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年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美)保羅﹒萊文森(Paul Levinson) 頁數(shù):290 譯者:何道寬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三合一的書。既是麥克盧漢評傳,又是一部專著,而且是讓網(wǎng)民“掃盲”和提高的指南。
作者簡介
作者萊文森,“數(shù)字時代的麥克盧漢”,網(wǎng)絡教育先驅,麥克盧漢思想的發(fā)揚光大者。代表作為《軟性的刀刃》、《思想無羈》、《學習賽博空間》。其科幻作品曾獲雨果獎、星云獎和斯特津獎?,F(xiàn)任紐約福德漢姆大學教授和“聯(lián)合教育”網(wǎng)絡教育公司總裁。
譯者簡介
何道寬
書籍目錄
作者中文版序
譯者序
謝辭
一、“我不解釋,我只探索”
二“媒介即是訊息”
三“聲覺空間”
四“無形無象之人”
五“地球村”
六“處處皆中心,無處是邊緣”
七“光透射對光照射”
八“冷和熱”
……
BILIOGRAPHY
索引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麥克盧漢給世人提出忠告: “一旦前提確立,就不容易犯邏輯錯誤。心理學家報告說,瘋人說話邏輯嚴密,但是其前提不切題。探索的方法謀求發(fā)現(xiàn)充足的前提?!薄?與內維特合著,1972,第8頁) 麥克盧漢喜愛的發(fā)現(xiàn)的方法是類比或暗喻。這是他思想生成的引擎。他在《媒介定律》 (1977)里,喜滋滋地引用無名氏借用勃朗寧①的詩歌而玩弄的文字游戲: “人觸摸到的東西,要超過他把握的東西,否則暗喻何以成為暗喻?”暗喻當然拓展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這就是暗喻的貢獻,它們給我們導航,引導我們駛向尚未掌握的知識。然而,它們又帶著包袱,如果我們錯把包袱當做衣服,當我們檢驗和證實知識的時候,這些包袱又可能成為阻擋我們獲取知識的障礙。 以“光陰似箭’’這個暗喻為例。它說的是時間流程,誰也不會把時間誤認為飛鳥、飛機或超人。它把時間的一個特征與顯而易見的飛鳥和飛機的特征進行比較,以此說明時間的一個側面。因比, “光陰似箭’’ (time flies)暗示了這樣的意思:時間過得快,就像飛鳥和飛機。從我們步行走完相同的距離,甚至駕車跑完相同的里程來看,時間的確是跑得很快的?! ∧D和埃德蒙森那天下午在場,并且聽見麥克盧漢第一次做“光陰似箭”的比方。他們會憤然而起、強烈反對,提出這一連串的問題嗎:得了吧,時間像箭,這只箭的毛在哪兒?它的翅膀在哪兒?推進器在哪兒?它加速飛行的引擎在哪兒?它在空中飛,空中的鐘表——模擬式的或數(shù)字的鐘表在哪兒? 當然,誰也不會提這樣的問題。至少我們在英語語言的文化里,是可以破譯這個暗喻的密碼的。我知道,西班牙語里有和它相當?shù)陌涤鳎骸肮怅庯w跑”(time runs)。所謂破譯就是把包袱里的內容抖落出來,而不是(用60年代已經(jīng)過時的比方)緊緊鉆牛角尖??梢栽俅蛞粋€比方,我們都嘗過桃肉的味道,這個比方可以給我們體會時間提供啟示。在我們弄懂難以言喻的時間時,它可以給我們提供認識的起點。吃桃肉的時候,我們不會故意難為自己的牙齒。到天空中去尋找手表就是難為自己?! ∫虼?,麥克盧漢暗喻的問題,并非真是因為它們是比喻,而是因為它們新。許多人——不幸的是包括許多學者,不知道如何對付這些比方。更加遺憾的是,他們不想去理解這些比方,尤其是在初期的歲月里。 于是,麥克盧漢的名言“新興的電子相互依存(electronic interdepence),以地球村的形象重新塑造這個世界” (1982,第43頁),引起了兩種反應。一是承認,正如大多數(shù)村民可以迅速分享信息一樣,20世紀這個行星的公民,很快就可以分享電話、廣播和電視傳播的信息。第二個反應是高聲嚷嚷:我們可以在電視上走進去的家庭和壁爐在哪兒?廣播能夠像鄰里一樣給我解答問題的答案在哪兒?在電話上,朋友的面孔、握手和撫摩在哪兒? 麥克盧漢的話語是“疏漏、粗疏的胡言亂語” (1oose shaggy buffaloes) (埃德蒙森,1997;索科洛夫(Raymond Sokolov),1979),這樣的非難也是出了名的。實際上,情況正好相反,他的語言字斟句酌,以傳遞他比擬的洞見。請注意,在上述的比擬中,電子媒介是按照地球村的“形象”重新塑造這個世界的。這充分說明,他沒有給小村落和電子全球共同體劃上絕對的等號,而是指出它們信息結構的某一方面有對應的東西。 當然,這種對應的東西,過去和現(xiàn)在都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和深思。 