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王

出版時間:2004-8  出版社:團結(jié)出版社  作者:魏斐德  頁數(shù):418  譯者:梁禾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戴笠及其創(chuàng)辦的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組織,是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忠實爪牙,在為蔣介石排除異己,維護國民黨專制統(tǒng)治,以及保護蔣介石的安全等方面效盡犬馬之勞,犯下了種種罪行。同時,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抵抗日寇、鋤除漢奸方面也做過一些工作?!  堕g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中,作者從中國大陸、臺灣和美國收集了有關(guān)戴笠的經(jīng)歷、個性和軍統(tǒng)沿革、內(nèi)幕及主要歷史活動的大量檔案資料,進行了比較細致、深入和生動的描述和評析,反映了國外對國民黨特務系統(tǒng)的研究水平,對于民國歷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博士,先后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法國政治學院、柏克萊加州大學。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先生的弟子,與孔飛力、史景遷并稱為當今美國漢學界“三杰”?,F(xiàn)為柏克萊大學亞洲學哈斯基金教授。曾任美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柏克萊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美國歷史家學會會長。他出版并已譯成中文的著作包括:  《大門外的陌生人》,1966年,2002年;  《歷史和意志》,1973年,1998年,2003年;  《中國帝制的衰落》,1975年;  《洪業(yè)》,1985年,2003年;  《上海警察》,1995年,2003年;  《上海歹土》,1996年,2003年?! ×汉?,博士,先后獲北京外國語學院 意大利語文學學士、紐約大學意大利文學碩士和北卡洛萊納大學意大利文學博士。除在美國諸大學執(zhí)教意大利文和中文十幾年外,曾以訪問學者身份在意大利錫也納大學從事專題研究,并曾在美國駐意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學院任美國留學生中心學術(shù)顧問。1999-2000年任英國沃伯格人文學院(Warbuger Institute)研究員,2000年超為意大利哲學院客座研究員?,F(xiàn)任教于美國加州戴維斯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是美國翻譯家協(xié)會成員,美國現(xiàn)代語學會會員,意大利布魯諾國際研究中心成員?! ∧壳俺膶W批評外,也致力于文學和學術(shù)著作的翻譯及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除了已發(fā)表的散文、學術(shù)文章及翻譯文章外,近期主要譯著有:  1、(意)阿爾貝蒂著:《論家庭》,西安出版社,1998年;  2、(意)布魯諾著:《舉燭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3、(意)布魯諾著:《飛馬的占卜》,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4、(意)奧迪奈著:《關(guān)于布魯諾的占卜》,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書籍目錄

前言 舞蛇者說《間諜王》中文版代序 幽靈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第二章 打流第三章 投奔第四章 十人團第五章 “力行運作”--蔣的共濟會第六章 創(chuàng)建力行社第七章 力行社與藍衣社第八章 藍衣社的“法西斯主義”第九章 意識形態(tài)的競爭:藍衣社和CC派第十章 各省的藍衣社第十一章 1932-1935年的上海站第十二章 行刑隊第十三章 行刺第十四章 警察學校第十五章 躺進棺材第十六章 裙帶第十七章 戰(zhàn)爭與別動隊第十八章 訓練營第十九章 密碼戰(zhàn)爭第二十章 戴笠、梅樂斯及中美合作所的成立第二十一章 中美合作所訓練營第二十二章 間諜第二十三章 戰(zhàn)時戴笠的走私網(wǎng)第二十四章 戰(zhàn)時重慶的軍統(tǒng)第二十五章 隕落之星跋 妖魔附錄參考文獻致謝

章節(jié)摘錄

  與此同時,媒介繼續(xù)認為這個與納粹同時出現(xiàn)、由蔣的忠實分子組成的新團體,一直在考慮使用各種不同的名稱,其中包括“中國法西斯社”和“黑衫黨”。然而,他們最終選定了藍衣社的名字,“因為他們認為[其他]名字可能會使國民黨以為這個新組織會違反國民黨關(guān)于除國民黨外不可有其他黨以及在國民黨內(nèi)不可有其他黨的規(guī)定?!薄 》▏閳髾C構(gòu)的報告里提到的廬山會議,有可能是軍官訓練團的夏季班。蔣介石在7月23日該班的總理紀念周講儀式上發(fā)表了講話。在那個題為《現(xiàn)代軍人須知》的講話中,蔣這樣形容意大利、德國和土耳其三個“新興國家”,把他們當做一個“匯綜的口號”:“勞動!創(chuàng)造!武力!”他解釋說,勞動,意味著全國所有的人:所有行業(yè)和所有層次,從統(tǒng)治者到老百姓,從將軍到士兵,一起不遺余力地不懈工作;創(chuàng)造,表示建設(shè)一個新國家,從舊社會上建立起一個新社會;武力,是一種“實質(zhì)的力量”,它要引起革命,為國家的發(fā)展而掃除一切障礙。蔣堅持說,所有這三項都互相關(guān)聯(lián)而不可或缺,它們解釋了為什么“新興國家”能夠發(fā)展得如此迅速?! 蓚€月后,即1933年9月20日,蔣在江西星子縣的講話,是以法西斯主義是現(xiàn)代國家主義的一種形式為主題的。蔣聲稱“實在”是革命黨員的首要品質(zhì);呼吁以禁欲甚至愚蠢的死板來抵制城里人的自作聰明和浮淺。在指控現(xiàn)代社會的輕浮與空虛時,蔣宣稱應在“共同的”法西斯主義的“基本精神”中尋找這種基巖。而那個法西斯精神的實質(zhì)便是民族的自信。一個法西斯分子必須堅信他自己的國家是“最優(yōu)秀”的,有最輝煌的歷史和高于任何其他國家的文化。對中國人來說,這意味著承認《大學》基本綱要是“我們民族最高的文化?!薄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間諜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7條)

 
 

  •     說實話,還沒讀完,本沒有評論全書的權(quán)利,但也想吐吐槽。
      
      想八卦戴笠的人,就不建議讀這本書了,一如魏斐德的風格,中立和史實,對于其人只描述,少評論。
      
      之前讀過他的《洪業(yè)》,覺得兩本書有相似的風格,雖然一個寫人,一個寫朝代,而且都是史料和數(shù)據(jù)一大堆,但是讀起來不是讓人感覺像是嚼蠟,倒是有種看一幅長卷,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詳實,但是讀完整本書或是讀了一個章節(jié),又有一種俯瞰整幅畫的大氣感,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
      
      
      
      
      
  •     先不說風起云涌電視劇一樣的特工事跡錄,單單是寫戴笠這個人,本書就比一般小說精彩,所以啊,《舞蛇者說》序里講“正因為歷史是描寫個別和偶然,所以借助于生活自身的萬千造化,他的出人意表的‘想象力’往往又超越了藝術(shù)作品的編造,特別是當那編造太過遵循‘普遍必然法則’教人看罷便知結(jié)局的時候?!?br />   你考量一個人,必須探索他的出身,即便不能下定論,但是混混的日子,關(guān)鍵年紀的打流經(jīng)歷,很能給這個人的本性定調(diào)。(細節(jié)多么有威力:窮,但是要整潔虛榮;愛領(lǐng)導,又忍不住把公費移用到賭輪上。。。第一章實在是驚艷,這幾個并列關(guān)系的360度的描寫——戴笠是希姆勒,神秘人,猴王。。。對他周遭的梳理也很有意思,不長,但有意義。)
      這個時間順序史里面,我摘下:
      第三章末,揣測穿皺巴巴衣服的戴笠迎合了蔣的另外一面——內(nèi)在松弛的王國。(更重要的是,蔣介石果然是喜歡搞窩里斗,或者好聽一點,制衡啊均勢啊。。。)
      第十章的精神教育(所以說。。。)還有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有一點邏輯。
      各種點穴啊,開飯館啊,開報館啊的手法。。。(陳賡的醫(yī)院。。。)
      走私網(wǎng)絡。
      這個人漸漸積累起來怕死人的名聲,還有后來對種種行刺行刑的嚇人再現(xiàn),確實最后讓我感到,戴笠戴笠,不寒而栗。
      另外,特工組織實際離我們這么近,要認識操縱它的人,它的意圖,還真難啊。
      然后,還是沒搞清楚藍衣社和復興社和革命團和青年組織的關(guān)系。。。
      
  •     一個神秘傳奇的人物對好奇的人們是具有巨大吸引力。他的生平,相貌舉止和生活言行無不是誘惑,總之,他的一切,連名字也在這種吸引范圍之內(nèi)。戴笠,這是個與狡譎,權(quán)力,間諜等等不同意味聯(lián)系在一起的名字。魏斐德先生注意到,戴笠這個名字掩藏的含義,如同中國畫頭戴斗笠的孤行者,哪怕你已經(jīng)注意到他,也無法辨別出其面目,看不清他是誰,他是若隱若顯的存在某一片景色當中。
      
