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天一喇嘛

出版時間:1999  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  作者:六世達賴喇嘛阿旺倫珠達吉  譯者:于道泉,莊晶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分兩部分,一是傳記及背景介紹,由多人撰成;二是情歌部分,由五人以不同文體分譯。
目錄:
一、雪域中的紅蓮(代序)
代序中所述“不負如來不負君”的心靈,頗令人生探訪念。
二、卷上
1、倉央嘉措秘傳(阿旺倫珠達吉著,莊晶譯)--3至90頁
弟子以謙恭景仰心記述上師神跡,分三章:
*“神圣上師之誕生、剃度、坐床等情形;”
**“為利于眾生而苦行、修持等情形;”
***“駕臨朵買地區(qū)造福圣教眾生及最后圓寂的情形?!?br />2、附:生平
1)六世達敕倉央嘉措 (牙含章,92-94頁,原載《達賴喇嘛傳》)
2)譯者小引(于道泉,95-104頁)
3)《倉央嘉措情歌及秘傳導言》(莊晶,104-114頁)
4)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略傳(曾緘,115-117頁)
3、附:佛教
1)佛教(119-134頁,原載《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
2)西藏佛教概要(法尊法師,135-140頁)
3)金剛乘([英]A.K.渥德爾,王世安譯,141-166頁)
4)格魯派(觀空法師,167-173頁)
5)歷代達賴喇嘛(174-213頁,原載《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
4、附:西藏佛教之寶
1)西藏佛教之寶(格西拉然巴*阿旺羅桑,215-222頁)
2)喇嘛(格西拉然巴*羅桑嘉措,223-231頁)
3)嗡嘛呢叭咪吽(格西拉然巴*羅桑嘉措,232-233頁)
三、卷下,倉央嘉措情歌
1、于道泉譯,62首
“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钡?br />(感覺文風有點羅嗦)
2、曾緘譯,66首,七言加評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辛苦作相思?!獜娮鹘饷撜Z,愈解脫,愈纏綿,以此作結,悠然不盡。或云當移在第三十九首后,則索然矣?!?br />3、劉希武譯,60首,五言
“最好不相思,免我常相戀,最好不相知,免我常相思?!?br />4、王沂暖譯,74首
“第一不見最好,免得神魂顛倒;第二不熟最好,免得相思縈繞?!?br />5、莊晶譯,124首,原載《倉央嘉措及秘傳》
“壓根沒見最好,也省得神魂顛倒;原來不熟也好,免得情思縈繞。”
“核桃,可以砸開吃;桃子,可以嚼著吃;今年結的酸青蘋果,實在沒有法子吃。”
6、附:倉央嘉措雪夜行(曾緘譯并序,327-331頁)
7、附:布達拉宮辭(盧前,332-334頁)
8、情歌?道歌?(代后序),摩訶力

作者簡介

文獻眾多,作者譯者眾多,詳見“簡介”分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情天一喇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東山頂上,
      皎潔月光,
      姑娘臉龐,
      浮現(xiàn)心上
      .....
        第一最好不相見,
        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很喜歡。。。。。。。。
      
      曾譯者自己發(fā)揮的也可作為新的作品欣賞: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在五臺山的時候,我徒步去了觀音洞,傳說六世達賴喇嘛到過五臺山,曾經(jīng)在觀音洞里面閉關過。達賴喇嘛在佛教中是觀世音的化身,這也是觀音洞的由來吧。還沒有到,就見路邊開始多了一排排的黃色的小花,一直伸展到寺院,風姿迷人,就象詩人唱的那樣:“盡回大地花千萬,供養(yǎng)情天一喇嘛!“寺院正在修繕中,繞過大殿,循著山路蜿蜒而上,就來到了觀音洞,洞前是個殿,可以叩拜,洞上了鎖,喇嘛很善良,請他開了鎖,我喝到了洞里的甘泉,清涼甜美,一如他的詩歌!
      
