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評傳

出版時間:1997-03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作者:歐陽哲生  頁數(shù):196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華學術,源遠流長。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并起,百家爭鳴,呈現(xiàn)了學術思想的高度繁榮。兩漢時代,經(jīng)學成為正統(tǒng);魏晉之世,玄學稱盛;隋唐時代,儒釋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學興起;迨及清世,樸學蔚為主流。各個時代的學術各有特色。綜觀周秦以來至于近代。可以說有三次思想活躍的時期。第一次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競勝。第二次為北宋時代,張程關洛之學、荊公新學、蘇氏蜀學,同時并興,理論思維達到新的高度。第三次為近代時期,晚清以來,中國遭受列強的凌侵,出現(xiàn)了空前的民族危機,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殫精積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說.期于救國,形成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眾說競勝的高潮。試觀中國近代的學風,有一顯著的傾向.即融會中西。近代以來,西學東漸,對于中國學人影響漸深。深識之士.莫不資西學以立論。初期或止于淺嘗,漸進乃達于深解。同時這些學者又具有深厚的舊學根柢,有較高的鑒別能力.故能在傳統(tǒng)學術的基礎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從而達到較高的成就。試以梁任公(啟超)、章太炎(炳麟)、王靜安(國維)、陳寅恪四家為例,說明中國近代學術融會中西的學風。梁任公先生嘗評論自己的學術云:“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輩,……欲以構成一種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學派,……蓋固有之舊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來之新思想又來源淺觳,汲而易竭。其支絀滅裂,固宜然矣?!?《清代學術概論》)所謂“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現(xiàn)了融合中西的傾向,不過梁氏對西學的了解不夠深切而已。梁氏自稱“適成為清代思想史之結束人物”,這未免過謙,事實上梁氏是近代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啟蒙思想家,誠如他自己所說“為《新民叢報》、《新小說》等諸雜志,……二十年來學子之思想頗蒙其影響.……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感情,對于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梁氏雖未能提出自己的學說體系,但其影響是深巨的。他的許多學術史著作今日讀之仍能受益。章太炎先生在《薊漢微言》中自述思想遷變之跡說:“少時治經(jīng),謹守樸學……及囚系上海,三歲不覿,專修慈氏世親之書……乃達大乘深趣……既出獄,東走日本,盡瘁光復之業(yè),鞅掌余間,旁覽彼土所譯希臘德意志哲人之書……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會都野之情狀.華梵圣哲之義諦、東西學人之所說……操齊物以解紛,明天倪以為量.割制大理,莫不孫順?!边@是講他兼明華梵以及西哲之說。有清一代。漢宋之學爭論不休,章氏加以評論云:“世故有疏通知遠、好為玄談者,亦有言理密察、實事求是者,及夫主靜主敬、皆足澄心……茍外能利物,內(nèi)以遣憂,亦各從其志爾!漢宋爭執(zhí)。焉用調(diào)人?喻以四民各勤其業(yè),瑕釁何為而不息乎?”這是表示,章氏之學已超越了漢學和宋學了。太炎更自贊云:“自揣平生學術,始則轉(zhuǎn)俗成真,終乃回真向俗……秦漢以來,依違于彼是之間,局促于一曲之內(nèi),蓋未嘗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謂專志精微,反致陸沉;窮研訓詁,遂成無用者,余雖無腆,固足以雪斯恥?!碧鬃载撋醺?,梁任公引此曾加評論云:“其所自述,殆非溢關?!闭率喜┩ㄈA梵及西哲之書,可謂超越前哲,但在哲學上建樹亦不甚高,晚歲又回到樸學的道路上了。

內(nèi)容概要

嚴復(1854-1921),字幾道,福建侯官人,思想家,翻譯家,文學家、著名學者。    本書展現(xiàn)嚴復一生的心路歷程和學術活動,著重對他早年求學經(jīng)歷、維新文化觀、西學譯述、老莊評語及其中西文化觀等問題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重新解釋了他的晚年思想,從而將這位文化巨子的歷史形象清晰地勾勒出來。在此基礎上對新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作了新的探索。

作者簡介

歐陽哲生,1962年出生于長沙。1992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獲歷史博士學位。隨即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5月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后流動站,從事新文化運動史和民國學術史研究。現(xiàn)已發(fā)表專業(yè)論文五十余篇,著有《新文化的源流與超向》、《自由主義之——胡適思想的現(xiàn)代

