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

出版時間:2000-8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Tag標(biāo)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惡魔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8條)

 
 

  •     就因為這是非虛構(gòu)體小說,所以讀者念完精神上更疲累。書最后卡雷爾對自身處在這場事件、這本書中的立場的討論會讓人產(chǎn)生共鳴。闔上書,也不能再用謊言人性消極虛無等字眼從哲學(xué)上評判主人公的想法和一生,或者說根本沒力氣評判...有時仿佛自己也錯過了那年的考試..壓抑不愿意面對,壓到極限,自省與放松調(diào)控的系統(tǒng)反倒壞了,讓我繼續(xù)平淡地和人攀談,慢悠悠地吃飯,按時按點娛樂..我和作者一樣偏向了主人公,或者像呂克那樣,而不是像那個女記者。其實她看的很明說得很對?;蛟S因為了解男人可悲的過程,會先想“他出了什么問題”?!胺芍缚氐氖撬\殺和欺騙他人,并非他沒有自殺。而民眾感到憤怒的恰是最后一點?!钡耙粋€有理智的人殺了他的全家并且自己活著”這件事,并沒有“他一步步怎樣萬劫不復(fù)”來的恐怖,因為前者我們是旁觀者,是審?fù)ド系穆牨姡笳呶覀円部赡苁亲诒桓嫦娜?。他的自我喪失,一定有什么契機原因,也許小時候家庭教育的問題是一個主因,但具體的呢?家庭教育對成年后有印象是易見的...作者寫書的初衷是想探討那個把他推入深淵的巨大的不可抗力,但最后也未作結(jié)論。他的人生,之前都算真正活著,盡管壓抑悲傷,直到那場考試。之后的事情,我覺得就像一場戰(zhàn)役,也許這個比喻不恰當(dāng),我是指就對象在這個環(huán)境中所處的精神狀態(tài)而言——當(dāng)你身處戰(zhàn)場時,一切都不一樣了,你會管道德、私人恩怨嗎,不,無暇顧及,就像你在親人去世后幾天有心情理會情人的爭執(zhí)嗎?顯然不。他真?zhèn)€身心都完全記掛在戰(zhàn)事上,極度緊繃,社會觀和思考范圍也進行了縮減,如同我們看描寫戰(zhàn)爭中士兵心理的段落里會出現(xiàn)的,探索情報,做出反應(yīng),同時帶有賭博的色彩。他對其他場景切換自如,但并未走出那個戰(zhàn)場。你可能會說,親人死去不能與這個案例相比,這個案例不符合情理,令人發(fā)指,的確,這也就是他悲劇的原因: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會有那個戰(zhàn)場,無數(shù)個,而他選擇的與戰(zhàn)對象層面、或者說緊繃點與我們不同,他的是“外界對我的評價看法”,是“社會對自我的反饋”,而我們一般是對機會的把握,反抗命運這種,他是個異類,這部分來自于他小時候父母在教育上或自身性格上過分著重這一點,讓他潛意識里最看重這個,而非個人的快樂或是積極的人生。這也如同后來作者記錄他的感受“他像一個機器,沒有自我,對我們的反應(yīng)收集,然后做出反應(yīng)。并越來越精于此道?!币驗樗麖奈磸哪菆鰬?zhàn)役出來,再也沒能。精神醫(yī)生們說的他的壓抑逃避,也可以理解成他還活在那個戰(zhàn)場上。科琳娜的事情,只要你認真讀了,相信你明白,這不太算是背叛出軌,主人公并不完全是因為她的個人魅力而傾倒,是因為他把這個不太熟的女人,事先設(shè)定成了一個可以帶他走出戰(zhàn)場的人。類似的行為還有他去參加學(xué)校的活動,能給他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這本書最大的恐怖是,撒旦屬于我們,撒旦從我們中而出,他不是完完全全的另一體,他就是我們中的一人。所以,我們也可能成為他的同伴。
      
