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作者:楊力 頁數(shù):276
Tag標簽:無
前言
序言:百病從心起,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高度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并指出:“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高速度、高競爭、高壓力像三座大山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以致心理健康不堪一擊,心理疾患不斷升溫,人的精神狀態(tài)常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心理養(yǎng)生可謂重中之重?!饵S帝內經》中有關心理養(yǎng)生的理論博大精深,無論在心理生理、心理病理以及心理治療方面都有精湛的論述,是兩千年來中國人心理養(yǎng)生、心理健康、心理治療的偉大寶典。人生活在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人際關系相對單純的古代尚且如此看重心理的困擾,而況當今?!我們知道,人不可能回避現(xiàn)實。我們只有面對現(xiàn)實,成為駕馭心靈的主人而不是奴隸,才能擺脫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才能成功。因為打開心鎖的鑰匙其實就握在自己手中。百病從心起,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讓我們一起進入《黃帝內經》這座神秘的殿堂,去吸取其中卓越的心理養(yǎng)生智慧,從而幫助我們成為有較高心理素質的人,去勇敢面對復雜的人生。最后讓我們牢記:百病從心起,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人老心先老,心不老則全身不老。楊力 2009年11月寫于北京
內容概要
心寬病自去,養(yǎng)生的根本是心理養(yǎng)生。當今,健康的最大殺手是生活壓力,科學健康的心理調適才能更好地放松身體,才能抵御各種身體和心理疾病的侵襲??茖W的心理調適也是減輕疾病的重要途徑。 本書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黃帝內經》中的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結合當今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介紹了《黃帝內經》中相應的心理養(yǎng)生原則和方法,包括品德修養(yǎng)、順時調神、悅納自我、節(jié)制欲求、調節(jié)情志、清靜養(yǎng)神、調節(jié)個性特征等。 《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yǎng)生方法不同于西方舶來的心理養(yǎng)生法,相信這一點可為當代人的心理健康調節(jié)提供一條有效的途徑。 本書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故事和案例糅合其中,趣味性和知識性強,可作為各界人士進行心理調節(jié)的實用讀本。
作者簡介
楊力,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研究院教授、中醫(yī)養(yǎng)生專家,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
楊力教授學識淵博,從事《黃帝內經》、《易經》教學研究近30年。近年來全身心投入中醫(yī)養(yǎng)生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其中醫(yī)養(yǎng)生公益講座已在全國巡講近千場,包括中央電
書籍目錄
第1章 《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yǎng)之秘“形神合一”:心理養(yǎng)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心主神明:心為全身之主,心理活動也不例外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健康長壽的養(yǎng)生圣經 性格決定命運:揭秘《黃帝內經》中的五類性格 “于整體之中求和諧”的《黃帝內經》養(yǎng)生觀 七情是五臟六腑健康的“晴雨表” 第2章 百害因于病之秘七情適度是健康之母 喜傷心,恐勝喜而化之 怒傷肝,悲勝怒而制之 思傷脾,怒勝思而解之 憂傷肺,喜勝憂而緩之 恐傷腎,思勝恐而治之 第3章 百病生于心之秘精神內傷,身必敗之 百病生于氣 思慮太過,茶飯不思 心情不悅,疾病尤重 負面思考,易做噩夢 疑病癥是心理不安的轉移 欲求無度必傷身 不做林妹妹,郁美人無人賞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謹防相思病 情緒過激,竟然讓人一夜白發(fā) 心理矛盾沖突,神經衰弱易犯 癌癥患者絕大多數(shù)是被嚇死的 第4章 人病心先病之秘“高下不相慕”,平常心最好 自私自利招百病,無私利人??鞓?