      從名字的意思,戴笠是一個你不會過于注意到的模糊隱者,隨時都有可能消失在你的注意力所及。但是,對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特工和中國社會來說,這個名字的非同凡響又令他不可能會消失在人們和歷史的視線里。使用這個名字的人被稱為“中國的希姆萊”,國民黨秘密警察的領(lǐng)袖,領(lǐng)導著將介石政府數(shù)十萬的特務組織:軍事調(diào)查統(tǒng)計局。他手中的權(quán)力,就像外國人報告里說,“只要他一點頭,不管是哪個派系,政治影響如何,失寵,貶斥甚或死刑便會接踵而來。(三百一十四頁)”
      
      他是如此的令人生畏,普通人提到他,便相連到恐怖的黑暗活動。戴笠手下的特工的確無處不在,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甚至在日本東京的皇宮里。他的間諜遍布在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造成社會的不安氛圍。我們無法給出中華民國政治不穩(wěn)定因素的責任是在于戴笠和他的情報人員,但我們可以說,無孔不入的間諜活動是社會人人自危的重要根源。共產(chǎn)黨人在延安進行的整風運動正是基于這種環(huán)境下開展的反應。最終發(fā)人深思的是戴笠秘密統(tǒng)治的啟示,他只是國民政府統(tǒng)治機器的其中部分的核心組成呢。還是他和他的特工們已經(jīng)形成一個凌駕于政府以外的秘密統(tǒng)治,直接影響到民國統(tǒng)一的鞏固。
      
      間諜以身份行蹤詭秘而聞名,戴笠刻意的自我掩護尤其變得更為神秘。無疑,間諜王總是力圖隱藏,拒絕以任何形式的聲張。于是本來就撲朔迷離的間諜頭目就更顯多面化了。所以當外人試圖形容對他的了解,常常得到茅盾的結(jié)論。有人說他富可敵國,也有人說他對錢不感興趣;有人認為他的私人生活無懈可擊,亦有他跟眾多女性糾葛的流言蜚語。人們自然也不會忘記強調(diào)一位傳奇人物的外貌特征,而這種形容因描述者與其可能有過直接接觸,還留有為數(shù)少量的相片為證,相對則可捉摸得多了。戴對別人喻其面帶馬相并不為意,他自已也對蔣介石愿效犬馬之勞有桀犬吠堯的意圖流露。其深色的皮膚和犀利生動的眼睛給人印象強烈,更為突出的是他的雙手,“它們奇怪但可愛,不比我三個手指更大?!币粋€美國人這樣形容。我們稍以想像,聯(lián)系到這雙手的權(quán)力,主宰成千上萬人性命的強大力量。不是巨形的機器或者一件龐然大物,而是眼前這雙如同少年孩童般的稚手。如此振撼的對比瞬時驚駭人的思維,令思維激蕩旋轉(zhuǎn),而這雙手的主人,似乎會從遙遠的世界里,驕傲的享受被他攫獲的震顫內(nèi)心。
      
      間諜大師可愛的小手當然不只能夠引人注目。他斲輪老手于各方的人際勢力中,翻云覆雨的手腕在權(quán)力的角逐中顯得游刃有余。我們驚訝于他手足能夠呼風喚雨的權(quán)力,更驚訝于這不可一世的權(quán)力竟受挫在無名小輩的身上。他的傳記作者提到他在家鄉(xiāng)受到的奚落。據(jù)說,戴笠在家鄉(xiāng)陪同客人時,遇到鄉(xiāng)鄰本想炫耀自己的風光,畢竟當初的小癟三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權(quán)傾一時的大人物。但出乎戴笠的意料,他非但沒有得到所想得到的應有尊敬,反而被人數(shù)落下不了臺階。因其戴早年在鄉(xiāng)里為惡多端,現(xiàn)在競遇有不買賬的鄰里,戴一時竟也無可奈何,讀之唏噓。
      
      “盡管有一種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虔誠觀念,個別男女生動而強大的個性一直是我們所了解的歷史當中的關(guān)鍵因素。(前言,二頁)?!蔽红车孪壬谔骄看黧視r,把更多的他自己或者我們熟識的觀念投射到研究對象上,而結(jié)果構(gòu)建出來的形象甚至比原來的歷史人物本身具有的性質(zhì)還要多。在各種的形象里,“戴笠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處的復雜時代的產(chǎn)物。(三六四頁)”至于戴笠在道德世界里所承載的責任,人們各執(zhí)一端。對他的評判有著不同的看法,或遣責或頌揚或兼有之。然而這個在許多人眼里十惡不赦的人也有受人尊重的資格嗎?戴笠死時備極榮哀,離他死后近半個世紀,他昔日的部下用隆重的紀念追悼他們曾經(jīng)令人既敬且畏的長官。
      
      “最終,他到底是壞人還是好人?(三六四頁)”作者最后一章標題為:隕落之星,這一章的內(nèi)容則是戴笠之死。在最后一節(jié)里。伴隨著“隕落”并談到戴笠所崇拜的三國時期人物諸葛孔明,后者“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未競理想,隨著他將星的隕落,其波瀾壯闊的事業(yè)便東流而去了。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魏斐德 著,梁禾 譯,團結(jié)出版社,2004年版
  •     寫得不錯,翻譯也還流暢,但也有瑕疵,比如把牛蘭翻譯成“諾林”,把“民權(quán)保障同盟”翻譯成“人權(quán)保護聯(lián)盟”,把政學系翻譯成“政治研究團體”,還說楊永泰是該團體的領(lǐng)導人(這應該是作者的錯誤)。
      
      不過,總體還行。
  •     沒有人知道自一九四六年三月份以后戴笠生活在那個世界了。根據(jù)當時官方的調(diào)查報道,戴笠因一場飛機事故而死?!坝捎跉夂蜿P(guān)系,駕駛員不慎撞在山上失事”(第二十五章,隕落之星,戴笠之死)。
          
      會有人相信這個意外嗎。萊司特·沃克說道,這個故事天衣無縫,但沒人相信(第二十五章,隕落之星,戴笠之死)。沒錯,沒有人相信這個“中國的間諜王”就這樣永遠消失在人們的恐懼視線中。同一時間,不同內(nèi)容的流言四起。不斷的謠言傳播在這個內(nèi)戰(zhàn)前夕的世界里。關(guān)于戴笠的死亡,就像他本身和他領(lǐng)導的組織一樣,神秘無比。
          
      盡管如此,我們不必去尋求什么證據(jù)去證明,戴笠的死亡是意外還是被謀殺,或者根本就沒死。這位亞洲神秘人物,仍在世界的某一個地方,享受著他迷人的生活。在此之前,外界對戴笠的所有認識,惟有他的一系列陰謀與暗殺。他故作神秘,并濫用手中的權(quán)力,手下有一大群嗜血成性的家伙。他領(lǐng)導的組織,是蔣介石獨裁統(tǒng)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四十年代傳奇的人物,我們談到這個充滿疑云形象的“隱面人”時,他的身份是那樣多面,中國的亨利希-希姆萊,總司令的戴笠,軍事調(diào)查統(tǒng)計局首腦。而無論是那種身份,戴笠則給人們留下了冷酷、狡猾而殘忍的印象。他聰明而有想象力,殘酷而不擇手段的性格特征,或許正是當時帶有“中國色彩的法西斯軍事化”,教育和成長下的中國人民一個階層的縮影。而且,在這樣軍事訓練和生活方式下的中國人來說,戴笠和他的特務組織存在的目的以及日后的工作內(nèi)容,正是依賴著這種當初“也必然成為他們的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chǔ)”(第九章 意識形態(tài)的競爭:藍衣社和CC派,歐洲法西斯運動)。
          
      從一開始,“戴笠們”就是蔣介石用來清理黨內(nèi)與黨外的文化工具和政治機器。對蔣介石和所領(lǐng)導的政黨來說,的確需要一個這樣的情報部門來控制自己的統(tǒng)治。這對戴和他的特工,是一種巨大的權(quán)力。對內(nèi),他們肩負著監(jiān)視國民黨的思想與活動;對外,鎮(zhèn)壓外部力量的擴張與威脅。在“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思想指導下,就算是在盧溝橋事變后,總司令的戴笠們最主要的任務仍然是阻擋和消滅共產(chǎn)黨人的挑戰(zhàn)。從歷史的潮流與演義,從蔣的利益與角度,這個方針策略或許沒錯。日本人對華的侵略,給蔣介石一次整合國民黨,乃至整個中國,并把統(tǒng)治趨獨裁的機會。而另一方面,中國人與日本人的八年戰(zhàn)爭,或多或少,間接或者直接的給了共產(chǎn)黨人實現(xiàn)自己事業(yè)的時間和轉(zhuǎn)變。
          
