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鶯亂飛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葉兆言  頁數:259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書可以看作是《雜花生樹》的續(xù)篇,因為前一本書,斷斷續(xù)續(xù)又寫了些文字,一直沒有結集。內容自然也是一個雜,或許更亂。不敢說形散神不散,雖然雜亂,還是有些差不多的玩意。  寫作之道本來沒有一定,虛構的小說,紀實的隨筆,其實都是在嘗試各種可能性。應該怎么寫,還能怎么寫,這些命題注定要折磨我們一輩子。有人問我,究竟喜歡小說,還是喜歡隨筆,一時語塞無言以對。古人剛日讀經柔日讀史,取精用弘,喜歡什么,也許還得看當時的心情。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不喜歡,如果不是發(fā)自內心的喜歡,不是自己想寫,我絕不會寫這些文字?! ∪匀贿€要感謝朋友們的督促,仍然是那句話,沒有他們的鼓勵,沒有他們的夸獎,很可能半途而廢。寫作是一樁很寂寞的買賣,“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那不過是古代詩人的想像和狂妄。時至今日,作為一個寫作者,能夠把想寫的文章寫出來,還能有幾個讀者愿意讀,知之,好之,樂之,就已經是很幸運了?! 《?0九年十月十八日 南山

內容概要

  為數已經不是太多的文學守土者,葉兆言以無所不在的世俗日常的演繹,給讀者帶來固有的而又久違了的文學溫馨,以幾分微笑、幾分苦澀、幾多平緩、幾多沉悶,提醒人們通常視而不見抑或忽略不計的常識?! ”緯且槐疚幕⑽募?,收錄作品十九篇。作者以旁觀者身份講述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一些文化人物、文化現象,包括他所親歷的一些人和事。文風平實沖淡,富于諧趣,文章寫得非常放松、舒卷自如、縱橫捭闔。這是一本有趣的書,沒有呆板的學問,它是隨性隨心但又考證有據的文字,讀起來令人擊節(jié),長了知識,也受了教益,尤其是寫近現代文史人物的掌故隨筆,同樣很見性情,因此閱讀本書也是和作者的一次愉快交流。葉兆言的散文內容豐富,語言暢達,文風清新,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散發(fā)出儒雅氣息而富有功力,反映出一個作家的深厚學養(yǎng)及其濃厚的現實與人文情懷。

作者簡介

  葉兆言,一九五七年出生,南京人。主要作品有七卷本《葉兆言文集》,三卷本《葉兆言短篇小說編年》,《葉兆言作品自選集》三種,以及各種選本。另有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煞》、《別人的愛情》、《沒有玻璃的花房》、《我們的心多么頑固》、《蘇珊的微笑》等,散文集《流浪之夜》、《舊影秦淮》、《葉兆言絕妙小品文》、《葉兆言散文》等。

書籍目錄

自序朱自清先生醉酒說英語欲采萍花不自由白馬湖之冬為巴金最后三部長篇寫的序紀念父親和方之的友誼郴江幸自繞郴山萬事翻覆如浮云記憶中的“文革“開始恨血千年土中碧塞萬提斯先生或堂吉訶德騎士重讀莎士比亞《少年維持之煩惱》導言難忘雨果想起了老巴爾扎克永遠的阿赫瑪托娃橫看成嶺側成峰