遠離嫉妒,根除疾病 心平氣和,養(yǎng)生之本 提倡冥想,精神內守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脾氣發(fā)出來,疾病不會來 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 世間諸事,往好處想 第5章 人老心先老之秘仁者壽,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其德 平衡心理,遠離衰亡 通往虛靈境界的奧妙:“正視現(xiàn)實,明鑒自己,完善自我” 阻斷人體衰老,防治心理衰老很重要 心理疲勞:情志病的兇兆 夫妻恩愛更長壽,家庭和睦幸福多 接受衰老,正視死亡 第6章 心病異治之秘精英階層心理殤,自己需當撫慰師 人到中年,謹防心理危機 把握敦敏,保持童心 調護神氣,保胎安胎 第7章 順時調神之秘春季養(yǎng)生,調養(yǎng)情志重在養(yǎng)肝 夏季養(yǎng)生,重在靜心 秋季神養(yǎng),該收時一定要收 冬日養(yǎng)生,“無擾乎陽” 第8章 心病還需心藥醫(yī)之秘《黃帝內經》是心理治療的開創(chuàng)者 笑是治病的良藥 心寬一尺,病退一丈 選對音韻,快樂臟腑 人逢喜事精神爽 心安才能談理得 傷春悲秋,非藥能愈 養(yǎng)心也要關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在不幸中求生存,多點剛強 第9章 先治其心后治其身之秘世上無仙,全靠自己 凡事要想開,疾病就如紙老虎 長期心理沖突,易患高血壓 A型性格者要警惕冠心病 暗示性高的人屬于哮喘病高危人群 情緒越緊張,潰瘍病越多 緊張加失眠,科學用腦加誘導來催眠 治糖先治心,這樣才安心 神經衰弱,音樂幫忙 放松心理,減輕疼痛 關懷過度康復難,病人還要好心態(tài) 堅定信念,起死回生 第10章 心病還需外藥醫(yī)之秘祛心火,用百合 莫名煩惱,三七花是個寶 夜晚難眠心煩熱,牛黃清心神自安 抑郁堵心腎,蓮子來疏通 人到更年喜怒無度,可用酸棗仁來補救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yǎng)之秘“形神合一”:心理養(yǎng)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形,沒有神,那是一個死人。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無精打采地,像死人一般”,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形如果離開了神,形也灰飛煙滅了,生命也就結束了。中國人都愛好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內容也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靶紊窈弦弧?、“形與神俱”,是中醫(yī)養(yǎng)生的重要觀念,其主旨在于強調形體運動與精神調攝的統(tǒng)一,這是中醫(yī)養(yǎng)生的主要特色?!饵S帝內經》里,岐伯答黃帝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討論,這種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追求“形神合一”的思想是健康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這里的形呢,大家都知道,是身體的外在表現(xiàn),是神存在的物質基礎。神是什么呢?從心理學上來說,神不僅包括了人的意識、思維,也包括了人的生命活動的內在表現(xiàn),即性格、心理、精神活動、情緒反應、睡眠等,屬于功能作用。它們的關系很好理解:神為形主,是我們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它既能協(xié)調臟腑、氣血陰陽的變化來維持人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又能調節(jié)臟腑等組織使之主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緩沖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情志刺激,從而維持人體內環(huán)境與外環(huán)境的平衡。沒有神,形也就沒有了生命。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無精打采地,像死人一般”,就是因為形如果離開了神,形也灰飛煙滅了,生命也就結束了。一個人只有形,而沒有神,是萬萬不行的?,F(xiàn)在不少朋友為了雙眼皮,為了漂亮的鼻子,不惜花費成千上萬元去做一些像隆鼻、雙眼皮、隆胸等整形手術。當然,愛美之心并沒有錯,誰不愛美呢,只怪自己從娘胎里出來的時候,上帝有點偏心了。外在的美其實只要適當?shù)卮虬缱约壕涂梢粤恕R牢铱?,如果超過一定的范圍,像整形美容、不惜動刀子來改變自己,實在是沒有必要了。因為一個人的外在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內在精神財富是否富有,是否美。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當心情舒暢的時候,做起事來得心應手,不易疲勞,人也精神飛揚,神采奕奕。因為人在精神舒暢的時候,生理功能也處于最佳狀態(tài)。反之,當心理有壓力或某些因素影響使得心情很糟糕的時候,做起事來心不在焉、無精打采、效率不高而又容易出差錯,人的氣色也不好,時間長了,人還會因為壓力而出現(xiàn)種種身心疾病。這是因為,心情不好使人體的生理功能也隨之下降。因此,古代養(yǎng)生家認為,要想有一個健全的形體,首先要養(yǎng)神?!饵S帝內經》里說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精神內傷,身必敗亡”都告訴我們,中醫(yī)養(yǎng)生學強調形神共養(yǎng),不僅要求注意形體的保養(yǎng),而且要注意精神的調攝,使得形體健康,精神健旺,形體和精神協(xié)調平衡,方能預防疾病,延年益壽。