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作者:趙囗 頁數(shù):44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反經(jīng)》的整體框架以謀略為經(jīng)。歷史為緯,交錯縱橫,蔚然成章。作者打破時空界限.從宏觀上烏瞰了上至堯舜、下至隋唐的歷史全貌。圍繞權(quán)謀政變和知人善任這兩個重心,時而引經(jīng)據(jù)典,雄辯滔滔.,時而運籌帷幄,馳騁沙場:時而審時度勢,策劃于密室.,時而縱橫捭闔。游說于諸侯。既有五侯爭窺的刀光劍影、百子爭鋒。又有一:國割據(jù)的金戈鐵馬、斗智斗勇。奇謀疊出,電擊雷鳴。鋪述歷史.或則白描淡線,或則濃墨重衫。有理論上的探討?有策略上的權(quán)衡。有人物的品評,有得失的反思。因此可以說,《反經(jīng)》既是對唐以前歷史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審視,也是歷代政治創(chuàng)意與謀略之集。
書籍目錄
第一卷 大政大體任長品目量才知人察相論士政體第二卷 德、行君德臣行德表理亂第三卷 權(quán)變反經(jīng)是非適變正論第四卷 霸紀上霸圖第五卷 霸紀中七雄略第六卷 霸紀下三國權(quán)第七卷 權(quán)宜懼誡時宜第八卷 雜說釣情詭信忠疑用無用恩生怨……第九卷 兵權(quán)
章節(jié)摘錄
我聽說老子說過一句話:“以正道治國,以奇正用兵,以無為取天下, 這是成大事者必須明白的最高法則?!逼堊右苍f:“做帝王的,能知人善 用才算是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干為有才能?!蔽鲿x哲學家傅玄則說: “能讓士大夫分任其職,聽從命令;讓諸侯國的君主分到土地并守住它;讓 朝廷三公總攬?zhí)煜麓笫虏⒄?、議政,那么天子就可以悠閑地坐在那里統(tǒng)治 天下了。”如何知道是這樣的呢?看看堯,怎樣坐天下就明白了。 在堯的時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馬,禹作司空,后稷管農(nóng)業(yè),夔管禮樂 ,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專門負責馴練用于作戰(zhàn)的野獸。這 些具體的事堯一件也不做,悠閑地做著君主,而這幾個人怎么會甘愿做臣子 呢,這是堯懂得這九個人都各自有什么才能。然后量才使用,而且讓他們個 個都成就了一番事業(yè)。堯憑借他們成就的功業(yè)而統(tǒng)治了天下。 漢高祖說:“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定國安邦、 安撫百姓、供應(yīng)軍需、保證糧道暢通,我不如蕭何;統(tǒng)領(lǐng)百萬大軍,戰(zhàn)必勝 ,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但是我會使用他們, 這就是我奪取天下的原因?!?[三國時的劉邵在《人物志》中說:“一個官員的責任是以一味協(xié)調(diào)五 味,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是以無味調(diào)和五味。所以臣子們以自己能勝任某種工作 為有才能;帝王卻以會用人為有才能。臣子們以出謀劃策、能言善辯為有才 能;帝王以善于聽取臣民們的意見為有才能。大臣們以能身體力行為有才能 ;帝王以賞罰得當為有才能。正因為他們有所不同,所以才能統(tǒng)籌眾多有才 能的人。”] 所以說,知人,是王道;知事,是臣道。無形的東西,是有形之萬物的 主宰;沒有源頭的東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鼓不干預五音,卻能統(tǒng)帥五 音。