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云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艾東 頁數(shù):269 字數(shù):343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陶瓷藝術是中國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許多研究中國藝術史的論著偶辟專辛論及陶瓷藝術,或更多的僅在工藝笑術史中分篇介紹陶瓷,但從藝術史角度系統(tǒng)而集中論述中國陶塑藝術發(fā)展的學術專著似乎還不多見,這對中國藝術史的研究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李艾東先生集數(shù)年之功,終于完成了這部《中國陶塑藝術研究》,其所作出的辛勤努力是很有價值的?! ≈腥A藝術源遠流長,陶藝則是這藝術長河中最璀璨的浪花。陶藝創(chuàng)造是華夏先民最早的創(chuàng)造活動,它與人類日常的物質生活息息相關,而且熔鑄著人類最早的審美精神追求和藝術創(chuàng)造才能。在中國藝術長期的發(fā)展歷程中,陶藝創(chuàng)造更不斷地被注入了更豐富的精神和審關元素,以至成為中華古代審關藝術中最絢麗的結晶。在《中國陶塑藝術研究》這部專著中,艾東先生對中國陶塑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了清晰的梳理,既有中華陶藝從遠古到現(xiàn)代的時間延續(xù),又有中華陶塑不同類型風格演變的空間拓展。諸如彩陶的絢麗、黑陶的古樸、白陶的純凈、青瓷的高雅、白瓷的溫潤以及明器的豐富、釉下彩的精關、青花瓷的靜謐、琺瑯瓷的華麗,都在書中得到了具體的描繪。加之對風云變幻的社會文化背景的剖析,對陶塑工藝演變詳盡透徹的介紹,使全書豐富翔實,趣味盎然。翻開這部圖文并茂的陶藝畫卷,不啻既是一次中華陶瓷文化的巡禮,又是一次藝術審美的陶冶,當然,中國陶藝之博大精深,發(fā)展之豐富多彩,需要有更深入具體的挖掘和研究,但艾東先生的努力則已為這項事業(yè)的圖景畫上了最值得稱道的一筆。
作者簡介
李艾東,回族,1982年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yè),1985年至2003年,于安徽省教育學院藝術系任教。2004年至今任教于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術系,碩士生導師、陶藝家。亞洲CAN(亞洲陶藝協(xié)會)會員。獲獎情況:1988年,安徽省首屆陶藝展金獎、銀獎,2007年,云南省第一屆“工美杯”金獎、優(yōu)秀獎,2008年,云南省第五屆云南中國畫大展“優(yōu)秀作品獎”(本屆最高獎)2008年,云南省首屆陶藝展一等獎,2008年,云南省第二屆“工美杯”銅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原始社會——陶塑文明的起源 第一節(jié) 原始陶塑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原始陶塑的工藝、形式與特征第二章 夏、商、周——青銅時代的陶藝 第一節(jié) 喪葬制度的改革與陶塑的興起 第二節(jié) 俑及有關青銅時代的陶制品第三章 秦、漢時代的陶塑)從博大恢弘到活潑生動 第一節(jié) 空前絕后的秦兵馬俑 第二節(jié) 跨越時代的輝煌 第三節(jié) 別開生面的漢俑 第四節(jié) 建筑和陶塑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人性時代的明器陶塑與青瓷 第一節(jié) 平實中的怪誕——明器陶塑 第二節(jié) 陶塑和佛教造像——人性時代的慰藉 第三節(jié) 青瓷——瓷塑與典雅的青瓷擬形器第五章 隋、唐時期——熠熠生輝的釉陶藝術 第一節(jié) 隋代陶塑——冷靜的轉型時期 第二節(jié) 唐代陶塑——豐富的形制和種類第六章 五代、宋、遼——瓷塑藝術的輝煌時期 第一節(jié) 五代十國——陶塑與釉陶地位的式微 第二節(jié) 兩宋瓷塑——藝術的高峰 第三節(jié) 遼、金陶藝——別具風格的地域特征第七章 元、明、清陶瓷雕塑——巔峰后的余暉附錄1:李艾東陶塑藝術作品選(傳統(tǒng)題材)附錄2:李艾東陶塑藝術作品選(現(xiàn)代題材)參考文獻圖片來源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經(jīng)過多年的兼并戰(zhàn)爭,秦國在公元前211年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以成陽為都城,以關中作為政治統(tǒng)治重心的秦王朝,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高度集權的專制主義統(tǒng)治。在大一統(tǒng)思想的指導下,秦廢封建,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這種思想反映到文化領域,各種文化藝術深深烙上了大一統(tǒng)帝國的痕跡,無不體現(xiàn)出帝國統(tǒng)治階層的需求、欲望和喜好。在各種文化表現(xiàn)形式中,秦的營建無疑是最令人矚目的,氣勢恢弘的萬里長城就是一例。秦漢時代的中國雕塑已經(jīng)步入一個良好的發(fā)展期,《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載,始皇收天下兵器鑄造十二金(銅)人,均立于三丈高的刻有銘文的銅座之上,立于阿房宮前。秦漢大量建筑宮殿和皇家園林,宮殿屋頂、門額、玉堂飾有銅龍銅鳳,傳說中的銅飛廉(頭似烏長角,身似鹿、蛇尾的神禽)高40丈,世所罕見。在其他領域如陶、石、木、金銀等,秦代的雕塑也較先秦有了更快的發(fā)展,這其中最令世人驚嘆的是秦陵兵馬俑。l974年,在秦始皇陵東側出土大量真人等大的陶塑兵馬俑,學術界根據(jù)考古資料推斷這些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近年來也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秦俑坑與秦王朝時期沒有任何一點實質性的聯(lián)系。其,秦俑坑出土部分車馬具在當時是違抗秦代制度的,部分青銅兵器在秦代已被禁止使用:其二,陶俑頭部的發(fā)式“歪髻”應該是楚人特有的,同時服飾也反映了楚人“尚赤”的特征。據(jù)此,有學者認為,真正的墓主應該是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秦國達41年之久的秦宣太后(楚人羋氏)。哪種觀點正確暫且不論,可以肯定的是,秦兵馬俑是中國有史以來數(shù)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陶塑藝術群,是一種彰顯了宏大之美的盛世藝術,是種今天可視為景觀、被當代稱之為“行為”與“裝置”的藝術。
后記
在此書寫作中深感中國陶塑藝術歷史文化的博大,由于本人從事陶藝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經(jīng)驗能力有限,該書尚有許多問題有待得到同行的指正。書中借鑒與引用過一些他人的觀點和文字及圖片,都有注釋及參考文獻記錄。在此表示感謝!感謝將我引入這個領域的兩位導師周國楨先生和韓美林先生!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的今天。身受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李森教授、書記和家勝教授與“一工作室”主任寇元勛教授的關心!并榮幸地得到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蔡正非先生為此書寫序。感謝云南大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與策劃編輯!感謝我的兄弟陶藝家馬鷹及他的工作室(昆明市美術家協(xié)會陶藝基地)的長期支持。此書寫作過程中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得到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在讀碩士楊長玉女士及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在讀碩士我的學生吳浚的幫助。書中圖片的整理得到陳淵、馬宏煜的支持;同時還要感謝利用假期在家鄉(xiāng)博物館為豐富此書圖片的資源、拍攝提供資料的我的學生們!感謝我的父母、妹妹和妻子普紅英多年來為我奉獻的一切及我的兩個愛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