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作者:牛海彬 頁數:199
內容概要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教育場域的教師話語批判與重構》是牛海彬在對其博士論文進行修改的基礎上完成的。牛海彬以教師話語為研究主題,通過對國內外話語理論和經典人物的深入解讀,在明確教師話語的內涵、分類、特征等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借助其他相關學科如哲學、社會學、解釋學等學科視角和關系思維的方法,深入挖掘了當前我國的教育話語,教師的教學話語、課程話語和個體性話語存在的現實問題與原因,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應對策略,并從教師話語的自身建構出發(fā),提出了教師話語的理想訴求。
書籍目錄
導論一、教師話語研究的緣由(一)教師話語的沖突(二)教師話語的迷失(三)課程改革的呼喚(四)相關學科的理論支持(五)教師話語研究盲點的存在(六)個人的研究旨趣二、教師話語研究的價值(一)消解權威話語,引導話語創(chuàng)新(二)引導師生話語交流,促進師生對話(三)為教育決策提供參考(四)深化教育研究(五)澄清民眾對教育及教師角色的誤解(六)拓寬教師研究的視角三、國內外話語研究綜述(一)國內研究現狀述評(二)國外相關研究述評(三)對已有研究的評價四、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一)研究的視角(二)研究的思路(三)研究的方法五、本研究的新意(一)研究視角的創(chuàng)新(二)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三)學術觀點的創(chuàng)新第一章 教師話語基本概念及相關理論闡釋一、話語及其相關概念闡釋(一)話語(二)教育話語(三)教師話語(四)話語權(五)場域二、教師話語的分類(一)教育話語的分類(二)教師話語的分類三、教師話語的特征(一)教育話語的特征(二)教師話語的特征四、知識類型與教師話語(一)技術性知識——剝奪教師言說自由(二)實踐性知識——造成師生話語失衡(三)解放性知識——引導話語民主五、教師身份與教師話語(一)意識形態(tài)的內化者(二)階層復制與分化的執(zhí)行者(三)知識分配的控制者(四)“規(guī)訓者”與“被規(guī)訓者”第二章 教師話語的理論基礎溯源一、對話理論(一)主要對話理論及觀點(二)對話的意蘊(三)教師的對話品性二、權力-話語理論(一)??略捳Z理論簡梳(二)??碌慕處熢捳Z觀(三)??陆處熢捳Z觀的啟示三、場域關系理論(一)場域的特征(二)話語——基于場域的符號暴力(三)場域視闞下的師生交往(四)場域之于教師話語研究的價值四、壓迫一解放理論(一)教師與知識(二)教師與課程(三)師生交往五、交往理性與理想話語情境理論(一)交往理論(二)交往行為的理想話語情境(三)交往理論對教師話語研究的啟示六、課程話語與教師角色理論(一)教師與課程話語權利(二)課堂內的權力關系(三)基于形象轉換的教師話語第三章 我國教育話語的反思與重建一、教育話語現代性批判與反思的意義(一)有助于建立教育學獨立的學科立場(二)有利于消解權威話語,進行話語創(chuàng)新(三)有利于解決教育的現實問題二、教育話語的現代性批判與反思(一)官方話語的霸權(二)學術話語的貧乏(三)民眾話語的缺失(四)教育話語的失真三、教育話語的重建策略-(一)突破權勢制約,構建多元話語(二)反思科學理性,關注生活話語(三)倡導民眾話語,尊重個性言說(四)探索教育真相,回歸真實話語第四章 教師教學話語的批判與重構一、教學話語內涵、特征及分類(一)教學話語的內涵(二)教學話語的特征(三)教學話語的分類二、獨白的教師:教師教學話語霸權(一)教學話語霸權的表現(二)教師話語霸權的根源二、緘默的教師:教師話語失卻(一)教師話語權失卻的表現(二)教師教學話語失卻的根源三、教師教學話語的重構策略(一)轉變話語觀念,消解教師話語中心(二)建立師生主體間關系(三)倡導師生間的對話交往(四)倡導教師教學話語的后現代轉型第五章 教師課程話語的失落與追尋一、教師課程話語權利的構成(一)決策話語權(二)設計話語權(三)實施話語權(四)評價話語權二、教師課程話語權利的現狀(一)高高在上的課程決策話語權(二)難以逾越的課程設計話語權(三)虛假失真的課程實施話語權(四)偏離教師的課程評價話語權三、教師課程話語權失范的原因分析(一)表面因素(二)深層因素四、教師課程話語權的回歸策略(一)教師課程話語權利的賦予(二)教師課程話語權利的維護第六章 教師個體性話語的遮蔽與澄明一、教師個體性話語的內涵(一)教師個體性話語的內涵(二)教師個體性話語的特殊性二、教師個體性話語的遮蔽表征及原因分析(一)教師個體性話語遮蔽的表征(二)教師個體性話語遮蔽的原因三、教師個體性話語的澄明策略(一)增強教師個體的話語意識,提升話語能力(二)實現教師個體性話語的意蘊重組(三)促成教師個體話語的“對話,”與“喧嘩”第七章 教師話語的理想訴求一、話語寬容(一)寬容的話語空間(二)寬容的教師人格(三)寬容的話語制度二、話語自由(一)自由的話語空間(二)自由的對話主體三、話語民主(一)話語民主的內涵(二)話語民主的本質(三)話語民主的實現途徑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