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作者:何振京 頁數(shù):231
前言
對于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們來說,民族音樂是一條生命線。其中的民問音樂,更說不定會成為影響他一生的“無價之寶”?! ∵@一本小書,不是什么學術專著。它既沒有高深的理論,也缺少嚴謹?shù)臉嬒牒拓S富的內(nèi)容,只不過是作者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某些感悟。其中,少數(shù)是在課堂上講授過的澡題,有的則曾在“民族音樂學年會”上展示,或在某螳刊物上發(fā)表,另外電有一部分是應某出版社的“約稿”,但由于計劃趕不上變化岡而擱置起來的??偠灾须s雜集而成冊,也算是一本書吧?! ‰m然,我在進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之前,只是懵懵懂懂地感受并喜愛某些民間音樂的品種,但那只不過是一般性的,不自覺的和零散的接觸。入學后,在忙碌應付各種專業(yè)課作業(yè)之外,至今難忘的,是有幸獲得到一些學習民間音樂的機緣,起初,呂驥副院長帶來解放區(qū)的文化傳統(tǒng),特別強凋“學習民間”的重要性。1950年初,他請來老歌手張?zhí)於鞯健白罡咭魳穼W府”,為作曲系學生教唱陜北民歌;次年,又請來被譽為“花兒王”的朱仲俅敦唱青海花兒。如此瀟灑而豪放的民間藝術,簡直令人著迷,以致“愛小釋口”,從此,音院到處民歌聲聲,同學們甚至連走路時都要哼上幾句。以后,由于文藝界對音樂“民族化”的不斷推崇,聲樂系也陸續(xù)聘請民間音樂“各行各業(yè)”的名家們?yōu)閷W生教唱了。在建院初期,像單弦(1953年石連城)、豫?。?956年)、山兩民歌(1956年劉改魚)、內(nèi)蒙二人臺(1957年)、京韻大鼓(1958年良小樓)、昆曲(1959年)等等都曾經(jīng)進入音樂學院的課堂,對于這些送上門來“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可謂機會難得,抓緊聽課吧!在我1955年畢業(yè)留校任教期間,同學們來自四面八方,帶來他們各種濃郁風情的“鄉(xiāng)音”,快去請教吧!音樂學院遷米北京前的一段停課期間,我“閑里偷忙”,每天趕往天津曲藝團進行采訪學唱?
內(nèi)容概要
對于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們來說,民族音樂是一條生命線。其中的民間音樂,更說不定會成為影響他一生的“無價之寶”。 本書是作者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某些感悟。其中,少數(shù)是在課堂上講授過的課題,有的則曾在“民族音樂學年會”上展示,或在某些刊物上發(fā)表,另外也有一部分是應某出版社的“約稿”。 這本小書,名為《邁進民族音樂之門》,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本“上冊”;還有一部分內(nèi)容,由于側(cè)重點不同而編入“下冊”了,名為《讓詩詞唱起來》——那是可以相對獨立的談歌曲創(chuàng)作的話題?! ”緯x編了作者近三十年的部分文稿,長短不一,繁簡各異,體例有別,筆風也大不統(tǒng)一。由于每篇都有相關的“來龍去脈”,作為個人一次小結,作者把它扎成一束草花,送給社會以及親人、師友和學生做個紀念。
書籍目錄
作者的話一、中國音樂的傳統(tǒng)二、中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 開場——音樂的傳統(tǒng) 民歌——質(zhì)樸的心聲 器樂——迷人的色調(diào) 舞蹈——多彩的畫卷 曲藝——說唱的結合 戲曲——綜合的藝術 尾聲——無盡的長河三、民間音樂在民族音樂中的地位 廣義的民族音樂——古典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民間音樂四、民俗中的音樂 何謂民俗 民俗包含的領域 民俗的產(chǎn)生和興盛 民俗中的音樂五、民歌之樹常青 百花園 鏡 子 其他種種六、民歌的流傳與發(fā)展 最早的民歌 語言與民歌 《詩經(jīng)》的藝術表現(xiàn) 浪漫主義的長詩《楚辭》 樂府的意義 唐宋的“詞” 元、明流行的“曲”七、民歌的結構 民歌的結構(即興性、呼應關系、起承轉(zhuǎn)合、疊奏) 三部性結構 循環(huán)性結構 音樂結構與歌詞的關系 散體結構(減腔.擴充及補充) 二段體與多段體八、關于兒童民歌 不大惹人注目的小花 “小鏡子”——生活歌、童謠歌、知識歌、游戲歌、猜謎歌、催眠歌 兒童民歌的藝術特征 小小的結語九、民間說唱音樂 什么是說唱音樂 說唱的演出形式 說唱音樂的結構類型 說唱音樂的語言特點 說唱音樂的唱腔十、中國傳統(tǒng)戲曲 古老的藝術 獨特的風貌 ……十一、民歌淺介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中國音樂的傳統(tǒng) 提起傳統(tǒng)音樂,首先應想到音樂的傳統(tǒng)。談到音樂傳統(tǒng),又必然要涉及到人類的文明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脈絡,音樂的民族氣質(zhì),以及音樂美學思維等有關方面的問題?! ≈袊鴼v史,是一個東方古國的歷史,是有著高度文明和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歷史。中國的音樂文化,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獨特的發(fā)展道路,同時,它又是世界音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河南省舞陽縣出土的骨笛證明,距今七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開天辟地,以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建著歷史,創(chuàng)建著生活,也通過音樂向往著美好的未來?! ∪祟愐彩且环N動物,但被稱作高級動物。它與一般動物的區(qū)別,應當說是以勞動創(chuàng)造了世界,以智慧創(chuàng)造了文明。而文字的產(chǎn)生,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更說明“高級”二字,當之無愧?! ≡谌祟惖摹坝變骸睍r期,即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需發(fā)表意見,才漸漸地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fā)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chuàng)作”?!昂加敝?,不過是人們在沉重的勞動時的一種自然的呼喊,這聲音所表達出的思想內(nèi)涵,雖然并不深刻,但“使勁來呀!一齊干哪”的要求,可以說是相當明確的。這時,呼喊聲配合動作的進行,眾人協(xié)作默契,不也正是歌舞的萌芽狀態(tài)嗎?待到人們狩獵歸來,圍著火堆,挽起手臂,邊喊邊跳地歡舞,以及進行慶勝利祝豐收,祈天神保祐的歌舞儀式時,這已經(jīng)很像是專業(yè)化的節(jié)目了。因為前者的杭育之聲,還只是作為配合勞動的一種“伴唱”,它本身是要依附于勞動而存在的,說不上是什麼獨立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而后者,卻完全擺脫了勞動的制約,放開手腳,盡情抒發(fā),無拘無束,酣暢淋漓。這樣激動人心的熱烈場面,在今天的一些民俗活動中,仍會遇到,如果有機會在場,你也一定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