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上海三聯 作者:亨利·戴維·梭羅 頁數:258 譯者:李暮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記錄了作者隱居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它與《圣經》等作品同時被稱為“塑造讀者人生的25部首選經典”?! ∵@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其中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處,語語驚人,字字閃光,見解獨特,耐人尋味。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yōu)美細致,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也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辟,給人啟迪。 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天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這里有大自然給人的澄凈的空氣,而無工業(yè)社會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讀著它,讀者自然會感覺到心靈的純凈,精神的升華。
作者簡介
亨利·戴維·梭羅(1817-1862),美國早期文壇巨匠,超經驗主義哲學先驅,《瓦爾登湖》是他的代表作,被公認為美國文學最優(yōu)秀的經典作品之一。
書籍目錄
經濟篇補充詩篇 我生活的地方;我為何生活 閱讀 聲音 寂寞 訪客 種豆 村子 湖 貝克田莊 更高的規(guī)律 禽獸為鄰 室內的取暖 舊居民;冬天的訪客 冬天的禽獸 冬天的湖 春天結束語
章節(jié)摘錄
經濟篇下面的這些文字,這些篇幅,是我在享受孤獨的生活時候寫出來的。在森林中,在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爾登湖的湖岸上,在我親手建筑的木屋里,方圓一英里之內,沒有任何居民,在這里我只靠自己的雙手勞動養(yǎng)活自己。在那里,我住了兩年又兩個月??墒悄壳埃矣窒褚粋€過客一樣回到匆匆的文明社會里。要不是市民們千方百計地打聽我的生活方式,我本不會拿私事來占有讀者們的時間,總感覺有些唐突。有些人說我這個生活方式怪僻,可我并不覺得有什么奇怪的,這是我的生活,我覺得非常自然,合情合理。有些人問我吃什么呢,是否感到寂寞,問我害怕嗎,等等。另有些人還好奇得很,想知道我的哪一部分收入捐給慈善事業(yè)了,還有一些人,家里吃飯的人多,想知道我撫養(yǎng)了多少個窮孩子。所以這本書在答復這一類的問題時,請對我并無特殊興趣的讀者給以諒解。許多書,避而不用所謂第一人稱的“我”字;本書是用的;這本書的特點便是“我”字用得特別多。其實,無論什么書都是第一人稱在發(fā)言,我們卻常把這點忘掉了。如果我的知人之深,比得上我的自知之明,我就不會暢談自我,談那么多了。不幸我閱歷淺陋,我只得局限于這一個主題。不過,我對于每一個作家,都不僅僅要求他寫他聽來的別人的生活,還要求他遲早能簡單而誠懇地寫出自己的生活,寫得好像是他從遠方寄給親人似的;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若生活得誠懇,他一定是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了。下面的這些文字,對于清寒的學生,或許特別地適宜。