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作者:金汕 著 頁數(shù):198
內容概要
當代北京編輯部用幾年的時間,策劃、編輯了這套《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這套叢書屬于當代北京編輯部組織編寫的《當代北京叢書》中的史話系列,它的目的是記錄和宣傳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后,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發(fā)展和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當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了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時,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當代北京的成就和風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歷史是需要用文字、圖片等記錄下來的。記錄的方式很多,黨史、國史、地方志以及紀實文學等等都是。這套史話叢書,則是既體現(xiàn)“史”的宗旨,即以真實的史料為依據(jù),注重完整性、科學性、知識性,縱向脈絡清晰,橫向展現(xiàn)充分;又具有“話”的特點,即力求敘述的通俗生動和議論的簡潔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讀、喜歡讀。這個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就需要請讀者來做出評判了。
作者簡介
金汕,畢業(yè)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供職于北京社科院。出版過《京味兒——透視北京人的語言》、《當代北京語言史話》、《當代北京體育史話》、《當代北京奧運史話》、《青春的浩劫》、《一生緊隨毛澤東》等社會學專著;在體育方面出版過《中國足球之謎》、《淚灑漢城——奧運反思錄》、《只差一步到羅馬》、《難圓足球夢》、《這個該死的足球》、《悲壯漫長的沖擊——中國足球七次沖擊世界杯紀實》、《中國足球明星秀》等十余部著作,在各類報刊上發(fā)表體育評論數(shù)百萬字。編導50集電視專題片《中外足球大全》,擔任22集電視連續(xù)劇《換個活法》編劇。此外承接《申辦2008年奧運會對北京發(fā)展的影響分析》等大型課題,獲得了2002年、2006年北京市政府與北京市委宣傳部的嘉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北京,一個有音樂傳統(tǒng)的城市 一、北京音樂體現(xiàn)了多民族的文化融合 二、清末民初的軍樂 三、北京的音樂教育日趨活躍 四、音樂先驅啟蒙北京地區(qū)現(xiàn)代音樂 五、音樂演出場所和唱片業(yè) 六、戲曲音樂 七、抗戰(zhàn)時期的抗日歌曲第二章 歌唱祖國 一、開國大典的歌聲 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 三、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歌聲 四、歌唱新生活 五、歌聲讓青少年兒童深受教育 六、傳播最廣的電影音樂 七、50年代年輕人熱衷于“老大哥”的旋律第三章 北京成為中國音樂文化的中心 一、北京成為中國的音樂中心 二、建立完備的音樂院團 三、北京的音樂院?!∷?、重視音樂人才第四章 歌唱藝術迅速發(fā)展 一、聲樂藝術的繁榮和發(fā)展 二、北京優(yōu)秀歌唱家多第五章 音樂創(chuàng)作的興旺局面 一、北京樂壇的優(yōu)秀指揮家 二、創(chuàng)作成果豐碩的民族器樂與演奏家第六章 困難年代和動亂歲月的歌聲第七章 新時期的音樂繁榮第八章 流行歌曲大家唱第九章 北京的音樂殿堂第十章 音樂是北京市民的精神食糧參考書目與致謝
章節(jié)摘錄
音樂生涯很長時間都在北京的蕭友梅最杰出的貢獻體現(xiàn)于近代音樂教育方面,他1916年在萊比錫大學以《17世紀以前中國管弦樂隊歷史的研究》一文獲得博士學位,他由此成為中國第一位音樂博士?! ∈捰衙?920年從國外留學歸來回到北京,當時北京正處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最活躍的時期。蕭友梅始終得到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重用,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1922年底在原北大音樂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蕭友梅擔任教務主任,實際主持傳習所的工作。在此前(即1916年)北京大學已經(jīng)有了一個音樂研究會,這個音樂研究會分國樂、西樂兩部,舉辦過一些演出活動,參加該會的會員為校內外愛好音樂的人士,最初有30多人,后發(fā)展為200多人。設有鋼琴、提琴、古琴、絲竹、昆曲五組,后又增設唱歌班。在成立后的三年時間里,舉行過30多場演出,編輯出版了當時影響最大的音樂期刊《音樂雜志》,在發(fā)展音樂教育、傳播音樂知識和推動社會音樂活動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蕭友梅除了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以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他于1923年譜寫的管弦樂曲《新霓裳羽衣舞》是中國第一部管弦樂作品。五四運動前后的十余年間,是蕭友梅音樂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各類歌曲100余首,大合唱兩部,鋼琴曲3首,大提琴曲1首,弦樂四重奏1首,樂隊作品3首。這些作品都堪稱中國近代音樂的“開山之作”。與此同時,蕭友梅在音樂理論方面也有相當豐碩的成果,蕭友梅深入探討了近代中國音樂不發(fā)達的原因,認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應該吸收借鑒西方音樂的元素,改良舊樂并創(chuàng)作新樂,使中國音樂最終能“與西樂有并駕齊驅之一日”。正因為蕭友梅在音樂領域所取得的諸多成就,因此有論者評價他為“中國近代音樂之父”,這個評價應該說是名副其實的。
編輯推薦
北京是一個有音樂傳統(tǒng)的城市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這里誕生 歌唱祖國,歌唱新生活,革命歌曲大家晤 多元化的娛樂形式,成為百姓文化生活的追求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