養(yǎng)神四方第一,和喜怒。古代養(yǎng)生家說:“和喜怒”是智者養(yǎng)生之道。智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做駕馭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不能恣意任性,縱情發(fā)作。當要勃然大怒或歡喜若狂之時,可先做點別的事情,以便防止激烈情感的爆發(fā)。林則徐就在墻上掛著“制怒”的條幅,有些人在案頭或床邊寫上“冷靜”、“鎮(zhèn)定”之類警示語。當然也可用無聲語言的形式進行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第二,寬心境。要正確對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既不為非原則的無端瑣事而憂慮焦躁,也不為一時得失而牽腸掛肚。歷史上由于某種原因導致郁郁寡次而早夭的事例幾乎俯拾即是,如漢代的賈誼、三國時的曹植、唐代的李賀等。由此可見,心情的好壞密切關系著生命的進程。第三,應四時。《黃帝內經》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比说钠咔樽兓竟?jié)氣象變化有著密切關系。比如秋高氣爽,人的精神往往開朗、舒暢。冬天寒風凜凜,夏季烈日炎炎,人的心情也會變得煩躁、沉悶、壓抑。因此,精神活動也需隨著季節(jié)天氣變化而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調節(jié)。融和春日,蕃秀之夏,應常到戶外走走,遠眺山林亭閣,近聞鳥語花香,心中自然平添愉悅之情,心曠神怡。秋季景物蕭條,易引起老年人的垂暮之感,因此老年人要注意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因思念往昔親朋而傷感。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jié),應提早睡覺,晚些起身,使情緒意志藏匿安靜。第四,重養(yǎng)性。養(yǎng)性即指道德修養(yǎng),如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等。遠大的生活理想形成的精神情緒最穩(wěn)定,持續(xù)的時間最長久,影響的范圍最大,可以壓倒其他一切不良的精神情緒。達爾文一生受病痛折磨,也曾郁郁寡歡,但由于不知足地追求科學,使他忘卻了痛苦,常樂于奮斗之中,得享73歲高齡。楊力啟示:如果在生活中能夠真正做到養(yǎng)神四方,那么,就可以實現(xiàn)《素問?上古天真論》里說的“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所謂“精神內守”,主要是指人對自己的意識思維活動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自我鍛煉、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使之與機體、環(huán)境保持協(xié)調平衡而不紊亂的能力?!皟取贬槍ν舛?,“守”是堅守、保持的意思。“精神內守”強調了內環(huán)境——精神的安定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安“矎膩怼保饧淳袷爻钟趦?,人怎么會得病呢?心主神明:心為全身之主,心理活動也不例外通常,我們身體的各種情緒變化與人的大腦思維和心都有著密切關系。當你覺得情緒不好的時候,如果沒有心口發(fā)堵的感覺,你的病就不重;如果你感覺心堵得慌了,說明你病得不輕了?!饵S帝內經》認為,心是人之君主,是最高位的皇帝,主宰人體的全部精神、意識?!端貑?靈蘭秘典論》提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這是指“心主神明”,以一個小朝廷模式來類比心理現(xiàn)象;“心主血”,心血為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所以,接受外來事物而發(fā)生思維活動的過程,是由心來支配的。這里的“心”是指中醫(yī)的藏象之心,而不是解剖學上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的心臟。“神”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人身之神。“主”通俗地說就是主宰、統(tǒng)帥的意思。人的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是心神,心理活動也不例外。心神的主宰活動,首先體現(xiàn)在對臟腑生理功能活動的主導,以及由此而間接主宰心理活動。我們來具體看看《黃帝內經》是怎樣論述人體的小朝廷的,如表1-1所示。
編輯推薦
《心寬病自去(楊力揭示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yǎng)生之秘)》編輯推薦:百病從心起,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一看就懂、一用就靈的心理養(yǎng)生智慧?!氨n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七情適度是健康之母!“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是長壽之道!養(yǎng)生的根本是心理養(yǎng)生,心理養(yǎng)生能大大提高自愈力和免疫力。生活壓力大,更要加強心理養(yǎng)生!偶染疾病,心理養(yǎng)生可增強自愈力!想健康長壽,一定要做好心理養(yǎng)生!
