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8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朱自清,朱湘,王宗仁(主編) 頁數(shù):3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樂淘寶》精選了諸多文化名人,收藏界專家的散文雜篇,包括“文化收藏”、“古物收藏佳文”、“淘寶故事記趣”、“文物收藏保護”、“珍玩品評研究”五大部分,內(nèi)容精深卻不乏人文情趣,是收藏愛好者不可多得的鑒賞手冊?! ∵@里是古玩淘寶收藏家的天地。在這里看收藏名家評收藏,像是沈啟無的刻印小事,鄭逸梅的書法、畫幅,方成的“寶墨”收藏記等;再聽藏品講故事,如“狀元扇”、“金磚鎖談”、“賀蘭硯”等;繼而品故事敘苦樂,像是文人名家淘寶的故事趣記,談文物收藏保護,珍玩品評研究等。千淘萬漉雖是辛苦,但在熱愛收藏的文人言里總是有樂在其中的奇妙樂趣。
作者簡介
王宗仁,1939年生,散文家,陜西扶風(fēng)人?,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xu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迄今共出版散文、散文詩和報告文學(xué)集三十余部。其中長篇報告文學(xué)《歷史在北平拐彎》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散文《藏羚羊跪拜》等四篇散文入選中小學(xué)課本。
書籍目錄
為奏薰琴唱 文人收藏鑒賞 南京的古董迷 花·石·寶 聽琴記 藏書票與藏書印 現(xiàn)代作家的賀年片 刻印小事 盆栽盆景一席談 宮廷扇與爰居閣 畫幅 書法 書法精言 買墨小記 煙卷 《緣督廬日記鈔》 “寶墨”收藏記 得壺記趣 古瓷趣聞 酒具 石癡石趣石先生 老集郵家 文人與煙斗 天景石 張潔得壺傳是古人跡 古物收藏佳聞 識玉 江山萬代圖 顧二娘制硯詩話 憶白石老人 薛素素脂硯 狀元扇 尺牘的集藏 金石小品 偽古銅器 改七薌的《紅樓夢人物圖》 安持精舍印最序 金磚瑣談 賀蘭硯 《曾文正公手書日記》僻性愛古物 淘寶故事記趣 北京舊書鋪 買舊書 逛廠甸兒 扣雅齋的嵌銀和鑄銅圖章 三家書店 博物院 《紅樓人名印玩》和趙穆其人 陸隴梅藏梅蘭芳的《中國戲劇圖案留影》 翁同穌評說《洛神圖》 扇差 箋紙 秋山圖始末 歡迎古物 如意 清咸豐官票、寶鈔 藏劉旦宅畫記事 古幣奇遇記 悲哀的收藏滿目悲古昔 文物收藏保護 中國古物的東鱗西爪 談所謂“大內(nèi)檔案” 骨董小記 文物保衛(wèi)的一種看法 有關(guān)南京琉璃塔的新發(fā)現(xiàn) 琉璃廠 前門五牌樓裕古齋古玩鋪的憾事 古器說 我的藏書的長成 收藏的實感寧知春與秋 珍玩品評研究 唐代明器的種類 《銅鼓考略》校后附記(節(jié)選) 柴窯瓷器與商人偽造 明清時代的外國錢 歷代的壓勝錢 一塊甲片的風(fēng)波一契齋東西南北談 讀展子虔《游春圖》 舶寮洲的古物 硯與石 古玩鑒定:讀書看物留心聽 竹刻與墨錠 印拓 收藏與增值 由此入門可成“正果”——《收藏入門》讀后 收藏趣聞四則 遛攤 《金石錄》后序
章節(jié)摘錄
聽琴記西城秋色好,來聽梓桐鳴。漸識琴中趣,頻勞弦上聲。昔賢遺古調(diào),諸老寄高情。效乃余音遠,大河此日清。最近聽了一次優(yōu)美的古琴演奏,歸來寫成這首小詩,我愿意把它獻給北京古琴研究會的各位琴師和愛好古琴的讀者同志們,并借此表達我對古琴欣賞與研究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希望。那一天,在北京西城的一座舊式四合院里,秋光如畫,琴書滿屋,古琴研究會的朋友們正在舉行一次內(nèi)部觀摩的演奏。在其他公開演出的場合或者在廣播中聽到古琴的演奏是一種味道,在這內(nèi)部觀摩的機會聽到琴師們演奏又是一種味道。特別是看見許多罕見的古琴,仔細觀察操琴的動作,欣賞那樣悠揚的琴韻,對于我來說,興味更不同于尋常。這里有不少珍貴的古琴,其中有“落霞式”的,有“聯(lián)珠式”的,有“蕉葉式”的,還有許多是“仲尼式”的。著名的古琴在著名的琴師們手里,當然是相得益彰的了。聽到各位老琴師的古琴演奏,我覺得這是內(nèi)容非常豐富的藝術(shù)享受。在聽琴的時候,人們不但欣賞了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而且欣賞了古代的詩歌和詞曲,也引起了對古畫的欣賞。你聽,該會查阜西會長一邊彈起唐代“落霞式”的“清英”琴,一邊唱起的曲子。這是明代萬歷年間楊掄的《太古遺音》中所載的曲譜。當著激越的琴聲伴著歌曲,唱到“頭斷膝不屈,九夏三冬節(jié),嚴霜與烈日,此身挺然,若砥柱波中立……不慕浮云富貴,指天為證,赤膽懸日月”的時候,人們可以感覺到一個古代愛國主義者的英雄形象活躍在琴歌聲中。這種邊彈邊唱的古琴演奏是宋代以后才出現(xiàn)的一個民間流派。從南宋末年起,民間的古琴音樂有兩大流派,其中流行于浙江一帶只有曲譜沒有歌詞的,叫做淅派,明代的虞山派是它的后身:另一派不但有曲譜而且有歌詞,邊彈邊唱的,當時叫做江派。流行于長江東段南岸的地區(qū)。楊掄的就是屬于江派的一種琴譜。大概在群眾性的演出場合中,這種有彈有唱的古琴,比較容易受到聽眾的歡迎。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浙派或虞山派的古琴演奏,聽起來更加突出了古琴的旋律,使人自然而然地被微妙圓通的“希聲”所吸引,那是另有一種情趣的。