      最后寫一句,我今天陪老媽看韓劇(......是陪她看啦)的時候偶然看到了一句臺詞,我覺得好適合羅芒?!坝肋h也別因為遲到就缺席,不就是挨頓板子么?!?/li>
  •      羅芒的一生,一半生活在謊言里,一半留在了四面鐵墻的牢籠里。 或許謊言只是羅芒內(nèi)心的一種選擇方式,真正引起他一次又一次撒下彌天大謊的是存在于他心靈深處的不為人知的思緒。
       從小時候的他,為了成為父母想象的樣子,到他犯下滔天的罪惡之前,我想著,主人公是內(nèi)心極度缺乏愛與歸屬感的。他騙得了所有的親戚朋友,甚至有時候騙的連自己都相信了,可是每當(dāng)夜幕降臨,又或者前往他虛擬的工作環(huán)境,一遍又一遍瞎逛蕩,那個時候的孤獨感與恐懼感恐怕一次次逼著他想著要逃離這樣的謊言人生吧。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就可以融入我們想進得圈子,當(dāng)我們發(fā)現(xiàn)如此格格不入的時候,我們慌了,不知所措使得我們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去平衡——有的人選擇張揚的個性,有的人選擇離開無法融入的世界,逃離到個人隱蔽的角落。。。而主人公選擇了謊言,用謊言包裹的假象去裝飾自己,讓別人從“變裝的他”去接受他。
       選擇殺死最親的人,或許是因為最不能接受被最在乎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本相的丑陋吧。他塑造一個完美的自己本是為了讓愛的人滿意,可是當(dāng)一切是用謊言壘成的時候,真相難以掩蓋謊言下的罪惡。
       作者最后也沒有過多的筆墨去描繪羅芒牢籠中的生活,但是監(jiān)禁若只是禁錮人的軀殼,那么撒旦只是在潛伏。
       沒有什么能消除恨,除了愛,別無它法。
  •     當(dāng)初慕名去讀這本書,只是好奇它所有的一切惡果來源于一個最初的小小的謊言,而造成的惡果是一場滅門血案,作案者卻是這個家庭的男主人,一個丈夫,一位父親。然而,這本薄薄的一共175頁的書,作者寫寫停停、停停寫寫歷時多年,而作為讀者,我讀得斷斷續(xù)續(xù)、續(xù)續(xù)斷斷,只因為其中深藏的東西,讓人恐懼、惡心、還有敬畏,等到我能勇敢面對結(jié)果的時候,我才寫下了這篇文字,而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三個月。
      
      封面的折角上寫得清清晰晰——“本書根據(jù)一起震驚法國及至整個歐美的慘案寫成。一九九三年一月,自稱世界衛(wèi)生組織研究員的法國男子讓-克洛德?羅芒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兩個孩子、父母親和家里的狗,然后放火燒屋并服下安眠藥,但他后來并沒有死。法庭判處讓-克洛德?羅芒終身監(jiān)禁,二十二年內(nèi)不得假釋。”
      
      是什么讓這樣的慘案發(fā)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這樣的時代?“我想,寫這個故事只能是一樁罪惡,或是一種祈禱?!弊髡甙qR紐艾爾?卡雷爾是這樣說的,他竭力用冷靜的觀察、平靜的語調(diào)去寫一個真實的、殘忍的、源于謊言的慘案,將那慘案發(fā)生的原因歸咎于——撒旦——這個宗教里定義邪惡的人物,然而,事實上,所有的罪惡僅僅開始于一個小小的謊言,甚至是無關(guān)緊要的謊言。
      
      沿著埃馬紐艾爾?卡雷爾解析的筆觸,跟著埃馬紐艾爾?卡雷爾走進這場巨大慘案發(fā)生的最初,原來,這個叫羅芒的罪人也是人生父母養(yǎng)的,也有七情六欲,所處的環(huán)境跟我們所有人沒有太多差別,雖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平凡的人們的生活是非常相似的,沒有太多的不同。而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善意的謊言,我們都會做各種可以定義為“虛偽”也可以定義為“成熟”的“人情練達”的行為,我們很少去考慮我們的一個謊言會出現(xiàn)什么惡果,因為絕大多數(shù)謊言都會煙消云散。
      
