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集

出版時間:2005-6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楊武能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簡要介紹一下本書的三部分內容,具體說說它們各自新在何處:     第一部分論述德語文學。作為外國文學特別是西方文學重要的一支,德語文學是我真正意義的專業(yè)。我從事逭門專業(yè)的幸運在于,曾先后師從葉逢植、張威廉和馮至等杰出學者??杀M管如此,我卻不對自己的老師亦步亦趨,而是力圖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突破、有所前進。例如馮至先生是海內外公認的歌德專家,我雖在治學方向上步其后塵,卻在已另行出版的《走近歌德》一書中研究了他不曾顧及到的問題和作品,如《少年維特的煩惱》和《親和力》,或者他來不及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的作品,如詩歌和《浮士德》。拿眼前的“德語文學散論”來說,《走近歌德》之后的幾篇文章如《何只自強不息 ——“浮士德精神”別解與反思》、《思想家歌德》等等,也可謂別開生面,不乏新見。對歌德的研究如此,對其他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亦復如此,多數也言人所未言,因此便多少有了些價值。     與我率先強調歌德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一樣,我也第一個提出以德國文學為主體的德語文學是思想者的文學這一命題,從而闡明了它作為世界文學重要組成部分的根本特點和特殊價值。     再者,這部分的不少探討德語Novelle即中短篇小說的文章,在中國率先進行了德語中短篇小說理論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對中國讀者了解、認識和欣賞德語文學擅長的這一體裁樣式不無促進和幫助。須知,德語Novell e大多十分好看;廣大讀者能了解、欣賞德語Novelle,德語文學“不好看” 這個以偏概全的結論就有望得到修正。     我強調創(chuàng)新是我的學術追求,肯定“新”是我這部論文集的主要價值,不過話又說回來,在中國搞德語文學而做研究的人本來就不多,要在研究工作中有所創(chuàng)新并不難,要填補某項研究的空白也不難,甚至要成為研究某個小課題的第一人同樣不難。重要的是得有膽量并且有心;只要有膽、有心,實在是不難取得某些成就。因此,我對自己德語文學研究的成績,遠不如對我的翻譯成果重視;也自知搞學術基礎薄弱,難成大器,相反卻自詡具備成為文學翻譯家的特定氣質、素養(yǎng)和能力。這便是我學術研究用功不勤、成就差強人意的主觀思想根源。     第二部分談文學翻譯的實踐和理論。文學翻譯是我的至愛,進大學學外語原本就是為圓自己上高中時已開始做的當文學翻譯家的癡夢。從五十年代末開始堅持業(yè)余做文學翻譯至今,我深知一位好的譯者必須清楚文學翻譯的本質是什么,必須具備怎樣的學識和素養(yǎng),必須持有評判自己成果的正確標準。因此,在翻譯實踐的余暇,在注意翻譯理論發(fā)展動態(tài)的同時,也經常進行一些有關文學翻譯理論和規(guī)律的思考,并且藉與海內外同行交流的機會把自己的思考結果寫出來,如此便產生了這部分稱作“斷想”的幾篇文章。這樣的文章,不言而喻具有個人經驗總結的性質,難以做到深刻和系統(tǒng),然而卻源于實踐、發(fā)自肺腑、言之有物,富有獨特新鮮、別出心裁這樣一些優(yōu)點。     逭部分的其它文章雖寫作契機不同于“斷想”,但產生的基礎同樣都是自己的文學翻譯實踐,講的都是自己個人的真實感受,所以也一樣地富有個性,不可取代。     談得比較多也比較早的是文學翻譯的主體性問題。而今,它已成為譯學界的熱門話題和研究題目,令始作俑者之一和自視為譯學理論“票友”的區(qū)區(qū)深感欣慰。     第三部分涉及比較文學。從實招認,我之搞比較文學,勉強躋身所謂比較文學學者之列,甚而至于當上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的博士生導師,完全是出于自己做夢都不曾想到的偶然,完全由于幸運之神的關照、呵護,在我本人,實乃所謂的無意插柳,歪打正著也。

書籍目錄

自序:小草狂語第一輯:德語文學散論  德語文學--深邃、好看的思想者文學  偉大的功績 崇高的人格--淺論萊辛  號角與匕首--小議萊辛寓言  漫話《維特》  你知道嗎,"有只歌唱出了整個意大利"!  “西方向東方發(fā)出的問候”--淺論《西束合集》   智慧之書 世象之鏡--關于歌德的兩部史詩  何止"自強不息"!--"浮士德精神"別解與反思  思想家歌德  我是劍,我是火焰--海涅的生平、思想及創(chuàng)作  格林童話談片--譯林版《格林童話全集》譯后記  格林童話辯誣--析《成人格林童話》  威廉豪夫和德國藝術童話  Novelle--德語文學多姿多彩的奇葩  非驢非馬 生不逢辰--關于霍夫曼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接受  奇異的藍色花--從Novelle看德國浪漫派  施篤姆的詩意小說及其在中國之接受  “用金絲銀線織成的錦緞”--關于邁耶爾和他的歷史小說  反常,但不偶然--從保爾•海澤的成敗得失說開去  二十世紀德語文學述要  孤獨的風中之旗--象征主義詩人里爾克(上)  奔向無邊的宇宙--象征主義詩人里爾克(下)  《魔山》初探  藝術與人生的哲學思考--析《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  《新煩惱》"新"從何來  詩人伯爾及其它  “旅游文學”:《最后的世界》第二輯:文學翻譯斷想  闡釋、接受與再創(chuàng)造的循環(huán)--文學翻譯斷想之一  翻譯•解釋•闡釋--文學翻譯斷想之二  尷尬與自如 傲慢與自卑--文學翻譯家心理人格漫說  歌德與文學翻譯  簞路藍縷 功不可沒--郭沫若與德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  美玉與蠟泥--文學翻譯批評管窺  我譯《維特》  智者與智者的對話--許鈞著《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漫評  再談文學翻譯主體  學無止境譯無止境--《楊武能譯文集》自序第三輯:比較文學亂彈  十七、十八世紀中國文化在西方的傳播  衛(wèi)禮賢--“中國在西方的精神使者”  “中國的書和關于中國的書”  道的尋求  歌德與比較文學  中德文學姻緣  百年回響歌一曲:《浮士德》在中國之接受  《陰謀與愛情》在中國  從卡夫卡看現(xiàn)代德語文學在中國的接受  馮至與德語詩歌  漢學家克拉普洛特-加龍省及其它--答X先生  歌德論“世界文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三葉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楊武能的這本書是非常值得學德語文學的人看的,雖然是繁體字,但是內容非常好,有很多關于德國名家的作品及作家分析.
  •   還不錯,但適合讀過楊武能原著翻譯的人,作為反思看。
  •   內容不錯,缺點就是書的封皮磨得舊舊的,2005年出版的書倉庫里放著也不至于就這樣了吧
  •   內容還沒讀,硬皮精裝,就是那個外紙皮很破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