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吳秀明 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吳秀明 頁數(shù):57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浙江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于2010年5月15日至17日在杭州召開了“百年中國文學與‘中國形象’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美國、法國、新加坡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大家圍繞百年中國文學有關“中國形象”的內涵和外延,百年中國文學中“中國形象”的生成、發(fā)展、塑造和傳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與廣泛的交流。吳秀明主編的《文化轉型與百年文學“中國形象”塑造》就是這次會議研討成果的一個集成,它是從70多篇會議提交論文中遴選出來的?! 段幕D型與百年文學中國形象塑造》按內容大致分如下三編:第一編總體評價與綜合考察;第二編歷史沿革與專題探討;第三編文本解讀與形象細析。
書籍目錄
第一編 總體評價與綜合考察 文學的中國想象與跨域——跨文化語境下的“中國形象”塑造及傳播 中國文學史與民族/國家想象 “重述神話”語境下的“中國形象”解讀 從呼喚“現(xiàn)代化”到反思“現(xiàn)代性”——論文化保守主義語境下的“鄉(xiāng)土‘中國形象’”書寫 國語運動與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想象 閩籍學者的一種中國想象——試論陳季同、辜鴻銘、林語堂的“中國形象”塑造 現(xiàn)代中國作家群體生態(tài)與“中國形象”結構研究 文學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以“十七年”與“文革”詩歌為例 中國的“形象”與繪畫的“無形”——中國藝術作品中的自我形象和圣經關聯(lián) 彼得·赫斯勒(Peter Hessler)和萊斯利·蔣(Leslie T.Chang)筆下的中國游記及引發(fā)的后世俗思考 現(xiàn)代中國革命與文學形象的價值 國家價值觀與當代文學的“中國形象” 中國當代紅色敘事作品中的革命鏡像與歷史塑形 “不祥之人”之“不祥”——中國新文學“自我形象”之辨識 “中國形象”與出版文化——以美國《出版商周刊》十年涉華報道為例第二編 歷史沿革與專題探討 現(xiàn)代中國的想象與企盼——論晚清至民國初期文學的“中國形象”塑造 清末民初小說中的上海形象與上海批判 論前期創(chuàng)造社小說中“中國形象”的兩面性 戰(zhàn)時“中國形象”的想象與書寫——以解放區(qū)文學為例 毛澤東新文化想象與“十七年”新編歷史劇創(chuàng)作 國家權力話語的回音壁——“文革”時期凸顯意識形態(tài)功能的核心批評理念 現(xiàn)代漢詩中的“中國形象” 論當代少數(shù)民族詩歌的“民族共同體”想象 論當代文學的“中間人物”與“人學”話語策略 激流之下是暗礁——對新時期文學中啟蒙者形象的反思 壓抑與疏導:新時期之初小說中的“鄉(xiāng)土中國形象” 論20世紀八九十年代長篇歷史小說對中國歷史形象的重塑 文化懷鄉(xiāng)與自我想象——論文化守成小說中的“中國形象”建構 “十七年”大眾文藝的黃河形象建構 《狼圖騰》與“中國形象”問題 論中國知識分子的“自我文化形象”期許——從余秋雨批評現(xiàn)象談起 文化認知與形象塑造——從海外作家筆下的武則天形象談起第三編 文本解讀與形象細析 老舍與茅盾筆下的“中國形象”元素 逆子的哀傷——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父子關系 論王西彥小說中的舊國民形象塑造 國家意識形態(tài)與傳統(tǒng)文化的對接——論浩然小說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書寫 失落了的“中國”——白先勇小說中的“中國形象”探微 梁羽生“武俠世界”中的俠客形象——兼談左翼文學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 聞一多詩歌中的“民族中國”形象 歷史廢墟中升起的圣像——論朦朧詩的“中國形象”書寫 論顧城詩歌的“中國形象”建構及其精神求索 論斯諾的紅色中國鏡像 毛姆的中國敘事——解讀《在中國屏風上》 如何“求有益于中國”?——試論吳雷川對中西宗教文化傳統(tǒng)的評判 殖民敘事與“滿映”影片中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 現(xiàn)代化的“另類”構形——論改革開放以來銀幕上的鄉(xiāng)村形象 關于域外“中國形象”的思考——以南洋游記為個案 當代華語功夫電影“中國想象”之嬗變——從《精武門》、《黃飛鴻》到《葉問》 文化觀念里的中國和美學表征里的中國——論李安外語片中“中國形象”的隱性存在 論美國動畫電影中的“中國形象” 百年文學圖景中的“中國形象”——“百年中國文學與‘中國形象’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評
編輯推薦
浙江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于2010年5月15日至17日在杭州召開了“百年中國文學與‘中國形象’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美國、法國、新加坡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大家圍繞百年中國文學有關“中國形象”的內涵和外延,百年中國文學中“中國形象”的生成、發(fā)展、塑造和傳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與廣泛的交流。吳秀明主編的《文化轉型與百年文學“中國形象”塑造》就是這次會議研討成果的一個集成,它是從70多篇會議提交論文中遴選出來的。 本書按內容大致分如下三編:第一編總體評價與綜合考察;第二編歷史沿革與專題探討;第三編文本解讀與形象細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