書籍目錄

總序重寫近代諸子春秋序言英文提要第1章 孤寂先驅(qū):早期求學生涯 1.1 寒窗苦讀的少年 1.2 留學英倫求新知 1.3 仕途維艱,科舉落第第2章 維新巨擘:開新文化之先河 2.1 從救亡走向維新 2.2 嚴、康學術思想之分野 2.3 文化維新,教育救國第3章 辛苦迻譯:近世西學第一人 3.1 譯事楷模,西學泰斗 3.2 嚴譯展現(xiàn)的“西學”世界 3.3 嚴譯的“中學”根柢第4章 薪燼火傳:舊學新釋辟蹊徑 4.1 “道”的詰思 4.2 莊子評注新特色 4.3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第5章 黃昏余暉:中西文化的前瞻 5.1 思想視角的移位 5.2 重估中西文化 5.3 愈懋老人的啟示嚴復學術行年簡表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840年以降,西方近世文明以其無可抗拒的強大優(yōu)勢,狂風暴雨般沖刺、震撼著東方的古老文明,給中華這個老大帝國以空前的挫辱。本來這場以戰(zhàn)爭形式所表現(xiàn)的沖突,實質(zhì)上是一種文明的沖突,是“擴張的、進行國際貿(mào)易和戰(zhàn)爭的西方同堅持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和官僚政治的中國文明之間的文化對抗”①。但當時的中國人除了為之震驚外,卻看不出隱藏在歷史表象背后的深層意義。極個別先進分子經(jīng)過上下求索,從擠開的門縫,依稀看到外間照射進來的一線光束,找到了自己與時代的結合點,從而也大體找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正確指向。嚴復的早期生活道路正是這樣一個過程。他從傳統(tǒng)私塾,走向洋務之“新學”;再遠涉重洋,去西方尋求真理,走在時代的前列。其間歷盡人間滄桑,飽嘗時代風雨的洗煉,然而他卻有幸使自己成為一個先進的中國人。嚴復晚期在給他的弟子熊純?nèi)绲囊环庑胖?,談及他對子女教育的意見時說:“復教子弟,以現(xiàn)時學校之難信,故寧在家延師先治中學,至十四五而后,放手專治西文,一切新學皆用西書,不假譯本,而后相時度力,送其出洋,大抵八年而后卒業(yè),至于所治何科,所執(zhí)何業(yè),亦就少年性質(zhì)之所近而喜好者,無所專尚也。”①嚴復所設想的這種青少年教育模式及其學習進程安排,并非無中生有,而是他個人經(jīng)驗的提煉和總結,回溯他的早期求學生涯,我們就可獲致這一認識。嚴復于1854年1月8日(咸豐三年十二月初十)誕生在福建侯官(今閩侯)縣陽崎鄉(xiāng)一個儒醫(yī)家庭。初名嚴傳初,乳名體乾;考入馬江船政學堂,易名宗光,字又陵;走入仕途時始用嚴復,字幾道;晚年號愈懋老人,又別號尊疑尺庵,別署天演宗哲學家。民國時期,因侯官并人閩縣,故又被人稱為“閩侯”。②

后記

大約是在1992年春、夏之交,尹飛舟、陳晉兩兄盛情向“國學大師叢書”執(zhí)行編委錢宏君推薦,希望他能收攬我為叢書的作者之一。錢宏君隨即將叢書的體例詳告于我。當時我正忙于博士論文答辯,雜事繁多,來不及細密考慮和認真查找有關資料,隨即選定《嚴復評傳》。不久,上海人民出版社約定出版我的博士論文《胡適思想研究》,自己只得先全力以赴修改、擴充博士論文,忙了半年多時間,書稿殺青后,又趕赴香港中文大學訪學。直到1993年5月,北京大學歷史系招收我為博士流動站研究人員,自己才騰出手腳來,寫作這本已拖延了近一年的書稿。當初認定《嚴復評傳》的撰寫任務,主要是出于對嚴復這位啟蒙思想家的研究興趣,且以為像嚴復這樣的文化巨子,前人應積累了相當?shù)难芯砍晒?,自己也許可資利用。然而當我真正進入這一研究領域時,才感覺這是一項費力難討好的工作。首先,嚴復本人講究文辭,其文古奧,不易讀懂,近人梁啟超、胡適、魯迅諸人早已論及,文字方面的困難不少。其次,嚴復一生的文化學術成就側重在西學方面,而不是在國學方面,故可資論述的材料太少。最后,現(xiàn)有的嚴復研究主要集中在嚴復的政治思想、嚴復的翻譯活動和他對進化論的傳播等方面,對嚴復的學術思想研究實在太欠缺了。在前人的研究中,值得提到的學者應有周振甫先生、王軾先生和美國學者史華慈先生。周先生離嚴復相距甚近,對研究對象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有真切的體會,加上他勤搜材料,故其完成的《嚴復思想述評》可以說是第一部較有份量的研究著作。但周先生以嚴復的中西文化觀為討論線索,內(nèi)容的偏重自然也在這一方面。王軾先生的成績主要在于對嚴復作品的整理上,五冊《嚴復集》是迄今為止最為完備的嚴復作品集。遺憾的是,王先生的《嚴復傳》,明顯受到時代的局限,留有太多的“左”傾思潮影響的痕跡。史華慈先生的《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則主要探討嚴復與西方的關系,而對他與中國人文傳統(tǒng)的內(nèi)部關系鮮有論及。在這種情況下,自己來寫作《嚴復評傳》,既有較大的挖掘余地,也有不容忽視的研究難度。來北大八個月,我?guī)缀鮾A全力投人這項工作。在這部書稿完畢時,自己從頭校閱一遍打印搞,深感其中不少的缺陷,無奈身在博士后流動站,還有專項的博士后研究課題需做,故只好就此作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嚴復評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這書主要是對嚴復的思想評論,不是生平介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