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禪語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星云大師  頁數(shù):312  譯者:禪如居士  
Tag標簽:無  

前言

   【序】   序   弘法利生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因緣下出家的,當時是棲霞律學院里年齡最小的沙彌。有一天讀到“僧伽應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yè)”,少不更事的我,這才知道出家人原來背負著如此神圣的使命?!? 此后,每當早課諷誦楞嚴咒,唱到“愿將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時,我都在心中發(fā)愿:“我將來一定要將全部的身心奉獻在弘法利生上。”   時至今日,我樂說不怠,也建立了各種佛教事業(yè)。在佛陀的加被下,我一生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了達到“弘法利生”這個愿心,而力行實踐?!? 我一生弘法無數(shù),感到最難的是如何契理契機。往往為了一篇講稿,而日夜揣摩聽眾心理;常常為了一句名相,而反復思考其中深意,為的是希望大家都能聽懂受用,并將佛法妙諦運用在生活上,以作為現(xiàn)實人生的指南。   一九九一年歲暮,我在臺北開大座,宣講“維摩經(jīng)”,《經(jīng)濟日報》副刊的主編到后臺趨訪,提及該報為了嘉惠讀者,企劃在副刊企業(yè)生活增辟“星云禪語”專欄,每逢周六定期刊登一次;基于“弘法利生”的理念,當然愿意共襄盛舉樂觀其成,但是我因為云游四海,恐怕不能按期供稿。后經(jīng)協(xié)調研議決定,由皈依弟子禪如依據(jù)我的演講、言行與思想脈絡代筆整理,經(jīng)我審閱輔導認可送刊。沒有想到“星云禪語”逐期出刊后,尚獲讀者嘉許,并獲甚多海內外報刊轉載。旅居菲律賓的作家張放先生更致函佛光山,表示說:您以通俗化的佛理軟化人心,鼓舞大眾向上,確為我們海外華僑帶來無限激勵,春風化雨普潤眾生……懇請您將在報刊發(fā)表的勵志小品,早日結集出書,俾廣流傳,區(qū)區(qū)心意,敬請參考是盼。   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印行了很多有價值的好書,有意將連載年余的“星云禪語”結集出版,并囑撰序,禪如亦認為能將代筆的文稿印成書,是一件極有意義的好事。   “弘法利生”是我力行實踐的愿心,“恒順眾生”是我廣結善緣的態(tài)度,謹撰述以上因緣,序《星云禪語》問世?!? 星云大師

內容概要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禪
  勘破紛擾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
  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讓人身心善美。
  本書精心挑選出了兩百余篇至理散文。從佛經(jīng)到事理,從人生經(jīng)歷到普羅故事,字字珠璣,句句參悟,娓娓道來,不覺醍醐灌頂,找到般若寶藏。本書稿原在臺灣報紙上專欄連載,受到了眾多讀者的喜愛,隨后結集出版。

作者簡介

  星云大師,1927年出生于江蘇楊州,12歲剃度出家,21歲時出任南京華藏寺住持,授記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9年赴臺灣,1967年創(chuàng)建佛光山,主張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yè)。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于五大洲成立170余個國家地區(qū)協(xié)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出版過多本圖書,銷量過百萬,并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余種語言,是受到眾多讀者喜愛的智慧禪師。
