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夢遊仙境&鏡中奇緣

出版時間:2006  出版社:高寶文化  作者:路易斯.卡若爾(Lewis Carroll )著  譯者:陳麗芳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愛麗絲夢遊仙境》於一八六五年問世,一出版即獲得廣大迴響,之後又在一八七一年出版續(xù)集《鏡中奇緣》,兩本書都成為英國最暢銷的兒童讀物。
這兩本書的特色是想像力豐富,引人入勝,優(yōu)美的文筆鋪陳了一段段看似荒唐實則有趣的故事,處處可見作者的童心。

作者簡介

路易斯.卡若爾 (Lewis Carroll)
英國人,本名是查爾士.路特威吉.道吉森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路易斯.卡若爾這個筆名是他將自己名字的前兩個字由拉丁文改回英文後,再調(diào)換順序而得。
他是家中十一個孩子的老大,自小便展現(xiàn)出寫作的濃厚興趣,且出版自己的雜誌娛樂家人。二十二歲時,畢業(yè)於牛津的Christ Church學院,並留在母校擔任數(shù)學老師,直至一八八一年退休,終身未婚。他在一八六一年曾被任命為牧師,不過,他從未確實擔任聖職,也鮮少傳教;事實上,他是一個有口吃障礙、個性害羞的人,只有在兒童面前才會比較自在。
卡若爾除了具有寫作天分之外,在數(shù)學專業(yè)的成就,對語言、插畫和閱讀的投注,以及在攝影上的突出表現(xiàn),在在展現(xiàn)了多才多藝的異人特質(zhì)。他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及《鏡中奇緣》兩部作品,以獨創(chuàng)的字詞予人深刻印象,其文字巧妙的顛覆了維多利亞時期兒童讀物穩(wěn)重卻枯燥乏味的刻板寫作方式,連維多利亞皇后也是他作品的忠實讀者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愛麗絲夢遊仙境&鏡中奇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5條)

 
 

  •     “失落房間中的愛麗絲”這個題目,只是我將最近看的一部“童話”《愛麗絲漫游奇鏡》與一部“電影”《失落的房間》結(jié)合起來玩的文字游戲。正如李欣頻等人的文案一樣,打破常規(guī)玩的文字組合而已。
      
      之所以“童話”“電影”均加上引號,主要出自個人對《愛麗絲漫游奇鏡》和《失落的房間》無法歸類?!稅埯惤z漫游奇鏡》在之前的論文中已經(jīng)多次提過,這是一部滲著邏輯,宗教,哲學,神學,神話,寓言式的“童話故事”,在讀的過程中我一次次眉頭緊蹙,表示沒讀懂。如果非要歸類,我更愿意稱之為“成人童話”。而《失落的房間》用“電影”表示,主要是片長原因,我更喜歡稱這部只有6集的電視劇為電影。
      
      這里文字游戲的玩法便是事物的陌生化處理。這可以看出事物的陌生化處理的好玩之處,把“童話”變成了“非童話”,把“電視劇”變成“電影”。這個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種陌生化帶來的美感,正如法國詩人洛特雷阿蒙所說的:美便是“縫紉機和雨傘在手術(shù)臺上偶然相遇”。超現(xiàn)實畫家達利和導演布努埃爾合作的的天才之作《一條安達魯狗》中,嬰兒服穿在騎車的成人身上,螞蟻從男人手掌中爬出,同樣也有這樣的美學邏輯。
      
      
      打破物的規(guī)則和所屬體系,給物品以陌生化處理,這將會產(chǎn)生有趣的東西。
      
      《愛麗絲漫游奇鏡》的成功或者說最吸引人的地方便來于此?!?br />   
      “你記得最清楚的是什么事情?”愛麗絲壯著膽子問道。
      “啊,當然是發(fā)生在三個星期之后的事情,”王后不經(jīng)意地回答道,“比方說吧,現(xiàn)在,”她往手指上貼了一大塊膠布,接著說道,“國王的信使正在監(jiān)獄里服刑,對他的審判要在下個星期三才開始,當然啦,他的罪是最后才犯下的?!?br />   “要是他根本就沒有犯罪呢?”愛麗絲問道。
      “那不就更好了?”王后邊說,邊把那塊膠布纏在手指上。
      
      這里打破時間的傳統(tǒng)認知,書中白旗王后”幾個星期二連在一起過“冬天為了取暖,把 ”五個晚上連在一起過完“也是這種邏輯。
      
      “生活在過去!”愛麗絲驚愕地重復道,“我從來沒聽說過這種事!”
      
      不論是常識,日常邏輯,人與物的關(guān)系在《愛麗絲漫游奇鏡》中統(tǒng)統(tǒng)被打破,于是產(chǎn)生出看似荒誕的情節(jié),好笑的邏輯和五花八門的人物和動物。能指和所指一旦分離,有趣的東西即將誕生。(因此愛麗絲的設(shè)定可以無限延伸,可以說是絕對伏特加式的大創(chuàng)意,有機會可以不妨續(xù)寫,當然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對規(guī)則的破壞能力以及超強的邏輯能力,劉易斯本職可是一位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
      
      至于愛麗絲的夢的解析則是這部書的宏觀主題,難怪《黑客帝國》尼奧從鏡子中進入真實世界,以及”follow the rabbit“。
      
      《失落的房間》便也是這樣的一部好看的懸疑大片,鑰匙不再是鑰匙,而是穿越時空的道具,筆不是用來寫字的,點在人身上可以像微波爐一樣把人“?!笔?;梳子可以讓時間靜止,手表能讓雞蛋變熟...... 鮑德里亞的”能指的漂浮“在這部片子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      看過德普的《愛麗絲漫游仙境》,讓我想起小時候的那本童話書。不記得ALICE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電影里的屠龍情節(jié)也沒有一點印象,但圖畫書上穿著西裝背心的大白兔匆匆忙忙看表的神態(tài)卻歷歷在目,ALICE正是在此刻進入的夢鄉(xiāng)。為了給快結(jié)束的假期添加一點懷舊氣息,我跑去蘇圖,翻找起這本文學名著。
      
       當然不再是兒童畫冊,而是正兒八經(jīng)的譯著。薄薄的書一百來頁,字的間隙也大,很快就能讀完。可惜的是,此書之于22歲的我來說,更多的是尋根和回憶,其中及能吸引兒童的語言、色彩、形狀對12歲的兒童來說,也偏童趣了點。我迅速汲取了童話中的關(guān)鍵詞:兔子洞、懷表、淚水池、毛毛蟲、午茶會、槌球場,當然還有笑臉貓和瘋帽子,剛看完的電影也給我的閱讀旅程增添了許多畫面感。但是,相比于這個彌漫著幻想色彩的奇幻童話,我更愿意聯(lián)系起這位偉大的作者Lewis Carroll。
      
       如果作品是一百多年前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在英國牛津大學邊的寓所書桌前伏案而成,那必沒有真實情況來的有趣:一位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的年輕數(shù)學家于夏季的某一天,帶著學院院長的三個女兒劃船,朔流而上去野餐。最大的姐姐ALICE大約十歲,Lewis便把她編進了自己信口開河,出口成章的故事。旅程結(jié)束,這篇稀奇古怪的故事也告一段落,姑娘們亦聽的出神入化。兩年半后的圣誕節(jié),Lewis把故事寫在綠色皮面的筆記本上,配上插圖,附上ALICE七歲時的相片,作為禮物送給了她。數(shù)年后,作品成功出版,聲名遠播。
      
       如今重讀這本童話,再一次發(fā)現(xiàn)其中沒有說教、諷刺,也沒有些許常讀常新的內(nèi)容。它的可貴就在于那一片色彩繽紛的游戲世界。重讀它的意義,更多的是成人們回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多么璀璨的水晶一般的心!讓我們再來看一看ALICE是怎樣離開她的Wonderland的:
      
       “你們什么也不是,不過是一副撲克牌罷了!“
      
       此話一出,整副撲克牌便騰空而起,再紛紛飄落到她身上來。她發(fā)出短短一聲尖叫,半是驚恐,半是憤怒,同時試圖把那些撲克牌趕開,卻發(fā)現(xiàn)自己正睡在河岸邊,頭正枕在她的姐姐的腿上,她的姐姐正在把從樹上紛紛飄落的一些枯葉輕輕彈開。
      
       當姐姐把ALICE打發(fā)進屋吃下午茶后,姐姐為自己描摹出一幅畫面:”她的這位小妹妹,在以后的歲月里,自己如何會變成一個婦女,在她整個成年時期,她會如何保持這顆童年時代的單純的愛心;她又會如何把她的小孩子們聚攏在身邊,用許多離奇的故事,也許甚至用好久以前的奇境中的夢講給他們聽,使他們的眼睛發(fā)亮并著急;以及由于回憶起她自己的童年生活,以及快樂的夏天的日子,她會如何同樣感受小孩子們所有的天真的憂愁,并且在他們所有的天真的快樂之中找到樂趣。“
      
       I miss my childhood, and you?
      