名人推薦
逆轉疾病,恢復健康,只在一念之間寬心是心理養(yǎng)生的調節(jié)閥,寬心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一個不會寬心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往往處于緊張狀態(tài),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負擔加重進入惡性循環(huán)。而事實上,養(yǎng)生的最終或者說根本其實是心理的養(yǎng)生,“心變了”,承載“心”的身體必然要變。楊力教授著作的這本《楊力揭示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yǎng)生之秘——心寬病自去》乃是其作者本人多年的夙愿。這本書將《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yǎng)生秘法公之于世人,作者想讓萬千大眾都從中受益。一個人往往是先有了生病的思維模式,然后才真的患上癌癥等嚴重疾病。通俗地說,一個人必須先祛除頭腦中不健康的想法,才能恢復健康。所以,逆轉疾病的第一步就是下決心趕走疾病,恢復健康。要不要改變,只在一念之間。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的健康狀況。比如,楊力教授在書中舉了一個這樣的親身診病的例子:“我曾經接診過一位病人,自從下崗后就沒有好好吃過飯。尤其是下崗后的兩年,什么都不想做,都不想干,整天坐著發(fā)呆,經常出現(xiàn)心煩,不想吃飯,胃脹,打嗝,睡眠不好,夢多等癥狀。并且看什么都覺得不順心,看自己的老伴都心煩,兒媳婦,兒子,孩子就更受不了了。結果大家都搬出去了,就老太太一個人在家,可是她又難受了。家人在跟前她煩,家人不在跟前,她也覺得委屈,覺得自己有病家人不管,可是去檢查,又沒有什么問題。弄的病人家屬怎么都不是。病人還常常想著‘尋死’,活著沒意義。病人來找我時,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家人真怕她“成仙兒”了。求我趕緊給她治治。通過一番細聊,知道了她大體的癥狀,又看她唉聲嘆氣,我給她把脈,脈也細弱無力。最后確診為典型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我給他開了逍遙丸及一些方藥讓她回家調理,并且建議她去找心理咨詢師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調節(jié)性治療。通過心理脫敏治療,加上相應的藥物治療,終于在過了兩三個月之后。病人慢慢的好轉了。有一天還特意跑過來跟我說,感覺頭不那么脹了,也能吃飯了,睡眠也能睡了,心也不那么煩了,總的來說,病情不同程度上都有些好轉。當然在臨床上病情能達到像我的這位病人的癥狀,并不多見,但是心情不好,思慮過度時,不想吃飯倒是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黃帝內經》中有“思傷脾”之說。通俗的解釋就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動與肝臟的功能有關。當人受到精神刺激造成心情不暢、精神抑郁時,會影響肝臟功能的正常發(fā)揮。肝臟通過調節(jié)氣機輔助脾胃消化運輸飲食精微,肝氣郁結則氣機不利,則不思飲食。如果不想吃飯的情況繼續(xù)嚴重的發(fā)展下去時,就會出現(xiàn)沒有饑餓感,不想吃飯,病人就是幾天不吃飯都不覺的餓。勉強吃,不是肚子餓的不行了吃,而是覺的“我”不吃飯身體受不了,所以才勉強吃點。其實,不是說思慮太過,影響食欲,有害的心理因素還可以造成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和精神疾病。臨床證明,月經不調、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腦血管意外、皮膚病遺跡癌癥等都心理因素有關?!弊x過此書,你會感到非常震驚,我們很少意識到的心理活動,真的在損壞著我們的身體。當我們表現(xiàn)消極時,我們體內的激素分泌就會改變,使我們的免疫力降低,最終使我們人體生病。作者用自身的切身體會,真誠地展示了心理是如何影響身體健康的,提醒我們不僅要注意調整心態(tài),更教會我們放松身心的技巧,真的是最好的禮物。感謝作者帶來了這么好的書。最后,讓我們記住本書作者楊力教授所提倡的觀點:百病從心起,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百病由心生,心寬病自去。人體健康的重中之重這本《楊力揭示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yǎng)生之秘——心寬病自去》是中國首席中醫(yī)養(yǎng)生專家楊力教授首次揭示養(yǎng)生寶典《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yǎng)生之秘的著作。