  禪如居士為星云大師弟子,負責整理發(fā)布《星云禪語》專欄和結集出版。

書籍目錄

序    隨緣歡喜
第一章  禪門風光
01 │ 禪門風光逍遙自在
02 │ 掃地、掃地、掃心地
03 │ 菩薩心腸 金剛手段
04 │ 山賊易擒 心賊難捉
05 │ 耳聞目見 事理難明
06 │ 四大本空 五蘊非有
07 │ 即心即佛 自在常樂
第二章  生活修養(yǎng)
01 │ 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
02 │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
03 │ 忍耐譏謗 莊嚴?;?br />04 │ 不念舊惡 與人為善
05 │ 知所進退 逍遙自在
06 │ 以舍忍覺 治貪嗔癡
07 │ 一言興邦 一言喪邦
08 │ 道心惟微 人心惟危
第三章  慈悲喜舍
01 │ 處貧居富 心安理得
02 │ 童叟無欺 和氣生財
03 │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04 │ 樂于布施 為善常樂
05 │ 施舍財物 有舍有得
06 │ 不貪無嗔 知足常樂
07 │ 般若智慧 虛空萬有
08 │ 勤于工作 服務人群
09 │ 慈悲喜舍 感恩圖報
第四章  談情說愛
01 │ 廣植福田 善結人緣
02 │ 境由心造 隨緣自在
03 │ 人生無?!∏鍍舳U悅
04 │ 持平常心 歷久彌新
05 │ 真空妙有 究竟涅槃
06 │ 未成佛道 先結人緣
07 │ 人人慈悲 處處祥和
08 │ 談情說愛 大慈大悲
09 │ 升華凈化 感情生活
第五章  幸福之道
01 │ 增進人生幸福之道
02 │ 幸福人生順乎自然
03 │ 如何促進家庭幸福
04 │ 如何過得自由自在
05 │ 從寧靜中安頓身心
06 │ 從自制中克制物欲
07 │ 從空無中認識人生
08 │ 建立和諧人際關系
09 │ 面對老病自求多福
第六章  因果福報
01 │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02 │ 善惡諸業(yè) 果報分明
03 │ 佛教實有 不尚玄想
04 │ 小疑小悟 大疑大悟
05 │ 自覺心安 天君泰然
06 │ 誠實無欺 廣結善緣
07 │ 虔誠懺悔 廣種福田
08 │ 化無力感為感恩心
09 │ 不去計較就沒煩惱
第七章  弘法利生
01 │ 境界超越 祈愿升華
02 │ 隨其心凈 則國土凈
03 │ 弘法利生 合理生活
04 │ 受持戒律 得證圣果
05 │ 真誠修行 身心并重
06 │ 當頭棒喝 暮鼓晨鐘
07 │ 端正觀念 振興佛教
第八章  結善緣
01 │ 尊重與包容
02 │ 我是個什么東西
03 │ 自利利他
04 │ 做人要爭氣
05 │ 行善去惡
06 │ 不著痕跡的善人
07 │ 隨他去吧
第九章  談修心
01 │ 有道者的心態(tài)
02 │ 耕好自己的心田
03 │ 心在何處 何處安心
04 │ 心能安四方皆好
05 │ 用懺悔凈化身心
06 │ 內心財富無價寶
07 │ 安定心境有妙法
第十章  論人生
01 │ 塑造形象 厚植人脈
02 │ 禮貌是我的水準
03 │ 促進良好人際關系
04 │ 用慈悲心解世間苦
05 │ 懂得珍惜才懂得愛
06 │ 到達常樂的彼岸
第十一章  話苦樂
01 │ 苦樂一線間
02 │ 孝親要及時
03 │ 善事父母 即是事佛
04 │ 說話的藝術
05 │ 旅游參訪 見識增廣
06 │ 簡單生活 性靈純凈
07 │ 因緣福報 知足常樂
第十二章  悲眾生
01 │ 改變命運靠自己
02 │ 情到多時反轉薄
03 │ 悲智愿行
04 │ 拂塵除垢
05 │ 長壽十法
06 │ 老當益壯 自求多福
07 │ 心凈身安
第十三章  度有情
01 │ 處處能度眾
02 │ 拜觀音 學觀音
03 │ 蓮花合掌禪意深
04 │ 勇于當下承擔
05 │ 念佛不忘救國
跋一  佛光緣
跋二  與佛有緣