      
      
  •      I spent one day to finish the book<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and do not want to read <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 is not proper to adults, but to the children.
       The little girl always complains others and interrupt conversations. She is rude and dull.
      
  •     "Alice," said the White Queen, "you cannot live your life to please others. The choice must be yours because when you step out to face that creature, you will step out alone."
      
      "Nothing was ever accomplished with tears."
      
      A Little About Alice in Wonderland Quotes
      Alice in Wonderland was written by Lewis Carroll almost 150 years ago in 1865. The actual name of the classic book is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The story of the little girl named Alice who fell down the rabbit hole has become a literature classic and is discovered and loved by new kids every year. Many kids never outgrow Alice in Wonderland.
      
      I am one of those adults that admits to still being a fan of Alice in Wonderland. I am such a fan that I have collected my favorite Alice in Wonderland quotes. I am now sharing my quotes with you.
      
      Most of the quotes are from the Lewis Carroll book, but some of the Alice in Wonderland quotes are from the Disney classic movie. I have noted when I know if one is from the movie. Since this is an old list of mine, I'm not sure about all of them. If you want to add any new, interesting Alice in Wonderland quotes, let me know in the comments section below.
      
      “"You've always had the power my dear, you just had to learn it for yourself." Glinda Wizard in Oz
  •     毛喻原先生對《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的成人解讀與重新釋義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是英國作家、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查爾斯·路德維?!さ榔嫔怨P名劉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于一八六五年出版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在世界兒童文學名著中,它可能是最容易弄到手的一本,同時也可能是讓人最感親切、最具多義、最為奇特的一本。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名氣并不在安徒生和格林童話之下。根據(jù)它的版本之多(近二百個版本),流傳之廣(一百二十多個國家),我們完全有理由稱它為一本奇書,一個童話世界的頂級傳奇。
      劉易斯·卡洛爾,一八三二年一月出生于英國柴郡的一個牧師家庭,兄妹七人,他排行老三,有兩個姐姐,四個妹妹。也就是說,他家除了他是兒子,其余全是女兒。一八九八年卒于薩里??鍫柺莻€生性靦腆,性格內(nèi)向的人,但從小就喜歡奇思異想,尤其是對動物世界,其想象力超人。曾在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任教達三十年之久,業(yè)余愛好非常廣泛,尤其喜愛兒童肖像攝影。他的第一本童書《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甫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轟動。一八七一年又推出了續(xù)篇《愛麗絲鏡中奇遇記》,更是好評如潮。兩部童書旋即風靡了整個世界,成為一代又一代孩子們乃至成人最喜愛的讀物。至少在英語世界,人們公認它是一本最膾炙人口、最有趣、最充滿想象與幻想的兒童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謎語,密布難題,頻出奇幻。它們娛樂的不僅僅是讀者的眼睛,更可能挑戰(zhàn)的是讀者的心靈。對任何聰明的孩子而言,讀這些故事會使他們回味無窮,會以某種方式暗示給他們一個交流與體驗的嶄新世界。對成人來說,它們同樣是一部愉悅性極強的作品,由于充滿了眾多的悖論、矛盾和戲仿而變化多端,豐富多彩,趣味無窮。
      劉易斯·卡洛爾因這兩部童書被人們稱為現(xiàn)代童話之父,因為他的兩部《愛麗絲》與此前傳統(tǒng)童話(包括《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充斥著殺戮和說教的風格迥然不同,從而奠定了怪誕、奇幻的現(xiàn)代童話基調(diào)??梢哉f是一部具有跨時代標桿意義的里程碑式著作。就主題、內(nèi)容、語言風格、寫作手法而言,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啟示了二十世紀的現(xiàn)代文學,而且預告了二十世紀諸多的學術(shù)領(lǐng)域。避開十九世紀無數(shù)的模仿之作不談,即使到了二十世紀,我們也能在眾多文學和思想大家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愛麗絲》的原模與痕跡。比如在喬伊斯的《一個藝術(shù)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中,在卡夫卡的《變形記》和《審判》中,在艾略特的《荒原》和《燃燒的諾頓》中,在納博科夫的《洛麗塔》中,在沈從文的《阿麗思中國游記》中……甚至在今天的電影(如《駭客帝國》)中也能找到《愛麗絲》的影子。有人認為,《愛麗絲》不僅預示了二十世紀的文學,而且預告了弗洛伊德時代的來臨,因為《愛麗絲》中關(guān)于地下、洞穴、縮小、膨脹、顛倒、移情、夢幻、鏡像的描述已經(jīng)深涉了精神分析的主題。
      我認為,《愛麗絲》自出版以來就不斷再版,不斷翻譯,甚至被不斷改編,改編成音樂、戲劇、電影,并且有不同的版本,不僅令兒童著迷,而且讓成人喜愛,這肯定不是無緣無故、莫名其妙的,其中自有之所以會如此的道理。遺憾的是在中國,人們一直把它作為一本純粹的童書來理解與閱讀,事實是成人喜讀的僅在少數(shù)。國外的情況完全不同,與兒童相比,恐怕成人喜愛的程度更甚。其實,《愛麗絲》是一個豐富、多元、內(nèi)涵深厚、可多重解讀、多維引申的文本。對兒童來說,也許更多的是奇幻、有趣、純真、意想不到的情節(jié)、輕快的節(jié)奏、美麗的韻律,但對成人來說,更多的可能就是隱喻、象征、存在的悖論、邏輯的糾纏,是哲學、神學、時代的影射、道德的批判、宗教的釋義。所以,兒童與成人的所取是各有不同的。深諳英文的讀者,不妨也去欣賞一下原文的節(jié)奏與韻律,從哲學與神學的層面去進行釋義與引申。
      實際上,《愛麗絲》中有許多精彩的描寫與對話,其中不乏意義深長的警醒、反省、反諷、啟示與澄明。即使從成人的角度來閱讀,也是耐人琢磨,回味無窮的。我覺得,一部作品要能讓人有興趣讀下去,就必須讓讀者感覺到作品的用意與引意和他生活的時代與環(huán)境有呼應與勾連,也就是說,要有某種對位,要引起當下的聯(lián)想。在這方面,《愛麗絲》可以說是一種“萬精油”,是一劑“廣普藥”,仿佛擱在哪里都有效,都管用。這也許就是《愛麗絲》之所以神奇美妙的關(guān)鍵所在。為了使中國的成人讀者能更好地欣賞這部佳作,我們不妨試著對其中幾個精彩的片段來進行一番別有洞天的解讀,以期呈現(xiàn)《愛麗絲》深藏不露的寓意。
