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2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殷登祥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科學、技術與社會》叢書(以下簡稱《STS》叢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中心與廣東教育出版社聯合聘請國內著名學者花費數年心血撰寫而成,是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圖書。該叢書的出版不僅對有中國特色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學科建設具有重要學術價值,而且對于我國在新世紀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有重大現實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文化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進入21世紀,以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將發(fā)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在人類社會的這個嶄新階段中,如何才能抓住新世紀科技革命的機遇,并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實現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新世紀STS的新關系、新觀念、新思路?!禨TS》叢書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作者簡介
殷登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研究中心主任,中國STS研究會(籌)副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哲學學科科學技術哲學分支主編,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天文學哲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科學技術哲學、天文學哲學、科學方法論和自然辯證法經典著作研究。主要著作:《科學技術與社會導論》、《科技革命與當代社會》、《當代中國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fā)展》、《高科技與人文因素》、《當代科學、技術與社會(STS)前沿——技術的社會形成》、《天文學與哲學》等。主要譯著有:《技術哲學概論》、《論恩格斯》、《當代國外天文學哲學》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對象、特點和意義 第一節(jié)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jié)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定義 第三節(jié)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特點 第四節(jié)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意義第二章 科學、技術與社會思想簡史 第一節(jié) 古代科學、技術與社會思想 第二節(jié) 近代科學、技術與社會思想 第三節(jié) 現代科學、技術與社會思想(20世紀上半葉)第三章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誕生和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孕育 第二節(jié)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誕生(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 第三節(jié)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形成(20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第四節(jié)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 第五節(jié)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趨勢第四章 社會的科學技術研究 第一節(jié) 社會的科學技術化 第二節(jié) 西方對科學技術的批判反思 第三節(jié)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第四節(jié) 當代科技革命的本質和特點第五章 科學技術的社會研究 第一節(jié) 科學技術的社會化 第二節(jié) 科學技術研究的“外在主義”導向 第三節(jié) 科學技術的社會建構論第六章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 內容結構 第二節(jié) 關系模式 第三節(jié) 一般規(guī)律 第四節(jié) 概念和方法 第五節(jié) 若干爭論第七章 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科學、技術與社會道路 第一節(jié) STS的醞釀(1978-1985) 第二節(jié) STS機構的出現(1985-1989) 第三節(jié) 全國性STS研究高潮的興起(1990年以來) 第四節(jié) 努力探索有中國特色的STS道路參考文獻后記英文目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