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的雕塑藝術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山東畫報  作者:劉鳳君  頁數(shù):31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古代文物中,雕塑藝術品不但內(nèi)容豐富、種類齊全、時代蟬聯(lián),而且質(zhì)地堅硬、易于保存,是古代物質(zh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考古學角度研究雕塑藝術,不僅能利用科學的手段了解雕塑的材質(zhì)、年代、用途等,還能從時代變遷角度考察雕塑藝術的發(fā)展、演變。劉風君教授長期從事美術考古研究,是國內(nèi)美術考古學科帶頭人。本書按照時代先后,用考古學方法,結(jié)合文獻記載,對古代不同類型和不同時期發(fā)現(xiàn)的雕塑藝術品重點作了史學研究和藝術分析,圖文互動,深入淺出,既富有學術創(chuàng)見,又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知識性。

作者簡介

劉鳳君,山東蒙陰人,197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考古系,現(xiàn)為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書法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學、藝術學、考古學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美術考古和藝術史教學研究與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
已出版《中國古代陶瓷藝術》、《考古學與雕塑藝術史研究》、《美術考古學導論》、《山東佛像藝術》、《美術考古學100問》和《昌樂骨刻文》等學術專著。2001年10月《美術考古學導論》被《中國文物報》評選為10種20世紀中國文博考古最佳論著之一。
2002年作者被中國文物報社評為中國文博考古百位名家之一,2004年被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西山服務局聘為中國當代書法名家。
作者是中國美術考古學科創(chuàng)建人、“青州風格”佛像提出者、濟南四門塔佛頭像回歸的文化使者、昌樂骨刻文的發(fā)現(xiàn)者和鑒定者、昌樂石祖林的發(fā)現(xiàn)者。

書籍目錄

考古學與中國雕塑藝術史研究雕塑藝術技法的考古學研究遠古的美和愛之神——中國史前裸體女塑像分析鐫刻的文明進程——新石器時代與銅石并用時代的雕塑藝術天工造就的美石,如醉如狂的情感——中國古代玉器審美古之君子必佩玉——商周玉雕佩飾研究帝國三軍,雄風猶存——秦始皇陵兵馬俑在世界古代雕塑史中的地位凝固的民族靈魂——漢唐伏羲女媧畫像藝術佛非佛,神仙方術已融合——中國早期佛教雕塑藝術研究天生奇石鬼斧功,昂首天外群像生——東漢魏晉陵墓神道石雕藝術千古哲人,永恒妙諦——南北朝佛教的深入傳播與佛像雕塑藝術的發(fā)展東方神韻,世界佳作——青州地區(qū)北朝晚期石佛像與“青州風格”北朝畫像漢時源,孝感動天與時行——北朝陵墓石雕畫像藝術的發(fā)展與源流春蠶吐絲刀筆功,美在意外妙傳神——隋唐陵墓石線雕畫內(nèi)容與藝術風格虎年談虎,兔年說兔——隋唐墓葬石雕十二屬神考君臨天下,帝王雄風——唐乾陵石雕的淵源及其對后來帝陵石雕的影響造型盡是傳情處,泥像巧得形與神——晉祠圣母殿宋塑侍女深度的藝術表現(xiàn)力精美的花瓶生命的壺——明代德化窯瓷塑觀音像的時代特征附:昌樂石祖林發(fā)現(xiàn)記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考古學與中國雕塑藝術史研究在古代文物中,雕塑藝術不但內(nèi)容豐富、種類齊全、時代蟬聯(lián),而且質(zhì)地堅硬、易于保存,是古代物質(zhì)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美術史研究的主要對象,而且也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考古學與雕塑藝術史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雕塑與繪畫、建筑等同屬美術范疇,具有史料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的雙重性。目前對于它的研究與它本身在歷史上所起過的作用很不相稱,雖有時隸屬于美術考古,但經(jīng)常只是作為一部分次要內(nèi)容偶被涉及??脊殴ぷ髡吆褪穼W工作者多重視雕塑藝術的史料價值,美術工作者多用藝術欣賞的眼光看待它,真正從社會文化史角度作綜合研究者甚少?;谝陨显颍艺J為把考古學的研究與雕塑史的研究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使二者互相滲透、相互增益,真正成為社會文化史研究領域中的一門學科。正如英國考古學家格林·丹尼爾所說:“滿身塵土的考古學家和藝術家之間的鴻溝并沒有在日益加寬,它應該縮小,直至消滅?!币恍M向聯(lián)系的考古學分支學科的出現(xiàn),是考古學深入發(fā)展的表現(xiàn)??脊艑W是一門涉及面極廣的學科,與許多學科都有密切聯(lián)系,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廣泛研究,才能完成各項研究任務??脊艑W與雕塑藝術史研究也是考古學的分支,她將會為考古學的深入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古代雕塑藝術主要是在考古調(diào)查和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的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可分為雕刻和捏塑兩大部分。雕刻藝術主要有石雕、玉雕、磚雕、骨雕、木雕、竹雕、牙雕和金屬雕鑄等;捏塑藝術主要有泥塑、陶塑、瓷塑等。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所包含的內(nèi)容題材非常廣泛,劉開渠先生認為,雕塑藝術“有兩種創(chuàng)作主流:一是以服務于封建統(tǒng)治和宗教為目的的;一是以描寫社會生活及表現(xiàn)人的思想感情為內(nèi)容。前者的作用是教人服從、崇拜、信仰,后者是有啟發(fā)人向往社會生活和認識人的思想、感情的藝術效果。”史巖先生認為,雕塑藝術“大體歸納為工藝雕塑、建筑裝飾、陵墓表飾、墓室雕刻、明器藝術、宗教造像、紀念雕塑以及民間雕塑等類。”蒙各位先生的指陳,我初步把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分為世俗雕塑和宗教雕塑兩大部分。世俗雕塑先于宗教雕塑,在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長河中,它自始至終占居著主導地位,計有工藝雕塑(主要指一些陳設、觀賞、佩飾和作其它各種日常用途的木雕、玉雕、石雕、竹雕、

