

貴社此次蒞平,本擬約全體學生多聚數(shù)次,借談國劇之來源及組織之要點。奈因為期太短,且諸生日日出演勞碌異常,故未敢再攪亂其腦思。雖曾約兩三人來談過數(shù)次,然不愿常常煩瑣損其演劇之精神故,只得稍為指點,致所欲言者未能道其萬一,且于諸生毫無裨益。事與愿違,歉甚歉甚!貴社在平所以成功之點有三。一因系學術(shù)機關(guān)故,觀眾皆另眼相看待。二因各生演唱皆認真,大致有“觀光上國不敢自放”之意。此系一種美德,當永遠保存之,因有此種思想便諸事謹慎,則無論做何事、到何處,不致失敗也。三因各生藝術(shù)尚有前輩矩蠖至他人幫忙,乃其余事所謂幫腔的上不去臺也。此三點中,藝術(shù)一層尤關(guān)重要。但有由西安來者多云:貴社學生之藝術(shù),尚不及陜中舊班腳色。噫!可知秦腔舊規(guī)矩之美且善矣。是則諸公不可不注意者也。前聞家竺山兄歸談,曾聆耿古城兄教益,得悉貴社情形,茲再伸論之??傊畤鴦≈举|(zhì),是藝術(shù)不是劇本。蓋藝術(shù)者,皮也;劇本者,毛也。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倘藝術(shù)能保存,則無論何種劇本皆可排演,任他教忠教孝,家庭更善,社會改良等等,固無不可。下至“破壞主義”“赤化主義”,也無不可。即各國劇本,亦可翻來演唱。因此與戲劇之本質(zhì)演劇之方法,毫無齟齬處也。所謂藝術(shù)者何也?即說白、歌唱、神情、身段,四點是也。即貴社章程第七條所規(guī)定者。歌唱身段尤為重要。如說白不研究則詞句之意思念不出來,神情不研究則詞句之情節(jié)表現(xiàn)不出來,此人人皆知注意者也;至歌唱與身段,則人多忽視之。其實所關(guān)尤巨。人但知歌唱以動聽為要,固矣,但此仍算是第二步。最重要者,則在安置腔調(diào)之初,須審此段唱詞之意義方能安腔。腔調(diào)安的好,便能將其人之心事完全烘托出來。所謂歌以詠言,長言之不足,則詠嘆之者是也;否則,便失歌唱之本義。如此處不應安此腔,則雖能動聽,亦不合理。茲就極淺顯者言之;弟處只有秦腔唱片兩段,即就此兩段中論之。如高生致中之《武家坡》王寶川唱詞“先問奴夫好不好,再問他安寧卻安寧”兩句,本系合掌排偶之詞,似應一氣唱下去,倘唱一句稍事思索再唱亦無不可。如今則唱過第一句后,接一很大之過門,則未免稍覺松懈。按秦腔規(guī)矩,此腔之后應接過門是已,但似不應安此腔,因如此一緩,則王寶川急于要知其丈夫情形之心事便烘托不出來了。這是安腔稍差的地方,與歌者無干。再如王生天民《柜中緣》中之唱詞,“無奈來我把相公怨,你遇的事兒本可憐?!贝硕洌痪涫窃?,一句是恕,其意思本不聯(lián)貫,中間似應再補一二句以便轉(zhuǎn)折?,F(xiàn)在用一長腔,使音節(jié)稍事回旋,又加一哭頭,則許翠蓮回思轉(zhuǎn)念之心緒曲曲傳出,再接唱下句;如此,則腔調(diào)不但搖曳生姿,且饒神理,較用文字楠足又妙多矣。此是腔調(diào)安置好的地方。腔調(diào)安的好,再唱的好,方能算盡美盡善。身段一層關(guān)系更大。中國劇之動作,所以能超乎世界任何戲劇組織法之上者,全在此點處處用美術(shù)化方式表現(xiàn)出來。此節(jié)已與貴社諸生略言之不再贅。茲仍以極淺近者證之。此次所聽貴社舊戲數(shù)出,最妙者為耿生善民之《寧武關(guān)》,就以此劇而論。周遇吉上場后十幾分鐘并無多少話白,而用身段鑼鼓,便能將周遇吉之心緒完全表現(xiàn)烘托出來,即此可知身段之重要,國劇組織法之高尚矣。倘身段沒研究、不堅實,試問此劇尚復有何意味耶?而排新戲則決無暇如此組織揣摩也。貴社欲保存秦腔,并將秦腔推廣遍全國,時則非注重以上四點不可。欲注重此四點,則非先練舊戲、后排新戲不可。李笠翁《偶談》第二卷《選劇篇》云:選劇授歌童,當自古本。古本既熟,然后間以新詞。切勿先今而后古也。優(yōu)師教曲,每加工于舊,而草草于新。以舊本,人人皆習,稍有謬誤即形出短長;新本偶爾一見,即有破綻,觀者聽者未必盡曉,其拙盡可藏。且古本相傳至今,歷過幾許名師傳有衣缽,未當而必歸于當,已精而益求其精。云云。此段議論,實為確有見地且極精當之言。蓋舊劇每句之輕重,每調(diào)之尺寸,每動之距離,皆有美術(shù)之規(guī)定,故演者皆有極確切之認識、深刻之練習。若新戲之說白,則此次多說兩句,下次則或少說兩句;動作,則此次多移前兩步,下次則或多靠后兩步;腔調(diào)、神情,更無論矣。所以說,欲藝術(shù)精美,則須先練舊戲也。因永排新戲,則各腳之神情、身段必皆模糊而不堅實。倘排新戲太多,更必把舊規(guī)全失,而國劇亦隨之破產(chǎn)矣。因國劇之規(guī)定皆系用美術(shù)化方式表現(xiàn),非將各種方式練的確有根柢者則表演時不能美觀;率爾操觚,必不值方家一哂也。

后記

《齊如山文集》的編輯出版工作,從2005算來迤邐五個年頭,已向讀者獻上了十四卷。這里的第十五個卷,總稱《齊如山文存》。齊如山先生給朋友的書信留底兒雅稱“文存”,這里借用了來,有一點不言而喻的意思。這一卷《文存》開首就是存給戲曲藝術(shù)的書信,十一件,娓娓而談,怡情悅性;原本手抄,小楷文秀,意境清新。隨后《北平皮簧史》也是編自抄本,原分上、中、下,現(xiàn)合為一部;《史》稿所附錄《談升平署外學腳色》出自《戲劇叢刊》第三卷(該刊自1932年1月至1935年10月共出版4卷)。又收《戲界小掌故》,主要根據(jù)《京劇談往錄三編》(編輯者北京政協(xié)),再從臺北聯(lián)經(jīng)版《齊如山文集》第四冊中的《戲界小掌故》選補17篇,旨在增加精彩?!峨s言》則是齊先生存在大陸的手抄文稿,從1928年存到了2010年得開言路。非常感謝齊如老的賢良子孫,他們四代人志存高尚,為我們存下了這么多的寶貴資料。但應當說明的是,本書編輯整理所依據(jù)的所有手抄本均無句讀,如今標點恐有不當之處還望指正。

編輯推薦

《齊如山文存》:封面圖注齊如山遺作《集曲牌名文字錄》(寫本書影)?!洱R如山文存》輯有傳記、事略、寓言、書函、詩詞,乃至燈謎、酒令、情話、首狀等等形式之小品數(shù)十則,簡約潔凈五千宇,涉獵詞曲調(diào)牌千名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齊如山文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很好的一本書,全套收集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