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建軍 頁數(shù):338
Tag標簽:無
前言
后生寫書先生作序,似乎天經(jīng)地義。還記得自己本科尚未畢業(yè),被簡陋的《未來建筑師》創(chuàng)刊號刊出拙文,是羅小未先生為刊物作的序,一晃快三十年,可以為要出書的學生作序了,只是可惜自己媳婦還沒有熬成婆,還頓有些感慨:又因為不是搞理論的,作這樣的序會有很多問題。之所以在這個可作可不作的取舍中選擇寫序,是因為覺得教師于理論總還沾得上一點邊,也可以說一些話的:再者,承上啟下也需要理論以外的聲音。有趣之處在于:曾經(jīng)的老師早就開始走上基于新知體系的建筑數(shù)字化無歸之路,曾經(jīng)的學生李建軍先生卻一頭扎入我們稱之為建筑理論的思想脈系整理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三五年?;鼏幔课业褂X得一點兒也不! 從建筑理論過往的歷史來看,主要是圍繞美學這面大旗來展開的,哪怕非審美傾向甚或丑陋觀,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都處于這面旗子的陰影之下,所謂“丑美”是也??梢哉f在建筑領域,美學并不是孕育于建筑理論的語境,倒是反過來讓建筑的理論脫胎于美學語境。這個道理也只能來自于建筑的藝術屬性,即便是其他什么屬性若要有一些作為也必得給出一些美學的說法,否則建筑之理是不可以被論下去的。故而長期以來,美學一直是我們觀察、評判既有建筑的標準,甚至也是創(chuàng)造新建筑的起點。對于美學標準的把握從來是建筑界的風向標。換言之,誰建立起了有關美學的新標準,誰也就抓住了關于建筑潮流的先機,從本書中所描述的近代、現(xiàn)當代建筑的沿革,就能夠很好地看清美學這面大旗是如何被撐起、擁護、繼承、轉(zhuǎn)換、偽裝、拉扯、損毀、重塑甚至遺棄,交錯掩映,循環(huán)往復?! 〗ㄖ髁鞯拿缹W觀是狹隘的,是建立在視覺形態(tài)基礎之上的。何以見得7借用書中某處語法來表述:形態(tài)是建筑問題,而非建筑是形態(tài)問題。何況我們在理論批評與創(chuàng)作操作之間還總要混淆,拿評論去指導創(chuàng)作并無裨益,有時候傷害還蠻大的,它們各司其職才能相得益彰。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沿著建筑自律性建構和它作為都市組織鏡像的辯證關系出發(fā),分析了建筑先鋒派發(fā)展至今的三個階段,論述了三個當代建筑先鋒主義美學的顯著特點:其一,建立在非歐幾何基礎上的美學大廈;其二,數(shù)字化操作,使建筑從原來的功能或空間關系組合改變?yōu)樘接憽吧伞眴栴}——或者說,從構造走向生成:其三,建筑定義極其泛化,而有關“整合”的思想突破了過去傾向于元素分解的做法。因此,本書沿著批判理性主義的哲學立場,遵照門羅實驗美學的三個美學范疇,即審美形態(tài)、審美心理和審美價值對當代建筑先鋒主義美學做出了現(xiàn)象之后的批判性解讀。或許,本書得到的最為關鍵的結論就是先鋒主義建筑從分解向生成與整合的轉(zhuǎn)向。最后,本書總結了建筑先鋒主義美學的批判性、實驗性與先鋒性的審美價值觀念,正是這種美學批判性使建筑美學得以發(fā)展,從而來建構建筑先鋒t派研究視角的美學評價新體系,可以用這種先鋒主義的美學批判性來反觀中國當前的建筑先鋒實驗。
書籍目錄
緒論第1章 先鋒派、先鋒主義與先鋒文化 1.1 先鋒派的概念 002 1.1.1 作為政治與軍事用語的先鋒派的概念及泛化 002 1.1.2 文學先鋒派的誕生004 1.1.3 革命建筑師——建筑先鋒派的先驅(qū)者 006 1.1.4 先鋒派與現(xiàn)代性概念 008 1.2 建筑先鋒派的譜系——從先鋒主義到先鋒文化009 1.2.1 建筑先鋒派發(fā)展至今的三個階段 009 1.2.2 國內(nèi)外建筑先鋒派研究的譜系 013 1.3 建筑先鋒派研究的意義 019 1.4 建筑先鋒派研究的美學批判視野 020 1.4.1 美學批判作為切入點研究先鋒派建筑的意義 020 1.4.2 20世紀以來美學發(fā)展的脈絡 021 1.4.3 當代美學研究的新動向 024 1.4.4 本書建筑先鋒派美學研究的哲學立場及研究范疇 026 第1篇 建筑先鋒派的譜系第2章 歷史上的建筑先鋒派與理性主義美學 2.1 20世紀初的美學思想背景 032 2.2 藝術先鋒派的先驅(qū)者 035 2.2.1 歐洲先鋒派的源泉——未來主義 036 2.2.2 破壞即創(chuàng)造——達達主義的先鋒派邏輯 041 2.2.3 無意識與非理性——超現(xiàn)實主義 045 2.2.4 幾何抽象的構成主義 047 2.3 表現(xiàn)主義、構成主義與理性主義建筑——三種歷史先鋒主義建筑 049 2.4 理性主義對表現(xiàn)主義的克服——現(xiàn)代建筑的功能主義美學思想 