章節(jié)摘錄

  有個河南人去美國研究哲學好多年,突然看破紅塵,起程回國,去少林寺當了和尚。大家覺得奇怪,既然是出家,何必遠涉重洋,繞道美利堅,直接在老家上山不就行了。做學問猶如出家當和尚,有時候非得繞道走點彎路才行。頓悟的境界不是什么人都能輕易達到的,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六十年代末,中國正進行著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先生在煉西方的科學與社會》中表達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觀點,這個觀點我們真是不太樂意接受,就是中國科學的發(fā)展主要是為了“實用”。無論是在過去,還在今天,中國人都天真地相信自己的文化傳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朝聞道,夕死可矣”,所謂“君子養(yǎng)浩然之氣”。天知道中國的科學實用在什么地方,恰如魯迅先生說過的那樣,中國人發(fā)明了火藥是做爆竹敬鬼神,發(fā)明了指南針也不過是用來看風水,而火藥和指南針只有到了洋人手里,才能成為征服殖民地掠奪寶藏的利器,應該說洋人講究實用才對。  聯系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句著名的口號,就會意識到李約瑟并沒有完全說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實用”這個詞早就扎根在我們的文化中,只是不知不覺。越是到近代,實用的觀點越是甚囂塵上。譬如郭沫若對聞一多先生有個很新奇的比喻,說聞先生雖然在古代文獻里游泳,但不是作為一條魚,而是作為一枚魚雷,目的是為了批判古代,是為了鉆進古代的肚子,將古代炸個稀巴爛。聞一多生前也曾對臧克家說過:咻誣枉了我,當我是一個蠹魚,不曉得我是殺毒的蕓香。雖然兩者都藏在書里,它們的作用并不一樣?!彼暦Q自己深入古典,是為了和革命的人里應外合,把傳統殺個人仰馬翻。在一些文章中,他甚至把儒家道家和土匪放在一起議論,“我比任何人還恨那些故紙堆,正因為恨它,更不能不弄個明白”?! ∥乙幌驊岩蛇@話中間多少有些做秀成分,按照我的傻想法,聞先生如果不是對中國古典的東西情有獨鐘,有著特殊的興趣,絕不可能成為一名純粹的書蟲??箲?zhàn)期間,西南聯大的文學院落腳蒙自,聞先生在歌臚士洋行樓上埋頭做學問,除了上課、吃飯,幾乎不下樓,同事因此給他取名為“何妨一下樓主人”。如果僅僅是為了和古代文化作對,給傳統添些麻煩,這種信念支撐不了多少時間,因此,我更愿意相信他只是找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因為在習慣中,大家共同關心的興奮點,常常是我們的行為有什么“用”,對于國計民生有什么實際的好處,有什么樣的思想教育意義。以成敗論英雄,以有用沒用來衡量價值,這種學理定勢并不是隨便就能改變。做學問和做生意并不一樣,可是在談論別人的學問時,我們常犯的一個低級錯誤是自己也忍不住變成了生意人。  正如把清朝乾嘉學派的考證說成是只會做死學問,簡單地歸結為一代知識分子怕掉腦袋,這種貌似深刻、似是而非的簡單結論,多少有點投機取巧。乾嘉學者在考據上找到的樂趣是后人無法想像的,學問無所謂死活,書呆子往往比那些讀書的機靈鬼更可愛。回顧已經過去的上一個世紀的學術史,我對聞一多先生學術研究的中斷覺得最痛心,因為他對中國文學史研究的獨到匠心,空前絕后無人匹敵。與嚴謹認真的朱先生相比,聞先生的才學識各方面都更勝一籌。雖然在美國留學時學的是美術,但是因為早年就打下的良好西方教育基礎,就如種過牛痘已有免疫能力一樣,他不會在令人眼花繚亂的西方思想面前無所適從。他全身心投入自己所做學問的那股瘋狂勁兒,為了一個詞匯一個神話下的刻苦鉆研功夫,令同時代以及后來的學人望塵莫及?! 「y能可貴的,是聞先生擁有詩人的敏感與豐富想像。良好的基礎與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于做學問來說,確實是非常難得,畢竟還不是鳳毛麟角,無跡可尋。就像是否“有用”不是最重要一樣,基礎與刻苦只是鳥的一對翅膀,沒有翅膀飛不起來,也飛不高,但是,僅僅有翅膀仍然遠遠不夠。詩人的敏感和想像能夠創(chuàng)造一切,縱觀古今中外,第一流的學問恰恰都是有詩人氣質的人完成的,詩人不計成敗利鈍,無所謂后果,不在乎起因。放大了說,詩人氣質絕非只有詩人才有,這是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無聲無臭,來無影去無蹤,它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一切真正美好的東西?! ≡娙藲赓|不僅造就了第一流的詩人,還可以產生第一流的藝術家和科學家,產生第一流的政治家和商人,產生第一流的軍人和運動員。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在詩歌精神上可以對話,大科學家本身就是一首詩,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他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離開不了詩歌精神。乾嘉學者致力于訓詁,達爾文研究人類進化,牛頓和愛因斯坦投身于物理學,都是異曲同工,因此,不要以是否實用來判斷是非,不要以是否產生經濟利益評估價值高低,這種并不很新的老調還得重彈。

編輯推薦

  為數已經不是太多的文學守土者,葉兆言以無所不在的世俗日常的演繹,給讀者帶來固有的而又久違了的文學溫馨,以幾分微笑、幾分苦澀、幾多平緩、幾多沉悶,提醒人們通常視而不見抑或忽略不計的常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群鶯亂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