附錄  求法應有正確認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禪與生活   01  禪與現(xiàn)代人的生活   明心見性,悟道歸源;   自我觀照,反求諸己。   現(xiàn)代人的生活,普遍傾向追求感官的刺激以為快樂。其實,如果能夠放下外緣觀照禪心,那才是快樂的泉源;進一步實踐自在淡泊的生活,更可以體悟禪悅法喜。   禪是什么?“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禪,是智慧、是真心、是人間的奇葩,更是人類的寶藏。因為“禪”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特列舉四點來說明“禪與現(xiàn)代人的生活”:   禪的人間社會性。禪有人間的社會性,因為禪不是少數(shù)人的,佛陀在靈山會上,把禪法傳給了拈花微笑的大迦葉尊者,但把禪心交給了佛性本具的每一眾生。“春城無處不飛花”,同樣的“人間到處有禪機”,僅從禪的名稱,就可看出禪的社會性,諸如禪詩、禪話、禪心、禪悅、禪味、禪行等,人間社會到處有禪者,山林水邊、陋巷鬧市,不分僧俗、不計男女,人人可參禪,處處可問道,所謂“一缽千家飯,禪僧萬里游”。禪者的云游行腳,就是那么的人間化、社會化?!? 現(xiàn)今人間現(xiàn)實社會,到處充溢功利、自私、狹窄、執(zhí)著、貪戾與暴力,更亟需真正的禪者以安詳、放下、大公、寬廣、空無與慈悲的良方來對治?!? 禪的時空普遍性。禪如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在禪里,沒有時間的長短,沒有空間的遠近,沒有人我的是非,剎那之中有永恒,一念之中有三千;也就是說“心中有事虛空小,心中無事一床寬”,因為真正的禪者,對時空有普遍性的悟入?!? 參禪學佛首重開悟,只要一悟,就能開竅(一點通萬事靈),說到“悟”,必須透過禪定才可以體驗,一旦開悟,就可以領略到時間的永恒、體會出空間的無邊,“悟”在人我里,完全生佛平等,在時空里,完全法界一如,換句話說:真正證悟,諸法普遍平等,了然平常心即是道?!? 禪的自尊規(guī)范性。“魔來魔斬、佛來佛斬”“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禪是絕對的超越、絕對的自尊。真正的禪者,具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自尊精神,他的修行是“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更新,不斷凈化”“自我實踐,不向外求”與“自我離相,不計內外”?!? 因為真正的禪者,重視生活規(guī)范與自尊自愛,在現(xiàn)今這個脫序、自私自利的現(xiàn)實社會,有正見良知的現(xiàn)代人,實在應該學習禪者“自我觀照、反求諸己”的風范?!? 禪的生活實踐性。自古以來,禪者都重視生活,諸如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雪峰的飯頭、洞山的香燈、道元的種菜、鴻山的粉墻……說明禪者非常重視生活實踐,離開了生活,固然沒有禪,離開了工作,更無法深入禪心?!? 現(xiàn)今社會分工合作,士農工商各有所業(yè),我們能以“感恩”“惜福”的心情,專心做好工作也就是參禪;所以禪與現(xiàn)代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陳履安居士提倡“在工作中修行”,就是最好的見證?!? 02  持平常心   參生活禪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上引佛偈是說:我們的心是一座充滿寶藏的靈山,儲蘊著無比豐富的資源,而眾生愚癡,不知道開采自身的寶藏,反而舍本逐末,一味盲目地去向外尋找。   蓮池大師也有一首禪詩:“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就是詮釋我們學佛求道,不要盲目到處攀緣奔波,最重要的應該持平常心,參生活禪?!? 有人常常慨嘆:“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別人的“心”固然不容易了解,我們自己的“心”自我又能掌握幾分?