后記

我的這本拙著自1991年出版以來,好評較多,比較集中的一點就是夸獎語言優(yōu)美生動。在2002年我再版了1995年出版的另一本拙著《美術考古學導論》,我也盼望這本拙著也能再版和讀者見面。 真是美意遂愿。2007年10月山東畫報出版社秦超編輯告訴我,他仔細看過這本書,并做過市場調(diào)查,認為本書值得再版。經(jīng)過半年多的努力,2008年6月校對了第一遍清樣。后來由于我的精力全部轉(zhuǎn)移到編著《昌樂骨刻文》一書,使本書的出版拖延至現(xiàn)在。2005年我第一次見到和認定昌樂骨刻文,但真正發(fā)現(xiàn)它是龍山文化時期東夷族創(chuàng)造和使用的一種文字,應是2007年7月我見到肖廣德收藏的一批骨刻文后。自此以后,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鑒定和研究昌樂骨刻文上。我拜訪過一些有關專家,但使我很失望,他們多數(shù)人和我的看法不一樣,認為不值得研究。我認為沒有必要爭下去,自己努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和媒體聯(lián)系,加強宣傳;二是抓緊編著《昌樂骨刻文》一書,爭取早日公諸社會。讓全社會都來關注這件事情;三是抓緊和有關專家聯(lián)系,請他們實地考察和觀察分析骨刻文。我分別在2007年7月30日和2008年1月7日兩次邀請北京和山東的專家進行分析研討,我的發(fā)現(xiàn)和鑒定意見基本得到了他們的贊同。刻不容緩,日夜忙碌,在2008年12月《昌樂骨刻文》正式出版。

編輯推薦

《考古中的雕塑藝術》為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考古中的雕塑藝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書籍還是從考古的角度訴說中國的雕塑 很有意思 可以學習書中的研究方法 比較好
  •   還沒有看完。但是,初讀幾章就知道它是一本好書了。內(nèi)容很詳實,收益了。
  •   這本書太臟了,就不能發(fā)本干凈點的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