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已高度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并指出“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速度、高競爭、高壓力等三高,像三座大山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以致心理健康不堪一擊,心理疾患不斷升溫,人的精神狀態(tài)常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心理養(yǎng)生可謂重中之重?!饵S帝內經》的心理養(yǎng)生博大精深,無論在心理生理、心理病理以及心理治療方面都有精湛的論述,是兩千年來中國人心理養(yǎng)生、心理健康、心理治療的偉大寶典。楊力教授將其化繁為簡,寓深于淺,為我們娓娓道來其中的經典之理。本書將《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yǎng)生進行了精辟詳細的闡述,觀點新穎,有其獨到之處;內容嚴謹有其科學依據(jù);文筆生動有其通俗易懂之妙??芍^“一看就懂,一用就靈”的養(yǎng)生智慧。 其實,早在數(shù)百年前,在西方還沒有開始關注情緒對健康的影響之前,《黃帝內經》已經在較為系統(tǒng)的層面上開始闡釋心理和情志養(yǎng)生了。近來,一些學校和醫(yī)院開始有了正式的心理診療,在前幾年,這還被很多人當作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事實上,利用這種方式來幫助恢復人體的健康,在數(shù)千年前就已經出現(xiàn)了,自然,那時候人們不叫“心理治療”。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來看,叫情志相勝治療法。不僅古人如此,事實上,人食天地之氣所以生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內傷于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外傷于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然而,黃帝曰:“其無所遇邪氣,又無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可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除了七情、六淫外,還有尚未被認識的治病因素,那就是“鬼神致病說”。這里的“鬼神致病說”,不要僅僅是片面地去理解人們對于鬼神的迷信,更多的時候要從一種心理作用的角度去做一些解讀。時至今日,間或的還是能聽到一些人晚上不敢走夜路,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怕鬼”。其實每個人的心里都明白,世間沒有鬼,一定要說有鬼的話,那么,鬼在自己心中,也就是自己膽小而“心里有鬼”。這一點不僅我們現(xiàn)代人知曉,其實很多古人也認為鬼神不存在,而是心理因素致病的。古人云:“吾心無鬼,鬼何以侵之,吾心無邪,邪何以擾之,吾心無魔,魔何以襲之?!奔匆舱J同所謂的鬼神致病皆由心生而成。利用心理調節(jié)的方式來恢復身體健康,這在很多名醫(yī)那里都能得到驗證,比如:唐代名醫(yī)孫思邈,在其所著《千金要方》中,專有“養(yǎng)性”之論,不僅整理了唐以前有關調神養(yǎng)心方面的論述,還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可以算的上是對情志保健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子和在其所著《儒門事親》中,極為重視心理治療,對于《黃帝內經》的“以情勝情”療法,進行了深刻的研究,還創(chuàng)造了“習以平之”等意療方法;明、清時期,心理養(yǎng)生學說有了新的開拓和特點,如《攝生集覽》中提出“養(yǎng)神為首”,即雖然保養(yǎng)之法可數(shù)以萬計,但養(yǎng)神是第一位的,在睡眠與精神的關系方面,指出不寐與情志有關,倡導“入寐之法,首在清心”;在《遵生八箋》中還提倡鑒賞書畫、文房四寶、各種花卉及游覽、登高等活動,以陶冶情操為導向,實際上就是今天很多人所說的心靈之旅,是當今旅游、登山以健身心的先期倡導者。說到這兒,我們就要再次提到我們的偉大醫(yī)學寶典——《黃帝內經》,與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文集》相比來看,其心理保健思想更豐富,也更成熟。綜觀我們的《黃帝內經》,無論是在造成身心疾病的原因上,還是在這些疾病的發(fā)病原因上,甚至還包括對身心疾病的診斷和防治,都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并已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就拿身體之形和心靈之神來說,《黃帝內經》更早地認識到,形生神而又寓神,神又能駕御形體,而人只有形神統(tǒng)一才能身心健康,盡享天年。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