“心猿意馬”就是指我們的心瞬息萬變、捉摸不透,如何才能使我們這顆浮蕩的心安定下來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無門禪師這首詩偈提示我們,盡管時序上有春、夏、秋、冬的遞嬗更替,眾生有東、南、西、北的奔波離異,如果我們能夠將一切萬緣放下,心中坦蕩無物,自然有一番自在、瀟灑的悠游境界。   在佛經(jīng)上記載一則故事說:有一天,“心”向主人提出抗議表示——你每天清晨起床,我這顆心就為你睜開眼睛,觀看浮生百態(tài);你想穿衣,我就為你穿衣避寒;你想漱洗沐浴,我就為你凈身;甚至大小便溺,我都毫無怨尤地幫助你。我們的關系如同唇齒一般密切,凡事你應該跟我有個商量,但是一旦要學佛求道,你卻背個臭皮囊東奔西跑,忙忙碌碌地向外攀緣尋找,而不知道返求于我,其實你要追尋的“道”并不在其他的地方,道就在自己的心中??!   唐朝景岑禪師說:“平常心即是道”,所謂平常心就是“累了應該休息,餓了應該吃飯”(原文為:“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熱即取涼,寒即向火”)。而現(xiàn)代人則往往累了不知道要休息,餓了沒有好好吃飯。平常生活所表現(xiàn)的衣、食、住、行本來應該是喜悅的事,但是往往因為心中另有所系,以致不能享受它的情趣,而把生活變成勉強。當然,工作中也同樣有許多情趣,但又有多少人能在工作中體驗到那就是生命之美呢?   《金剛經(jīng)》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非是教人回歸到生活,不要在生活上添加絲毫的勉強和造作。那時,所發(fā)出來的心智才是真心,在真心觀照之下,一切都會感到親切自在。所以我們要學佛求道,應該“持平常心,參生活禪”?!? 03  “平常心”即是道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一般人談到修行,常將范圍局限在打坐、念佛、誦經(jīng)、持午、閉關等在名相上的修行。誠然,念佛與誦經(jīng)等,當然也是修行的法門,但是,卻忽略了發(fā)心、弘法、講學、著作、創(chuàng)業(yè)、利眾,乃至隨喜、隨緣,一切善行義舉都是修持?!? 在圣者的境界中,“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認為搬柴運水無非參禪,平素行住坐臥皆有佛法;而持平常心,修生活禪,更是禪者倡導的。   佛經(jīng)中有段記載說,律宗的有源和尚,向大珠慧海禪師請教:“如何修持用功?”   慧海禪師簡要地回答:“用功要持平常心,平常心即是道。”更進一步地詮釋所謂平常心,即是“肚子餓時吃飯,身體困時睡覺”。因為一般人執(zhí)著于五味六塵,所以吃飯時百般挑剔,挑肥揀瘦,食不甘味;睡覺時輾轉反側,胡思亂想,千般計較?!? 而禪者已經(jīng)體悟“萬法皆空”之法性,了知五味六塵一切不可得,所以能夠平平常常吃飯,安安逸逸睡覺。這也就是說,修行要在生活中修行,要在無功中修行?!? 現(xiàn)在有些初發(fā)學佛修行的人,妄想“了脫生死”的問題,卻不顧“處理生活”的問題。經(jīng)常一知半解地鬧著“閉關”“住山”“持午”(即過午不食)……借口修行,而逃避弘法利生的責任,甚至有些走火入魔的所謂修行者,借口“不理紅塵瑣事,閉關黃卷青燈”,這一小撮“修行者”,縱使能解脫入道,也不過是個“自了漢”。   有兩位佛教長老的諍言,值得我們學佛的人省思——印順長老說:“放棄弘法利生甚或修學佛法的責任,只是借口修行,那是懶惰的代名詞罷了!”另一位道源長老說:“只是口頭說修行的人,佛教都快給他們修完了!”(不容諱言,中國佛教亟需振興現(xiàn)代化。)   現(xiàn)在社會(未法時代)有許多人自稱開悟得道,標榜自己修行過人,甚至還會“顯示賣弄神通,企求嘩眾取寵”,其實都是不可思議的;大凡一個真正的證悟者,從不自高自大,從不標新立異,所謂平常心即是道。   在過往的高僧大德的典范中,我們發(fā)現(xiàn):趙州禪師八十猶行腳;道元禪師老年任雜務;佛陀晚年仍托缽行化;維摩病中亦不忘說法。如來常說:“我是僧中的一個!”