至于其余的讀者,我想他們是會取其適用的。因為,沒有人會削足適履的;只有合乎尺寸的衣履,才能對一個人有用。我在這里想說的并不是中國人和桑威奇島人的傳奇故事,我要說的是我的讀者的事情,也就是你們,我要說你們在新英格蘭生活的遭遇,特別是關于生逢此世的本地居民的身外之物或環(huán)境的,我們生活在這個人世之間,在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你們生活得如此糟糕是否必要呢;這種生活是否還能改善改善呢?我在康科德曾到過許多地區(qū);無論在店鋪、在辦公室、在田野,到處我都看到,這里的居民仿佛都在贖罪一樣,從事著成千種的驚人苦役。我曾經聽說過婆羅門教的教徒,坐在四面火焰之中,眼盯著太陽,或在烈火的上面倒懸著身體;或側轉了頭望青天,“直到他們無法恢復原狀,更因為脖子是扭轉的,所以除了液體,別的食品都不能流人胃囊中”,或者,用一條鐵鏈,把自己終生鎖在一株樹下;或者,像毛毛蟲一樣,用他們的身體來丈量帝國的廣袤土地;或者,他們獨腳站立在柱子頂上——然而啊,便是這種有意識的贖罪苦行,也不見得比我天天看見的景象更不可信,更使人心驚肉跳。赫拉克勒斯從事的十二個苦役跟我的鄰居所從事的苦役一比較,簡直不算一回事,因為他一共也只有十二個,做完就完了,可是我從沒有看到過我的鄰人殺死或捕獲過任何怪獸,也沒有看到過他們做完過任何苦役。他們也沒有依俄拉斯那樣的勇猛的手下赫拉克勒斯,他用火紅的烙鐵來灼殺那個九頭怪——要知道,這個怪物的腦袋被割去一個就會立刻長出兩個來。我看見年輕的人,我的鄰居,不幸是他們生下地來就繼承了田地、廬舍、谷倉、牛羊和農具;得到它們倒是容易,要擺脫它們的束縛卻困難得多。他們不如誕生在空蕩蕩的牧場上,只有狼來給他們喂奶,這樣他們也許會洞悉自己的命運是如此地貧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誰使他們變成了土地的奴隸?為什么有人能夠享受六十英畝田地的供養(yǎng),而更多人卻命里注定了只能在塵土中啄食?為什么他們剛生下來,就得自掘墳墓?他們想象一個人一樣活下去就必須承擔這里所有的艱難,一個勁兒地做工,盡可能地把光景過得好些。我曾遇見過多少個永遠也不得解脫的可憐的靈魂??!在生命的重負之下,幾乎要窒息了,他們在命運里爬動,推動他們前面的一個七十五英尺長,四十英尺寬的大谷倉,一個從未打掃過的臭氣熏天的奧吉亞斯的牛圈,還有那些上百英畝土地,鋤地、除草,還要放牧和護林!就是這樣吧,另一些并沒有繼承產業(yè)的人,固然沒有這種祖上傳下來的好家業(yè)得以坐享其成,卻也不得不為了自己幾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軀,卑微地掙扎著活下去,拼命干活,拼命干活。人可是在這個錯誤中盲目的生存。時間這個鐵犁刨開土地,健美的肉體很快會被覆蓋在泥土里,化為泥土中的肥料。像一本經書里說的:一種似是而非的命運支配了人,我們稱為這是“必然”,人們所積累的財富,被飛蛾吞噬和銹霉腐蝕,甚至還會招來了齷齪的盜賊。這是一個愚蠢的生命,愚頑不靈,等待自己臨死的時候他們終究會明白過來這是個錯誤。據說,杜卡利盎和彼爾在創(chuàng)造人類時,不過是隨便拿石頭扔到背后去。依據是這樣描述:從此人類成為堅韌之物,歷盡千辛萬苦一我們源自何處得以求證。后來,羅利也吟詠了兩句很有影響的詩歌:人心經石之變,一起陷入生存艱辛的沉默,怎樣證明,我們的身體本是巖石。這錯誤的神示被盲目地信任,而他把石頭從頭頂扔到背后去,看也不看它們墜落到什么地方。即使是在這個比較自由的國土上的人們,也僅僅因為無知和錯誤,大多數人滿載著虛構的憂慮,沒完沒了地干自己的粗活,卻采集不到生命的美果。操勞過度,使他們的手指粗笨,顫抖得厲害,還談什么享受生活美果。真的,勞動的人,一天又一天,找不到空閑來使得自己真正地完整無損;他甚至無法維持自身與周遭人的關系;他的勞動,一到市場上,總是跌價。