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 出版社:廣東旅游出版社 作者:徐剛 頁數(shù):36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是青春中國誕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變法通議》是一新文化向舊文化宣戰(zhàn)的第一把利劍;他的“小說界革命”的嘗試為腐朽的舊文學(xué)注入第一支興奮劑。他力主變法卻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體制卻步履艱難;他指揮討袁護國卻遇重重阻攔;他與康有為同為戊戌干將,卻最終分道揚鑣……本書據(jù)史立傳,既保證史實的客觀公正,又將史料故事化,注入詩人之深情筆致、作家文學(xué)想象、學(xué)者之哲理思考,分段勾勒梁啟超的政治生涯,客觀評說這位時代巨人的功績與局限,同時生動再現(xiàn)清末民初的歷史大變局背景,以及動蕩時世中一代思想者痛苦焦灼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徐剛,1945年出生,上海崇明島人,世代農(nóng)人之后,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詩人、作家。青年時代以詩歌成名,《抒情詩100首》、《徐剛九行抒情詩》蜚聲詩壇。1987年后主要從事環(huán)境文學(xué)寫作,其《伐木者,醒來》被稱為“綠色經(jīng)典”,《守望家園》、《地球傳》、《長江傳》、《大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蕭瑟年華第二章 凌云塔下第三章 萬木草堂第四章 公車上書第五章 礎(chǔ)潤而雨第六章 百日風(fēng)云第七章 亡命生涯第八章 紅顏知己第九章 三十自述第十章 大哉文化 第十一章 新民如夢第十二章 死戰(zhàn)革命黨第十三章 憲政波瀾 第十四章 歸去來兮 第十五章 身為黨魁第十六章 再造輝煌第十七章 護國之帥第十八章 蔡鍔之死 第十九章 沉浮依舊第二十章 歐游心影第二十一章 論戰(zhàn)社會主義第二十二章 嗚呼志摩第二十三章 歷史是活的第二十四章 佛光之下 第二十五章 滄海一角第二十六章 絕筆余響后記 蒿里秋色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漫步紐約街頭,梁啟超有了一次靜靜地觀察國人的機會。 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走路。 不都是用腳走路嗎? 是,卻有大講究。人的行走就是生命的行走,精神飽滿、行尸走肉能夠等而同之嗎?精神無形卻附麗于人的肉身,能從目光、姿勢中透露出來,此所謂彩之源于精,精之現(xiàn)于彩是也。 梁啟超看見西人行路, “身無不直者,頭無不昂者”。 中國人走路呢?那也真是一絕了,總是佝僂著,彎腰曲背,想來是幾千年跪慣了,隨時等著下跪吧?至于女子,纏足、金蓮,細蛇腰踩著小碎步而且是盆底鞋,讓好端端一個人走不得不會走。用梁啟超的話說是“一命而佝,再命而僂,三命而俯。相對之下,真自慚形穢”。 走路又豈只是走路而已! 行走著的是一個族群的姿態(tài)、文化、素質(zhì)。目光所向處,是昂揚奮發(fā),或是茍且偷安,能辨出大與小,可識見強與弱。 這個時候.梁啟超的心里是凄涼愁苦的。 他真想走過去,在嘈雜的唐人街告訴同胞們:“站直了,跟我走!” 他也知道,如是,他將被淹沒。 紐約唐人街的雜碎館,又是一種特色。 “雜碎”——動物的內(nèi)臟——而可以成為美食,在中國是有傳統(tǒng)的。南人北人都喜歡吃羊雜碎。但紐約的雜碎館,雖想必也做過雜碎菜,卻已經(jīng)是中國餐館在西方最早的代名詞了。 李鴻章訪美,刀叉牛排使他不勝其煩,想吃中國飯菜,便由唐人街的酒食店選料烹制,李鴻章一見就樂一嘗就笑,遠隔重洋吃到中國味兒了。間或,李鴻章以中國菜請客,西人問菜名為何,李鴻章的左右一時想不起來,便以“雜碎”稱之,“自此雜碎之名大噪”?!皟H紐約一隅,雜碎館三四百家?!? 中土有美食,再以李鴻章之名噪之,便有了現(xiàn)在所說的“廣告效應(yīng)”,西人沒有到過中國的,為了好奇要看看唐人街,吃吃雜碎館,何況雜碎館菜單上所列的菜名就夠開胃的了:“李鴻章湯面”,“李鴻章炒飯”,“李鴻章小籠花卷”,“李鴻章海鮮一品煲”,更有“李鴻章紅燒雜碎”,使吃的人在未吃之前,先已很開心了。 梁啟超為李鴻章嘆:“合肥受苦了?!? 自然。游公園,吃雜碎館,總是輕松的,想要發(fā)展維新社團就不容易了。這使梁啟超清醒了不少,他曾以為憑他的名聲,登高一呼就行了,哪知道梁啟超面對的是比維新社團歷史悠久得多,組織牢固得多的各種五花八門的團體、會館,乃至幫會。 梁啟超看見了幾千年文化遺傳的深厚頑固。 那些脫離了中國鄉(xiāng)井的人,“來往于最自南之都市”,可是能夠把他們維系在一起的,“仍舍家族制度外無他物”。 梁啟超認為,那些海外的同胞們“有族民資格而無市民資格”。 梁啟超在美國時,曾聽朋友們說起羅斯福在一次演講中說到,今日之美國國民最要緊者,是“脫去村落思想”,意在提升“各省、各市人民之愛省心、愛市心”。中國國民性的另一弱點,即是“有村落思想而無國家思想”。梁啟超認為上述兩點對國民性的解剖,都是精辟之論,時人與后人皆無異議。 是梁啟超喜歡極而言之呢,還是中國社會的情況確實如此?關(guān)于中國國民性的缺點,梁啟超認為:“三日只能受專制不能享自由。此實萬物芻狗之言也。雖然,其奈實情如此,即欲掩諱,其可得耶?” 梁啟超對其時舊金山華人社會的落后一面深惡痛極:“吾觀全地球之社會,未有凌亂于舊金山之華人者,此何以故?日自由耳。” 梁啟超進一步分析道,中國大陸的人,性質(zhì)未必優(yōu)于舊金山的華人,可是有長官之治、父兄約束。南洋的華人被英、荷、法殖民者殘酷統(tǒng)治,“十數(shù)人以上之集會,輒命解散,一切自由悉被剝奪”,因而秩序為好。在能享受自由的美洲與澳洲,則凌亂如舊金山。 以舊金山華人社會為縮影,試看整個中國能好到哪里去呢?結(jié)論是悲哀的:“夫自由云,立憲云,共和云,是多數(shù)政體之總稱也。而中國之多數(shù)、大多數(shù)、最大多數(shù),如是如是,故吾今若采多數(shù)政體,是無異于自殺其國也?!? 這里已經(jīng)涉及到了一個國家、社會的政體與制度,梁啟超熱衷于政治,理所當然對此有過各種構(gòu)想。這時候一個矛盾纏結(jié)的梁啟超便站到了我們面前:他痛斥封建腐朽,力主變法維新;尤其亡命日本后,呼吁民權(quán),召喚新民.可謂奮勇當先;可是在游歷美國之后,他卻“一言以蔽之,則今日中國國民,只可以受專制,不可以享自由”。 P126-127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