      達娃在藏語中是月亮的意思,卓瑪是姑娘,達娃卓瑪是倉央嘉措心中的戀人,也是他心中天天浮現(xiàn)的月亮。
      
      在那東方山頂
      升起皎潔月亮
      年輕姑娘面容
      漸漸浮現(xiàn)心上
      
      月有陰晴圓缺,愛人也是這樣,苦惱的詩人寫下“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笆篱g的愛情真是無常!他從熱戀到失望,也許還有每個失戀的人所經(jīng)歷的痛苦。
      
      明知寶物得來難,
      在手何曾作寶看,
      直到一朝遺失后,
      每思奇痛徹心肝。
      
      這個痛徹心肝可以理解成失去愛人的痛苦,也可以理解成一個僧人成為一個俗人的痛苦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里插敘一點兒淵源故事,傳說中曾經(jīng)有兩個人和一頭牛一起耕地,在耕作完畢后,這兩個人按照宗教儀式進行了回向,就是把功勞象觀音菩薩的楊柳枝一樣灑給別人,結果這點功勞忘了灑給老牛了,這下老??删筒粯芬饬耍瑒e看它不說人話、不拉人屎,可佛家是講究輪回的,等到老牛投胎轉世當成西藏國王的時候,就是藏王朗達瑪,他可就對佛教恨入骨髓了。這才有了九世紀的西藏佛法湮滅。就跟文革一樣,西藏僧侶的傳統(tǒng)被破壞,僧人不是被殺就是解散,好像紅教靠著在家人的力量傳了下來。西藏佛教挺講究傳承轉世的,一代傳一代,跟族譜一樣特別清楚。所以紅教有了在家的瑜伽士這么一說吧,倉央嘉措就是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有個美國的嬉皮士寫了本書《雪山獅子的藍綠色鬃毛》,就是寫一些瑜伽士的。我挺喜歡瑜伽士的,他們有很深的證悟且有傳奇般的色彩。大概詩人也受這樣家庭的熏陶了吧,在朗達瑪死后,聽說是被暗殺了,中斷了的佛教急于從印度那里請回傳承,于是新的國王歷盡千辛萬苦到印度請回了阿底峽尊者,加上后來的宗喀巴重振佛教,宗喀巴大師的弟子中就有第一世達賴喇嘛,由此構成黃教的統(tǒng)治地位,現(xiàn)在也是這樣,在五臺山上只要是密宗的寺院大多都是黃教的,紅教僧人可能修法和他們不同吧,都是在外面租個小房子或是搭個小棚子,不讓國家當違章建筑物拆了就不錯了,呵呵,一般在佛法被滅以后,要想發(fā)揚起來,還要從基礎開始,這也許是黃教的顯宗特色,有點象學院派。這么一比,紅教里就有風清揚了。黃教的風格是很傳統(tǒng)的吧,我不太懂的說,但倉央嘉措的大智慧自然會感到苦悶。
      
      在布達拉宮
      我是持明倉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薩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關于持明的解釋我的另一篇評論上有,這里就不贅述了。
      
      買絲不繡阿底峽
      有酒不酹宗喀巴
      盡回大地花千萬
      供養(yǎng)情天一喇嘛
      
      足見他的豪放和蘇東坡有得一比,不過此中的禪機,不是我這樣智慧能讀懂的。
      
      下面這句話伴隨我八年,一直受用著,也是我的精神支柱了,比讀他的詩還早,那時候我就很想知道叫倉央嘉措的詩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謹把此文獻給曾和我一樣的人,歡迎批評,接受改正。南無觀世音菩薩。
      
      一切痛苦源于對自己的愛,一切幸福來自利他的心
      
      
  •     讀了很久,仍沒讀完。并且我知道,很難完整地讀一遍了。
      
      這可算是本借名而出的書,借著倉央嘉措的名氣,借著他那些詩歌的名聲,拼拼湊湊而出。
      
      但有些章節(jié)還是可以看看的,畢竟網(wǎng)絡不能相對完整地提供這些資料。
      
      《秘傳》實際是倉央嘉措的弟子所書,著力于訖今爭論難休的“身后事”上。大多數(shù)時候,有點兒象在聽團隊導演介紹“傳說故事”。
      
      秘傳所傳達的信息:倉央,首先是達賴喇嘛,其次還是達賴喇嘛。
      
      我卻認他是個詩人,是個歌者,是只思遠的鶴……
      
      象他那樣身份地位的人,有幾個能夠駭然宣稱要退還一切戒律呢?
      
      只此一人。
      
      也許,他真的是個活佛
  •   好想去香格里拉啊
  •   http://www.douban.com/group/jilesi
    最快捷的方法是加入到尋找香格里拉的小組中 ……
    ^__^
  •   他的詩已經(jīng)成為我的安慰。
  •   一切痛苦源于對自己的愛,一切幸福來自利他的心
    嗯, ^ ^
  •   俺又想起了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