      雖然,成年人們都告訴孩子們,撒謊的孩子鼻子會變長,或者撒謊的孩子要給狼吃掉的。但,成年人之間依然各種謊言泛濫,孩子們呢,也慢慢懂得了謊言,嘗到了謊言的甜頭和苦果之后,愈發(fā)善于運用謊言。
      
      同樣,羅芒醫(yī)生那個巨大的謊言泡泡僅僅開始于羅芒說自己被暴打了一頓,之前他撒過的小謊已經(jīng)可以忽略不計了,而由此,他得到人們的關(guān)注和同情,然后,他逐漸謊稱自己過了大二考試,謊稱畢業(yè),謊稱入職日內(nèi)瓦國際衛(wèi)生組織,謊稱自己有各種關(guān)系掙錢以騙取親人朋友的錢,謊言的泡泡就這么越吹越大,騙錢的雪球也越滾越大,最后,無法支撐這樣巨大的張力,泡泡破了,雪球滾不動了。一切,結(jié)束了。
      
      人人都渴望著的被關(guān)注和被同情是人類能給予同類的最美麗的東西,而這善良的、仁慈的、被利用的美麗,往往讓那些撒謊者利用,早在尤利烏斯·伏契克(Julius Fucik)所著《絞刑架下的報告》里,這位用血寫文章的人就吶喊過——“善良的人們啊,我是愛你們的,可是你們要警惕!”。警惕什么?警惕我們自己的這些惡念?。?br />   
      羅芒醫(yī)生自己沒有追悔嗎?他就那么自得地享受人們被他欺騙么?不,他實際上早就懂得,謊言揭破的那天就是他死亡的那天,他不斷地用寫日記的方式期望妻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欺瞞,但妻子從來沒有讀過,那些筆記本,羅芒醫(yī)生臨死之前燒毀,哭著燒毀了。
      
      最后,謊言的氣泡還是被捅破了,羅芒醫(yī)生的“畫皮”被撕掉了。在那個我們從小就知道的“狼來了”的故事里,撒謊的孩子還是被人們拋棄了,被狼吃掉了,而羅芒醫(yī)生呢,最終被“謊言”這匹餓狼吞掉了,他殺了深愛的妻子和所有有血緣的家人,最后自殺,而人們看見了慘絕人寰的家庭悲劇時,如同看見惡魔行走在人間。
      
      這本紀實作品里,血淋淋的是羅芒醫(yī)生家人的生命,包括天真可愛的孩子;清晰明了的是通過作者,讀者們看見了人性的罪惡面;而更多的思考里,是那我們從未見過的惡魔撒旦之過呢?還是我們?nèi)俗约褐^呢?謊言,是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這個惡果,自然只有人類自己品嘗了。
      
      這樣的慘案,不必去文學(xué)作品用尋找任何個案來加以比較,它不是源自作家筆下的通過思考誕生的故事,這就是一個人性極端丑惡邪惡罪惡的真實個案,它真實得讓人毛骨悚然,甚至在羅芒醫(yī)生開庭的時候,當(dāng)?shù)孛襟w就說了——“人們并不是每天都有機會看到撒旦的面孔”,是的,人們將他歸于撒旦,然而,當(dāng)我們跟隨埃馬紐艾爾?卡雷爾,一步步去解析這個撒旦的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被他欺騙的人們早就能知道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足夠多的精力、足夠早的機會去揭破這一個謊言還沒成長成為一個無法挽回的惡果的氣泡,是人們太善良,還是人們太糊涂?
      
      倘若那些人中有人早早地運用自己的理智去思考,去明智地解析,羅芒醫(yī)生的謊言從一開始就會被揭破,羅芒醫(yī)生可能真的有機會成為真醫(yī)生,因為他得重新去讀大二——從他錯的那第一步開始糾正,反之亦然,倘若羅芒能早日控制自己的謊言,一切都不會發(fā)生,可惜,以上這些假設(shè)才是真正的“虛擬”小說似的文字。
      
      掩上書,腦海里又想起來康德那句擲地有聲的名言——“要有勇氣運用你的理智!”
      
