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上海魯迅紀念館 編 頁數(shù):250 字數(shù):207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關于研究魯迅的文集,書中包括了:《六十述懷——慶祝上海魯迅紀念館成立60周年》、《上海時期的魯迅與“海派”文化精神的抵觸——兼論“海式”眼光中的魯迅形象》、《“絕望”的抗爭與感傷的“沉淪”——魯迅與郁達夫比較》等文章。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書籍目錄
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60周年親切的感受 衷心的感謝——慶賀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60周年一個老朋友的祝賀與感謝在專業(yè)化與社會化相結(jié)合的道路上——慶祝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60周年一月的情思——賀上海魯迅紀念館開館60周年建館60年志慶開拓創(chuàng)新 銳意進取——上海魯迅紀念館宣傳教育工作巡禮鍥而不舍、廣種博收——上海魯迅紀念館文物征集60年回顧我和上海魯迅紀念館我與上海魯迅紀念館風雨一甲子前程更輝煌1986年雜憶木刻遺存展輝煌——我與魯迅藏中國現(xiàn)代木刻的情結(jié)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略述在魯迅紀念館工作的體會陳列憶舊六十述懷——慶祝上海魯迅紀念館成立60周年魯迅作品研究魯迅雜文及其文體考辨(三)《野草》對市儈主義的批判魯迅生平研究再論魯迅的“獨戰(zhàn)”(一一)上海時期的魯迅與“海派”文化精神的抵觸——兼論“海式”眼光中的魯迅形象魯迅同時代人研究《奔月》人物原形分析及高魯沖突中的魯迅、許廣平魯迅與厄普頓·辛克萊“絕望”的抗爭與感傷的“沉淪”——魯迅與郁達夫比較史料·辯證林文慶:一位難勾臉譜的歷史人物——一兼談魯迅跟廈門大學一些人的分歧臺灣在戒嚴時期有關30年代文藝作品能否開放的爭論關于東京“左聯(lián)”重建后中國留日學生的文學·藝術活動(補一)——《中華美術座談會第一次習作展覽會》及木刻魯海漫談父親曹靖華的一幀木刻肖像徐訐看張愛玲讀書雜談《許壽裳遺稿》出版前言在新的學術空間中直面魯迅——評靳新來《“人”與“獸”的糾葛——魯迅筆下的動物意象》海外魯研華嚴的世界與革命編后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魯迅自己對“商業(yè)氣”一向十分敏感和反感。他在來到上海之前,到“革命策源地”廣州住了兩月就“駭然”于“這地方,卻正是軍人和商人所主宰的國土”,為此感到十分不耐。魯迅把上海目為“商場”,感覺“上海到處都是商人氣”。他曾稱上海文壇為“文攤”,表示對商業(yè)氣侵入文壇的不滿。正因為認識到經(jīng)濟資本是支配上海社會生活的重要因素,魯迅常常強調(diào)在上海學“雅”的經(jīng)濟成本。∞即使同是商人他也認為上海的商人尤其可厭些,足見他對上海商業(yè)氣氛的抵觸之深。譬如他在談到李大釗有些“儒雅”、“樸質(zhì)”而又有些“凡俗”的氣質(zhì)時說:“這樣的商人,我在南邊沒有看見過,北京是有的,是舊書店或箋紙店的掌柜?!濒斞甘欠锤幸磺幸娎x的行為的。許欽文一次坐電車逃了票,當不無得意地向魯迅提起的時候,魯迅則“現(xiàn)出厭惡的神氣”,使許欽文深刻地感受到魯迅“痛恨為著一點小便宜而忘卻正義的人”。魯迅常常喟嘆上海洋場上的只顧眼下一己私利、不顧長遠和道義的急功近利風氣,他曾這樣講述他在內(nèi)山書店得到的印象:“我常常坐在內(nèi)山書店里,看看中國人的買書,覺得可嘆的現(xiàn)象也不少。例如罷,倘有大批的關于日本的書(日本人自己做的)買去了,不久便有《日本研究》之類出版;近來,則常有青年來尋關于法西主義的書。制造家來買書的,想尋些記載著秘訣的小冊子,其實那有這樣的東西。畫家呢,凡是資料,必須加以研究,融化,才可以應用的好書,大抵棄而不顧,他們最喜歡可以生吞活剝的繪畫,或圖案,或廣告畫,以及只有一本的什么‘大觀’。一本書,怎么會‘大觀’呢,他們是不想的。其甚者,則翻書一通之后,書并不買,而將其中的幾張彩色畫撕去了?!?/pre>編輯推薦
《上海魯迅研究(2011·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