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作者:崔應珉 頁數:306
內容概要
本書為全國近、當代名老中醫(yī)專家治療頭面諸疼痛的經驗,匯集了近、當代知名中醫(yī)大家創(chuàng)造或臨床所總結的治療頭面痛癥的有效方劑.內容按不同的病名分為多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不同醫(yī)家的治方集錦。不同的證型用不同的方藥,而且方后一般都有辨證加減,便于學習。它們之間互相補充,各有特色;同時,各案例后面均附有按語。對該病證進行病因病機分析。對所用方藥亦加以闡述、探討,篇末綜合分析,客觀評價,使讀者對于書中精要之處一目了然。本書既有益于臨床,又方便學習,實為難得肘后珍藏。
書籍目錄
一、偏頭痛
二、顱腦外傷后頭痛
三、高血壓性頭痛
四、鼻竇炎
五、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六、蛛網膜下隙出血
七、三叉神經痛
八、流行性腮腺炎
九、青光眼
十、角膜炎
十一、虹膜睫狀體炎
十二、麥粒腫
十三、復發(fā)性口瘡
十四、急性牙髓炎
十五、智齒冠周炎
十六、急性扁桃體炎
章節(jié)摘錄
根據上述諸方,三又神經痛的辨證論治可概括為3類,即“風寒阻滯”、“火熱內盛”、“痰瘀交阻”?! ?.風寒阻滯論 認為風寒外襲,循太陽經上犯巔頂、頭面,阻滯經絡,損害陽氣,發(fā)生本病,疼痛發(fā)作時畏寒怕冷,呈掣痛,遇風寒則加劇,治宜發(fā)散風寒,溫經通絡,常選藥物有白芷、細辛、防風、蒼耳子、川芎等辛溫藥,或加川烏、附子等溫陽散寒之味。如寒邪侵犯厥陰經,引起干嘔,巔頂痛,可加吳茱萸、藁本、半夏等?! ?.火熱內盛論 本病由火熱引發(fā)者最多見。感受風熱之邪,向里傳變,或胃火上攻,肝膽濕熱,循經犯上,煉液為痰,阻滯經絡,經脈不通,亦有肝腎不足,虛陽上亢,虛風浮動者,疼痛呈火燒電擊,其勢劇烈,實證伴發(fā)熱,面紅目赤,口渴煩躁,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膩,治宜疏風瀉火,活絡止痛為主,方藥多用菊花、生石膏、黃芩、柴胡、薄荷、黃連等;虛證伴頭暈、心煩易怒、口苦等,治宜平肝熄風潛陽法,常用藥有天麻、鉤藤、石決明、牡蠣,梔子、牛膝等,肝腎不足明顯者,可加生熟地、構杞、女貞子、首烏等?! ?.痰瘀交阻論 本病患者經久不愈,痛有定處,呈刀割或針刺,夜間尤甚。舌有瘀點或瘀斑,或伴脘腹?jié)M悶,惡心嘔吐痰涎者多為痰瘀阻絡,治以活血化痰通絡法,常用藥麝香、川芎、桃仁、紅花、半夏、白術、水蛭、僵蠶等,痛甚者加全蝎、蜈蚣等。此型最為難治,要謹慎辨證,若兼氣、血等虛者,可加黃芪、人參、當歸或四物湯之類;若諸虛不明顯,要據痰瘀之偏而論治?! ?/pre>編輯推薦
頭為諸陽之首.位居最高,內涵腦髓,腦為神之府,以統全身者也。頭痛,不可取腧者,有所擊墮,惡血在于內;因痰而痛暈者,則嘔吐痰涎;但以頭痛而兼痰者有之,未必因痰而頭痛也。固兼痰者,必兼嘔惡胸滿脅脹,或咳嗽氣粗多痰,此則不得不兼痰治之。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