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花瓷紋飾圖典(山水卷)

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東南大學  作者: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 編  頁數(shù):200  

前言

中國文化遺產蘊藏著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價值與思維方式,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華夏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是聯(lián)結民族情感的紐帶,是增強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社會和諧的重要文化基礎。作為傳承中華文化重要載體的瓷器乃是一項多姿多彩的文化遺產。人們常說,瓷器是中國人的名片。大凡中國人,對自己國粹的瓷器,總是情有獨鐘。我國制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不同時代的瓷器有不同的特征。質樸清雅、繪畫生動的釉下彩青花瓷更是我國制瓷業(yè)中一個最著名的品種,它深深植根于民間。從唐代起源至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始終興盛不衰。而賞心悅目之青花瓷,歷來深受世人矚目與青睞的關鍵,就在于其博大精深的瓷繪藝術。這中間,特別是元、明、清三代景德鎮(zhèn)瓷繪畫師創(chuàng)作的青花瓷畫,尤為技藝超群,名揚中外。他們不僅吸取了儒、道、釋之精髓,而且也融合了作者自身的天賦悟性、哲思人格、藝術修養(yǎng)、心靈理念等,因此當我們見到一幅名品佳作時,往往會從內心深處由衷地涌現(xiàn)出一種高山仰止之感。俗話說,“人之美在心,瓷之美在意”,人意相通可謂大美矣。石破天驚!

內容概要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陶瓷古國。陶瓷文化源遠流長,陶瓷藝術博大精深。尤其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用氧化鈷為顏料,以中國畫的筆法,繪制在潔白的瓷胎上,罩以透明釉燒制出來,形成了一幅幅幽倩亮麗、美不勝收的中國畫。這實乃繪畫藝術、造型藝術的結晶;同時也是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民俗的生動反映。     除了完整的青花瓷器外,在各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下還蘊藏著大量的青花瓷片資源,這是前人留下的永不褪色的美的歷史。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城市的開發(fā),大量的地下的古瓷片重見天日。本書所匯集的圖錄,絕大多數(shù)是瓷片族們數(shù)十年來所收藏的青花瓷畫精品,為古陶瓷收藏者、研究者、文博考古工作者、美術和教育工作者以及一切熱愛中國古代藝術的人們,提供一份瑰麗多彩的文化大餐,讀者能從中較全面地了解古代青花瓷繪知識;經過紋飾對照,掌握青花瓷斷代的方法;增加收藏青花瓷的興趣,提高對瓷繪藝術的鑒賞水平。     本書可作為古陶瓷收藏者、愛好者研究青花瓷時從紋飾角度斷代的工具書,也可作為美術工作者和美術史教育工作者對青花瓷畫欣賞和參考的難得的資料。

書籍目錄

弘揚瓷繪藝術傳承民族精粹——《中國青花瓷紋飾圖典》序/張浦生青花山水畫導論一、壯闊山水圖二、樂山愛水圖三、山水行旅圖四、江畔春亭圖五、春到江南圖六、臨流望江圖七、深山古寺圖八、煙雨江南圖九、柳岸春煙圖十、樓臺建筑圖十一、壽山福海圖十二、樹石欄桿圖十三、山石古木圖十四、花木湖石圖倡導學術積累  弘揚科學精神——《中國青花瓷紋飾圖典》跋/賀云翱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山水畫發(fā)展到隋唐,已日臻成熟。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畫面上的樓閣和人物很小,而山水占據了主要地位和大部分面積。他的山水畫超越前人,形成了人物與山水之間的臺閣畫。畫面層樓疊閣,喬木嘉樹,碧溪清潭,佳花芳草,極盡工巧,為唐代山水畫打下了基礎。到了唐朝,山水畫真正獨立出來,出現(xiàn)了一批山水畫家。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淡彩山水,畫中有詩,技法上都有創(chuàng)新。特別是王維還寫出了《山水訣》、《山水論》,在繪畫理論上獨樹一幟,是詩、書、畫兼擅的藝術家。盧鴻畫草堂園林景物,很有特色。吳道子人稱“畫圣”,除了人物畫十分出色,山水畫也為人稱道,他的嘉陵山水一改前人細巧之風,行筆縱橫飄逸,恣肆豪邁。到了中唐,中國山水畫脫離人物畫背景的配角地位,完全地獨立了出來,成為一個畫種,可以與人物畫分庭抗爭了。自南唐到兩宋,朝廷設立專門的畫院,鼓勵創(chuàng)作。中國山水畫達到了鼎盛時期,技法也日臻完美,出現(xiàn)了許多山水畫大家,比如董源、巨然、范寬、米芾、馬遠、夏圭等等。他們畫出了各有面貌的山水畫杰作。宋代山水畫在構圖、透視、色彩、韻味諸方面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與人物畫、花鳥畫三足鼎立于中國畫壇之上。元代雖存在不足百年,但中國山水畫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當時,一般文人不愿在異族統(tǒng)治下做官,寄情于山水,追求閑適,以寫意山水畫為消遣,怡情養(yǎng)性。形成了對后世影響巨大的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他們繼承宋代山水畫傳統(tǒng),變宋代山水畫之格法,開元代山水畫之新風。元代之前的山水畫多用濕筆,謂之“水暈墨章”,至元四大家改用枯筆,擦抹用淺絳烘染。值得一提的是,倪云林在山水畫面的空白處,補寫書法詩賦,開詩、書、畫、印兼?zhèn)涞南群?,使得中國畫更為完美,也為明清中國畫的發(fā)展作出開創(chuàng)性的示范。明代恢復宋代畫院的建制,一些畫家先后應征為畫史。從洪武到萬歷,畫院甚為興盛,出現(xiàn)了許多山水畫家,并形成了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山水畫;以唐寅、仇英等為代表的院體派山水畫;以沈周、文征明、董其昌、陳繼儒為代表的吳派山水畫,他們又被稱為明代南宗畫的四大家。