這種風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六百卷《大般若經(jīng)》,其實可以用十六個字概括它的中心思想,即“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修行持、無證悟道”。說明了悟道是無功之事,甚至布施、度生、修行都是無功之事,因為“真如界內,總生佛之假名;實相門里,無自他之形象”。亦即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絕。”   總之,我們參禪學佛,一定要真修實學,不要自我標榜、不要自贊毀他。修行,要修無功之行?!? 04  日日皆是好日   說好話,行善事;   常反省,多歡喜?!?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日日皆是好時節(jié)。”禪宗說:“日日皆是好日”,蕓蕓眾生如果把每一天都生活得很實在,天天過得好,月月過得好,年年過得好,一生也就不算虛度?!? 我們如何過一日的生活,這里有四點建議:   每日多說好話。先賢袁了凡先生,他每天都要用“功過格”檢討自己的功過,反省一天之中有多少功過得失,并且老實地做成記錄。我們也可以自己盤算一下,每天自己說了多少好話,譬如說:“你早!”“你好!”“謝謝你!”“對不起!”以及“我有什么能為你服務的嗎?”常說一些贊美別人的好話,自然能廣結善緣、化解煩惱,使自己每天的日子過得美好?!? 每日多行善事。童子軍“日行一善”,我們一天之中有沒有錯過多行善事的機會呢?看到垃圾果屑,隨手撿起來,搭乘公車讓座老弱婦孺,乃至在工作上多給別人一點協(xié)助與服務……每天多做一點好事,自己的生活會更加充實。   每日經(jīng)常反省。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一般人常喜歡指責、批評別人,疏于檢討、反省自己,如果能夠自己經(jīng)常反?。?ldquo;我今天講的話適當嗎?做的事周全嗎?有沒有什么地方傷害了別人……”人只要能夠經(jīng)常自我反省,就會改過遷善,多積功德?!? 每日常常歡喜。你對鏡子笑、鏡中會出現(xiàn)笑臉。如果一個人整天憂愁滿面,一副非常煩惱的樣子,冷漠的態(tài)度會疏遠別人,使自己的日子更難過;常持“平常心”,多從好的方面去設想,吃飯時放開肚皮吃飯,睡覺時安心坦然睡覺,“一切隨緣、隨喜;力求自在、自然”。 那么,你就會有顆喜樂的心,微笑的臉,帶給自己快樂,也使別人分享你的喜悅,日子豈不是很好過了?   總而言之,每個人每天都要生活,每天我們能夠“多說好話、多行善事;經(jīng)常反省,常常歡喜”,深信,你每天就會生活得充實而美好。   05  世間知見 似是而非   邪知邪見,似是而非,使人沉淪;   正知正見,明心見性,使人自在。   陽光下的萬事萬物,千差萬別,世間上的蕓蕓眾生,對于事物的看法,也有種種不同的見解。一般凡俗“以五欲六塵為樂”“以立德立功為實”“以百年長壽為久”“以迷信執(zhí)我為真”,世間這些似是而非的知見,由于眾口鑠金,積非成是,源于理念不清,進而污染了我們的心性,使我們沉淪墮落?!? 世間以五欲六塵為樂。不容諱言,世間大部分的人,常以物質感官的享受為快樂,追逐于聲色犬馬;事實上,這種肉體上的享受并不是最終的快樂,心靈上的舒坦自在才是真正的快樂。   有的人擁有萬貫家財,嬌妻美妾;住富麗的高樓大廈,穿名貴的綾羅綢緞,入室有僮仆服侍,出門有轎車代步,但是卻沒有一顆靈悟的“真心”,去體會生命的真正意義所在。欠缺這種真心的人,即使擁有全世界的財富,仍然是一個貧乏的人。冷眼靜觀,在我們這個金權掛帥的現(xiàn)實社會中,卻到處充滿了這種貧乏的富人。   佛經(jīng)說:五欲六塵的享樂,是有濡有染的;有濡是有缺憾,有染是有私心,有缺憾有私心即有煩惱。例如有人貪戀飲食之美、男女之歡而不知節(jié)制,仿佛飛蛾撲火,春蠶作繭,自陷于痛苦的深淵而渾然不知。世俗的享樂猶如劍上涂蜜,雖說味道甘美,卻有殺身殞命的危險。我們參禪學佛,首先要運用般若智慧,去透視五欲六塵的虛假,才能追求真實清凈的法樂禪悅?!? 世間以立德立功為實。有的人對于物質享受,雖然能夠不忮不求,超然隨緣;但是卻以建立功勛、留名青史作為人生奮斗的目標。