該會溥雪齋副會長便是用的這個演奏方法,彈了一曲。此曲見于清代光緒年間唐銘彝的;在此以前,徐祺在清初康熙年問編印的中也有記載。有人說這個琴曲是宋代毛敏仲仿照古“樵歌“而作的,還有人說是唐代柳宗元所作,可見它早已流傳了。管平湖琴師接著也彈了這個曲子。聽著聽著我就想起了柳宗元的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欺乃一聲山水綠……”我們的時代與柳宗元迥然不同,很難設(shè)想柳宗元當時的心情,但是這首詩的意境卻十分動人,可謂詩中有畫了。還有一個曲子,題為,由中央音樂學(xué)院古琴教授吳景略琴師演奏,給我的印象也很深。據(jù)說有些琴譜注明此曲傳自紫霞洞,可能宋代中已有此曲,它的廣泛流傳則是在明代嘉靖三十九年編的出版之后。這個琴曲贊頌了漁夫和樵夫的勞動,樂句的重疊和復(fù)奏的手法,很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兩人對話的神情。當我聽這個曲子演奏的時候,腦子里卻涌現(xiàn)了宋代大畫家馬遠的和李東的等畫面,我仿佛覺得這個琴曲中就有踏歌的聲音和賣魚時問答的聲音。許多古琴家也喜歡寫詩填詞和臨摹古畫,看來是很有道理的。應(yīng)該提到中央音樂學(xué)院的兩位青年——吳文光和李祥庭的琴簫合奏,也是十分出色的。他們合奏了一曲《梧葉舞秋風(fēng)》,并無蕭索之意,而顯示了青年人的精神奮發(fā),心靈手捷,特別活潑生動。這個琴曲本來是清代康熙年問的古琴家莊臻鳳的作品。他刊印了一部琴譜,名為,其中也收集了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十四支琴曲。便是流傳較廣的一支曲子。這支古曲在兩個青年人演奏中,取得了新的生命;而在古琴音樂的隊伍中出現(xiàn)了新生力量,這更是可喜的現(xiàn)象。多聽這樣精彩的演奏,我相信任何外行人都能夠逐漸培養(yǎng)出對古琴的興趣和欣賞能力。可見古琴還是要多彈,要多聽,不能當成古董擺設(shè)。晉代陶潛只愛無弦琴,那種奇怪的心情,我們不能理解。據(jù)《晉書·陶潛傳》載:“潛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其實,沒有弦的琴,既彈不出聲音,也就不會有什么琴趣。也許因為我是俗人,不懂得古代“高士”們的隱逸心情,我卻要說:“漸識琴中趣,頻勞弦上聲?!钡拇_,我是反復(fù)聽到了優(yōu)美的古琴彈奏,才逐漸懂得了一些琴趣的。當然,彈奏的效果如何,還得看彈奏者手里有沒有好古琴。值得高興的是,現(xiàn)在北京古琴研究會擁有不少珍貴的古琴。該會副會長許健同志把這些古琴的特點,給我做了介紹。如唐代成亨二年的“清英”琴,便是一架十分精美的“落霞式”的朱漆古琴。它的形制非常美觀,滿身蛇腹斷紋,發(fā)音極為悅耳。創(chuàng)造這架古琴的人,為它取名“清英”二字,毫不過分。它從公元671年唐高宗李治的統(tǒng)治時期一直流傳下來,至今一千二百多年而聲色不衰。還有一架五代的“聯(lián)珠式”古琴,名日“鳴鳳”,宋漆斑斕,身上也布滿了蛇腹斷紋,它和另一架黑漆冰紋的五代“仲尼式”古琴在一起,好比一對姐妹琴,聲韻渾圓,引人入勝。此外,又有“蕉葉式”的古琴一架,乃是宋代琴工所制,朱漆已剝落了許多,蛇腹斷紋依然可辨。至于明代的古琴在這里就更多了。
后記
右三十卷者何?趙侯德父所著書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鐘、鼎、瓤、鬲、盤、匝、尊、敦之款識,豐碑大碣、顯人晦士之事跡,凡見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訛謬,去取褒貶,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者,皆載之,可謂多矣。嗚呼!自王播、元載之禍,書畫與胡椒無異;長輿、元凱之病,錢癖與傳癖何殊?名雖不同,其惑一也。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時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學(xué)作學(xué)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zhì)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練,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將,漸益堆積。丞相居政府,親舊或在館閣,多有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遂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一代奇器,亦復(fù)脫衣市易。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shù)日。
編輯推薦
《樂淘寶》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看藏家評收藏,聽藏品講故事,品故事敘苦樂:千淘萬漉雖辛苦,一波三折總有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