      【原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347407443&PostID=34959904&BlogID=150117
      
  •      看了開篇介紹?!氨緯鶕?jù)一起震驚法國及至整個歐美的慘案寫成。一九九三年一月,自稱世界衛(wèi)生組織研究院的法國男子讓-克洛德.羅芒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兩個孩子,父母親和家里的狗,然后放火燒屋并服下安眠藥。但他后來并沒有死。法庭判處羅芒終身監(jiān)禁,二十二年內(nèi)不得假釋。”
       這讓我想起了那起那起滅門慘案,北京大興一家6口被發(fā)現(xiàn)在家中遇害,最小的受害者年齡不到2歲,作案的就是這家的一家之主。這兩起案件十分相似但主人公卻有各自不同的內(nèi)心戲。
       讀到前面的時候自己竟也恐慌起來,很難說羅芒的這種行為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從來未發(fā)生過。想必我們也有常常想要逃避某件事情而故意裝病,或者編出一個理由來搪塞某件錯事的原因。我甚至覺得他是想要解決卻又不知如何解決而一直在拖延,這讓我讀起來更加小心翼翼,感覺自己也成了中毒之物,而別人都是剛成熟的蘋果,瓤子白白脆脆的,咬起來也香甜可口!轉(zhuǎn)念又一想,在世之人又有幾個真如空白紙干干凈凈一筆未動?就這樣一邊安慰自己一邊看完此書!
       其實羅芒身上那些我們所不能理解的謊言,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所沾染的。只是在我們這里不過幾個小點,他那里卻無限的放大了。那些看似不重要的壞習(xí)慣一旦被無限放大后果必然一發(fā)不可收拾??吹贸鰜碜髡卟幌霂肴魏蝹€人感情,所以總的來說描述還是客觀冷靜的。
       然而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大的熔爐里,每天每時每刻都有謊言有誠實,有真情也有假意,我們就要疏通化解來達到相溶的平衡,希望那些積怨在內(nèi)心的黑暗,都能夠被時間慢慢化解,坦坦蕩蕩的呼吸每一口空氣,感受每一個季節(jié)!
  •     文/嚴杰夫
      
      犯罪類文學(xué)作品大致分為虛構(gòu)和非虛構(gòu)兩類,前一類大多以推理和懸疑小說為主,而后一類則以杜魯門·卡波特的《冷血》為濫觴,存世時間較前一類要短得多。然而,隨著《冷血》的一炮打紅,近年來非虛構(gòu)犯罪小說已漸成為西方文學(xué)中一個重要類型。菲利普貝松的《十月的孩子》和埃馬紐艾爾·卡雷爾的《對面的撒旦》(人文社新版譯名,海文社舊版曾譯為《惡魔》)即是這一類型中另兩個佼佼者。
      
      作為非虛構(gòu)犯罪小說的鼻祖和經(jīng)典,《冷血》當(dāng)然是一把用來衡量后代作品水平的標(biāo)桿。杜魯門·卡波特憑借自身的敏感性格及其細膩的文字表現(xiàn),在這本書成功地將兇手的成長經(jīng)歷和犯罪過程真實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使得這部作品擁有了比虛構(gòu)小說更具沖擊力的表達效果。就這一方面來看,卡雷爾的《對面的撒旦》顯然要比“同鄉(xiāng)”貝松的《十月的孩子》更接近《冷血》。
      
      《對面的撒旦》講的是1993年發(fā)生在法國的一樁慘案。自稱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研究員的讓-克洛德·羅芒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孩子、父母和家里的狗,然后服藥放火企圖自殺,但最終自殺未遂,隨后便被法庭判為終身監(jiān)禁。案發(fā)后,作者以記者的身份采訪了羅芒。借助兇手在信件和采訪中提供的信息,作者探查了他的家鄉(xiāng),并接觸了他的親朋好友,最終寫出了他實施兇案的整個心理過程。以兇殺案為代表的惡性犯罪,一直都是非虛構(gòu)犯罪作品最為關(guān)注的主題。以羅芒案為例,當(dāng)年這一案件幾乎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不僅僅是因為他為自己虛構(gòu)的世衛(wèi)組織研究員的身份自始至終未被人揭穿,而且他對家庭實施的慘無人道的兇行更是讓人驚駭。
      