      比如在書中,愛麗絲與白棋騎士有這樣一段對話。
      “你的腦袋朝下,怎么說起話來還跟沒事一樣?”愛麗絲問道。她把他拖出來,讓他平躺在河岸上。
      騎士聽了她的問題覺得很詫異,問道:“身體處在什么位置有什么關(guān)系?我的腦子還不是一樣思考嗎?實際上,我頭朝下時,思考才更敏捷,更能發(fā)明出新東西?!?br />   細品起來,白棋騎士這段對話實際上有非常深刻的道理。他預先確定了理論理性的超然本質(zhì),這種本質(zhì)不管身體如何錯位都照樣有效,照樣理想地創(chuàng)造新東西。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只要這些新東西不放到實際運用中去檢驗就沒有關(guān)系。理論理性肯定是人內(nèi)在高貴性的標志,但必須受到人實際條件的影響。當白棋騎士所處的環(huán)境充滿喜劇色彩時,他這種自信就會產(chǎn)生出某種滑稽,并且這種滑稽與一條鴻溝成正比,就是那條他熟練的抽象推理能力和將這種能力轉(zhuǎn)化到實際處境時必然要招致失敗之間的鴻溝。白棋騎士的處境是很詭吊的,因為他屁股朝上,頭朝下倒栽在溝里。實際上,在溝里保持倒栽蔥的形象是人類處境的一個類比,是對一切不切實際的烏托邦幻想家們的生動寫照。
      再比如,書中愛麗絲與特威達、特威迪兄弟的一段對話。
      “你們說會不會下雨???”愛麗絲問道。
      特威達張開一把大雨傘,遮住自己和他的兄弟,然后朝天上望了一眼,說:“我看不會,至少在這下面不會。絕對不會?!?br />   “可是,在外面會不會下雨呢?”
      “可能會,要是老天愿意,那就下吧,”特威迪說,“我們不反對?!?br />   我們認為,如果說《愛麗絲》一書中隱含有什么歷史哲學的話,那么這種哲學中的幾乎所有荒唐都產(chǎn)生于一個事實,即書中的大部分角色(比如特威達、特威迪兩兄弟)在他們自己的推理中都是完全符合邏輯的,但他們的理性從不考慮實際,也沒能將它的落腳點放在常理中。因此當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帶著所謂的尊貴,在一種沒有現(xiàn)實根基的虛無縹緲中以無比嚴肅的精確方式去進行推理時,所有的尊貴就變成了滑稽,愈是傲慢就愈是荒誕。他們是在講理,但又無時無刻不在講偏理。這段對話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想到發(fā)塵欲高燒的唯物人,想到信息屏蔽、信息管制的夜郎國,想到帶著鎖鏈跳芭蕾的舞蹈家,想到鐵屋子里面吸白粉的自由主義者。只有當我們是特威達、特威迪時,我們才會懵懂不知,渾然不覺,但假設(shè)我們是愛麗絲,是卡洛爾,是情境之外的人,那我們肯定就會張開嘴,笑翻天。
      又比如,書中愛麗絲與白棋王后的一段對話。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愛麗絲說,“這話太讓人費解了!”
      “生活在過去的效果就是這樣,”王后和氣地說,“最初總是讓人暈頭轉(zhuǎn)向的……”
      “生活在過去!”愛麗絲驚愕地重復道,“我從來沒聽說過這種事!”
      “……不過也有極大的優(yōu)點,因為人的記憶可朝兩個方向延伸。”
      “可是我敢肯定,我的記憶只有一個方向,”愛麗絲說,“我不能事先記起事情是怎么發(fā)生的?!?br />   “只能記起過去的事情,實在是個可憐的腦瓜子?!蓖鹾笤u論道。
      “你記得最清楚的是什么事情?”愛麗絲壯著膽子問道。
      “啊,當然是發(fā)生在三個星期之后的事情,”王后不經(jīng)意地回答道,“比方說吧,現(xiàn)在,”她往手指上貼了一大塊膠布,接著說道,“國王的信使正在監(jiān)獄里服刑,對他的審判要在下個星期三才開始,當然啦,他的罪是最后才犯下的。”
      “要是他根本就沒有犯罪呢?”愛麗絲問道。
      “那不就更好了?”王后邊說,邊把那塊膠布纏在手指上。
      始終抓住先入為主的合理性,同時又通過認真地忽略常理,蔑視常識,而最終就會變成不可思議的不合理。實際上理性思辨的存在是有條件的,正如康德所說:“它只有在實際的應用中完成自身,單靠理性不能滿足合理性。”由于愛麗絲進入的是一個顛三倒四的世界,是一個反向的鏡像世界,所以愛麗絲對鏡中王后的振振有詞始終不解。而在王后看來,她的推理是合乎邏輯的,一種鏡像世界的邏輯,因此她才能既明白又清醒地編織出這樣一種顛倒的因果。這暗示著只要理性和習慣都將它們的落腳點放在既先于又終于自身的一個參照,如果按照顛倒的因果來推理,那我們怎么能夠為扭曲了世界觀的王后們提供一個更為可取的永恒觀呢?《愛麗絲》中的這些對話實際上不是戲仿,不是諷刺,不是歪曲,而是釋義,是對人類處境的某種釋義。它甚至提前描繪了卡夫卡的世界,預告了古拉格世界的來臨。這些對話,即使今天讀來也不是荒唐的,它完全可以用來作為對現(xiàn)在某些反司法國度的寫真與素描。對于一切生活在“法院反法,學校反學”國度的人們,這些對話都明顯具有某種解釋與澄明的意義。
      書中愛麗絲碰到紅棋國王時,與特威達、特威迪兄弟的那段對話是必須提到的。
      “他這會兒正在做夢,”特威達說,“你說他夢的是什么?”
      愛麗絲說:“那可誰也猜不著?!?br />   “這還猜不著!他夢的當然是你!”特威迪喊道,一邊還得意地跺著腳?!耙撬辉賶糁悖阋詾槟銜谀睦??”
      “當然是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啦。”愛麗絲說。
      “不可能!”特威迪鄙夷地反駁道,“你根本就不可能呆在什么地方啦。這還不知道嗎?你只不過是他夢中的一個影子!”
      “要是國王醒了,”特威達補充說,“你就消失啦——噗!——就像一支蠟燭!”
      “我才不會消失呢!”愛麗絲憤怒地喊道,“再說啦,假如我是他夢里的一個影子,那我倒想知道,你們是些什么?”
      “一個樣!”特威達說。
      “一個樣,一個樣!”特威迪喊道。
      他喊的聲音那么大,愛麗絲不由自主地制止他:“噓!你叫得這么響,會把他吵醒的?!?br />   “嗨,你害怕吵醒他,根本是多余的擔心,”特威達說,“因為你不過是他夢里的一個影子。你知道,你根本就不是真的?!?br />   “我是真的!”愛麗絲說著,哭了起來。
      “你再哭也不能把自己變成真的,”特威迪評論道,“沒什么好哭的?!?br />   “假如我不是真的,我就不能哭……”
      這段對話在全書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后來的章節(jié)中類似的對話還會反復出現(xiàn)。它成了詮釋夢和現(xiàn)實兩者關(guān)系的一個經(jīng)典。如果把這段對話變成一種兩難抉擇,以一種甚至連小孩子都能領(lǐng)悟的哲學方式提出來,可能很快就會激發(fā)起人們的興趣。這樣,它立刻就具有某種神學意味,因為它提出的問題與下面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我們,還是我們創(chuàng)造了上帝及上帝的觀念?”對于無神論世界的人們,這恐怕不是一個問題,但對于有著基督教背景的西方人來說,這可能是會糾纏他們一生的大問題。他們總會去想:“我們是上帝頭腦中的想法嗎?我們在此地的居住是他精神生命中閃過的一個幻覺嗎?”因為他們的很多東西都有賴于對這一問題的回答。
      另外,書中有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是耐人尋味的,我們可以作多義的理解,引申的閱讀。比如大胖墩的事故。大胖墩是個愛評判是非的人,他盤腿坐在墻上,一只眼睛總是盯著另一邊,人們根本不知道他是怎樣保持平衡的。愛麗絲問他,你要是摔下來了怎么辦?他說國王許諾過他,要派所有的人馬來扶他。結(jié)果大胖墩真的一頭摔了下來,于是國王派了全國所有的軍隊來扶他,但不管怎么扶,硬是把他扶不上墻。要是我們不把大胖墩理解成童話中的一個人物,而是理解成某種比喻或象征,那就精彩得很啦。比如理解成一個時代或一個國家的道德家或道德狀況,這會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我們可以設(shè)想,要是一個國家的道德墮落了,甚至派整個國家的軍隊去扶,也扶不上墻,那這個國家的道德水平又是處于一種什么樣的境地呢?
      通過以上的解讀,我們可以這么說,《愛麗絲》在更大的程度上實際上是一本專供成年人閱讀的兒童書。因為兒童只能感知書中的奇幻、童真、韻律,而書中宗教、哲學、倫理層面的隱喻只有成人才能去品嘗、咀嚼。可以這么說,《愛麗絲》描述的不僅是一段奇幻之旅,更是一段充滿哲學意味的探索之途。
      
      毛喻原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北京
  •     不愧是牛津才子!除了奇幻的想象之外,愛麗絲系列中荒唐的邏輯、滑稽的對話充分體現(xiàn)出Lewis Carroll在語言、邏輯、數(shù)學等方面的造詣,字里行間透出“冷”的智慧,越讀越有味!
      