055 2.4.1 理性主義建筑美學及其傳統(tǒng)055 2.4.2 美學范式一:標準化與合理化 058 2.4.3 美學范式二:純粹主義 062 2.4.4 美學范式三:機器美學 063 2.4.5 功能主義美學的批判與反思067第3章 反思與批判的先鋒主義——后先鋒派開啟的現(xiàn)代性批判 3.1 理性主義批判的美學與社會學語境 069 3.2 “后先鋒派”術語的譜系 074 3.2.1 作為“后先鋒”術語的泛化 074 3.2.2 后現(xiàn)代概念被用于建筑學077 3.2.3 藝術中的后先鋒派——意大利的超先鋒 078 3.2.4 社會學語境:后工業(yè)社會與后現(xiàn)代社會 080 3.2.5 后先鋒派哲學及立場 081 3.3 過渡時期的先鋒派——建筑烏托邦學派的社會批判 083 3.4 四種建筑后先鋒主義美學范式092 3.4.1 范式之一——反純粹主義的多元美學 092 3.4.2 范式之二——波普美學的精英文化批判094 3.4.3 范式之三——后先鋒派的歷史主義與文脈主義傾向 100 3.4.4 范式之四——后先鋒派的手法主義建筑 102 3.5 “后先鋒主義”美學的批判 103第4章 反思與批判的先鋒主義——解構主義批判與重構 4.1 批判與重構——解構主義及其美學語境 109 4.1.1 審美批判語境下的后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思想 109 4.2 分解——藝術先鋒派的解構傳統(tǒng) 112 4.3 解構主義建筑的三種范式 114 4.3.1 解構主義批判的先行者——“68一代” 114 4.3.2 范式之一——解構思想的建筑化實驗 117 4.3.3 范式之二——歷史先鋒派美學實踐的復興 122 4.3.4 范式之三——非歐空間與形式的探索 129 4.4 解構的轉(zhuǎn)向——走向褶皺建筑 133 第2篇 當代先鋒主義建筑實驗第5章 數(shù)字與信息語境下的當代泛先鋒文化 5.1 從語言到圖像——當代先鋒文化的美學語境 144 5.2 經(jīng)營與操作的先鋒派——批判實用主義的泛先鋒文化 149 5.2.1 經(jīng)營與操作的先鋒派 149 5.2.2 形象之后——批判實用主義的策略 152 5.2.3 藝術裝飾化的極少主義建筑 157 5.3 當代建筑先鋒主義實驗的四種技術美學 160 5.3.1 程序美學 160 5.3.2 信息美學 163 5.3.3 環(huán)境倫理美學 166 5.3.4 基因形態(tài)美學 168 5.4 結論:走向生成與整合 170第6章 拓撲與分形——當代先鋒主義的建筑非歐幾何實驗 6.1 歐幾里德幾何體系下的建筑美學 173 6.2 從歐氏幾何到非歐幾何的轉(zhuǎn)變 176 6.2.1 新幾何,新世界——非歐幾何與歷史先鋒派藝術中的非歐空間 176 6.2.2 當代先鋒派對空間奇異性的探索 179 6.3 生成與轉(zhuǎn)換——當代先鋒主義建筑的拓撲幾何實驗 181 6.3.1 拓撲幾何的概念與譜系 181 6.3.2 褶皺、紐結與流形——拓撲幾何研究的重要命題 186 6.3.3 拓撲建筑、拓撲景觀、拓撲城市與拓撲地理 190 6.4 拓撲學思想的建筑美學新范式——褶皺美學 200 6.5 混沌與秩序——當代先鋒主義建筑的分形幾何實驗 204 6.5.1 混沌之美——分形幾何的概念 204 6.5.2 分形建筑、分形景觀、分形城市——分形美學 208第7章 數(shù)字生成——當代先鋒派的數(shù)字美學 7.1 從圖表到模型——三維數(shù)字虛擬引發(fā)的當代建筑實驗 213 7.1.1 當今數(shù)字建筑的6種范式 213 7.1.2 從圖解到模型——數(shù)字建筑的形式生成與拓撲優(yōu)化 217 7.2 從文件到工廠——當代先鋒主義建筑的可變性生產(chǎn)與加工 223 7.3數(shù)字生成——計算機算法的建筑 228 7.3.1 建筑的參數(shù)化設計 228 7.3.2 程序生成建筑 228 7.3.3 遺傳算法建筑 230 7.3.4 液態(tài)建筑與液態(tài)城市 233 7.3.5 柔軟構成主義建筑 239 7.4 當今數(shù)字先鋒派的數(shù)字生成美學——解構主義及其美學語境 241第8章 泛化與整合——作為都市組織的當代先鋒主義建筑 8.1 整合——從目標物體邁向景觀地理 245 8.1.1 媒介綜合體——建筑定義的泛化 247 8.1.2 功能混雜體——反類型學的建筑 250 8.1.3 城市綜合體——建筑與基礎設施的結合 255 8.1.4 景觀地理體——作為“人工自然”的建筑 2588.2 結論:異質(zhì)與整合的美學——當今先鋒派的都市實驗 269 第3篇 當代先鋒主義建筑審美心理及審美價值觀念第9章 當代建筑先鋒主義的美學新范式 9.1 非標與變形——反包豪斯主義的建筑美學 272 9.2 