      根據(jù)大陸法系的刑法理論,犯罪案件的核心在于“犯罪構(gòu)成的四要素”,即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的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其中,后兩個要素常常是新聞報道和文學(xué)作品關(guān)注的主要對象?!秾γ娴娜龅芳炊紝⒔裹c聚焦在罪犯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以及形成過程上。由于人的心理狀態(tài)帶有太多隨機性,這類作品在敘述時也就較難把握。但值得慶幸的是,卡雷爾成功地還原了罪犯的心理狀態(tài),并依靠自己老練的文筆和流暢的敘述,將這樁駭人聽聞的案件塑造成了一部充滿力量的文學(xué)作品。
      
      與《冷血》類似的是,《對面的撒旦》并未試圖直接還原案件本身,而是在最初對案件進行簡略敘述后,即將筆鋒轉(zhuǎn)向了罪犯本人。而在追溯到罪犯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人生經(jīng)歷后,讀者也就跟隨作者一起開始漸漸理解羅芒的犯罪動機了。根據(jù)卡雷爾的敘述, “謊言”是這樁慘案中最關(guān)鍵的觸發(fā)點。羅芒正因為大學(xué)時期撒下了一個謊言,便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將自己慢慢地逼向了魔鬼一方。于是在作者的筆下,羅芒不只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殺人兇手,而且是一個無法跳脫自己給自己設(shè)置的“陷阱”的可憐蟲。而在天主教傳統(tǒng)濃郁的法國,正因為“掩蓋謊言”成為這樁兇案背后最關(guān)鍵的犯罪動機,兇手羅芒也就自然被視作“撒旦的奴隸”。
      
       《對面的撒旦》在還原兇手犯罪心理上的成功,與作者進行的持久、細致的調(diào)查當(dāng)然有直接關(guān)系。資料顯示,卡雷爾是經(jīng)過了6年的調(diào)查采訪后,才最終完成此書,其間所花的精力不容忽視。
      
       2000年在法國出版的《對面的撒旦》,也是作者卡雷爾正式出版的第9部個人作品。在當(dāng)年,該書即以“惡魔”為譯名被引進國內(nèi)。而從法文原版的書名來看,“L'Adversaire”直譯過來應(yīng)為“對手”,再考慮到作者的信仰背景,2011年的這本新版選擇“對面的撒旦”為書名顯然更為恰當(dāng)。
      
      本文刊于6月5日《深圳晚報·閱讀周刊》
  •     原文地址:http://www.99read.com/product/detail.aspx?proid=899801
      
      
      一九九三年一月,法國男子讓-克洛德·羅芒先后殺死妻子、兩個孩子、父母親,放火,服下安眠藥,但被解救;之后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此案的審判深入開展后,人們驚異于罪惡的另一面,有著與理智、情感背道而馳的巨大黑洞。其中隱藏著的并向雙軌,一條糾葛于羅芒的成長歷程,另一條傳導(dǎo)著羅芒內(nèi)心世界的不斷深陷,共同推動著罪惡的火車頭在長久的沉悶前行之后,爆發(fā)出毀滅的轟動絕響。
      
      法國作家艾馬紐艾爾·卡雷爾的《對面的撒旦》,采取“非虛構(gòu)”的形式,描摹了靜默的雙軌以及作案的羅芒。
      
      評論,或者書寫的難度
      
      在簡要介紹了這本書的大概內(nèi)容后,我發(fā)現(xiàn)我再難置詞。因為,我不知道,我要做出的評價,究竟是要針對這本書的文學(xué)層面,還是會在不知不覺間滑向倫理的層面,成為對這個事件的過度闡釋以至道德指涉。
      
      我想,這種難度,作者一定也感受到了。因為,他忐忑的筆觸下,分明有這樣一行字——“我想,寫這個故事只能是一樁罪惡,或是一種祈禱”。作者跟蹤了審判的全過程,與羅芒通信,到他的家鄉(xiāng)、居所實地考察,接觸他的親朋好友。
      