      摘抄一些段落與大家分享^ ^~
      
      諧音:
      Mock Turtle: When we were little, we went to school in the sea. The master was an old Turtle—we used to call him Tortoise—
      Alice: Why did you call him Tortoise, if he wasn’t one?
      Mock Turtle: We called him Tortoise because he taught us.
      
      一詞多義:
      Alice: How many hours a day did you do lessons?
      Mock Turtle: Ten hours the first day, nine the next, and so on.
      Alice: What a curious plan!
      Gryphon: That’s the reason they’re called lessons, because they lesson from day to day.
      
      純冷
      Knight: Let me sing you a song to comfort you.
      Alice: Is it very long?
      Knight: It’s long. But it’s very, very beautiful. Everybody that hears me sing it—either it brings the tears into their eyes, or else—
      Alice: Or else what?
      Knight: Or else it doesn’t, you know.
      
      荒誕邏輯:
      Alice: Really you should have a lady’s maid!
      Queen: I’m sure I’ll take you with pleasure! Two pence a week and jam every other day.
      Alice: I don’t want you to hire me—and I don’t care for jam.
      Queen: It’s very good jam.
      Alice: Well, I don’t want any today, at any rate.
      Queen: You couldn’t have it if you did want it. The rule is, jam tomorrow and jam yesterday—but never jam today.
      Alice: It must come sometimes to “jam today”.
      Queen: No, it can’t. It’s jam every other day: today isn’t any other day, you know.
      
      White Queen: Can you do Addition? What’s one and one and one and one and one and one and one and one and one and one?
      Alice: I don’t know. I lost count.
      Red Queen: She can’t do Addition. Can you do Subtraction? Take nine from eight.
      Alice: Nine from eight I can’t, you know, but—
      White Queen: She can’t do Subtraction. Can you do Division? Divide a loaf by a knife—what’s the answer to that?
      Alice: I suppose—
      Red Queen: Bread-and-butter, of course. Try another Subtraction sum. Take a bone from a dog: what remains?
      Alice: The bone wouldn’t remain, of course, if I took it—and the dog wouldn’t remain: it would come to bite me—and I’m sure I shouldn’t remain!
      Red Queen: Then you think nothing would remain?
      Alice: I think that’s the answer.
      Red Queen: Wrong as usual. The dog’s temper would remain.
      Alice: But I don’t see how—
      Red Queen: Why, look here! The dog would lose its temper, wouldn’t it?
      Alice: Perhaps it would.
      Red Queen: Then if the dog went away, its temper would remain!
      
      
      Enjoy reading~
      
  •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這本書,沒想到還可以看到拍成的電影?! 埯惤z漫游奇境記的作者是劉易斯.卡羅爾,他是英國的數(shù)學家和邏輯學家。一名數(shù)學家創(chuàng)作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和伊索寓言、水孩子、木偶奇遇記、格列佛游記等名著一樣,成為世界兒童文學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和姐姐在河邊看書時睡著了,夢中她追逐一只穿著背心的兔子而掉進了兔子洞,從而來到一個奇妙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她時而變大時而變小,以至于有一次竟掉進了由自己的眼淚匯成的池塘里;她還遇到了愛說教的公爵夫人、神秘莫測的柴郡貓、神話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龜、總是叫喊著要砍別人頭的撲克牌女王和一群撲克士兵,參加了一個瘋狂茶會、一場古怪的槌球賽和一場審判,直到最后與女王發(fā)生沖突時才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依然躺在河邊,姐姐正溫柔地拂去落在她臉上的幾片樹葉——在夢里她把那幾片樹葉當成了撲克牌?! ∵@本書的一切就像是孩子的一個五彩夢,是孩子們向往的童話世界。而那個善良可愛的小姑娘愛麗絲更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她也許并不聰明,但是她有一顆純靜的愛心,而又勇敢的心。
  •     作為一個“愛麗絲迷”,我懷著激動而忐忑的心情,帶著四歲的小兒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3D電影。之前看到介紹說,影片情節(jié)可以說是兩部卡羅爾經(jīng)典童話《愛麗絲奇境歷險記》和《愛麗絲穿鏡奇幻記》的續(xù)集,講述的是長大成人后的愛麗絲的經(jīng)歷,可以說成是19歲的愛麗絲的成人禮,是一場愛麗絲的靈魂找尋之旅。這讓我不免為“改編可能會失去原著的特色”而擔心。說實話,我就是帶著這種擔心步入影院的??墒?,才看到童年愛麗絲夢醒后與父親之間的對話,我就知道蒂姆絕對不會讓“愛麗絲迷”失望,也絕對不會讓卡羅爾失望。影片不僅延續(xù)了原著的荒誕風格和象征意義的精髓,而且還充滿了波頓的黑色陰郁風格,雖則后者對我來說并不是很熟悉。
        
        ◎電影的原著元素,尤其是卡羅爾那首著名的荒誕詩《胡言亂語》
         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和動畫類天才編劇琳達·沃爾夫頓合作,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不同以往舞臺、銀幕劇的愛麗絲。不過,電影中的元素基本都來自原著。對于歐美人以及“愛麗絲迷”和“卡羅爾迷”們來說,這部電影是原著諸元素在新的故事情節(jié)上的經(jīng)典演繹。也是由于這個原因,電影一經(jīng)上映,就贏得了歐美各界的一致好評。不過在中國卻沒有引起預期的轟動,可能與中國普通觀眾不太熟悉原著、不很熟悉卡羅爾有關(guān)。
        
        讓我們來數(shù)數(shù)電影中的原著元素:
        
        影片中的各種主要人物自然都來自原著。大家耳熟能詳?shù)膼埯惤z、白兔先生、柴郡貓、瘋帽匠、藍色大毛毛蟲、三月野兔、睡鼠、渡渡鳥、紅桃騎士(J)都出自卡羅爾的第一本愛麗絲,也就是《愛麗絲奇境歷險記》。那位仙境的暴君紅王后,可以說第一部愛麗絲中的紅桃王后和第二部愛麗絲(《愛麗絲穿鏡奇幻記》)中的紅王后的合體,兩個原著人物的共同氣質(zhì)都是一樣的粗暴無禮。紅王后的青蛙仆人和魚仆人也出自原著,大家肯定還記得給兩個小動物仆人的假發(fā)纏到一起的情節(jié)吧。紅王后用來做家具支架和用來墊腳的豬,則讓人與公爵夫人的小嬰兒,后來被愛麗絲抱到樹林里變成的小豬聯(lián)系起來。貝爾德犬與原著中的老鼠恐懼的獵狗聯(lián)系起來。紅王后用來抬家具的猴子,原著中雖然沒有提及,不過在卡羅爾為手稿所畫的插圖以及坦尼爾為初版所制作的插圖中,都有猴子的形象(詳見《愛麗絲夢游仙境》,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3月)。紅王后手下的撲克大軍自然來自第一部愛麗絲嘍,但是白王后和她手下的國際象棋大軍則來自第二部,也就是《愛麗絲穿鏡奇幻記》。影片中的胖子兄弟可以說是第二部愛麗絲中的“對頭”兄弟和那個蛋型矮胖子的結(jié)合體。紅王后手下的三位得力干將——炸脖龍(Jabberwock)、揪撥揪撥鳥(Jubjub bird)和班德爾獸(Bandersnatch,電影中譯成大毛獸)都出自卡羅爾那首著名的《胡言亂語》荒誕詩。
        