      直到一九四五年戰(zhàn)后也許更早,一股隱形的力量已經(jīng)膨脹到令所有人包括蔣介石都感到不安了。這股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發(fā)展成了一個龐然大物,甚至難以掌控的力量正是蔣介石一手創(chuàng)建的情報機構(gòu),戴和他的軍統(tǒng)。蔣手中的這個秘密武器,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為了控制各種異兆和鏟除各方異已而使用的危險的雙刃劍。戴笠是這個部門的“無可取代”的最高長官,他既不愿放棄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而這個機構(gòu)對各方的威脅也與日俱增,那他的最高長官自然成了眾人之矢。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到了戴笠飛機失事之時,無論是國民黨人,還是共產(chǎn)黨人,都將其視為心頭刺,眼中釘了。
          
      這些都表明,戴和他的特工們的工作成效是“出色”的。他們對“自己人”的骯臟清洗,對“外人”的殘暴迫害,等等這些個人和集體受到過的陰謀詭計,無情酷刑都在作一個說明,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數(shù)不盡的故事與例子,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懼氛圍世界。黛安娜·拉里認為,中華民國的政治不穩(wěn)定,是因為:蔣介石拙劣地將國內(nèi)的不安全感看成中國的關(guān)鍵問題,于是他堅持要反對共產(chǎn)黨。但是,他沒能意識到不安全感的關(guān)鍵原因是什么——不是共產(chǎn)黨的煽動,而是不受控制和不可預測的軍隊。他對改變不安全氣氛的無能……使許多中國人成天處于恐懼之中(第二十五章,隕落之星,恐懼和多疑)?!Y失去中國有多大程度上是這個結(jié)論呢?——而這份“功勞”,有多大的原因,我們可以歸功給戴老板和他的員工們呢?
          
      是什么原因產(chǎn)生像戴笠那樣變幻多端的人物?一言蔽之,他的模棱兩可可能只是歷史的莫測難辨。這并非他個人的非同尋常,時代所生活下的人,總是根據(jù)時代的風向來判斷自己的命運。而戴笠則是命運海洋里的非凡舵手,他在驚濤駭浪的世界里平行著自己的步伐,使自己立于不倒。這是一條具有杰出判斷與魅力的眼鏡蛇,他勾引著那歷史學人的目光視線。魏斐德先生也許“最終恐怕是戴笠無意中的獵物之一”(第二十五章,隕落之星,妖魔),而我這個讀者,可以說,是這場歷史學人與巨蟒博斗的美妙樂章中的一個小小音符,甚至只是看到或者聽到其中的某個音符罷了。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魏斐德/著,梁禾/譯,江蘇人民
  •      幾年前流行起來的說史熱,都是清一色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都是離我們很是遙遠的故事。從戊戌變法到建國60年這段時間的風云,我認為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可是遺憾的是從沒有一本書或者是哪一位學者能給我梳理一下這段歷史。這本書多少幫我理順了民國關(guān)于戴笠及軍統(tǒng)的一些歷史。
       美國漢學家魏斐德先生的這本書主要著述的是國民黨軍統(tǒng)領(lǐng)導人戴笠及他所領(lǐng)導的秘密警察組織。對于這本書的歷史真實性,作者本身是享譽國際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根本不用懷疑,而且作為大陸與臺灣以外的第三方,立場更加公正、客觀。這本書是出自一位歷史學家的手,用翔實的史料編寫而成。閱讀后你感覺到的是在翻閱歷史,而不是看歷史小說。
       戴笠這個生前充滿著謎團的人物,死后就更加讓后人困惑。在臺灣,他是傳奇;在大陸,他是魔鬼。為什么會有這兩種不同的評價,這本書就能給我們答案。人是有多面性的,歷史的英文history是不是就是“他的故事”呢。
  •      寫戴笠的書有很多,選了這一本因為它是美國人寫的,所以政治色彩不會很濃,我估摸著也會比較客觀。書里照片很多,基本上都是國民黨的頭頭腦腦。恕我花癡一下,特務頭子們好像都還挺帥的。^_^
      
       當然了,戴老板絕對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從小就根不正、苗不紅,不是個好孩子。長大了就更不用說,上海“打流”,靠著些小人的招數(shù)在社會上混。當了特務頭子自然更厲害,說讓你全家死,就一定讓你全家死,說讓你明天死,你肯定活不到后天。朋友的老婆,自己的女特務,prostitute,電影明星···反正他想要的女人,沒有弄不到手的。殺人如麻,盡使些陰險毒辣的招兒。不光無數(shù)共產(chǎn)黨被害,他自己的手下很多也死的不明不白,連個尸體都不留。光從這些看,把戴老板稱作是“中國的希姆萊”,那是一點兒也不過分。
      
       但是,這個沒文化沒素質(zhì)沒道德的“三無”人員是怎么從一個街頭小混混變成了一人之下好多人之上、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特務頭子呢。我總結(jié)了一下,主要是這個人他腦子好使,會來事兒,就像《厚黑學》里說的,臉厚心黑,就能做官。
      
       雖然他是歷史的罪人,作為蔣校長的忠實奴仆和爪牙,他干盡了壞事兒。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他身上學到點好的東西。
      
       第一,要對自己的信仰絕對忠誠。戴老板二十多歲在上?;斓臅r候偶然結(jié)識蔣校長,后來發(fā)誓終生效忠,他還就真說到做到。沒有像很多國民黨人員搞個陰謀叛變企圖篡位之類,戴老板始終對蔣校長忠貞不二。蔣先生對他也絕對的信任,并說“只要雨農(nóng)在,我就放心了。”
      
       第二,懂得閱人術(shù)。戴老板眼力那是絕對好,他認識蔣校長的時候,蔣不過是個官員,但是戴老板斷定他日后必將成為核心人物。他自己挑選的很多諜報人員也都個個能干,對他也是絕對忠誠。
      
       第三,孝順。百行孝為先,戴老板雖說對別人絕不手軟,但他的孝順是出了名的。他把天下人不放在眼里,卻對他的母親言聽計從。后來發(fā)跡了,也仍然很孝順,他的母親活到80多歲。
      
       第四,會交朋友。戴笠在上?!按蛄鳌焙枚嗄辏恢被斓牟徽Φ?。但是他認識了很多名人,比如他后來的老師戴季陶,還有那個杜月笙,而且他們都很賞識他。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際網(wǎng),他后來才得以在國民黨內(nèi)部混得如魚得水。蔣校長大筆一揮,就給他從一個沒文憑的非國民黨黨員弄成了黃埔畢業(yè)的正式黨員。
      
       ······
       除去他那些個背后使壞的陰招兒,我覺得戴老板挺像韋小寶的。都是不學無術(shù),貪財好色,但都混得特別好。沒辦法,人家就是有這能耐。歷史造就人,往往大領(lǐng)導身邊就還需要一個這種非主流人才。
  •      每個人,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象征。譬如“用油條洗臉”,不就是余秋雨的象征么?“穿睡衣見赫魯曉夫”,不就是太祖的專利么?要是說到“不斷擦鼻涕”象征著什么,十有八九會和“戴老板”掛上鉤。大陸一段時間的影視劇,凡是有特務頭子出場的,不管是不是戴笠本人,都會時不時拿出一塊手帕擦鼻涕,似乎特務的規(guī)矩就是“不擦鼻涕不專業(yè),不得鼻炎不當頭”。要知道KMT特務頭子有很多,包括地位很高的陳立夫,然而大家卻唯獨把“擦鼻涕”作為特務頭子的象征,也可見戴笠的影響力真是超逸絕倫了。
      
       正因為如此,戴笠在西方的名氣也很大。美國著名漢學家魏斐德的這本《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就是專門研究戴笠和軍統(tǒng)組織的著作。以美國人的眼光剖析這個擦鼻涕的人物,竟也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有趣的東西。
      
       其一、形象
      
       戴笠和軍統(tǒng)的形象,在國人眼中常常和法西斯掛鉤?!都t巖》里對白公館,渣滓洞的描述,也和西方描寫奧斯維辛,布痕瓦爾德的手法相仿。連美國佬也稱戴笠為“中國希姆萊”。但根據(jù)魏斐德的考證,戴笠本人并不喜歡這種稱號,他在公開場合試圖向美國佬證明自己是支持“民主”的。而且,據(jù)說“特務”這個名詞也為軍統(tǒng)人員所不喜,因為它的詞源來自于日語,特務更愿意稱自己為“特工”或者“地下工作者”。
      