      總體上看,作者的描繪是客觀和冷靜的,但明顯不是格里耶式的過分有意作為。他只是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兇手,希望在對他過往經(jīng)歷的細致梳理中,遭遇那個決定了他日后生命走向的微妙元素。只是,作者偶爾流露出的不經(jīng)意的感嘆,又將我們從客觀敘事中短暫剝離。我們得以和作者一道,在某處停留、輕輕思索、吁氣,感受到某種壓迫。這些感嘆很難稱得上是一種批判,甚至連評價也不算。越來越多的奇特、沉重的事實,帶給了作者思索、不解以至一股荒誕不經(jīng)的味道。他手里的筆分明也越來越沉重,不能再輕輕挑起鋪展在他面前的羅芒的生活歷程;他在座椅中長久的冷靜書寫的姿勢,也讓他覺得有必要稍微挪動一下姿勢。
      
      只是在最后的最后,作者才緩緩舒出一口氣。他的筆和他的思維,像是終于完成了一次泥濘的跋涉,那些在路途中的沉陷和迷惑遠去了。他沒有料想到的是,那些文末舉重若輕的質(zhì)問,給讀者帶來了更長久的思索。
      
      羅芒,或者韋克菲爾德
      
      在一開始進入這個故事后,我聯(lián)想到美國作家霍桑的一個短篇小說《韋克菲爾德》。小說主人公韋克菲爾德有一天突發(fā)奇想,要離家出走。他欺騙妻子說自己只是短暫的外出。當(dāng)他提著妻子幫他收拾好的行李箱走出家門時,還曾反顧,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回望?;蛟S,他在這一刻已經(jīng)被作出某種重大決定后的微妙情愫牢牢攫住。從這以后,他不再回家與妻子相見,但卻住在一個離家相當(dāng)近的地方。而妻子,則以為他已經(jīng)失蹤,甚至死亡。很多年以后,他和妻子在街上偶遇,幾乎是貼面走過,妻子的面龐上有一股時光的悲戚和肅穆的平淡,她沒有認出他。
      
      以霍桑為漫衍,包括卡夫卡、普魯斯特,以及更晚的貝克特,與韋克菲爾德類似的影子不斷在他們作品中浮現(xiàn)。比照傳統(tǒng)而學(xué)院式的評價,它們表現(xiàn)了這個積極進取、崇尚進步的社會的消極、怠惰、悲觀的一面,傳達了某種人生虛無和反意義的質(zhì)問;如果更細致并文藝些,似乎可以挖掘出某種混雜又平衡了的布爾喬亞偏僻趣味和資產(chǎn)階級審慎魅力。
      
      羅芒是另一種形式的韋克菲爾德,欺騙和謊言是他生命的中心詞匯。他小時候的家庭環(huán)境,要求他經(jīng)常表達“善意的謊言”?;蛟S,正是在這一點上,塑造了他以后善于欺騙的性格,并隱隱決定了他生命日后的走向。
      
      最初,羅芒的欺騙和謊言是簡單的、單純的,甚至是無關(guān)痛癢的,比如他說自己被暴打了一頓,只是為了借由人們的同情心更好的融入社交圈子。但在一時興起之后,他逐漸放縱自己,就像一個被謊言慣壞了的孩子,而我仿佛能看到在謊言脫口的一瞬,他急忙用手捂住嘴巴的驚慌模樣。
      
      但漸漸的,他從謊言中獲得了一種狡黠的快慰,就像韋克菲爾德臨出門時意味曖昧意義不明的回望一笑,就像韋克菲爾德離家出走后又時常躡手躡腳潛回家中,欲睹妻子凄清獨居生活的優(yōu)越心理。無疑,他迷上了這種快慰。他不僅騙取了夫妻雙方父母的退休金、養(yǎng)老金,甚至還借由虛構(gòu)的社會地位和花費上的闊綽贏得了一場浪漫的外遇。就像張愛玲曾形容的,在熙熙攘攘小菜場,少年騎了自行車過來,人生最刺激可愛的當(dāng)兒便在那一撒手罷!
      