立功立德固然為人生努力的方向,但是僅止于世間的成就;除此之外,身心的清凈、人格的升華,乃至出世慧命的證成更為重要?!? 常聽到這樣似是而非的論調:宗教是勸人向善的,只要心地善良就夠了,不必信奉什么宗教。其實這種觀念是一種偏差愚癡的看法,心好就不必信仰宗教,心好就不要吃飯行嗎?心好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條件,生命的真正意義不僅如此,立功立德縱能留名千古,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發(fā)揮普度眾生的菩提大愿,從事服務大眾的事業(yè),我們的生命,不就更能擴充,更具價值嗎?   世間以百年長壽為久。長命百歲是一般人熱切的希望,現(xiàn)今醫(yī)藥發(fā)達,更有許多增長生命的方法手段,究竟多少春秋才算是長壽呢?   世間的壽命縱然長壽如彭祖,充其量也不過八百歲月,和宇宙的亙古悠久相比,實在太短暫了;我們人生應該追求的是永恒無限的無量壽,證悟永遠不生不滅的真實生命,而不僅僅是蜉蝣若寄的數(shù)十載寒暑;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活了多少歲數(shù),而在于是否真實地活過,如果一個人已經(jīng)充分發(fā)揮了生命的內涵,縱然是剎那,也是永恒?!? 世間以迷信執(zhí)我為真。有人譏諷信仰宗教為迷信,而不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卻常有迷信的行為:諸如每逢結婚壽誕,大事鋪張,殺雞宰羊,濫殺生靈,飲宴作樂,不但違背了慶生的心意,更悖逆了慈悲的精神;更有些人發(fā)生爭執(zhí)時,到寺廟斬雞頭賭重咒,這種迷信的行為既愚昧又殘忍;遇到難題時,會算命問卜祈求指點,吃香灰燒金紙,望消災化厄……這種種迷信執(zhí)我的盲目知見,是令人不能茍同的?!? 總而言之,世間的知見大抵似是而非,其原因導源于理念不清,心性污染;由于無明造化,無法明心見性:“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們只要勤加拂拭,以般若智慧滌凈知見,就能使心靈清靜,清涼自在。   06  脫離邪非 清凈自在   觀身不凈,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世間現(xiàn)象千差萬別,眾生對萬象的見解看法,也有種種層次的分別。如同小學生有他童稚純真的看法,中學生有他年輕浪漫的想法,大學生有他深遠超邁的見地,隨著每個人年齡、閱歷、根基的不同,知見也有深淺高下的不同境界?!? 佛教對知見抱持什么樣的看法?什么才是佛教的知見?佛教常講正知正見,也就是說要培養(yǎng)正確的見識,作為追求真理的啟門磚?!? 佛陀常講“四念住”“四依法”“三法印”“八正道”,也就是佛教正見的菁華,這些道理在佛經(jīng)中有詳盡的闡揚,以下僅簡略加以扼要說明:   四念住。四念住又稱為四念處,意思是告訴我們,要把心念系著于“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四個法門之上,從苦、空、無常、無我去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   在凡夫俗子的思想觀念里,總以為肉軀是實在的,因此為滋養(yǎng)、妝扮而勞苦煩惱,“觀身不凈”能破除我們對身體的執(zhí)著,了解色身的虛幻不實,從而去追求真實不滅的法身慧命;“觀受是苦”提示我們人生苦多于樂,而我們卻無明造作,制造更多的痛苦,不知道自求多福,利益他人;“觀心無常”告訴我們心念如瀑布湍流,念念不停,瞬間即逝,而我們卻不知小心攝護,任意讓它在生死海中浮沉生滅;“觀法無我”說明世間萬法變化無常,沒有一法是一成不變的,不能稍有執(zhí)著,如果執(zhí)持有我,痛苦煩惱就接踵而至。能夠以“四念住”的法門去認識宇宙真相,我們的身心才能清凈自在?!? 四依法。