       其二、法西斯
      
       法西斯作為20世紀前半期的時髦名詞,在中國一度很流行。蔣介石的“黨國”一貫被認為具有法西斯性質(zhì)。軍統(tǒng)等特務單位也被定位為法西斯組織。其實,黨國也好,軍統(tǒng)也罷,都是中國法西斯運動失敗的產(chǎn)物。
      
       《間諜王》一書中寫道,KMT確實成立過一些法西斯組織,例如力行社、復興社、藍衣社等三元組織。力行社的創(chuàng)辦是以黃埔圈子里的幾個骨干為核心,以法西斯運動理念為指導的團體。蔣介石意圖通過它控制自己學生的思想,在國民黨內(nèi)部形成一個以蔣介石為首的小圈子,并向軍隊和社會擴張影響力。但是這幾個組織最終可悲地失敗了,最大的原因是蔣介石本人太“中國化”,不會玩法西斯那一套。復興社在1933年另一家雜志《中國革命》的編輯蕭作霖說,盡管人們對法西斯主義到底與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現(xiàn)象的蔓延有何關(guān)系的解釋很感興趣,但他和他的撰稿人們都怕寫這一類的文章,因為蔣介石本人沒有使用這個詞。同時我們也實在對于法西斯主義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說也說不出個名堂來。并且蔣介石雖然在實際上把法西斯主義當作三民主義來實行,但是他在口頭上自始至終都不談法西斯這個名詞,開口閉口也還是三民主義,因此大家也就都不敢公然使用這個名詞了。
      
       從結(jié)構(gòu)上看,蔣屬于軍事獨裁,其統(tǒng)治與其說是法西斯不如說是專制式的,而且他的復興社的信仰是一種反動的、發(fā)展中的民族主義的形式,政治學家們通常把它當做一種“延遲的工業(yè)化的意識形態(tài)”。黨和政權(quán)所賴以建立的國家和社會的組織概念,是基于既要避免資本主義社會非道德化的個人主義,又要避免社會主義革命所預言的階級斗爭。就像沃特·高雷(Walter Gourlay)指出的那樣,國民政府與城市工人階級的關(guān)系和歐洲法西斯體制與工會間的聯(lián)系非常不同。法西斯的工會主義既帶有官僚特點又生氣勃勃。它有意識地教育、灌輸和引導工人在法西斯主義的“新秩序”里承擔一部分角色。作為個人,工人們不斷受到成為法西斯工會領(lǐng)導的鼓勵,而且這樣的領(lǐng)導地位也在黨的等級制里設(shè)立了。由此,工人階級便直接地與國家聯(lián)系了起來。工人們不但沒有被非政治化,相反在一種謹慎而受制約的方式下被政治化了。于是,當然就有了以工廠群眾為基礎(chǔ)的因素。與此相反,蔣的解決方式是官僚性的,但卻毫無生氣。對“黃色”工會的控制和管理中幾乎少有工人的參與。領(lǐng)導們來自于工人以外的階層,這在意大利是不可想象的,同樣不可想象的是墨索里尼會允許自己與“青幫”分享對工人的控制。如其他許多事情那樣,在控制勞工上蔣是個折衷主義者,他會模仿戰(zhàn)術(shù)和技巧,卻無法模仿他們的精神。蔣并不是一個法西斯分子,他成不了。他是個軍事官僚。他的方案不是去贏得工人,而是凌駕于他們之上。
      
       通常,在法西斯運動取得勝利的國家,GCD的影響會被打壓得微乎其微。而在中國,GCD在各方面的影響都與日俱增,不管是在戰(zhàn)場還是在學校,KMT始終節(jié)節(jié)敗退,這很能說明問題。在群眾運動方面的失敗,早已決定了“黨國”的慘淡結(jié)局。也正因為如此,蔣介石才不得不更加倚重以秘密行動為專長的戴笠的軍統(tǒng),企圖以特務統(tǒng)治取而代之。
      
       其三、合法性
      
       魏斐德在書中興致勃勃地描述軍統(tǒng)的盤根錯節(jié)的勢力和詭秘的暗殺,抓捕和拷問等種種細節(jié)。由于蔣介石的垂青,加上抗戰(zhàn)的爆發(fā),軍統(tǒng)膨脹為中國最神通廣大的組織。它滲透到了中國社會的各個角落,在軍隊、警察、幫會等組織中擁有強大影響;它還控制了最有利可圖的龐大的走私和毒品買賣網(wǎng)絡;它開辦訓練班和集中營,到處培植勢力……1946年,美國軍事情報機構(gòu)估計戴笠有18萬便衣特工——其中4萬人全天候地為他工作。這些著特別制服和軍隊制服的特工人員包括:7萬武裝游擊隊,2萬別動軍,以及美國海軍認為具有15291名士兵的“忠義救國軍”和在中國沿海為數(shù)4萬人的有組織的海盜。這些加起來總數(shù)有32.5萬的實際或潛在的人員在為這個秘密警察的頭子效力?! ?br />   
       一篇提到戴笠是“中國的間諜大師”的文章說,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情報人員在活動,這些地方包括: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福摩薩、暹羅、馬來半島、南太平洋群島、錫蘭、緬甸和印度?! 〉搅藨?zhàn)爭的后期,戴笠的特務不僅在地理上而且在戰(zhàn)略上都可以說無處不在。他們在馬尼拉有城墻環(huán)繞的區(qū)域里發(fā)送氣象預報,一直到麥克阿瑟登陸。他們在南京、漢口及所有被日本人占領(lǐng)的中國城市內(nèi)組建警察部隊。
      
       軍統(tǒng)的神秘感和恐怖行動連美國人都非常忌憚?!皳?jù)報告,一位美國戰(zhàn)略情報局的上尉在回到他坐落在福州西邊的住宅時,發(fā)現(xiàn)他的翻譯正在與兩位身著深色長衫的陌生人說話,那兩人一見他進來便離開了。這翻譯渾身嚇得發(fā)抖地告訴他這兩人差點兒殺了他,因為他回到上尉的房間時正見他們在翻上尉的東西。他乞求上尉保護他。當上尉責怪他莫名其妙時,他又開始發(fā)抖,并說:‘不,這不是莫名其妙。他們是老板的人。’這位軍官回憶說:“于是我一夜沒睡,整晚在膝蓋上架著把該死的沖鋒槍,因為那兩個來訪者是‘老板’的人?!?br />   
       軍統(tǒng)怪物般的膨脹其實是“黨國”行政機構(gòu)極端無能的一種病態(tài)表現(xiàn)。蔣介石政權(quán)缺乏威信,根本無法從組織上對中國社會加以有效控制,因此只能高度依賴戴笠的秘密特工實行統(tǒng)治,而秘密組織表現(xiàn)出來的恐怖和難以控制,造成任何暗殺和恐怖行動,都可以被冠以“黨國”的名義廣為流傳的現(xiàn)象。這極大影響了“黨國”的合法性,使其成為“法西斯反動統(tǒng)治”的代名詞。魏斐德如此形容軍統(tǒng)對李公樸和聞一多的暗殺和其后拙劣的掩蓋行為——“所有這些彌補和預防措施,都沒能抹去人們對聞一多被一個兇殘暴虐的政權(quán)慘殺的記憶。”我認為,這種行為與其說是兇殘暴虐,不如說是愚不可及。
      
       其四、毀滅
      
       戴笠墜機事件距離“黨國”在大陸全面潰敗僅僅3年之隔。有人說,戴笠如果不死,GCD也許就不會得天下,至少不會這么快得天下。其實,戴笠和軍統(tǒng)和蔣介石的關(guān)系,就像手帕與戴笠的關(guān)系一樣,鼻炎犯了用來擦擦鼻涕很有必要。如果哪一天鼻炎好了,那么這塊沾滿鼻涕的手帕就會非常令人惡心。蔣介石到了臺灣,正規(guī)統(tǒng)治手段已經(jīng)可以付諸實行,于是情報單位裁撤的裁撤,解散的解散,留下那么一點殘山剩水,也都歸了小蔣。戴笠即便活下來,又當如何?
      