除了做個機器,他沒時間來做別的。他怎能洞察自己是無知的呢?他是全靠自己的無知活下來的——他不經常絞盡腦汁嗎?在評說他們之前,我們理應讓他先穿暖、吃飽,用我們的良心激情使他恢復健康,而不是去剝削他們。我們天性中最優(yōu)美的品格,好比果實上的粉霜一樣,必須小心謹慎、時時警惕才能保存下來。然而,人與人之間就是沒有如此溫暖地相處過。我們都知道,讀者之中,有人是窮困的,覺得生活不容易,有時候,甚至可以說連氣也喘不過來。我毫不懷疑在本書的讀者之中,有人不能吃飽,上頓不接下頓,更沒錢添置一件像樣的衣服,好容易忙里偷了閑,讀這幾頁文字,那還是從債主那里偷來的時間。你們這許多人過的是何等卑微、躲來躲去的生活啊!我知道,我早就從世俗中看穿了這種尷尬;你們時常進退維谷,要想做成一筆生意來償清債務,你們深陷在一個十分古老的泥沼中,拉丁文的所謂aesalienum——別人的銅幣中,就是這些銅臭味的金屬鑄造的泥沼;就在別人的銅錢中,你們生了,死了,最后被埋掉了;你們答應了明天還清債務,明天償清,明天……可是今天到了,你卻死了,而債務還未了結;你們求恩、乞憐、請求照顧、用了多少方法總算沒有坐牢;你們撒謊、拍馬、投票,把自己縮進了一個四四方方的硬殼里,或者吹噓自己,擺出一副眼花繚亂的慷慨大度的樣子,就是為了你們的鄰人信任你,讓你們給他們做鞋子、帽子、上衣、車輛,甚至讓你們給他們代買食品;就這樣,你們在一只破箱籠里,或者在骯臟的墻洞里用一只襪子藏錢,或者塞在銀行的磚屋里,覺得踏實了。只是不知道,不管塞在哪里,塞多少,更不管那數目多么微少,害怕生病沒錢而拼命攢錢,反而把你們自己弄得病倒了。我很驚訝,是什么讓我們如此輕率,竟然從外國販賣黑奴,實行罪惡昭彰的奴役制度。有那么多暴虐奴隸主,嫻熟地奴役著南方和北方的奴隸。南方的監(jiān)守人刻毒勢利,北方的監(jiān)守人更壞,但是你們自己做起奴隸的監(jiān)守人來狠辣得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談什么——人的神圣!看大路上的趕馬人,日夜不停地向市場上趕路,在他們的內心里,殘存著什么神圣的思想呢?他們的最高職責是給驢馬飼草飲水!和運輸的贏利相比較,他們命都不要了?他們還不是在給一位繁忙的紳士趕驢馬嗎?他們有什么神圣,有什么不朽呢?請看他們匍匐潛行,一整天里戰(zhàn)戰(zhàn)兢兢,神圣和不朽離他們十萬八千里!他們看到自己的行業(yè),知道自己是屬于奴隸或囚徒這種名稱的人。和我們的自知之明相比較,公眾輿論這暴戾的君主也顯得微弱無力。正是一個人怎么看待自己,決定了此人的命運,指向了他的歸宿。要在西印度的州省中談論心靈與想象的自我解放,為什么沒有一個威勃爾福司來促進這件事情呢。再請想一想,這個大陸上的女人們,編織著梳妝用的軟墊,說是為了臨死的時候用,她們不懂什么才是自己的命運!仿佛這時間永遠也消磨不掉。許許多多人過著平靜而又絕望的生活。所謂的聽天由命,便是根深蒂固的絕望。從絕望的城市到絕望的國家,你得靠水貂和麝鼠般的勇氣來安慰自己。甚至在人類所謂的運動與娛樂之下,也隱藏著一成不變的、無意識的絕望。其實,那不是娛樂,因為它是勞作的結果。它只是一種明智的、不鋌而走險的特征。用回答教學法的話來說,當我們考慮人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什么是生活的真正需要,什么是生活的手段的時候,看來人們似乎是故意選擇了同一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對它偏愛超過對其它的生活方式??墒牵麄冇痔拱椎卣J為,除此之外別無其它選擇。不過,但清醒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終古常新。拋棄偏見,無論何時都不會太遲。不論是多么古老的想法或做法,只要缺乏佐證,都不足信。