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家庭家族和當年紹興民俗

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周冠五  頁數(shù):26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收入魯迅堂叔周冠五所寫《周氏的崛起與衰落》;《三臺門的遺聞佚事》、《社會環(huán)境和人物》、《紹興的風俗習尚》四篇長文(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59年以《回憶魯迅房族和社會環(huán)境35年間(1902—1936)的演變》為名作為“內(nèi)部資料”出版),以及其他與魯迅有關(guān)的幾篇回憶文,屬第一次公開出版。 周冠五所寫的這些文章,對于了解魯迅的生平、家世和理解魯迅作品的內(nèi)容,都是很有意義的。    編選者將這些文字編集起來成為本書,書名《魯迅家庭家族和當年紹興民俗》是編選者擬的。本書前三篇,作者原擬編為一集,因而第三篇之后有一篇短短的《后言》。第四篇原是這本集子的附錄。編選者根據(jù)作者意愿,仍將這四篇文字編在一起。第四篇所寫也是與魯迅家庭家族和紹興民俗密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編選者把它視作正文,不再把它作為附錄。接著的三篇單文,是根據(jù)周冠五后人的要求,從紹興魯迅紀念館編印的資料錄下的,編選者不作任何改動。最后一篇原是周作人《魯迅的故家》一書的后記。

書籍目錄

本書編輯說明周氏的崛起與衰落三臺門的遺聞佚事社會環(huán)境和人物紹興的風俗習尚周氏家族的經(jīng)濟情況魯迅軼事見聞記實我的雜憶對《魯迅的故家》提些意見附錄 魯迅的家世無名 魯迅的故鄉(xiāng) 無名 周氏家譜(魯迅、周冠五脈系)