       中國的革命需要一面旗幟。我們從小被教育說五星紅旗是“烈士的鮮血”染紅的,這當然可信可不信。但如果說一面旗幟是被鼻涕沾染的話,那恐怕連“信”的基礎(chǔ)都沒有了。很遺憾,“黨國”的旗幟已經(jīng)變成了戴老板的手帕,人民自然對它敬而遠之了。
  •      對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KMT意識到上海南京將無法固守,已經(jīng)內(nèi)部指定重慶為戰(zhàn)時陪都。1935年9月蔣介石已在四川建立一只新的剿匪部隊,后由顧祝同指揮,并重新命名為 “重慶行營”,內(nèi)設(shè)戴笠軍統(tǒng)部門所組建的“渝三科”于祠堂街舊軍事衙門,實際負責人為副科長劉紹平和監(jiān)察員葉道信,為有朝一日KMT撤退到此地并進一步接管重慶作準備工作。
      
       蔣介石的一系列運作引起四川本地軍閥的極大反感。這將嚴重影響到他們在四川地區(qū)的統(tǒng)治。其中最大的一支四川軍閥劉湘,此時正因急性胃炎發(fā)作漢口的萬國醫(yī)院療養(yǎng),得知情報后,試圖聯(lián)絡宋哲元(第一集團軍司令,控制河南南部的新鄉(xiāng)、濮陽等地)、韓復渠(第三集團軍司令,時在河南南陽、湖北襄樊和陜西漢中駐有衛(wèi)戍部隊),計劃于四川周圍集結(jié)兵力,形成封鎖線,再外借日本人之力以阻擋蔣介石入川。劉密電其將領(lǐng),向湖北宜昌調(diào)動部隊,與對抗蔣介石的韓復渠部匯合。此外劉也與韓保持著密電往來。
      
       戴笠的軍統(tǒng)利用早先安插進劉湘軍內(nèi)部的范紹增獲知這一情報。同時根據(jù)范向戴提供的劉湘軍早期使用的密碼本,軍統(tǒng)譯碼專家成功破獲了劉的密電系統(tǒng),并掌握了大量劉湘與韓復渠串謀的直接證據(jù)。戴以此向蔣匯報。蔣予以迅速還擊。
      
       1938年1月11日,蔣親赴河南開封召開軍事委員會會議,電請包括韓復渠在內(nèi)的北方主要國民黨軍事將領(lǐng)參加,探討抗日問題。蔣伯誠,蔣介石安拍在韓復渠身邊的心腹,韓任山東省主席的時候,蔣伯誠為委員長代表軍事聯(lián)絡員。此時蔣伯誠出面游說韓,以打消他的顧慮而赴會。韓到會后很快就被蔣以抗日不力為名斥責出會場,護送上了一輛小轎車。當然,車上坐著戴笠。1月24日,韓復渠以將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之罪名槍決。韓死后,《中央日報》登載了軍法執(zhí)行總監(jiān)部為他羅織的十大罪狀:
       (1)違抗命令,擅自撤退
       (2)按兵不動,擁兵自保
       (3)勾結(jié)日寇,陰謀獨立
       (4)收繳民槍
       (5)縱兵殃民
       (6)派銷鴉片
       (7)破壞司法獨立
       (8)擅征和扣留國家稅款,破壞稅制
       (9)侵吞國防經(jīng)費
       (10)擾亂金融。
       當然,毫無疑問,這里所羅列的罪名中,絲毫沒有提到他和劉湘的私自聯(lián)系一事。
      
       劉湘方面,戴笠已經(jīng)指示軍統(tǒng)特供將尚在漢口萬國醫(yī)院住院的劉湘密切監(jiān)視起來。一位為劉湘服務的萬國醫(yī)院護士(疑為劉湘住院后發(fā)展的情婦)被軍統(tǒng)收買,將一瓶治療胃病的藥水換成毒藥。劉湘于是病情迅速惡化并最終喪命在病床上。劉湘的遺囑是:“抗戰(zhàn)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xiāng)”。四川原有大小軍閥的本地武裝被陸陸續(xù)續(xù)調(diào)出四川開往前線與日軍作戰(zhàn),蔣介石得以將四川作為抗日大后方并最終將KMT政府遷往重慶。當然,劉湘死后也被國民政府追贈為一級上將。
      
       宋哲元的情況稍稍有些復雜。似乎蔣和戴并未掌握宋與劉、韓勾結(jié)的直接證據(jù)。同時,作為原是西北軍后投靠張作良的著名將軍,宋因率29軍于1933年2月至4月件在喜峰口同日軍血戰(zhàn)而名聲大振。但蔣仍對宋的可能參與陰謀而耿耿于懷,欲除之而后快。1938年3月,蔣發(fā)布命令,將宋哲元由第一集團軍司令提升為第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但實屬名升暗降,送被迫離開自己的不對,渡過黃河前往鄭州就職。隨即,宋的嫡系精銳部隊,由29軍改編而成的第一集團軍很快便被撤銷了番號。名將宋哲元處于郁郁寡歡之中,終于1940年3月辭職,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并賦閑養(yǎng)病。1940年5月,宋因肝病逝世于其夫人常淑青的家鄉(xiāng)四川綿陽,終年54歲。
      
  •      昨夜的夢中,本校某個知名學者因言獲罪,在報上發(fā)表尖銳時評后被秘密逮捕。在一陣強烈的恐懼和憤怒之后,我醒了過來,打開手機,時間:三點五十六分。
       靜下來之后,我想到最近讀的這本書。戴笠通過魏老的文字復活,走到了我身邊。很久很久,沒有一本史學著作的內(nèi)容進入過我的夢境,社會史和新文化史甚囂塵上的今天,我們陷入到一個個“符號帝國”當中,身體,空間,后殖民等等這些名詞在引起初學者最初激情之后就開始變得蒼白無力,并成為思想蒼白而不學無術(shù)的遮羞布。前幾天和室友談起近況,他說忽然對學術(shù)失掉了興趣,很多論文只是在搬弄名詞,把活生生的人與事拆成拗口的詞語組合,于是論文就完成了,而讀者仍然一頭霧水并且昏昏欲睡。是時候重新檢視“歷史是什么?”這個古老而又長新的問題了~
       歷史就是敘事,魏斐德在本書中的出色敘述為我們給出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并不新穎,但是太多的人已經(jīng)忘記或是不屑。
       關(guān)于戴笠,我小學的時候讀過基本上屬于地攤書性質(zhì)的幾本傳記,記得了他的馬臉和“軍統(tǒng)”這個神秘組織的全稱。本書長達六百多頁的篇幅讓我對這個風云人物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從中小學里頑皮而又聰明的搗亂分子,師范學校里不可一世的學生領(lǐng)袖,到十里洋場的街頭混混,再到趕上黃埔六期末班車的“天子門生”,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秘密警察組織的負責人。戴笠一路走來,而在他身邊的那些人和事,讓讀者跨越時間的障礙看到那個時代的激情與殘酷,希望與無奈。革命的口號與刑訊的兇狠;對權(quán)威的絕對服從與無與倫比的控制欲;改造國家的夢想與走私貿(mào)易的暴利,這一切看似矛盾的事物卻集合在戴笠這個具體存在的人身上。通過敘事而不是把各種因素放在理論的框架中,我們看到歷史的魅力同時也感受到人自身的可能性,那些理論無疑抓住了歷史的某些特征,但它們失去得更多,最重要的是讓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而歷史感消逝得無影無蹤。讀史使人明智,那些過去的具體處境在敘事當中一一呈現(xiàn),令人讀之擊節(jié)而嘆。正如劉東在序言中所談到的,柏拉圖曾經(jīng)說詩人比歷史家更真實,因為詩人描述一般而歷史家書寫特殊。然而歷史本身的無限性讓一代代的歷史家總是能發(fā)現(xiàn)那些比一般意義上想象出的文學更為動人也更為引人入勝的故事。
  •      我以為,魏老師不在聰明,而在方法,說來簡單,無非“窮盡事實,放眼觀點”八個字。北島曾在財經(jīng)寫文描述了魏老師退休時的情況,詩人擔心魏之弟子無出其右,看來是很有道理的。其弟子中受現(xiàn)代思潮影響大,受傳統(tǒng)史學熏陶少,對核心事實和問題的把握能力遠不及老師。魏老師一生傳奇,每日少睡,穿行于三百年中國之中,偶遇幾人,細心攀談,點化勾墨,留存我輩。
       新京報曾對其《講述中國歷史》有兩版介紹,不過我之感覺還是不得要領(lǐng)。下面的文章不錯,作者心存大歷史,對核心問題把握比較準。不妨讀之。
       另,關(guān)于史景遷老師,汪榮祖先生也有文章專述。我自己曾經(jīng)也總結(jié)三杰的特點,和這個老師說的類似,云:面對稿紙,史氏腦子里想的是古今外中小說,孔氏想的是階層觀點,而魏老師想的是事實、事實、事實在哪?
      