         說道這首《胡言亂語》荒誕詩,我不得不提到最近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經(jīng)典注解版童書《愛麗絲夢游仙境》。卡羅爾的童書在中國有諸多版本,作為“愛麗絲迷”,這些版本我手頭基本都有。不過這本與3D大片同期出版的童書真的使我眼前一亮,這不僅是第一本中文注解版愛麗絲,詮釋了卡羅爾童書的大部分象征意義,呈現(xiàn)了卡羅爾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風貌,而且書中還包括幾個系列的插圖:包括作者本人為手稿所繪的38幅插圖;約翰·坦尼爾爵士為初版所繪93幅插圖;美國插圖的黃金時代著名插畫家彼得·紐威爾為1901版所繪80幅插圖;另有英國黃金時代插圖作家查爾斯·羅賓遜的8幅彩插和5幅雙色插圖。插圖都是雙色印刷,紙張也不錯。我拿到手后就給四歲的兒子讀了一遍,翻譯也不錯,尤其是這首著名的《胡言亂語》,可謂翻譯得妙趣橫生。給孩子讀完這首詩后,果然有了不同的效果,就像愛麗絲在書中說的那樣——“不知怎么搞的,它似乎把各種念頭灌進我的頭腦”,我兒子也拿起玩具快板兒,模仿著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自顧地作起“胡言亂語”詩來。呵呵,這就是經(jīng)典的詩作的效果!
         影片中的許多情節(jié)也與原著相關(guān)。大家熟知的愛麗絲掉入兔子洞,打開花園大門的小金鑰匙,小魔瓶里喝了能變小的液體,吃了能夠長大的蛋糕,動物和花草昆蟲都會說話——這些自然來自原著。愛麗絲的訂婚禮上的四對舞,讓人想到了原著中素甲魚和鷹頭獅給愛麗絲介紹的“龍蝦方陣四對舞”。哈密斯的母親要求種的紅玫瑰被園丁誤種成了白玫瑰,讓人想到原著中黑桃三兄弟為了逃避紅桃王后的懲罰,把誤種的白玫瑰染成紅玫瑰的情節(jié),并且哈密斯母親的氣質(zhì)和話語,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原著中丑陋的公爵夫人,而她所說的放出狗去追兔子的話,還會讓熟悉原著的觀眾想到那首著名的“尾巴詩”。參加訂婚禮并數(shù)次被提及的依金麗姑媽,表面看只是一個博觀眾一笑的丑角,實際代表了一個隱喻,如果愛麗絲不能成功完成靈魂找尋之旅,那么這位姑媽就是她的未來,還有依金麗姑媽說的那句“他是一個王子,可是為了繼承王位而不能娶我”的話,使人聯(lián)想到卡羅爾小說的真實原型——愛麗絲·利德爾長大之后,曾經(jīng)與在牛津讀書的利奧波德王子相戀,王子也是為了王位而未能與愛麗絲結(jié)合。聚會上那對多嘴的孿生姐妹,用愛麗絲夢醒后的話說,很像仙境里的對頭兄弟,不過她們也讓我想到了原著《愛麗絲穿鏡奇幻記》中的小白貓和小黑貓。
         掉下兔子洞的愛麗絲的落點也有特別的情節(jié)設(shè)置:她先是砸穿了地板掉到了仙境一個房間的天花板上,繼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每一根頭發(fā)都樹了起來,然后又落回地板上。這樣的情節(jié)設(shè)置也與原著相關(guān),表示愛麗絲掉落時已經(jīng)穿過了地心,掉到了地球直徑另一側(cè)某個地方的仙境里,有關(guān)物體掉入一個穿過地球的洞的運動問題,請參見社科版《愛麗絲夢游仙境》第15頁注釋。有著模糊記憶的愛麗絲沒有向原著那樣大費周折,在故事進行到第七章末尾才進入仙境的花園,影片中愛麗絲憑著兒時模糊的記憶很快就進入了仙境花園。在這里,她先是遇到了相互打架的木馬蠅和金魚草蜻蜓,又被突然閃過的綠毛豬嚇了一跳,這些都來自第二部愛麗絲。然后就見到了愛作對的對頭兄弟和渡渡鳥,關(guān)于這對孿生兄弟為什么愛作對,上面提到的那本書中也有注釋說明,而且那本書把這對兄弟翻譯成“對頭嘟”和“對頭嘀”,真是讓人拍案叫絕,比電影里翻成的“對對的”和“對對得”要好,這個似乎在那本書的譯者序里也提到了。眾所周知,渡渡鳥是作者劉易斯·卡羅爾本人的化身,不過在影片中渡渡鳥沒有太多的鏡頭。然后大家就拉著愛麗絲去找那個原著中給愛麗絲之點迷津的藍色大毛毛蟲。
        
         在林中遭遇班德爾獸襲擊后的愛麗絲遇到了原著中那只隱顯自在的柴郡貓,柴郡貓帶她去找瘋帽匠之后,影片中的的那輪彎月幻化成了柴郡貓的笑臉,這不得不又提到上述那本書的注釋(見73頁)。現(xiàn)在,該輪到重頭人物瘋帽匠上場了,他第一個認定愛麗絲,第一個歡迎愛麗絲,他掛在嘴邊的“我在想以字母M開頭的詞”,讓我們想到了第一部原著中睡鼠說的以M開頭的詞,以及第二部中愛麗絲見到白國王和他的傳令兵時說的那個以字母H開頭的文字游戲。他還帶著原著中那款“這一款帽子打六折”的高帽子,紅心騎士帶人來搜愛麗絲時,瘋帽匠又帶頭背起了原著中那首模仿《小星星》的詩。后來瘋帽匠作為愛麗絲的同黨被紅王后關(guān)進監(jiān)獄,讓人想到了坦尼爾畫的白國王傳令兵在獄中的那張酷似伯蘭特·羅素的臉。亂扔茶具和廚具的三月野兔,讓人聯(lián)想到那個公爵夫人府上的亂扔廚具、大量使用胡椒的廚娘。影片中還有瘋帽匠和三月野兔都把懷表放到茶杯里蘸的鏡頭。
         該輪到影片的那個非常重要的、被多次提及的謎語了,“為什么一只渡鴉會像一張寫字臺?”這與原著中的謎語絲毫不差,有關(guān)他的謎底,作者卡羅爾本人自有他的說明(請參照上引書的注釋部分),答案與瘋帽匠在影片結(jié)尾給出的答案一樣:就是根本沒有答案。影片中的最重要的終極情節(jié),就是愛麗絲斬殺怪獸炸脖龍了。你也許會說,這個可無法和原著捏合到一塊兒了,因為原著中的那首《胡言亂語》的詩中,斬殺怪獸的是一個男性少年俊杰。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坦尼爾爵士的圖片豐富了原著的內(nèi)容。在他畫的那幅圖中,不單斬殺怪獸的就是小愛麗絲,而且影片中的怪獸的模樣幾乎就是圖片中的翻版。還有劊子手在砍瘋帽匠的頭的時候,由柴郡貓頂著帽子升到空中,使劊子手、紅王后、紅桃騎士和在場眾人驚訝得面面相覷,這也使我們想起了書中那個紅桃國王和王后以及劊子手商量如何砍柴郡貓的頭的情節(jié)。還有剛一出場的紅王后質(zhì)疑誰偷了她的果餡餅,也是來自原著個經(jīng)用過傳統(tǒng)童謠改編的紅桃騎士偷了王后的果餡餅的故事。
        