生成與整合——反片斷化的建筑美學 277 9.3 批混雜與異質(zhì)——反純粹主義的差異生成機制 279 9.4 運動與張力——當代先鋒主義建筑中的象征與表現(xiàn) 282 9.5 互動性體驗——運動與感知 286 9.6 自然形態(tài)與流線型——當代新先鋒主義中的自然主義傾向 288 9.7 表征與隱喻——學科交叉的影響294第10章 當代先鋒主義建筑的審美心理及審美價值觀念 10.1 陌生化與驚異——先鋒派“震驚”的美學效果 299 10.2 侵入與破壞——先鋒主義的創(chuàng)新與反陳腐化 301 10.3 永恒的瓦解——先鋒派的時間意識 303 10.4 反崇高的美學 307 10.4.1 作為崇高的美學命題 307 10.4.2 從崇高到體驗 308 10.5 先鋒主義建筑的美學價值觀——批判性、實驗性與先鋒性 310 10.5.1 先鋒主義美學的批判性310 10.5.2 先鋒主義美學的先鋒性或前衛(wèi)性 315 10.5.3 先鋒主義美學的實驗性 31611 結言:走向批判之理性主義的先鋒文化 32112 參考文獻 32313 人名及關鍵詞中文西譯32814 圖片來源 33415 后記 337
章節(jié)摘錄
國著名建筑學者柯林·羅講過一個故事:現(xiàn)代建筑穿過大西洋;但它的肉體與道德或者它的形式與意識形態(tài)開始分離;意識形態(tài)或留在了歐洲,或落入了大西洋冰冷的海水某處;而形式成功抵達美國,并成為美國集體風格;戰(zhàn)后美國這種形式主義建筑成為“國際式”風格(1932年希區(qū)柯克和約翰遜開創(chuàng)了“國際式風格”這一術語),并被當做“真正的現(xiàn)代”販賣到了全世界。⑥ 柯林·羅描述的這種現(xiàn)代建筑傳播的過程貫穿了建筑先鋒派發(fā)展至今的三個階段:歷史先鋒派階段、理性主義反思與批判的先鋒派階段以及操作主義的泛先鋒文化的階段?! 南蠕h派萌芽,到迎來第一個先鋒時代,已經(jīng)是一個世紀之后的事了。一個先鋒時代,應該是先鋒思潮的極大涌現(xiàn)和先鋒實驗的廣泛開展并形成社會共識,這在20世紀初成為重要意識。此時的建筑先鋒派仍從屬于先鋒藝術團體之中,到1909年未來主義先鋒派的展現(xiàn),成為第一個先鋒時代到來的標志。這個時期與之后的后現(xiàn)代先鋒派相較,被史學者稱為“歷史先鋒派”。歷史先鋒派堅信樂觀生活和改造社會的可能性,由此也產(chǎn)生了他們批判現(xiàn)存秩序的激進性。事實上,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伴隨著新客觀主義對表現(xiàn)主義的抑制和機器美學的提出,狹義的建筑先鋒派最終發(fā)展成為理性主義的更廣義的建筑先鋒派——現(xiàn)代主義建筑(又稱國際式、理性主義或功能主義建筑)。這就是建筑先鋒派發(fā)展至今的第一個階段:建筑的歷史先鋒派階段。“機器美學”成為這一階段最廣為接受的美學范式?! ?0世紀50年代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創(chuàng)傷和風起云涌的民主運動,迫使人們開始了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與反思階段。從西方新馬克思主義立場的法蘭克福學派開始,到后結構主義,無不對現(xiàn)代主義技術至上的工具理性進行了深刻洞達的反省、顛覆與批判。后殖民主義、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也都是這一批判主旋律下的派生物。一方面,激進科學運動(radic Nsc’lericerrlover Ⅵent)從關注科學的好處突然間變得注意起科學的破壞性方面了。科學中性的觀點成為捍衛(wèi)科學的主導思想。另一方面,對大眾文化的注意使人們意識到了在歷史先鋒派之外還存在一個后先鋒主義的視野?! 「ダ锏吕卓恕ふ材愤d認為對應當前這個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形式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形式。后現(xiàn)代主義的主要特點是商品化的思想滲透到各個文化領域,模糊了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界限。同時,由于現(xiàn)代傳媒和數(shù)字虛擬的廣泛應用,模仿與復制也廣泛流行。與這兩種情況相關,人們開始產(chǎn)生一種懷舊情緒,出現(xiàn)了懷舊文化。后現(xiàn)代主義一方面采取反美學的立場,使城市建筑變成了“碎片”,失去了整體性i另一方面,它又在局部上模仿過去的各種風格,在美學、空間和意識形態(tài)上都構成某種約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