章節(jié)摘錄

書摘三臺門的遺聞佚事  九老太太,她系介孚公的母親,孤僻任性,所言所行多出常人意料以外。當介孚公中進士“京報”(科舉為舊時代讀書人進身之階,一經(jīng)考取,闔家歡騰,可是郵電不通,無由得悉消息,而家中老小日夜殷殷盼望,因之有一種人專做“報子”生涯,抄尋考取名單詢明籍貫星夜飛奔,馳抵其家捷報喜訊,舉人會試于京師,錄取成進士,報子自京來故稱“京報”,對京報須供膳宿,給川旅和賞封以酬其奔馳之勞,視名次的高低,作論量的多少,往往有雙方堅執(zhí)經(jīng)數(shù)日而不決者)抵紹,提鑼狂敲,經(jīng)東昌坊、福彭橋分道急奔至新臺門站在大廳桌上敲鑼報喜之際,這位九老太太她卻在里面聞報放聲大哭。人家問她,說:這是喜事為什么這樣哭,她說:“拆家者,拆家者。”后來介孚公的科場案發(fā),迷信的人都說是給她這場哭先播下了不祥的種子。  她的女婿章介倩是道圩鄉(xiāng)人,離城有幾十里路遠,坐船來城須午后才能到城。有一次章介倩是開夜船來的,黎明抵城,清晨到新臺門來向岳母問安。九老太太才起床,她說:“姑爺你真早,你連飯都吃過者?!闭陆橘荒??船到就起身上岸從哪里去吃飯呢!他岳母這樣說,也只好順承其意,說:“女婿吃過者?!焙退呶叩刂苄艘环艿綎|咸歡孫家去吃飯(也和周家有親戚關(guān)系)?! 〗殒诠羼彻陆椋弥S刺,喜批評,人有不當其意者,輒痛加批評不稍假借。是非曲直純出之于己意。煩碎噦嗦,呶呶不休,人多厭而避之。偶值邂逅,則遮道要執(zhí)以傾之,愿不愿聽不問焉。多有不待其詞畢托故引去。這亦只有輩份和他相并的才可以這樣做,若系小輩只好洗耳恭聽,非至其詞罄不可。以此多招怨尤,背地對他獨多不滿誹詞。其實他的性質(zhì)如是,盡管對某一人或某一事一再反復地批評個不了,實質(zhì)上倒沒含有什么毒性。只不過與人以不快,結(jié)果還是他自己吃虧。轉(zhuǎn)而遭到人們在有機可乘時予以反擊的不良后果。  介孚公經(jīng)常具有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態(tài),沒和他接近過的,總不免望而生畏。實在他卻是色嚴而不厲,詞費而不激,從沒聽到他正正式式的罵過人,也沒看到他拍過臺子。他總是那末溫溫吐吐的一來就算啦。性情是溫和的,可是不輕易笑,也從來不說笑話。他在江西做金溪縣知縣時,照那時的封建氣派,知縣大老爺是何等威風,一呼百應,氣焰萬丈。但他卻不這樣。還是和平常家居一樣,絕不耍什么官排子。他家有一個老媽媽(紹俗稱女傭叫“媽媽”),是在他幼年時雇進來的,這時也跟著九老太太一同在金溪縣任上。介孚公乳名“?!保仔r一般地都喊他“福官”,老媽媽進來時他年紀還小,當然也不例外,但是到了金溪縣任上,似乎有改換稱呼的必要,可是老媽媽不買這些賬,每當吃飯的時候她總跑到“簽押房”(知縣的辦公室的名稱)高叫“福官吃飯者”。稍微遲延,還要再來一聲“毫燥”(紹諺,作“趕快”解)。他也不以為忤。要是別一位縣太爺就要感威風掃地了。清朝衙署里任何事情,都充滿著官腔官派,知縣大老爺?shù)某燥垉x式,應該是由一個神氣活現(xiàn)的家丁快步跑到簽押房門口,把門簾高高打起,大喊一聲“請大老爺吃飯啦!”喊完還得撐著門簾恭而敬之地肅立在那里侍候著?! 〗殒诠庸偾辶?,持正不阿,既不貪贓,尤不枉法。處理民刑案件務求真情實事,從不顢頇草率。抑且案無留牘,隨到隨審,隨審隨結(jié),不任當事人長期拖累。對胥吏衙役,防范周密,駕馭綦嚴,不容有少些隙漏為其所乘。對上官輒以無欲則剛的態(tài)度作應付,不巧言令色,不諂諛迎合,因之為他頂頭上司的撫州府知府所深惡痛嫉。有一次當他上府晉謁,不知為了一件什么事談得話不投機,介孚公并沒像一般下屬對上官昭示不問青紅皂白一律唯唯諾諾地曲承仰體,他競直率地頂撞起來,弄得撫州府知府下不了臺,抬出大帽子來壓他。說:這是皇上家的事情(專制時代帝王是家天下的,因之天下的一切事都可以說成皇上家的事)。好!介孚公他也毫不遲疑地給了他一個反詰,說:皇上是什么東西,什么叫作皇上?撫州府遭到萬想不到的回答,他只好攤出“王牌”來說:“大不敬”(專制時代對皇帝或皇室無禮貌叫做大不敬),隨即“端茶”(清時下屬謁見上官,在事情已經(jīng)談好以后,下屬不敢遽退,怕的上官還有什么吩咐,必須待上官端起茶碗來才敢起來退出。端茶的形式,實在就是逐客的信號)送客,趁此下臺。后來介孚公的橫被揭參,這也是其中的主因之一?! 〗殒诠晃鼰?,不喝酒,尤其痛惡鴉片。他的長子為病魔所擾,經(jīng)久不愈,不得已染成了嗜好,他絕不以其是為治病而予以原宥。他長子是他元配孫老太太所出,孫老太太去世,續(xù)娶蔣老太太為繼室。后來他長子病死,他對他長子的因病染成煙癖,還在挽聯(lián)中表示譴責。他的上聯(lián)是:“世間最苦孤兒(指他所遺的三個兒子,也就是介孚公的孫兒),誰料你遽拋妻孥,頓成大覺”;下聯(lián)是:“地下若逢爾母(指孫老太太),為道我不能教養(yǎng),深負遺言”。他的孫兒對這挽聯(lián)深致不滿,意謂:人已死了,還不饒恕嗎!  介孚公熱心功名,于科舉尤感興趣。在科舉案未發(fā)生以前,因他已成名翰林,極想把他的兩個兒子和魯迅,也都培養(yǎng)成翰林,在臺門口懸一“祖孫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額,以遂他的非非之愿。到科舉案發(fā)逮獄以至被釋家居以后,他對科舉功名熱忱還未稍衰。我在1901年回紹,常常向他問業(yè),他總很殷勤地叫讀“圣諭廣訓”,并把自己所有一部給了我,叫我好生去讀非要讀得滾瓜爛熟不可。我拿回家里翻開一看,才曉得這部小小四本的書,是清朝入關(guān)占據(jù)中國以后由他們所謂世祖(順治)的御制天章(清朝皇帝的文字的諛詞),內(nèi)容純屬忠君親上的文字,對學問絕無益處,我看了一個大概,很覺得頭痛,不愿再去翻閱。第二天跑出去在大廳上巧巧碰到了他,他問我讀過了沒有,我想蒙混過去說:讀了一段。他老實不客氣叫我背背看,我趕緊推說還沒讀熟。他又告訴我這是很要緊的,還說府學、縣學老師(清朝掌教育的學官,在府學的稱之訓導、教授,在縣學的謂之訓導、教諭,一般都通稱老師),每逢初一、月半在學宮明倫堂(明倫堂系講學之所)聚集廩、貢、生、監(jiān)(監(jiān)是未進學的童生,生是已進學的秀才,貢生廩生都是秀才中之優(yōu)秀者)輪流講解給百姓聽,學臺(全省最高學官)按臨歲試,也要考要默,這是不可大意的。后來我在朗誦,給父親聽見了,問在讀什么書,拿過去看了看說這有什么用,何必去讀它。此后就不再讀,介孚公曾問過幾次,我說父親叫不要讀,他也不說什么,后來也不提了?! 〗殒诠啄陼r家貧好學,無資延師,經(jīng)常就三臺門族房書塾中,趁塾師講解經(jīng)義或教授時藝,輒往旁聽。一塾一塾的挨著聽過去,其時各房族經(jīng)濟充裕者多,各延師設(shè)塾以課子弟,講學時間特予參差先后,原意就是為使各塾就學子弟可相互聽講,以宏造就。介孚公也是趁機進修,他天資高,易于領(lǐng)會,收獲最大。族中人譽之為“收曬晾”(即乘便得利的意思)?! 〗殒诠巡虐廖?,目無余子。任官江西時適前會稽令俞鳳岡斷弦,知介孚公有女尚在待字。亟倩媒往求,介孚公不表示可否,只說了一句“癩蝦蟆想吃天鵝肉”。做媒的人碰了一鼻子灰,就把這句話直率地傳達了過去,俞鳳岡懷恨在心,后來科場案發(fā),他偏偏又再度來知會稽縣事,給他造了個報復機會?! 13-16