掌握了王道真諦的人,不去做文武百官各自從事的具體事情,卻可以成 為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君主恪守他的王道,臣子了解如何做他的本職之事, 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從前的君主知曉這一道理,所以能像使用自己的東西那樣去使用不是他 自己的東西,這才是通曉君進的人。 [評價說:西漢劉安的《淮南子》曾寫道:“巧手匠人在建造宮室時, 做圓的東西必定要用圓規(guī)。做方的東西必定要用尺矩,做平直的東西必定要 用準繩。事情做成后,人們不再理會這些工具,只是獎賞工匠。官室造成后 ,人們也不再去管那些匠人,而只是說,這是某某君王的官室?!?孫子說:“君主想要射箭能射中微小目標,就不如用后羿;駕車要到達 很遠的地方。就不如用王良;治國要想做到統(tǒng)一平定天下,就不如任用聰明 正直的人。這樣做省心省力,所達成就卻很大?!边@就是把不屬于自己的東 西像自己擁有一樣去支配使用的意思。] 通曉王道的君主是這樣,而不通曉王道的君主卻不是這樣。他們往往親 自做那些細微的事,不能任用賢才,就會招致賢才的厭惡。而最終結(jié)果,只 能是功名、事業(yè)受損害,國家、社會出現(xiàn)危機。 [評價說:《申子》曾講過:“人君應(yīng)當知道他治國的最高原則,群臣 應(yīng)當知道所負的職責。出謀劃策是否適當,是各級官員的事,并不是帝王必 須遵循的原則?!薄妒印芬舱f:“臣子,以舉薦賢才為功績;君主則以善 用賢才為功績。 商湯、周武消滅夏朝和商朝后,全部享有了夏、商的財產(chǎn),他們把土地 分封給有功之臣,天下的人沒誰不心悅誠服;除此外,他們還把財寶賞給人 們,天下的人也由此而爭相效命,這也是通曉使用不是他所有的東西的道理 。 [評價說:孫子說:“能修明禮教的,可以稱王;實行政教的。國家就 強大;善于安撫人心的,社會就穩(wěn)定,只知道搜刮民財?shù)谋厝煌鰢?。所以?推行王道的國家使百姓富裕;推行霸道的國家使讀書人富裕;茍延殘喘的國 家使當官的人富裕;而將要滅亡的國家使私人的箱柜,廚庫得以充實。這種 情況就叫做當官的富得安溢出來,而百姓卻窮得四處借貸?!彼终f:“當 皇帝的不談?wù)撟约河卸嗌儇敭a(chǎn),地方諸侯不應(yīng)講求自己的利害,當官的不應(yīng) 計較自身的得失。” 從前周厲王愛財,因而親近當時建議他實行專利的榮夷公,大夫芮良夫 勸諫說:“難道周朝的王室要衰微下去嗎?榮夷公這種人,利欲薰心,不知 大難就要臨頭了。利益,是世上萬物自然產(chǎn)生出來的。是天地宇宙共同負載 的財產(chǎn)可有人卻想要獨占它,這樣危害極大。天地萬物是天下眾生的共同財 富,每個人都要從中獲取他的生存所需,怎么能獨自占有呢?如果有誰執(zhí)意 要這樣做,天下怨恨他的人可就多了!所產(chǎn)生的抱怨很多而又不防備大難, 榮夷公用這種方法來教導國王,國家能夠長久嗎?后來,周厲王果真被放逐 了。 戰(zhàn)國時魏文侯的米倉發(fā)生了火災,魏文侯身穿白農(nóng),離開正殿,以示哀 痛。大臣們都哭起來。公子成父小步跑進來祝賀說:“我聽說天子把財富藏 在整個國家,諸候把財富藏在他的領(lǐng)地。你現(xiàn)在把國家的財富都儲藏在國庫 里,顯然藏得不是地方,這種藏法,不發(fā)生火災也要發(fā)生人患。幸虧沒有發(fā) 生人患,不也挺好了嗎?”孔子說:“老百姓富足了,作君主的誰不能同他 們一起富足呢?” 因此說,圣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諸侯,用他的財物賞賜功臣,不和 老百姓爭奪利益,這樣才通曉君主之道的才能,使他們各自從本能勝任的事 情并取得成功。堯于是憑借他們成就的功業(yè)而統(tǒng)治了天下。] 所以說設(shè)立官位,分派職務(wù);委派任命官員,監(jiān)督他們完成任務(wù);喜運 謀略之人而不疲倦;寬容大度而獲得眾人擁戴解決各種矛盾,消除各種隱患 ,這些都是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必須掌握的根本道理。能做到這一點,臣子們會 敬畏并且愛戴他,這就是帝王成就一統(tǒng)大業(yè)的原因。P2-3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