      
      
       本土視野的美國“漢學三杰”
      
      http://www.ewen.cc/books/bkview.asp?bkid=103231&cid=292796
      
      
      2006-2-13 8:26:49 顧思齊   來源:南方都市報
       事實上,在歐陸傳統(tǒng)漢學已趨式微的現(xiàn)時代,似乎只有兩大領(lǐng)域,即北美的近現(xiàn)代中國史研究,及英倫(劍橋)的中國科技史研究,比之中國本土仍具學術(shù)優(yōu)勢。因此,人稱“漢學三杰”的史景遷、孔飛力及魏裴德,作為費正清之后的第二代漢學家典范,就不僅是當今美國漢學的代表,亦可視為西方漢學的標志了。
        我個人對“三杰”的總體印象,大致是:史景遷以敘事和文筆見長,孔飛力以方法和視角見長,而魏裴德以選題和史料見長;相對說來,我更認同魏裴德。從專業(yè)角度看,史景遷花拳繡腿,孔飛力偏鋒取勝,而魏裴德更接近名門正派,看似平淡,勝在平實。
      
        過去,只有歐陸那種以古代中國為對象、以古典文獻為重心的學問,才稱之為“漢學”(Sinology);而美國那種以近現(xiàn)代中國為對象、以檔案史料為重心的學問,只能稱為“中國研究”(Chinrsr Studies)。但近半世紀以降,帶有政治實用背景的近現(xiàn)代中國研究已蔚為大觀,躍居上流,于是妹仔大過主人婆,“中國研究”也順理成章地正式戴上“漢學”的冠冕了。
        事實上,在歐陸傳統(tǒng)漢學已趨式微的現(xiàn)時代,似乎只有兩大領(lǐng)域,即北美的近現(xiàn)代中國史研究,及英倫(劍橋)的中國科技史研究,比之中國本土仍具學術(shù)優(yōu)勢。因此,人稱“漢學三杰”的史景遷、孔飛力及魏裴德,作為費正清之后的第二代漢學家典范,就不僅是當今美國漢學的代表,亦可視為西方漢學的標志了。
        “三杰”的著述繁多,我知見未遍,細心閱讀過的更僅有寥寥數(shù)種。故以下僅就個別文本略作辨證和批評,并提出個人的一般印象,或可以舉一反三,終不免以偏概全。
        
        史景遷:學術(shù)原創(chuàng)力不足,選擇材料有功力,寫作優(yōu)勢獨特明顯
        對史景遷,我最早留下相當深刻印象--相當惡劣印象--的作品,是翻譯得一塌糊涂的臺灣版《知識分子與中國革命》(大陸版作《天安門:知識分子與中國革命》,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全書以年代為經(jīng),以人物為緯,以康有為、魯迅、丁玲三人為主線,旁及梁啟超、梁漱溟、聞一多、沈從文、王實味等人的事跡,藉此表現(xiàn)現(xiàn)代中國革命史的風雷激蕩?;局皇前酌韫P法,材料挖掘浮淺,也卑之無甚高論,唯一可取之處是體裁新穎。這不過是一部編年式的知識分子群體傳記,一本讓西方學生了解中國的入門書,而費正清居然譽為“西方研究中國問題的一座里程碑”,實為戲臺里喝彩,聲大夾薄準(意為相去甚遠,說話夸張)。
        自此,就對史景遷失去信心,其多種譯作,也都沒有購讀。直到看了新刊的《中國縱橫:一個漢學家的學術(shù)探索之旅》(上海遠東出版社2005年版),才算對他有了基本的敬意。
        《中國縱橫》是史景遷的論文及書評選集,據(jù)說是其一生論述的精粹所在。跟他的專著一樣,其論文的寫作方式也是非學院派的野狐禪;在這方面,他可與黃仁宇相提并論。書中《明代生活的活力》一文評論《萬歷十五年》有謂:“很多歷史學家都只專注于對重大歷史時刻、關(guān)鍵文獻、意義重大的政策轉(zhuǎn)變的研究,而黃仁宇卻與眾不同,他深究的是那些虛偽的外表之下的東西、那些看上去很無聊的事情、那些傳統(tǒng)的慣例,以及那妨礙皇帝及其大臣們進行統(tǒng)治的恐懼感?!睆拇私嵌榷?,史景遷本人的《王氏之死》,還有孔飛力的《叫魂》,也都可以說繼承了黃仁宇的思路,由小人物、怪異事件以見宏大歷史。
        文集中最有價值的文字,我覺得是第三部分《食》、《藥》及《鴉片》幾篇綜述,這是法國年鑒學派式的社會經(jīng)濟史、日常生活史,讓我聯(lián)想到布羅代爾那本無所不包的《15至18世紀的物質(zhì)文明、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這在中國學界近乎空谷足音,故物以稀為貴。總體而言,史景遷既欠缺原始史料的考掘,也罕有歷史思辨上的發(fā)明,即學術(shù)原創(chuàng)力不足;但他在綜合、概括及選擇材料細節(jié)方面自有相當功力,加上其獨特的寫作優(yōu)勢,在普及漢學方面并世無人可出其右。我最有閱讀興味的篇目,則是第五編關(guān)于芮沃壽、阿瑟·韋利、費正清、房兆楹四位漢學家的憶述。知人論世,正是史景遷所長;最低限度,至少要承認他是出色的傳記史家,盡管錢鐘書曾譏刺他是“失敗的小說家”。
        
        孔飛力:以惜墨如金聞名,政治學有相當素養(yǎng),可惜求之過深
        史景遷以下筆如揮著稱,孔飛力則以惜墨如金聞名,這在“不出版,則死亡”的美國學界實為異數(shù)。孔飛力的主要著作僅《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shù)大恐慌》兩種,但學界地位及聲譽卻高出群儕,以其少少,勝人多多。
      
      
  •     【讀品】戴笠很早便進入了我的視野,因為早,現(xiàn)在能記起來的書只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同樣,我對戴笠的印象是殘缺不全而模糊的,像被雨水淋過的字紙,清晰的事有兩樁:一數(shù)戴笠與影星胡蝶的風流事;二是在空難中燒焦的尸身上的幾枚大金牙。那個時代的面貌是什么樣,我一點都不知道,那些作者們都把精力放在揭發(fā)戴的滔滔罪行上。一段時間里,我喪失了對這位神秘人物最起碼的好奇心,我認為,一個人無論何等英武或卑劣,把他從歷史大框架中拎出來,不用甩干,自會迅速脫水,從而變得干癟滑稽,僅存的意義也就被濾盡了。若非朋友推薦,我不會碰有關(guān)戴的一本書,《間諜王》也不例外,但在此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戴笠。
      
      自讀《洪業(yè)》之前就聽說過魏斐德的才學,《間諜王》則再度加固了我對他的好感。這書還在路上時,我就開始琢磨,一個聞名到不用作介紹的歷史學家,一個二十年間每天僅四小時睡眠時間的學者,為什么會花十多年工夫去研究戴笠,錯失了其它看起來更有價值的課題?等讀到書跋“妖魔”時,才知道作者也曾這樣屢次自問,“你為什么要花費這么大的精力來探究一個如此變化多端的人物?假如戴笠并非完全是個兇神惡煞,那么他充其量不過是個狡黠曖昧之徒?!?br />   
      跟我不了了之的疑惑不同,魏氏借助一個暗喻給出了答案,“我對中國歷史如此大量的關(guān)注全都在于展示,從而理解和抵制那蛇眼(按:戴為典型象征)的迷惑力?!边@里列出三個關(guān)鍵詞,“展示”、“理解”、“抵制”,三者呈遞進關(guān)系,前一個是后一個之母。不能否認,我們許多歷史學者終生盤桓在 “展示”外不得入,其原因一時道不明白。魏氏隔岸觀火能看人所不能看,同時其身份也帶來研究上不少便利,但更要緊的是膽與識,惟有這樣才能擺脫歷史的無趣。沈醉們的無趣,也許是魏氏研究戴的原因之一,“我在研究中對沈醉敘述的每一個事件,都帶有一定程度的懷疑。”魏氏在書中第四頁一條長注中言明。
      
      魏氏從戴在鎮(zhèn)壓太平軍戰(zhàn)爭中討得武德左騎射榮譽的曾祖開講,由戴的兒子和兄弟負隅頑抗終被人民力量處決來煞尾,從容交代了戴的出身與發(fā)跡,其與胡宗南、蔣介石、杜月笙等一干人物的交情由來。周詳陳述了戴在政界的騰挪與血漬,與“二陳”的明爭暗斗,與“力行社”人的控制與反控制,還有效忠蔣的聰明與手腕,槍殺聞一多、史量才、楊杏佛等君的來龍去脈,當然不能少了撞機馬鞍山頭的前因及余波。作者遍索中國大陸、臺灣、美國三地相關(guān)資料,旁逸斜出,把個“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可能實際上并不存在”的戴笠層層剝離、件件還原,這是祛魅的過程,同時魏氏也十分瀟灑地打了一套密不透風的“展示拳法”。
      
