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王元化 青島出版社 (2011-05出版) 作者:王元化 頁數(shù):44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思辨歷程》是一個時事述評的綜合性刊物,十六開本,用六號字排,每期約四萬字。內容設有固定的專欄、專論、通訊報道等。
書籍目錄
清園自述從《展望》到《地下文萃》·003《思辨短簡》后記·016《文心雕龍講疏》序·020一九九一年回憶錄·025《思辨發(fā)微》序·063與友人書·069哈佛燕京之會·073《思辨隨筆》序·081自述·086讀黑格爾的思想歷程·093尋根江陵·107重返清華園·121讀莎劇時期的回顧·128為周揚起草文章始末·156臺灣一瞥·164斯城之會·181《人和書》跋·189記我的三次反思歷程·193《清園近作集》序·204故人懷想記達君·211滿濤之死·216魯迅與周作人·220記顧準·222悼王瑤·230韋卓民先生·23S熊十力先生·240記林毓生·249遙祭相浦果·252記張中曉·257談楊遇夫回憶錄·263談湯用彤·270讀胡適自傳唐注·274……思辮隨筆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這里需要說一下的是關于修改舊作問題。我過去是不贊成對舊作加以修訂的,近來卻有了一些不同想法。我不想像前人一樣說“不悔少作”。因為少年時代固然有其活潑的生機和無邪的童稚,但由于盲目熱情所導致的癡迷,由于缺乏獨立思考所形成的陋見,卻是應該向之訣別的。掩飾這些早年出現(xiàn)在自己身上的思想痕跡固然不對,但也沒有必要對已經認識到的錯誤加以珍惜。不管一個人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作為思想史和文化現(xiàn)象的研究,必須保存他在不同歷史階段所呈現(xiàn)的本來面目,而不容加以掩飾或更易。但對于一般讀者來說,求知是主要目的,作者應該把自己認為是更好一些的東西奉獻出來。過去我談到刪改舊作問題時,曾按照習慣見解引章太炎為例,這也不大公正。由《馗書》到《檢論》,太炎誠然作過多次修訂,這是由于他在不太長的時間內經過了急驟的思想變化,而并不是由于他隱諱過去,示人以華袞。一位作者不愿讓自己已經認識到的誤失再在讀者中間流傳,這本是人之常情,但我們往往喜歡作過苛之論。從我自己的愿望來說,我也希望自己每一論點都能貫徹始終,永遠正確,無奈在荊棘叢生的理論道路上,我卻一再蹉跌,有過猶豫,有過彷徨,也走過彎路。
后記
九年前的中秋節(jié)后第三天的上午,我在上海衡山賓館王元化先生的臨時住所與他單獨閑聊過一兩個小時,并且收獲頗多。那天上午,元化先生談興頗濃,還拿出他寫的一些裱好的字幅給我看,記得有為季羨林九十壽辰所作之序,還有關于熊十力先生的一幅手卷等,我也乘興請元化先生寫了兩幅字,元化先生還簽名送了一本《思辨隨筆》給我?;氐侥暇┖?,我還寫過一篇《與清園老人的書緣——訪王元化先生》的短文記述那天的情形。拙文的最后一段這樣寫道: 回南京后不久,竟意外地收到了王元化先生的一篇短文《紀念魯迅的幾句話》,遂將其刊發(fā)在拙編《開卷》二00一年第八期上。我想,元化先生的這次賜稿也可算是我們一面之緣的一個美好的回憶。 與元化先生的一面之緣是由王辛笛老促成的。那天早上我在辛笛老家拜訪時,無意間提到我至今都未見過王元化先生。辛笛老當即撥通了元化先生的電話,說介紹一位朋友去拜訪,元化先生表示歡迎,并說現(xiàn)在就可以去。放下電話,辛笛老就說,元化先生那要趕緊去,因為去找他的人很多,這會去,他那沒客人,可以好好地說說話。于是,就有了我與元化先生的一面之雅。 還是由于書緣之故,不曾想到的是九年之后,因為薛原兄之邀約,才有了這本《思辨歷程》的編輯之緣。為了能編好這本書,我除了在自己的藏書中找出元化先生的幾本著作之外,還請鄭闖輝兄去南京大學圖書館借出元化先生的七八本著作。此后,經由上海姚以恩先生的介紹,還得到了元化先生的哲嗣王承義先生的大力支持。至此,這本書得以順利地選編完成。 本書分為“清園自述”、“故人懷想”、“思辨隨筆”三個部分,從大體上可以反映出王元化先生學術生平以及思辨歷程的概觀,雖然相對元化先生宏富的學術著作而言,不免掛一漏萬,但從中亦可窺見元化先生的思辨歷程及反思之一斑。如若讀者諸君能從書中找出元化先生其他專著的線索,進而研讀之,那將是編者的莫大榮幸了。 黃世緯先生對本書的編選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在此一并致謝。 二0一0年五月二十五日晚于金陵尚書樓北窗燈
編輯推薦
《思辨歷程》王元化:清園拷問智慧人生,他終生探索不倦夜讀,一切化作思辨文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