后記

青花瓷發(fā)軔于唐而成熟于元,明、清兩代是最為繁榮興盛的時期。白地藍花,鮮明幽倩,不僅受到國內人民的喜愛,同時也為國外收藏家所青睞。在各類瓷器中,可以說青花瓷器生產量最大,存世量也最多。在許多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下,埋有大量的殘破瓷片,其中也以青花居多。從上世紀80年代始,古城南京的一些作家、詩人、畫家和文博專家,對采集、欣賞、研究青花瓷片產生了濃厚興趣。之后,以南京為中心,江蘇各地的古陶瓷愛好者乃至與之相聯(lián)系的外省市的瓷友們,形成了以收藏和研究青花瓷為主體的“瓷片族”,并成立了“南京古陶瓷研究會”和“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吨袊嗷ù杉y飾圖典》便是“瓷片族”們從成噸成噸的瓷片中精選匯萃而成的,少量為博物館和私人藏品,故官窯、民窯雜陳,蔚為大觀。這部書最初由會長李紹斌創(chuàng)意并擬定框架結構和編寫提綱,并經過王德安、周道祥、邢舒良、蔣光意等會內同仁多次醞釀討論和修訂。為確保編選的權威性和出版質量,書中每一片紋飾的鑒別及名稱、時代的確認,均經編委會集體研究,共同把關。最后由本會顧問、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張浦生先生審定。文字部分全部由李紹斌統(tǒng)稿。可以說它是一部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集體智慧的結晶,一部真實可信可賞之作。本書可作為古陶瓷收藏者、愛好者研究青花瓷時從紋飾角度斷代的工具書,也可作為美術工作者和美術史教育工作者對青花瓷畫欣賞和參考的難得的資料。

編輯推薦

《中國青花瓷紋飾圖典(山水卷)》可作為古陶瓷收藏者、愛好者研究青花瓷時從紋飾角度斷代的工具書,也可作為美術工作者和美術史教育工作者對青花瓷畫欣賞和參考的難得的資料?!吨袊嗷ù杉y飾圖典(山水卷)》是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青花瓷紋飾圖典(山水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讓人系統(tǒng)的知道青花瓷圖片
  •   書的紙張裝裱還是很不錯的,內文圖案均是根據一些元明清出土瓷片匯集的圖案,具有很強的欣賞價值,只是對于我工作上的幫助不大,,但書還是很棒的!
  •   貴點,
  •   服務好,速度快
  •   印刷質量不錯,只是感覺不夠全,另外注釋也不夠全面準確,需要提高
  •   當年的攝影技術再好點就不錯了
  •   喜歡這種文人以外的山水表現(xiàn)形式,稚拙“野氣”
  •   咋說,還行?
  •   圖不少,介紹太少
  •   很長知識,很喜歡,呵呵
  •   還行,就是開本略顯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