      “無論他能同情共鳴,或者他困惑或厭惡的人和事物,他都能用心入乎其觀點、理想、氣質(zhì)之中,以求了解。”這是伯林對屠格涅夫高貴品質(zhì)的褒揚,也是對“理解”準確的界定?;厥讱v史,對正面人物,一般人很容易就走進其角色當中,理解并不困難,如民間對待諸葛亮;對反面人物,大多因感情隔閡、天然拒斥無法理解,如戴笠在民間頂風臭三里。但在《間諜王》中,諸葛和戴笠這兩個看似涇渭分明的人被放入上下句中,強烈反差的讓人印象深刻。書中首尾兩處把二人并列,中間也有三兩處。如果因戴常把諸葛當偶像,魏氏不得不去談二人表面的瓜葛,結(jié)尾處 “諸葛亮終年54歲,而戴笠死時49歲” 則不簡單,這無關(guān)道德色彩。魏氏對戴的評語:“戴笠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處的復雜時代的產(chǎn)物,身居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政治斗爭的頂峰,堅信自己生必逢時,但終究難以擺脫命運的叵測無常?!蔽菏鲜前汛髯鳛閭€體人納入時代的氣候中來觀察,進一步洞悉彼時所有人的命運。諸葛也生在亂世。他們試圖復興傳統(tǒng)改道歷史且都被擊敗,應該是魏氏將他們共置一處的理由。
      
      至于最后一個關(guān)鍵詞,“抵制”,魏氏著墨最少,卻字字千鈞,“通過描述戴笠,我不知怎么的便能夠想象自己在抗拒那惡魔冷漠的目光”,魏氏并沒有長舒一口氣,啜一口香茶,他甚至沒有停頓,隨即用審慎而憂郁的語調(diào)寫道:“歷史學家常常以此來平息他們遙遠的噩夢并壓住以往的驚駭,但難道我們從此便能高枕無憂了?”不確定的東西讓他的作品更具真實,更有人氣,這也是對歷史整體性的思索。
      
      “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雖步行卿乘馬,后日相逢卿當下?!睋?jù)說,“戴笠”一名取自這首《風土記》,另有一說,“戴笠”有斗笠遮顏過鬧市的意象,但無論是哪一種,有一點可以肯定,即當“戴春風”搖身變作“戴笠”時,戴笠已成為他本人投入全身心創(chuàng)造的一件作品,也成為時代的各種力的共同塑造物。
  •     《色|戒》可以逼得上海的白領(lǐng)們做著和春運同樣偉大的遷徙運動飛奔到港島去看全版,逐追的是劇情的完整、情愫升騰曲折裊裊。色字當頭,卻忘了戒字,兀的真可怪也。一幫熱血的愛國學生殺老曹,原本像祭典一般鋪陳的殺戮見血咔嚓地成了一刀捅進,over。極司非而路的魔窟也湮消在“給他一個痛快”和“我怕黑的地方”中。
      
      人性深處的恐懼從何而來?易默成大段刑訊女囚的殘忍場面即使在港臺版中也絲毫不現(xiàn),沒有了這些陰暗的畫面作為輔助,那些office lady怎么可能想像出隨著黑暗而來的恐懼、無助和那一絲感情,哪怕只是一秒的溫存。
      
      《間諜王》恰可以滿足這種不在場的缺失。戴笠和胡蝶的緋聞,神秘地湮沒進時代的背景,重慶和南京兩方特工的廝殺,歌樂山的人間地獄。這與明朝的特務統(tǒng)治在港產(chǎn)武俠片中樂此不疲地成為主題如出一轍。
      
      真正的間諜王沒有梁朝偉那樣的迷人,一張馬臉,低調(diào)地如同壁紙上的花紋,他“制造了這么一個幻象,好像他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可能實際上并不存在”,“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象更讓原名戴春風的戴笠變成派系林立的國民黨內(nèi)軍統(tǒng)小團體崇拜的正面偶像:“出身寒微”、“貧賤不移”、“孤高隱忍”。
      
      可誰都知道大名鼎鼎的“中國的希姆萊”,連羅斯??偨y(tǒng)在開羅會議期間也向蔣介石提出想見見這一號人物。戴笠似乎只向他的校長效忠,愿為犬馬,竭盡全力,并且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他人的爭寵。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鄺裕民激動的眸子中閃耀著年輕氣盛的血性。戴笠少時參軍,上?!按蛄鳌保Y(jié)識摯交胡宗南,和蔣介石的命途頗多相似,甚至更具傳奇色彩。據(jù)一種廣為人知同時也更可能是故意美化的說法:某天戴笠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邊一塊巖石上曬自己僅有的一套體面衣服(這是他留給他人好印象的訣竅,每晚必洗晾一遍,翌晨穿著),赤身在水中游泳。有年輕的男教師帶著一隊學生郊游經(jīng)過,調(diào)皮的學生將石頭上晾曬的衣物鞋襪撿去,戴笠在水中大喊,那位教師見狀,喝令學生放還給戴笠,盡管當時兩人沒有言語交流,但相互報以微笑,讓他們有了進一步交會的契機。戴笠后來擇日去學校拜訪胡壽山老師,“西北王”和“間諜王”的友情由此展開。
      
      當胡宗南成為校長門生,從黃埔一期畢業(yè)后,直到1926年戴笠才借助著毛人鳳幫助進入黃埔軍校,黃埔六期的出身讓戴笠在軍統(tǒng)的履歷表不怎么美觀,但這并不妨礙戴笠成為蔣介石身邊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他甚至是當時中國唯一一個可以隨時隨地面見蔣介石的人。憑借這一便利和對軍統(tǒng)的一手抓,使他得以成功地阻擊來自CC派和軍統(tǒng)內(nèi)部的敵意。
      
      他在日據(jù)上海制造了一件件暗殺,其中便有暗殺偽外交部長陳箓、偽警察局秘書主任席傳泰和偽上海市長傅筱庵。重慶的對立面正是丁默邨和李士群的極司非而路76號。雙方的銀行炸彈大戰(zhàn)讓彼此都疲憊不堪焦頭爛額,以暴抗暴終究不是辦法,本是同根生,重慶和南京的媾和,在暗地滋生,從張秘書和易先生的對話中可見一斑“日本人也在追查那批美國人給重慶的軍火”,易先生和老吳隔著一張桌子吃飯也難免有瓜田李下的嫌疑,曲意委蛇中白白送死的只是老吳私仇夾帶的熱血青年。
      
      石礦場,面對那個深不見底的黑水潭,一切變得釋然,遑論皺亂的床單,眼底的那滴淚。
      
      李安拍的始終是電影,易先生一類人變得愈加人性,同時揚棄他們血腥的一面,當梁朝偉的臉龐浮現(xiàn),更多的觀眾能夠接受易先生,所能關(guān)注的底線也只能是色,王佳芝的命運在那一刻被注定。
      
      雖然戴笠最后也在飛機撞山中消隕,但發(fā)布于4月1日的新聞簡報讓老美直以為是這位神奇傅滿洲博士的煙幕彈,對于這事件的真相,眾說紛紜,和葉挺的打斗,共 產(chǎn) 黨的破壞,美國人的暗殺,甚至川島芳子,更為普遍的說法則是那天戴笠根本就沒有上那架飛機,而是假造了自己的死亡來挫敗他的敵人。
      
      本書的作者魏斐德,是美國著名漢學家,與孔飛力、史景遷齊名,在其逝世一周年之際,江蘇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推出了由魏斐德夫人梁禾翻譯的《間諜王》的特別版,想必魏老在天國會依舊樂呵呵地翻看著這本繼《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歹土:戰(zhàn)時恐怖活動與城市犯罪,1937—1941》之后中國現(xiàn)代警政間諜史的又一杰作。
      
      http://darcysy.blogbus.com/logs/13259838.html
  •     《間諜王》和戴笠
      
      
      剛剛得知《間諜王》的作者魏斐德教授去世的消息,把這篇寫于兩年前的讀后感找出來,做一些簡略的修改。文字里的質(zhì)疑和批評,不過是一個普通讀者的感想,畢竟也無損于魏斐德教授在海外漢學界和中國史學界的聲望。其實,海外中國研究學者們不管其學術(shù)水準或政治立場如何,因種種主客觀條件的影響,他們的成果當中,肯定多少會有“身在此山中”的我們難以體會到的新意新知。我們要對他們道謝并且致敬。
      