        ◎電影里原著荒誕、象征、無說教藝術(shù)特色的延伸
         貫穿影片始終的荒誕之風就是那句“為什么一只渡鴉會像一張寫字臺?”這個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
         影片中那兩個特別重要的日子的定名,一個是愛麗絲返回仙境的Gribling日,一個是愛麗絲斬殺怪龍的Frabjous日。都是自創(chuàng)的字,這延續(xù)了卡羅爾原著的創(chuàng)作風格,原著中素甲魚在給愛麗絲講他們在海里的學校上的課程名字時,作者大多用的是與原始單詞相近的自創(chuàng)的單詞,比如說把reading寫成reeling。這里的Gribling是原著中卡羅爾創(chuàng)造的詞的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brillig,被憨撲地·蛋撲地這位胖蛋語言學家解釋為“下午四點鐘”,蒂姆和編劇只是在這個詞的基礎(chǔ)上調(diào)整了字母順序,就變得荒誕而又荒誕了,而我們知道愛麗絲的訂婚禮也是下午四點開始,也就是她回到仙境的時間。這里的Frabjous應該是依據(jù)單詞fabulous創(chuàng)造出來的,F(xiàn)rabjous日也就是“輝煌之日”。藍色大毛毛蟲在影片中的名字Absolem(阿布索倫)這個詞也很有意思,它可以看做absolute的變體,表示了毛毛蟲的話是絕對權(quán)威的意思。電影結(jié)尾處毛毛蟲“作繭自縛”和羽化為蝶,是愛麗絲終于成功完成靈魂找尋之旅的隱喻和象征。
         而且波頓使卡羅爾的象征意義走的更遠了。紅王后的名字就是根據(jù)伊麗莎白女王的名字,通過異化創(chuàng)造出的名字。電影中還有更多這樣的創(chuàng)新。
         無說教的色彩是蒂姆·波頓電影的一貫特色,也就是影片中既沒有完全的好人,沒有完全的惡棍。劇中的紅王后長著一顆碩大的頭,脾氣任性刁蠻,是仙境里獨一無二的暴君。但是卻一直愛著身邊的黑騎士,而且殺掉自己的丈夫紅國王的理由,就是怕他離開自己。紅王后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里一直在追問:人們?yōu)槭裁床荒軔鬯慷辕偘d著稱的瘋帽匠先生,卻是派白兔將愛麗絲再次引入仙境,并策動整個仙境里的民眾反抗紅王后的組織者。而那個主張和平、不殺害任何活的生物的白王后,卻偏愛用死人的手指和物件給愛麗絲調(diào)制恢復原本形體的魔藥。而且以“不殺生”為借口,將她的姐姐紅王后和紅桃騎士流放蠻荒之地,使得紅桃騎士寧肯死也不愿被流放。
         影片中的紅王后帶領(lǐng)的撲克大軍和白王后帶領(lǐng)的國際象棋大軍的“輝煌之日”大戰(zhàn),最終以代表正義一方的白王后放勝利而告終,這與原著中愛麗絲代表的國際象棋中的白方,也是性情溫和的一方,戰(zhàn)勝以紅王后為代表的脾氣暴躁的紅方一樣,有了某種道德說教的色彩。不過,電影中紅王后的歇斯底里喊出的那句話,對此做了補救:“我是長女,我是正式加過冕的!”
         同樣疏離而無說教的還有那段經(jīng)典對白,也就是影片開場時,不斷做夢的小愛麗絲問她爸爸:“我是不是瘋了?”他的爸爸回答說:“我看恐怕是。不過,告訴你一個秘密——成功人士都這樣!”這段對白在變大后的愛麗絲設(shè)法去救瘋帽匠時再次出現(xiàn),起到了深化影片的主題的作用。同樣起到這種作用的有愛麗絲父親說的那句話——早餐之前就能發(fā)生六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愛麗絲就是念著仙境中那六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鼓起勇氣斬殺怪龍的。
        
        ——關(guān)于劇中人物,我還是喜歡海倫娜·伯海姆·卡特飾演的紅王后,她把各種細微的表情和姿態(tài)演的十分生動。約翰尼·德普飾演的瘋帽匠那身夸張的打扮,特效放大的雙瞳,以及介于小丑和王子之間的惟妙惟肖的演繹,還有他為輝煌之日跳的福特舞,將波頓的瘋瘋癲癲、黑色陰郁的黑哥特風格推向了高潮。還有那只藍色條紋的隱顯自在的柴郡貓、對頭兄弟,另外還有毛毛蟲的艾倫·里克曼聲音,真的亦真亦幻,既形象生動,又神秘莫測。愛麗絲的扮演者,這位澳大利亞籍模特也選得很好,她不僅有維多利亞時代貴族的氣質(zhì),而且她的模特身材很配合不斷變換著裝的需要。
        ——強烈建議大家看過社科版《愛麗絲夢游仙境》后在去看電影,或者你已經(jīng)看過電影,那么在拿這本書來做個整體的回顧。那樣的話,不僅看到的是三維的電影畫面,你還會跟隨卡羅爾找到自己多維的、甚至是無限維度的靈魂空間。
        
        (參考書目:《愛麗絲夢游仙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3月,冷杉 譯)
  •      此書不同于以往中文版本
      亮點一:第一本中文注解版愛麗絲
       擷取歷代名家經(jīng)典注解和評論,深求文字背后的象征意義,力圖還原作者和愛麗絲之間的真實故事。這些注解幾乎全部是首次在中文版中出現(xiàn)??芍^第一本中文注解版愛麗絲。
      亮點二:插圖最多
       書中插圖包括——坦尼爾為初版所作插圖系列;紐威爾為美國1901年版所作整幅插圖系列;作者為手稿自畫的插圖;英國插畫家查爾斯·羅賓遜的8幅彩插和5幅裝飾性插圖。另外,還插入由迪士尼獨家授權(quán)的電影定妝照及劇照6幅。共240余幅。
       作者插圖插入書后所附的英文原文內(nèi)。其中紐威爾的插圖絕對是首次在中文版中公開亮相,絕對值得擁有!
      亮點三:名著名社名譯優(yōu)勢
       著名翻譯家冷杉十年后再涉童書領(lǐng)域,全程翻譯的最新譯作,譯品優(yōu)美流暢,信雅精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亮點四:內(nèi)容最全
       涵蓋卡羅爾兩部名著《愛麗絲奇境歷險記》、《愛麗絲穿鏡奇幻記》全譯本,書的后半部分附贈兩部書的完整英文版。從未有過的最全版本。
      
       用編者自己的話說就是:
       ·全球獨家百科全書式的“愛麗絲”經(jīng)典全集珍藏版——全部資訊一網(wǎng)打盡,與好萊塢迪士尼年度同名夢幻3D大片同期上市。涵蓋卡羅爾兩部名著全譯本,附贈完整英文版,更有3D大片特別資訊和電影資料圖片。是歷代所有版本中內(nèi)容最完整,最豐富,資料最齊全的版本。雙色圖文彩插,精美印刷。親子白金珍藏版。
        ·送給中文“愛麗絲迷”的充滿象征意義的饕餮盛宴——著名翻譯家冷杉十年后再涉童書領(lǐng)域,全程翻譯的最新譯作,譯品優(yōu)美流暢,信雅精準,占盡名家名著名社名譯優(yōu)勢;提取了原著大量精美雋語,英漢對照,擷取歷代名家經(jīng)典注解和評論,深求文字背后的象征意義,力圖還原作者和愛麗絲之間的真實故事。這些注解大多是首次在中文版中出現(xiàn)。
        ·呈給經(jīng)典插圖愛好者的一次精美曼妙的原味大餐——300余幅著名插畫大師的插圖史無前例,精美絕倫,許多圖片是首次在中文版中公開亮相(其中包括作者本人為手稿所繪的38幅插圖;約翰·坦尼爾爵士為初版所繪93幅插圖;美國插圖的黃金時代著名插畫家彼得·紐威爾為1901版所繪80幅插圖;另有8幅彩插,是英國黃金時代插圖作家查爾斯·羅賓遜的作品,更有最新迪士尼特別授權(quán)的同名3D電影資料圖片,以及作者的肖像畫和作者為愛麗絲原型拍攝的原始照片等珍貴資料)
      