編輯推薦

  本書收入魯迅堂叔周冠五所寫《周氏的崛起與衰落》;《三臺門的遺聞佚事》、《社會環(huán)境和人物》、《紹興的風俗習尚》四篇長文(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59年以《回憶魯迅房族和社會環(huán)境35年間(1902—1936)的演變》為名作為“內(nèi)部資料”出版),以及其他與魯迅有關(guān)的幾篇回憶文,屬第一次公開出版?! ◆斞甘遣煌诿珴蓶|、孫中山那樣的政治領(lǐng)域的思想家,他探索人類精神現(xiàn)象、深刻反思中國人的精神;魯迅不同于專門致力于政治理論與政治實踐的革命家,他傾心于改變中國人的精神;魯迅不同于茅盾、沈從文那樣的側(cè)重描摹社會世態(tài)與鄉(xiāng)土風俗的文學家,他集中全力勾勒、提煉中國人精神特征、為中國人提供反思自我的“鏡子”。本書的作者周冠五是魯迅的堂叔,筆名觀魚,小名朝,魯迅稱他為朝叔。周冠五與魯迅三兄弟從他們父輩起就是一種“忘輩投契”的關(guān)系。他的這些文章,對于了解魯迅的生平、家世和理解魯迅作品的內(nèi)容,都很有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魯迅家庭家族和當年紹興民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我們在課本中都讀過魯迅先生的好些作品,其中的章節(jié)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可以背誦出來??墒?,其中的妙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民俗角度,是一把鑰匙。
  •   比外面便宜
  •   如果對魯迅很感興趣可以購買
  •     第一次看到觀魚的名字在《兒童雜事詩箋釋》里,和《知堂回想錄》一般,都是在那個圖書奇缺的小縣城里,我所夢想著的不知道何時才能看到的書。因而其中的一字一句都蠱惑著人,給人興味與聯(lián)想。
      我并不覺得鐘叔河是何等高明的人物,他沒有止庵的見識,不知何故總以為他是心胸狹窄之人——譬如總是提醒著與周作人的交誼。譬如總以為自己在什么商品時代做了幾種大部頭的書(這是事實,也確如他所說吧。但說的多會無味。)但這本《箋釋》真是很好的書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