麥克盧漢的著作問世時,有些人就對他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他們認識到,他的比方總有一些在某些方面是很到家的,在某些層次上是說到了點子上的,總是敲響了共鳴的琴弦?! ∥覀冞M入新千年時,麥克盧漢更加顯赫。自從他1980年去世以來,媒介演化的歷史使他的比方和傳播的現(xiàn)實更加匹配、更加清楚了。 我認為,賽博空間就是聲覺空間。就是說,網(wǎng)上的字母表就和黑暗中的音樂一樣,也像紙上的印刷物一樣。在評價我這個主張時,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問題:①字母表之前的聲覺空間的性質;②字母表走上網(wǎng)絡之前的性質。在這一節(jié)里,我們看的是第一點,字母表之前的聲覺空間?! ÷曈X空間的特征來自于聽覺的屬性,與視覺、味覺、觸覺等感知世界的方式相對。這一點并不奇怪。比如,視覺和觸覺一樣,與被感知的物體直接接觸。這種“寄生蟲式”的感知方式 (參見坎培爾《進化知識論》),通常足真買的——我們很難得產(chǎn)生觸覺的幻覺,但是這種方式可能會有危險,因為我們和變形蟲都可能因為接觸而中毒死亡。在這個連續(xù)體的另一端是視覺,它給我們提供了距離和疏離的安全。但是,它的上面貼著一個容易看錯的價格標簽。一個原因是,我們可能只注意環(huán)境的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方面。另一個原因是,我們看東西時比觸摸東西時更加容易出錯(常見的視覺幻象是最極端的例子)。按照這樣的路子來分析,聽覺是愉快的媒介,因為它給我們視覺的距離和安全,同時又不會失去多少背景的東西和它泡在其間的東西?! ∥覀兊恼Z言準確地指出各種感知的差別。我們可以說看見,也可以說視而不見;可以說聽見,也可以說聽而不聞。但是,我們只能夠說摸到、嘗到或聞到——絕對不可能說“觸而不摸”“嘗而不知其味”(We may look at some thing or see it,listen to it or hear it, but only touch, taste or smell it——not touch“at” or taste“to”it)。按照這個標準,視覺和聽覺位于分水嶺的一邊,它們需要中間物。這個中間物就是“at”或“to”之類的介詞,它插足于感知人和物體之間。觸覺、味覺和嗅覺不允許有這樣的中間——觸摸者和被觸摸的物體之間沒有中間物。不過,觸覺、味覺和嗅覺也有區(qū)別。視覺似乎喜歡距離。所謂看或看見什么東西,本質上就是繪制外在之物與我們關系的地圖。與此相反,聽覺好像常常是一種無中間物的觸覺。我們在聲音的汪洋大海里面游泳。聲音從四面八方傳向我們,無論我們的耳朵是否集中在聲音傳來的方向。我們完全可以推斷聲音的距離(同樣,我們可以推斷氣味的源頭,在這一點上,嗅覺更像是視覺和聽覺,它不像觸覺和味覺)。雖然如此,我們更加直接的感覺是聲音的大小——在距離是一樣的條件下。對輕微聲音距離的判斷是進入聽覺范圍的第二位的判斷?! ÷曇舻囊粋€相關特征,使它有別于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的客體。這個特征是:聲音似乎在所有場合都和我們貼得很緊,一切環(huán)境中發(fā)出來的聲音都傳到我們身上。每天晚上,這個世界是黑咕隆咚的(視力的確是給切斷了),但是夜晚從來都不曾真正安靜過。我們可以閉上眼睛(這是以另一種方式切斷視覺),但是我們不可能關閉耳朵。觸覺和味覺的表現(xiàn)比視覺更加具體明確:我們只能夠用觸覺和味覺感覺到與皮膚和舌頭接觸的東西。沒有直接的接觸,觸覺和味覺就用不上。清風拂面,衣服摩擦皮膚,這也許是皮膚歷史最悠久的兩種經(jīng)驗。然而即使這樣的經(jīng)驗也是由環(huán)境定下的調子,而且它們是有始有終的。和一個個聲音那種連續(xù)不斷的小夜曲相比,觸覺和味覺是更加具體明確的。嗅覺比觸覺和味覺更彌散,但是它在感官系統(tǒng)中的作用小得可憐,所以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根本覺察不出耐人尋味的芬芳和氣味。 所以,我們偵探世界,靠的是視覺和聽覺(依靠嗅覺的程度要低得多)。我們與世界交手(engage),靠的是觸覺和味覺。作為偵探,視覺和聽覺給我們的報告,是我們尚未與外界交手實際得到情況的報告。但是,視覺和聽覺這兩個偵探的路子大不相同。視覺提供的是準確、詳細的現(xiàn)場報告,告訴我們什么東西是我們的視覺需要優(yōu)先投射上去的東西。相反,聽覺使我們24小時與世界保持接觸,無論我們是否愿意把耳朵賜予這個世界。因此,一般地說,從窗戶灑進來的一縷陽光不足以把我們從沉睡中喚醒。反之,只有無情的鬧鐘才能把我們喚醒。警鈴發(fā)出的信號,針對著我們永不休息的那一部分感官系統(tǒng)。倘若不是有聽覺,我們這個物種也許過不了幾個夜晚就消亡了。