       絕對超值讀本:附上書中那首著名的荒誕詩《胡言亂語》,這首詩被奉為荒誕詩的經(jīng)典,翻譯得妙趣橫生——
      
       《胡言亂語》
      
         下午,有個滑溜溜很活躍的怪東東
         在草地上轉(zhuǎn)圈還鉆孔。
         菠蘿鳥呲毛縮脖邋遢又可憐,
         綠毛豬回家迷路氣得鬧哄哄。
        
         “留神怪獸,我的兒,
         它齒尖爪利像鋼鉗兒;
         還要提防揪撥揪撥鳥兒,
         并躲閃發(fā)狂的班德爾老仙兒。
        
         他手執(zhí)剜月削風劍,
         尋找這頭巨獸開練——
         找久了就在樹下歇歇,
         想想如何讓它顯現(xiàn)。
        
         就在他拿定主意的時候,
         眼里噴著火龍竄出了怪獸,
         像樹林里刮過了一陣旋風,
         嘴里還發(fā)出哈哈的笑吼。
        
         一下!兩下!咔嚓嚓!
         削鐵如泥把怪獸殺。
         拎著獸首奔回家,
         興奮得進門直叫爸。
        
         “你宰了巨龍怪獸嗎?
         讓我抱抱你,我快樂的二傻!
         多好的日子,哈哈哈!”
         他樂得差點趴地下。
        
         下午,有個滑溜溜很活躍的怪東東
         在草地上轉(zhuǎn)圈還鉆孔。
         菠蘿鳥呲毛縮脖邋遢又可憐,
         綠毛豬回家迷路氣得鬧哄哄。
      
      附上英文:
       JABBERWOCKY.
      
      ‘Twas brillig, and the slithy toves
      Did gyre and gimble in the wabe;
      All mimsy were the borogoves,
      And the mome raths outgrabe.
      
      ‘Beware the Jabberwock, my son!
      The jaws that bite, the claws that catch!
      Beware the Jubjub bird, and shun
      The frumious Bandersnatch!’
      
      He took his vorpal sword in hand:
      Long time the manxome foe he sought —
      So rested he by the Tumtum tree,
      And stood awhile in thought.
      
      And as in uffish thought he stood,
      The Jabberwock, with eyes of flame,
      Came whiffling through the tulgey wood,
      And burbled as it came!
      
      One, two! One, two! And through and through
      The vorpal blade went snicker-snack!
      He left it dead, and with its head
      He went galumphing back.
      
      ‘And has thou slain the Jabberwock?
      Come to my arms, my beamish boy!
      O frabjous day! Callooh! Callay!
      He chortled in his joy.
      
      ‘Twas brillig, and the slithy toves
      Did gyre and gimble in the wabe;
      All mimsy were the borogoves,
      And the mome raths outgrabe.
      
      意猶未盡,在附上《愛麗絲穿鏡奇幻記》卷首詩:
      
      卷首詩
      
      孩子,你的前額純潔又開朗,
      夢幻的雙眸映射奇思和妙想!
      雖然時光如梭,你和我
      年齡相差有一大籮,
      而你可愛的微笑定將接納
      我這作為愛的禮物的童話。
      
      我沒見過你陽光般的面容,
      也沒聽過你銀鈴般的笑聲,
      在你年輕生命的未來歲月中,
      你不會想到我這個老翁。
      但現(xiàn)在你只要愿意聽我就夠啦,
      聽我給你講這篇童話。
      
      這童話始于往昔的歲月,
      那時夏日的驕陽真熾烈,
      一陣質(zhì)樸的鐘聲響起,
      和著我們泛舟劃槳的節(jié)律。
      它的回聲在我們記憶中至今尚存,
      雖然妒忌的歲月不要它留痕。
      
      好了,來吧,趁那整日不快的女傭
      還沒發(fā)出可怕的叫聲,
      喚你到討厭的床上去睡覺——
      這刻板的叫聲令你惱。
      乖孩子,我們不過是長大的兒童,
      一到睡覺的時間就心事重重。
      
      屋外,天寒地凍,積雪閃耀,
      狂風怒吼,呼呼長嘯。
      屋內(nèi),爐火熊熊,紅光映照
      兒童溫暖舒適的小巢。
      神奇的故事把你深深吸引住,
      狂風再肆虐你也不必犯怵。
      
      雖然一聲嘆息的陰霾
      可能會貫穿我講的故事,
      因為“快樂的暑假”已一去不來,
      夏日的輝煌也已經(jīng)消失——
      但它決不會以這點灰色
      來玷污我們這篇童話的金色。
      
      英文:
      Child of the pure unclouded brow
      And dreaming eyes of wonder!
      Though time be fleet, and I and thou
      Are half a life asunder,
      Thy loving smile will surely hail
      The love-gift of a fairy-tale.
      
      I have not seen thy sunny face,
      Nor heard thy silver laughter;
      No thought of me shall find a place
      In thy young life’s hereafter -
      Enough that now thou wilt not fail
      To listen to my fairy-tale.
      
      A tale begun in other days,
      When summer suns were glowing -
      A simple chime, that served to time
      The rhythm of our rowing -
      Whose echoes live in memory yet,
      Though envious years would say ‘forget’.
      
      Come, hearken then, ere voice of dread,
      With bitter tidings laden,
      Shall summon to unwelcome bed
      A melancholy maiden!
      We are but older children, dear,
      Who fret to find our bedtime near.
      
      Without, the frost, the blinding snow,
      The storm-wind’s moody madness -
      Within, the firelight’s ruddy glow,
      And childhood’s nest of gladness.
      The magic words shall hold thee fast:
      Thou shalt not heed the raving blast.
      
      And though the shadow of a sigh
      May tremble through the story,
      For ‘happy summer days’gone by,
      And vanish’d summer glory -
      It shall not touch with breath of bale
      The pleasance of our fairy-tale.
      
       呵呵,寫的有點累了,就此罷手,愛麗絲迷的“福音書”。嘿嘿
      
      
      
      
      
      
  •     
       Only if I can embrace the world,
       What does it matter if I embrace it awkwardly?
      
       ----Albert Camus
      
      
       What is the season when I first came upon Alice? Mostly it was the same golden summer afternoon as when Lewis Carroll and the “cruel Three” drifted upon the gleaming water, and gave birth to the wreath of fairy-tale that never withers.
      
      
       Could it really be called “fairy-tale”? Sure I don’t mean that fairy-tales cannot be as subtle and full of wonderful witticism as the Alice story. And sure there’re bunches of fairy-tales that seem perfectly structured and a thousand times more logical than is—Alice’s charm lies in its illogicality. Common sense? Step aside. There comes the kingdom where common nonsense rules. Principles and regulations? Spare them. In the face of those birds and beasts so excellent in wordplay and turning and twisting of mind, your logics will only cause humiliation. So better yield to the rhythm and pace of the dream, where you may wake, yet not knowing if you’re returning to the reality or stepping into another dream, and brace for the bizarre that comes rushing into your eyes with each shift of scene.
      
      
      
       Of course, I read the Alice story in Chinese as a child, and very likely in abbreviation. A terrible loss it is that I missed the pleasure provided by its numerous puns and jokes. Even so, the fragrance lingers on my mind ever since, like honeysuckles blossoming under the serene March sun. How was I thrilled by those queer characters! Here on the bough sits the Cheshire Cat, so lovable and considerate as to appear and vanish little by little after Alice’s protestation, giving the eerie image of a grin without the cat. ( And you should see that spooky grin illustrated by John Tenniel!) Here on the rock crouches the Mock Turtle, whose sad depiction of his education made me laugh really hard, while relishing the subtle satire hidden in the tone:
      
      
      
       “We called him Tortoise because he taught us,” said the Mock Turtle angrily. “Really you are very dull!”
      