所謂四依法就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依法不依人”,是要我們依止永恒不變的真理,而不依靠有生滅現(xiàn)象的某一個人;“依義不依語”,是要我們從義理本身去把握真理的內涵,而不執(zhí)著滿足于語言文字的游戲;“依智不依識”,是要我們依據(jù)般若智能為人生行為的規(guī)范,而不依順一般的俗知俗見;“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是要我們依持宇宙真理,而不盲從方便邪說。“四依法”是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指南,能夠依止四依法,才能探驪得珠,深入真理?!? 三法印。三法印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些都是佛法的基本常識,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諸行無常”意謂一切行為、一切語言,萬事萬物都是無常,唯有脫離世間法,到了出世法的境界才是真常;“諸法無我”即指世間沒有任何東西是永遠如此不變的,譬如我們的身體,仿佛一棟房屋,僅僅供給我們“行住坐臥”暫時居住,房子住久了一定會敗壞,等到人生大限來臨,我們這幢住久了的老屋也會殞滅無存;肉身如此,財富、名利、感情……一切遲早都會舍離我們而去。“涅槃寂靜”的世界就是極樂凈土的世界,只有安樂,沒有痛苦煩惱,一般人學佛總以為是“了生脫死”,因此消極避俗,實在曲解佛教,涅槃最高境界是“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槃。”   八正道。八正道就是“正見”“正思唯”“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 由“正見”可以了然“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八正道的主體;再由“正思唯”以增長真智;然后“正語”,就是修口業(yè)不妄語;其次“正業(yè)”以大智般若滅除一切邪業(yè),使身心安住清凈正業(yè)之中;進而“正命”使身、口、意三業(yè)都能合乎正法而行止;“正精進”就是要發(fā)心修習涅槃之道;至于“正念”則以真智憶念正道,并且沒有絲毫邪念;最后是“正定”即必須做到清凈的禪定。這八個方法教導我們脫離邪非,所以是“正”。最后進至涅槃的境界,也就是“道”。   如果我們能夠體悟“四念住”“四依法”“三法印”與“八正道”,堅定正知正見,努力信受奉行,定能脫離邪非、清凈自在?!? ……

編輯推薦

   星云大師以佛教精義為根底,對世俗社會萬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觀、財富觀、愛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際交往、成功勵志等諸方面進行闡釋。全書的故事幽默且意義深遠,勘破紛擾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讓人身心善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星云禪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4條)

 
 

  •   星云禪語 第二緝硬精裝(星云大師首本精裝文字集,字字珠璣,句句參悟,娓娓道來)
  •   星云大師首本精裝文字集,字字珠璣,句句參悟,娓娓道來
  •   星云大師的作品很值得一讀,這是集子的第二本,三折買的,物超所值,
  •   大師禪語對人有益
  •   我一直都很希望看星云大師的書,這本書包裝也很好,內容好,我打算買完全冊,受益匪淺啊
  •   書很好看,星云大師講得很好
  •   星云大師,名不虛傳,閱讀其書,受益匪淺。
  •   這個買重了,質量很好,星云大師的書必讀。
  •   星云大師,是一位大德高僧。此書勸人向善、寬容等。如大師言,隨緣歡喜,固所愿也。
  •   兩緝同時買來,是值得看的一本好書,每天堅持抽出時間看看,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和升華,讓自己在這個喧鬧的世界中沉靜下來,慢慢品味生活。。。