人類之所以能夠幸存下來,我們得感謝這個監(jiān)聽系統(tǒng),這個任勞任怨的偷聽者,它準備隨時給我們傳遞信息?! ∵@個話題自然把我們引向字母表的演化,字母表成了始終如一的模擬式表達手段?! 【W(wǎng)上課堂是因特網(wǎng)理想的前廳(anteroom)。和廣播電視這樣的大眾媒介相比,因特網(wǎng)實現(xiàn)了非集中化的革命。網(wǎng)上課堂是這場革命的前廳。一方面,正如上一章所說,拿學分的網(wǎng)上課 程,基本上還是和中心機構拴在一起,由這些機構授學分的。這些機構有大學、各州校務委員理事會等等。在這個意義上,這些機構仍然與核心權威比鄰而居。另一方面,網(wǎng)上課程的一切其他東西的非集中化,都已經(jīng)大大超過麥克盧漢描繪的大眾媒介的非集中化了?! ?0年代,網(wǎng)上課程紛至沓來。1982年,法爾森(Richard Farson)領導之下的西部行為科學研究院(WBSl)啟動了網(wǎng)上行政人員研討班(無學分)。1985年,紐約技術研究院(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道奇曼(Ward Deutschman)也在網(wǎng)上開設了同樣的課程,但是他授的是本科學分。1985年,聯(lián)合教育公司(Connected Education)和社會研究新型學校(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合作,開設了研究生學歷課,1988年,又進一步開設了全套的媒介研究碩士學位課程。在西部行為科學研究院(Western Behavioral Sciences Institute),tit網(wǎng)上教育如何辦,我學會了幾手(1985年,我的第一門網(wǎng)上課程就是在那里教的)。同年,我和妻子蒂納·沃齊克共同創(chuàng)辦了聯(lián)合教育公司。如今,我還在主持一門網(wǎng)上碩土課程“創(chuàng)造性寫作”,這是聯(lián)合教育公司與英國的巴斯·斯帕大學(Bath Spa Uni versity College) 合作開設的。我的網(wǎng)上教育經(jīng)驗是第一手的。
媒體關注與評論
作者中文版序 《數(shù)字麥克盧漢》的中文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我非常高興?! ←溈吮R漢始終認為,中國及其數(shù)千年的歷史豐富而獨特,并為我們理解媒介提供了很好的教益。中國發(fā)明印刷機,比歐洲的谷登堡至少要早五百年,可是它為什么沒有用印刷機來推動報紙和書籍之類的大眾媒介呢?麥克盧漢意識到,中國的會意文字不太適合互換性的活字排版,答案就在這里。西方的字母表只有26個字母;與此相對,漢語的框子里所裝的會意字,卻數(shù)以千計。這里的教益是,媒介的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其與其他媒介的兼容性。 會意文字本身是麥克盧漢用心思索的一個課題。他發(fā)現(xiàn)了漢字構建意義的方法——并置不同形象的方法。這個看法是正確的。漢字出現(xiàn)數(shù)千年之后,愛森斯坦在電影中使用了蒙太奇手法。漢字就是這種手法的先驅。中國人把因特網(wǎng)叫做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詞把“互”和“聯(lián)”并置,而且“聯(lián)”又是由兩個會意字“耳朵”和“聯(lián)系”組成的。同樣,如今電影之類的圖象媒介, 電通過形象的撞擊來傳達新的意義?! 庾謱懫饋肀茸帜副砀枰妓嚒5?,在如今的數(shù)字時代,這種情況正在改變。手指頭召喚電腦上的意符時,并不需要特別的才能或風度。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拼音文字和會意文字的區(qū)別抹平了。實際上,反過來可以說,幾乎人人都能夠輕輕松松地“寫”會意字了。因特網(wǎng)使人類的許多活動實現(xiàn)了非集中化,它也可能對中國的文字產(chǎn)生同樣的影響。這就會對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創(chuàng)新、藝術、社會、教育、政治等領域——產(chǎn)生影響,因為媒介的變化總是要產(chǎn)生各種影響的?! 】上?,在因特網(wǎng)和個人電腦出現(xiàn)之前十年,麥克盧漢就不幸去世了。我寫〈數(shù)字麥克盧漢》的原因之一,是要將其思想之裨益帶人數(shù)字時代——同時又拓展他的思想。我希望,本書能夠對中國走向數(shù)字時代的進程,略盡綿薄之力?! ”A_·萊文森 2001年5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