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治思想史論

出版時間:2005-1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爾敏  頁數:27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十九世紀西潮東漸之際,兩個世界、兩種文明發(fā)生激烈撞擊,受到西潮影響的開明士大夫中逐漸孕育出的與傳統思想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的新思想觀念,若中西調和思想、托古改制論、中體西用論、外交思想、民主政治觀念等。本書以大量的社會歷史資料與思想史材料,回復到當時語境,檢析思潮的相互激蕩與社會文化觀念的變遷,為晚清思想界繪一真實而深遠的圖景,同時包蘊著作者對中華傳統與現代思潮的比較性省察,予人以豐富的啟迪。該書是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經典之作,深受海內外學界的高度重視。

作者簡介

王爾敏,著名史學家。一九二七年生,河南淮陽人,臺灣師范大學史地系畢業(yè)。歷任臺灣師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清季兵工業(yè)的興起》、《淮軍志》、《上海格致書院志略》、《解醒集》。另編纂史料十二種,史學論文七十余篇。

書籍目錄

一、晚清政治思想及其演化的原質  (一)認識西方事物的態(tài)度與方法  (二)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概念  (三)人物地位與思想成分  (四)結論二、清季維新人物的托古改制論  (一)屬于觀念的托古議論  (二)屬于庶政的托古議論  (三)屬于制度的托古議論  (四)結論三、清季知識分子的中體西用論四、張之洞與晚清中西調和之思想  (一)清季學人的中西調和理論  (二)張之洞的固本之論  (三)張之洞的開通之論  (四)結論五、南學會  (一)南學會的組織與活動  (二)南學會的擴大  (三)南學會的新觀念與新風氣  (四)南學會所遭遇的反對  (五)結論六、清季學會匯表七、道咸兩朝中國朝野之外交知識  (一)一般對外的錯誤觀點  (二)通達事理者的對外態(tài)度  (三)當時人士的外交智術  (四)結論八、晚清外交思想的形成  (一)傳統的外交智術  (二)世界眼光與主權觀念  (三)外交政策的認識與討論  (四)結論九、晚清士大夫對于近代民主政治的認識  (一)學理的探討  (二)制度的籌議  (三)反民主論說  (四)結論附錄:“現代化”的時代意義及其精神基礎敘錄征引書目本書作者所著其他有關思想史論文目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晚清政治思想史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的確很乏味
  •     《晚清政治思想史論》 王爾敏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年9月第1版 照例是摘錄:
      
     ?。ㄗ髡咦允鲅兄沃袊枷胧分溃┑谝唬覍⒈M量以當年名謂、詞旨表狀當時人之思想,不將今世流行詞匯強加于前人頭上。第二,深入研探當時言論之時代用心,不批判對與錯,但表暴其新創(chuàng)意旨……第三,比較新舊詞意之不同,得出其時思想之新意。第四,把握這一時代思想之內涵,指出思想流趨之動向。
      
      要回頭肯定本國文化文物,先人智慧,歷代典籍。在此簡要提出幾點估斷,敬請識者參閱評判。
      第一,深信中國是古文明大國,這不簡單……第二,我肯定認識,中國固有文物典籍之中,有豐富智慧寶藏……第三,中國歷代留下來給我們后代的重大遺產,是錦繡山河;孕育中國文化、保障全民生存的是廣大的五月四瀆,五湖四海。這是中華民族長久生命所寄。寸土須加珍惜,失地必圖歸復,這是永久責任,不是一人一家之事,一朝一代之業(yè)。近代國恥,要通國通代心存紀念,既須紀念死者英靈,亦當啟示后死者之責任……林木、綠草、河川、湖泊均是寶貴資源,是國脈所系,國人須加珍惜愛護。第四,自昨至今,皆可謂已往,自今至后,我國學人文化態(tài)度,當在新起一代自主掌握……質直而言,二十一世紀人自有二十一世紀之文化立場,歷史使命,天下責任與其個人自信自定,立身立命,治學訓世的正確設想與嚴格要求,不做二十世紀人的綱紀奴仆,更不要做洋人的綱紀奴仆。
      
      有幾項基本認識,是做中國人要切實把握:
      其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大國,有豐富文物,精湛學術,教派群集,百家紛呈。此代若果不能繼承,是此一時代之恥,證明只出敗類不出人才。
      其二,開放對外接觸交通,力行思夷長技,仍循現代化之老路。但是否立意全盤西化,要靠這一代人的智慧選擇。
      其三,在二十一世紀,中國勢將走向富強,我們不能再有自卑,也不能抱有虛驕之氣。做漢唐時人,有漢唐時代的氣度抱負。要做現代一個大國的國民,須有什么樣的涵養(yǎng),用什么樣才能代表中國特色。學者教授、大人先生,你必須先弄個明白,再導道國人。什么才叫做有中國特色的人格行為、事物型制。
      其四,我深信中國固有文化思想應對世界有貢獻,也深信若干鄰邦信任中國,這是得自于古人所賜予?,F在要請國人思考,你相信中國還有能力影響別人嗎?具體說像思想、信仰、文學、藝術等領域,若何二十世紀學界領袖來比,你可能有選擇的猶豫。但今日世界主流文化已為世界帶來毀滅的危機,而中國文化才是可循的出路。(以上摘自作者自序)
      
      最后想提出幾個問題,請教思想家和學者……
      一、“現代化”是不是最進步的思想?
      二、就中國來說,“現代化”是不是仍然代表過渡時代的思想特征?
      三、“現代化”是不是謀求國家富強最后的方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