      在《讀書》雜志上看到了劉東為《間諜王》中文版寫的序言《舞蛇者說》,心下對之頗為向往:一來,民國史是我近年的熱衷領(lǐng)域;二來,戴笠的傳奇生涯足以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誘惑。然而,拿到朋友從北京特意帶來的書籍并迫不及待地閱讀之后,我雖然對書中陳述的部分史料感到略有所得,但總覺得整體上不大滿意。細加揣摩,原因或在于此書能夠提供的價值,似乎僅有這一些還不算很充分的史實,而在更深層次的史論、史觀方面,缺少作者的獨到開掘。魏斐德號稱美國漢學三杰之一,素有盛譽,可是單以此書而論,并未見其史學功力如何深厚精湛。以外人身份治中國史,實非單純在考證搜集資料上窮經(jīng)皓首即可大成的易事。
      魏斐德此書的最大缺憾,在于沒有把戴笠放到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中去。這個大背景,并不僅指民國從創(chuàng)建開元到大陸易手的幾十年,而應上起遠古,下迄今日,是一個更加綿延漫長的過程。把一個時期、一個人物作為切片拿到顯微鏡下,固然是一種治史方式,卻不能忽略其上下前后的關(guān)聯(lián),而只有在整體性的歷史長河中做對照梳理,才能深入地理解歷史發(fā)展之為何所以至此。歷史學畢竟不是單純歸納檔案編排資料的技術(shù)活兒,它需要研究者提供出一個體現(xiàn)其獨立思考的成果,哪怕是有待商榷的爭鳴之論。
      我們看戴笠的歷史傳奇,有兩層意義值得探究,其一在社會體制,其二在文化資源。
      先說社會體制。戴笠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發(fā)生空前劇烈變革的動蕩期。如果說這一動蕩期起自鴉片戰(zhàn)爭,至今仍未落定,其間跌宕起伏,反復起落。戴笠對于他所效力的蔣介石國民政府的最大貢獻,是著手建立并完善了特工與警察體制。 “特務頭子”戴笠的苦心經(jīng)營,體現(xiàn)了中國新的政治權(quán)力核心在新形勢下企圖實現(xiàn)并維持對社會的監(jiān)督與掌控的新式努力。這種掌控在帝制時期曾經(jīng)以廠衛(wèi)等形式出現(xiàn),而戴笠的新型體制與舊事物之間有何聯(lián)系?這是歷史學者應該考察的要點。這種聯(lián)系既包括沿襲,也包括創(chuàng)新,通過對之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社會在掙扎轉(zhuǎn)型的狀況下,做出了何種自發(fā)的或被動的回應。
      另一方面,戴笠的事業(yè)又怎樣影響了與他同期和更晚的中國權(quán)力體制?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中,不論是海峽的哪一邊,戴笠又以何種方式散發(fā)著影響?對戴笠的突然遇難,歷來有種種說辭,愈發(fā)增加了他的命運的神秘色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的生涯中最難纏的對手———中共———是那場撲朔迷離的空難的最大受益者。然而,這對敵手之間的共性令人矚目。在西方學者關(guān)于中共政權(quán)的特工、情報、警察部門沿革和現(xiàn)狀的論述中,習慣于過分強調(diào)這些部門與蘇聯(lián)的契卡、克格勃的淵源,但無疑忽視了戴笠作為中國現(xiàn)代特工情報部門和警察制度的先行者,在本土化實踐中具有的參照借鑒意義。
      在文化資源方面,首先要關(guān)注的是戴笠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資源中汲取了什么樣的內(nèi)容來為其所用?其動機如何?效果如何?戴笠制訂的工作準則里,既有“仁義忠信”等儒家古典式的道德準則,又有禁止內(nèi)部戀愛等看起來古怪的新潮規(guī)定,這些條條框框體現(xiàn)出了他怎樣的思考?戴笠式的體制,極其注重“倫理”建設(shè)。這和蔣介石的政治理念庶幾近之:在西方式的制度表象之下,以中國式的倫理維系運作。在臺灣退役情報員的回憶錄中,戴笠的孫子后來惹事生非麻煩纏身,全靠他的老部屬扶持照顧,他們所秉持的就是“內(nèi)部倫理”。2005年,臺灣發(fā)生所謂“柔性政變”的爭議事件,一個叫做“軍中倫理”的詞語也被各方反復提及。這個“軍中倫理”和戴笠的“內(nèi)部倫理”有著顯而易見的親緣,卻與西方同類部門內(nèi)的人際關(guān)系迥然不同。在現(xiàn)代政治的發(fā)展運作中,“中國式倫理”起到了何種作用,是一個令人心動的研究課題。
      最后,必須指出,要想研究戴笠,無法不涉及蔣介石。蔣介石在戴笠的軍統(tǒng)之外,仍有中統(tǒng),如明之東廠外猶存西廠。這是源于內(nèi)部權(quán)力紛爭,還是刻意安排的互相制衡?蔣介石對于特工、秘密警察等這些后來被統(tǒng)稱為情治單位的機構(gòu),內(nèi)心里的真實看法是什么?戴笠在巔峰時期的突然死亡,所遺傳聞有的和蔣介石難脫干系。后來的蔣經(jīng)國時代,王升把持情治單位,一度只手遮天,但驟然跌落且永不翻身,隱約重見戴笠命運的陰影。如果再聯(lián)系到羅瑞卿、汪東興,使人對情治單位在中國的現(xiàn)代威權(quán)政治中的獨特地位、作用和命運不禁有無限的遐想:它以何種方式、程度來影響了中國的政治運作和社會發(fā)展,而這種運作和變化又如何反作用于它本身?
      遺憾的是,魏斐德這本書并不能提供有關(guān)這些問題的思考。他局限于把戴笠和希姆萊相提并論,追索他和美國人的技術(shù)合作,但唯一沒有深入著手的,恰恰是戴笠之于中國歷史進程的特殊意義。
      
  •     翻譯的很一般.
      主線不突出,凌亂瑣碎,重復.
      大概題目把我的預期提高太多了,看后未免覺得失望.
  •   戴笠的鼻涕“”是年輕時后與人打架鼻子遭受重創(chuàng)的后遺癥。。。。
  •   倒數(shù)第二段,不是非常正確,個人感覺。
    另外,第二的法西斯部分不是非常理解
  •   從此角度而言,史景遷本人的《王氏之死》,還有孔飛力的《叫魂》,也都可以說繼承了黃仁宇的思路,由小人物、怪異事件以見宏大歷史。
    王氏之死成書之時并不晚于萬歷十五年。
  •   :) 更多相關(guān)書評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459093/
  •   大概三年前、生活仍然優(yōu)哉游哉的時候買了一本,是在一口氣讀完《藍衣社碎片》之后??蛇@本到現(xiàn)在都還沒讀完。。。
  •   
    很久沒看到這么好的書評了
  •   真是很好的書評。說的我都想看著本書了。
  •   雖然老魏這本書多少還有著一些資料上的問題,但無論如何是一個偉大的嘗試,只是可惜他未能繼續(xù)這個努力。有待后人啊。。。
  •   魏斐德最有趣的就是相當倚靠沈醉的敘述,卻又非常不信任沈醉
  •   此書最大的毛病就是資料來源過于狹窄,臺灣方面的檔案幾乎沒有怎么好好利用。當然,估計這也是有客觀的原因。
  •   這本書要是到我手上,還真不直到得花多久才能讀完。所以佩服你們倆的速度。
  •   沒有啦~~這書以前就看過,這個新版本在渡口又快速瀏覽一遍~~
  •   這本書寫得不學術(shù)的,挺通曉暢達,就是時間編排略顯雜亂,一個個小專題不太按著時間順序
  •   ...和04年團結(jié)版有區(qū)別嗎?是換個封面重出,還是校譯修訂過?
  •   團結(jié)版有刪節(jié)的。。。
  •   有用之
  •   可以問問阿北大神,火星族到底咋回事~
  •   好多好多年前看的了,早到還不知道作者是誰(那時幾乎誤認是中國人)
    印像不深了,感覺是他寫的較不好的一本.(可能幾乎是最不好的一本)
  •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哈哈,當年汪精衛(wèi)刺殺醇親王失敗后寫的詩
  •   色戒的原型是丁莫村和中統(tǒng)女特務曾平如不好嗎?
  •   其實蠻想對比看康生的
  •   有好的戴笠傳記推薦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