      當(dāng)他任由自己的語言編織一個一個謊言時,他該在高速行進的生命列車上撒了多少次手。快慰、刺激、欲罷不能,同時,他也深知他再也回不去了。
      
      語言,或者本身的失陷
      
      “人們并不是每天都有機會看到撒旦的面孔”,法庭審判羅芒后的第二天《世界報》這樣寫到。對信徒們來說,死亡之時便是見到上帝的時候,作者接下來寫道“這種幻覺對年邁的羅芒夫婦來說,一定充滿了辛酸,謊言和惡取得了勝利。他們一定見到了上帝,并看見了《圣經(jīng)》里所稱的‘撒旦’,即‘惡魔’,裝扮成他們愛子的模樣”。
      
      或許,在羅芒與撒旦之間,還有一層更為隱秘的聯(lián)系。在彌爾頓的《失樂園》中,撒旦之所以聚集起反抗上帝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滔滔雄辯,語言的魅力蠱惑了天使,而且最后也引誘了亞當(dāng)夏娃。
      
      那么,羅芒身邊的人,又何嘗不是失陷在羅芒的謊言里。他謊稱自己順利從醫(yī)學(xué)院畢業(yè),自稱世界衛(wèi)生組織研究員等等,完全建構(gòu)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羅芒。但是,他所編造的一切,卻一直以來未被發(fā)現(xiàn)。
      或許,真正失陷的是他自己。羅芒為了欺騙自己的妻子,仍像普通人一樣堅持工作日上班。但是,他的一天,經(jīng)常是在汽車里度過的,看雜志或者睡覺。作者曾有一聲輕輕的質(zhì)問,在那么多時光日月分分秒秒中,羅芒在汽車中頹然兀坐的時候,他想到了些什么。他的感官到底是敏銳、沉重、遲鈍還是麻木,他到底還能不能把真實的自己與謊言般的存在區(qū)分開來?謊言構(gòu)成了繁復(fù)細密的網(wǎng)絡(luò),層層疊疊,廣闊無垠,羅芒從中伸出頭來,眼中也是深層的迷惑。
      
      在審判羅芒的過程中,人們也無從判斷,羅芒所言,到底是確有其事,抑或只是一個新的謊言而已。此時,仿佛羅芒本身,已然混雜失陷在謊言中了。羅芒其人,成為了一個難以言說的存在,不論是對于他自身,還是于我們自己。
      
      文學(xué)或者倫理,語言或者謊言,清醒或者失陷,此面或者對面,總是有那么些時候,會歪歪斜斜滑向另一面。
      
      
      
  •   好看?
  •   不“好看”,但值得思考,這人每一步都可以回頭的,但他回不了頭了,讀完了是給自己一個提醒。
  •   用謊言來掩飾謊言什么的,最像噩夢了。
  •   認同樓上,我也覺得正是如此。
  •   我一直以為自己挺誠實來著,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撒謊成習(xí)慣了,雖然都是一些無關(guān)緊要,但是感覺仍然很難改過來啊,從小意識里好像就是這樣,唉。
    一個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一生要撒8.8萬個謊,唉,藍姐姐不撒謊么?
  •   撒謊啊,我也過了怕鼻子變長的年齡了。
  •   虛假的真實還是真實的虛假?
  •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是假亦真。真真假假,人,太復(fù)雜?。。?!
  •   而且隱瞞與謊言的關(guān)系我還搞不清楚,一個朋友跟我說,你知道的可以不說,但我老感覺我在撒謊似的。
  •   嗯,我覺得不同的,季羨林說過,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   我國的古人似乎對此掌握得更好,“見人只說三分話”。@澤宇。
  •   @云心 的確如此。
  •   所以信人也信三分咩?
  •   不要不信,也不必全信,相信同時也懷疑吧。
  •   我信卡米撒瑪。
  •   我信大自然。:)
  •   大自然快滅了把。
  •   O(∩_∩)O哈哈~,壞澤宇~
  •   呀,以前看過同名的電影(Daniel Auteuil),是Daniel Auteuil主演的,原來是真人真事呢。
  •   看完評論反而很想看看了...
  •   汗 居然有好心人幫我轉(zhuǎn)過來了。。。。。。
  •   寫得很好,悄然轉(zhuǎn)之 :)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