今天人們隨聲附和或默認為是真理的,明天就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不過是如同煙云般的想法而已,而有些人卻曾將這煙云奉作能夠為田園普降甘露的雨云。古人說你做不到的,你試過之后卻發(fā)現能夠做到。古法施于古人,新法施于新人。古人也許由于知識貧乏,不懂得添加新燃料來促使火焰燃燒不熄;新人在罐子下放一小塊木柴,便能讓它像飛鳥一樣掠過天空,正如俗話說的那樣,“氣死老頭子”。作為導師,年邁的并不一定會比年輕的更稱職,甚至還未必能比得上年輕的,因為他們雖有不少收獲,卻也損失過更多東西。人人幾乎都懷疑,最聰明的人是否能單憑活著就可以獲得任何有絕對價值的知識。實際上,老年人沒有什么非常重要的勸告可以給年輕人,正如他們必然會承認的那樣,他們的個人經驗是那么片面,他們的生活由于某些個人的原因又是那么令人沮喪的失敗。也許是由于他們還殘留著某些信仰的緣故,他們的經驗具有某種假像,其實,他們只不過是不那么年輕罷了。我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大約三十年了,我還未從長輩那兒聽到過一句真正有價值的忠告,甚至連句真誠的勸告都沒有。他們什么也沒告訴我,也許他們也無法中肯地告訴我任何事情。生活就在這兒。它是一項在很大程度上我還未嘗試過的試驗。他人的嘗試對我并無裨益。如果我有什么我認為是有價值的經驗的話,我肯定會想到,我的導師根本就沒跟我說過這些。一個農民對我說:“光吃蔬菜是不行的,蔬菜不能全面供給你骨骼所需要的營養(yǎng)。”于是,他每天便虔誠地貢獻出他的一部分時間,來獲得那些養(yǎng)料以供給他骨骼的需要;他一邊說,一邊在耕牛后面走,這耕牛,用蔬菜培養(yǎng)了它的骨骼,來拖動他和他的木犁前進,什么也阻擋不了。某些事物,在某些場合,比如在最無告的病人們中間,是生命的必需資料,然而在另一些場合,卻成了奢侈品,如再換了另外的場合,可能這些就是根本聞所未聞的東西。人類生命的全部境地在一些人看來,無論在高山之巔或低陷之谷,都已給先驅者走遍,所有東西都關注到了。按照伊夫林的話:“智慧的所羅門曾下令制定樹木中間應有的距離;羅馬地方官也曾規(guī)定,你過多長時間可以到鄰居的田地里收集橡實而不算偷盜,并曾規(guī)定必須多少份額理當歸屬于鄰居?!毕2死讓ξ覀內绾渭糁讣锥剂粝铝嗣胤剑舻貌灰袒蛱L,應與指頭等齊。毫無疑問,那種把生命的變易和歡樂全都消耗殆盡的乏味和郁悶,就像亞當一樣古老。然而,人的力量還從未被徹底估量呢;我們不能根據先例判斷人還能干什么,人做得實在是太少了。不論你以前經歷過怎樣的失敗,“別因此一蹶不振,我的孩子,誰能指派你去做你未曾做完的事情呢?”我們可以用一干種簡單的實驗來測定我們的生命;比如說,同一顆太陽曬熟了我的豆子,同時也照亮了如同我們的星球一樣的星系。如果我記住了這一點,那就能預防若干的錯誤。例如我在夜晚鋤草。眾多星星奇妙無比的、三角形的尖頂!宇宙各個角落,有多少遠遠隔開的不同的物種卻會在同一時刻注視著同一個東西!正如我們的各種機體一樣,大自然和人生也是干變萬化的。誰能說清楚生命會給另一個人提供什么前景嗎?難道還有比一瞬之間通過彼此的眼睛來觀察更偉大的奇跡嗎?我們本應該在一定的時光里經歷所有的時代;是的,甚至經歷了所有時代中所有的世界。歷史、詩歌、神話!——我知道閱讀別人的經驗總不會比閱讀歷史、詩歌和神話更能令人驚詫、詳盡呢。凡我的鄰人說是好的,有很大一部分我相信我內心恰恰認為不好,至于我,如果要有所懺悔,那很可能會是我的良好行為。是什么魔鬼附身,使我的品行這樣善良?老年人啊,你也許說了你覺得最智慧的話,你已經活了七八十年了,贏得了一種名譽,我卻聽到一個不可抗拒的聲音,要我遠離這一套。新的世代拋棄前一代的業(yè)績,如同遺棄擱淺的破船。
編輯推薦
《瓦爾登湖(全2冊)》是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