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4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樂黛云等 頁數(shù):208 字數(shù):169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三分之一就這樣在希望、失望、戰(zhàn)爭、仇恨、焦慮中過去。如何在強權與復仇中為我們共居的世界尋求一個較安定的未來,人們逐漸覺悟到通過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寬容與合作是一條必由之路,而理解、寬容與合作的前提是對話。 2003年歲末,在給北京大學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的賀信中,聯(lián)合國教科文所屬文化政策與跨文化對話司司長卡特林娜•斯特努女士特別提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多樣性世界宣言”,指出這一宣言已獲得前所未有的廣泛接納。它來源于2001年“911”事件后的覺醒,而文化交流正是新的全球化現(xiàn)象的軸心。她論證了“多樣性”(diversity)、“對話”(dialogue)和“發(fā)展”(development)三者(即3個“D”)的關系。認為文化的多樣性絕非僵化不變的“遺產”的總和,而是鮮活的、可更新的人類財富,是確保人類生存延續(xù)的一種動態(tài)過程;她強調在本來即是多元化的社會中,每一個人不僅必須認識到各種形式的"他者性",而且也應認識到他或她的自我身份確認中所存在的“多元性”。她的見解極富啟迪,我們在本期發(fā)表了賀信全文。 要實現(xiàn)這種新的對待“他者”和“自我”的關系,就必須跳出百年來古今中外相互對立的各種爭執(zhí),從新的高度來看待一切。湯一介教授的《走出“中西古今”之爭,匯通 “中西古今”之學》一文對此作了相當精辟的論述。金絲燕的《合唱與隱潛:一種世界文學觀念——論中國當代文學的態(tài)度》則是超越“中西古今”,站在世界文學高度來討論現(xiàn)代性中國文學的一個實際范例。龔剛等三位博士關于“力”與“仁”的討論也是從全球角度出發(fā)來討論“全球治理”的。自從2000年《帝國--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書出版以來,“全球治理”一直是一個十分熱門的全球話題。三位年輕學者的討論頗有深度地展示了中國青年一代對這一問題的不同思考。 本期重點討論的還有另一個全球性問題,即如何消除“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之間相互隔絕的問題。斯諾的“兩種文化”論點不但在當時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而且在此后的近半個世紀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焦點。法國著名物理學家萊維-勒布隆教授指出十九世紀以來,人類被劃分為科學家與大眾兩類,前者被視為普遍與總體知識的擁有者,后者則被認為無知、缺乏分辯能力、需要灌輸知識的對象。萊維-勒布隆教授認為這其實只是一種錯覺,因為科學家除了在極狹窄的領域內擁有一些專業(yè)知識之外,對其他學科來說,與大眾并沒有根本的不同,他提出科學必須重返文化中心。孫小禮教授的專著《文理交融--奔向21世紀的科學潮流》一書對科學、技術的本質及其與社會的關系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反思,指出作為整體的西方文化在現(xiàn)代西方社會中正在被分裂成自我封閉的“兩種文化”,即以科學知識和技術操作為核心的自然科學文化,以及圍繞著人文研究所展開的人文文化。其結果是,科學家與人文學者各自抱有偏見,使兩種文化處于分離和對抗的狀態(tài)。她認為必須承認科學與人文的不同,努力促進這兩大知識領域的理解和交流,同時重視蔡元培先生多年前提出的“融通文理”的教育理想,才是正確認識和有效解決“兩種文化”問題的根本途徑。 此外,讀白璧德《文學與美國的大學》札記和評《人文主義:全盤反思》兩篇承接了上一期的“大學改革論壇”,也承接了更上一期的“紀念白璧德逝世70 周年”,兩篇都有與當前現(xiàn)實緊密相關的創(chuàng)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荷蘭科學院院士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教授的《海上絲綢之路與南音》,它扎扎實實地超越了中外古今,其資料掌握之豐富,見解之深邃,2003年在銀川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第二屆年會首次報告時,就已是語驚四眾,今天再看,仍然感到有很多收獲!
書籍目錄
卷首語專論 走出中西古今之爭,匯通中西古今之學 湯一介 海外專遞 合唱于隱潛: 一種世界文學觀念——論中國當代文學的態(tài)度 科學與人文 “兩種文化”:并存還是消亡? 科學與人文:分離、統(tǒng)一還是融合?新人文精神 新主義與老問題——歐文·白璧德《文學與美國的大學》譯序 “新人文主義”:回顧與前瞻——評《人文主義:全盤反思》文化透視 索萊爾斯和《原樣》的中國“緣分” 克里斯特瓦與中國 事實之夜與價值之光——魯迅的《死后》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個荒唐人的夢》多元文化 聯(lián)合國的“文化多樣性世界宣言”(聯(lián)合國)新論快覽 “以力輔仁”與全球倫理--當代國際政治的人文反思 (澳門) 全球倫理:文人的空想?——關于《以力輔仁與全球倫理 》的批評與回應說東道西 海上絲綢之路與南音寰球隨筆 從列寧格勒到圣彼得堡要籍時評 在中國發(fā)現(xiàn)詩學——讀《迂回與進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