  •   學習大師,學會享受人生,學會安慰自己,學會看清楚世界
  •   特價購買的,非常不錯哦。
  •   非常好點的一本書,推薦
  •   這本書的真推薦親們看看,這書說的是一種為人處事的心態(tài),受益匪淺。
  •   一直覺得讀那些所謂“專家”故作深沉的書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自殺,所以,很喜歡這本書的文字,平和從容,去盡了矯飾。其實很多時候,看書并不是為了變得復雜,而是希冀變得單純,變得平和。這書確實有這種境界,值得一讀。
  •   很多事情心境一旦打開就不是事情了,這本書里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不錯
  •   附加的鼠 看著便宜買的,有空閑就來看,希望不錯
  •   外包裝有塑料薄膜包著,書很精美,還沒看,內容無法評價,送貨快。
  •   東西不錯,正在學習,有空看看
  •   簡單道理,值得深思!
  •   雖然還未看完,但感覺還是不錯滴。
  •   目前還沒看,應該很好。
  •   包裝質量很好、好書
  •   很好,紙張、印刷等都不錯。
  •   很真實的記錄了一些精神疾病者的狀態(tài) 很多癥狀是你想不到的
  •   還沒來得及看。封面厚實,紙張不錯。
  •   此書包裝精美,很劃算,內容有啟發(fā),很有意義,買的很值!
  •   快遞送開的時候把硬紙板的封面弄塌下去了,不開心。不過,我比較喜歡這種書的裝訂。就是有的人會覺得封面會像包裝用的硬紙板就是了!
  •   書包裝得很好,是正版的,等空得時候慢慢看
  •   這個商品不錯,是正版,包裝很好,內容非常有指導性
  •   好書,又便宜,真好。。。
  •    星云大師以佛教精義為根底,對世俗社會萬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觀、財富觀、愛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際交往、成功勵志等諸方面進行闡釋。全書的故事幽默且意義深遠,勘破紛擾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讓人身心善美。

    推薦購買 : 《星云禪語 硬精裝套裝》
    內容推薦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禪
      勘破紛擾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
      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讓人身心善美。
      本書精心挑選出了兩百余篇至理散文。從佛經(jīng)到事理,從人生經(jīng)歷到普羅故事,字字珠璣,句句參悟,娓娓道來,不覺醍醐灌頂,找到般若寶藏。本書稿原在臺灣報紙上專欄連載,受到了眾多讀者的喜愛,隨后結集出版。
  •   首本精裝文字集,字字珠璣,句句參悟,娓娓道來
  •   有佛詩揭語,有通俗易懂的故事和深妙的道理,心也安靜了。
  •   短短的原文,就透露出大大的智慧,讀來感觸頗大……身處在現(xiàn)在這樣物欲橫流的社會,讀讀這樣的書,洗滌一下心靈,人也嫻靜些,快樂些……
  •   這是一本禪理很強的書,適合靜下心,一本書,一杯茶,一個下午慢慢的看,不錯,值得推薦
  •   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應該還是有不錯的啟發(fā)的!
  •   沒怎么看,不過挺經(jīng)典的感覺。。
  •   看了后有洗禮的感覺
  •   尺寸比想象中小,沒有想象中的精致,內容應該不錯吧。
  •   服務態(tài)度好,書質量不錯
  •   他沒看。
  •   書不錯,但是內容沒有想像的精辟。
  •   拿來送同學的,感覺挺好的,自己讀了也很有收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