       “Reeling and Writhing, of course, to begin with,” the Mock Turtle replied; “and then the different branches of Arithmetic—Ambition, Distraction, Uglification, and Derision.”
      
       “Mystery, ancient and modern, with Seaography: then Drawling—the Drawling –master was an old conger-eel, that used to come once a week; he taught us Drawling, Stretching, and Fainting in Coils.”
      
      
      
       And what else could you do but ungrudgingly give way to the great student when he claims that “they are called lessons” because “they lessen from day to day”?
      
      
      
       With “Off with his head!” we come upon the overbearing Queen of the Hearts who’s obsessed with executions that never really happen; with “It is a most provoking thing—“we meet that Humpty-Dumpty whose egg-shaped body never gives the least distinction between a neck and a waist. And there is the Walrus feasting upon oysters and shedding tears in Tweedledee and Tweedledum’s poem, followed by the White Knight who keeps his excellent balance by falling head-first off the horse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within every minute. You may agree that these are all the heroes and heroines of Ridicule, yet you couldn’t but admire their agility and cunnings in making all the nonsense sound perfectly reasonable, as is best amplified at the Mad Tea-Party. They don’t mean to be difficult—“Behold,” they say,” This is itness. Any thing otherwise just don’t make sense.” However, anything but the most skilled logic could ever have generated such a special and enchanting touch of illogicality.
      
      
      
       The scenes provided in the Alice story appears quite similar with one’s subconscious state of mind, which gives the book a hue of what later became known as stream-of-consciousness. (I’m not sure if anyone has psychoanalyzed Alice with deliberate scalpels. I venture to guess there’re plenty of them.) Apparently, the first story is more dream-like, while the second one is more carefully plotted, yet losing some qualities which make the reader’s journey with Alice in Wonderland so personal and convincing.
      
      
      
       Queer it is that when I pick up the book as a young adult now, I should smell and sense of something so nostalgic, something that caresses and invokes blissful response from the very bottom of my heart. It is as if I’ve really gone through the same dilemma which traps Alice—the same growing pain, the same throbbing ambition to try my wings in a great and somehow exotic world, yet feeling insecure even about my own size—When Alice was eventually able to gain some control of her ever-swelling-or-shrinking body, the tribulation is by no means ending: There she goes, confronting all kinds of unorthodoxy that seem so trying to her mind and intellect, that even threaten to shake the very root of her mental existence—There’re peoples and creatures assuming that she knows all those weird logics and bullying her whenever she shows a hint of difference( which is regarded by them as ignorance) from their axioms, and constantly make her feel being caught in a contradictory condition where she is a grown-up physically, yet doesn’t know nothing about life and being.
      
      
      
       Luckily, confident and well-balanced as our Alice is, she’s not that ready to comply. There she waits in patience, but not without trying to make sense out of whatever has to occur; there she hearsays with understanding, but not without pointing out the absurdity and professing her own stand. Besides, the journey isn’t without consolation. The quaint, wonderfully weird creatures Carroll has to offer in this dreamland are always awaiting somewhere, ready to leap in sight when you least expect it. The Rocking-horse-fly, Snapping-dragon-fly, bread-and-butter-fly, talking flowers and bowing leg of mutton…whose happy existence put our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Live and let live” to sheer shadow. And those ballads! Never before has any children’s song exert such a magical power on me. All the rhymes I heard and recited through childhood are so filled with educational intention, that it never occurs to me that rhymes could keep nagging and lullabying about the everyday-ordinary things and still being so of taste. There’s no stop in the enchantment.
      
      
      
       So many have proclaimed to have found the political allegory, the parody of Victorian children’s literature, even a reflection of contemporary ecclesiastical history in the Alice story. Yet I’d rather view the Wonderland adventures dreamwise. Alice always reminds me of the all-familiar song learnt in elementary school:
      
      
      
       Row, row, row your boat,
      
       Gently down the steam;
      
       Merrily, merrily , merrily, merrily,
      
       Life is but a dream.
      
      
      
       So dream, dream as echoes fade and memories die, dream as Autumn frosts have slain July, as “happy summer days” gone by. The song that makes us quiver in tenderness will always linger on my lips, as we drift along the stream of life where floating feather dips. After all, as the Bantam version put it, Alice is perhaps no more then a dream, a fairy-tale about 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of growing up—or down, or all turned round—as seen through the expert eyes of a child.
      
      
      
       So why gouge and dig for something “profound” at the expense of a most enthralling voyage with the dream-child under the clear summer sky?
      
      
      
       Maybe Lewis Carroll himself knew it best, when he wrote down at the beginning of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We are but older child, dear,
      
      fret to find our bed time near.”
      
      
      
      Oct.2005
      
      
      
      
  •     
      
      
       烏鴉為什么像一張寫字臺
      
      
      
       在卡洛爾的《愛麗絲漫游奇境》中,那場不可思議的下午茶會上,帽子商說:“烏鴉為什么像一張寫字臺?!?br />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故事中并沒有給出答案,但按茶會上的“狡辯”——語言論的游戲規(guī)則,似乎也可以牽強地解釋出來,不過這個解釋最好由維特根斯坦們來解釋,或者卡洛爾本人來解釋——他是邏輯學家、數(shù)學家、符號學家。在此我給出的是故事之外的解釋。
       在維京人的信仰中,眾神住在阿斯加爾德,相當于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山。這是座保壘,中央長著一棵長綠的梣樹,稱為“伊格德拉西爾”,它的根部一直延伸到地獄,而樹枝則直到天上。在這個世界中,有三個主宰之神:奧丁、索爾、弗雷。奧丁的地位最高,在所有神之上。奧丁是知識神、戰(zhàn)神,維京人認為他騎著有八條腿的駿馬環(huán)游世界,神馬的名字叫“斯萊甫尼爾”。奧丁還有兩個隨從,這兩個順從不是人,是兩只烏鴉。
       烏鴉為什么像一張寫字臺呢?
       這兩個烏鴉,一只叫“赫吉(Hugin)”,一只叫“穆南(Munin)”,赫吉代表思想,穆南代表記憶。
       作為知識之神,肯定要工作,知識性的工作一般都是在寫字臺前完成,思想與記憶往往也是在寫字臺前迸發(fā),但思想即是烏鴉、記憶即是烏鴉,所以馬馬虎虎等同一下:烏鴉(思想與記憶)就是(像)一張寫字臺了。
       所以,烏鴉像一張寫字臺。
       當然這只是我的解釋,有點牽強。
      
      
      
      
      
       柴郡貓的笑是如何練成的
      
      
      
      
       《愛麗絲漫游奇境》中,最詭譎的動物大概是那只柴郡貓了。
       “好吧!貓說著就慢慢地消失,先從尾巴尖開始,直到那張笑臉,笑容比身體其它部分停留的時候還要長一些?!蔽椰F(xiàn)在手頭這個版本不好,沒能寫出貓消失而笑容停留的意味,但你想想,一只貓消失了,只有笑容還停留在空氣中,是不是很詭異?
       關(guān)于柴郡貓,這可是有說法的,不是卡洛爾虛構(gòu)出來的:這個角色的靈感可能來源于英國俗語“笑得像一只柴郡貓”(grin like a Cheshire cat),該俗語的來源眾說紛紜,有的說是柴郡盛產(chǎn)一種做成笑臉貓形狀的奶酪,有的說是當?shù)赜幸晃毁F族,他的大衣袖子上畫了一只獅子,獅子畫得很糟糕,倒像一只笑臉貓,還有人說是來自柴郡一位叫Caterling的笑容丑陋的護林員的綽號。
       反正是有來源的。
       可是為何笑容會消失得比身體還慢呢?我有個小故事,來解釋:
       很久很久以后,有一個郡,那些盛產(chǎn)柴火,所以叫“柴郡”,柴郡的主人自然就是“柴郡主”(是不是楊家將中的那個美少婦呢?)了。柴郡主養(yǎng)著一只貓,咳咳,不用說你也會猜到,它就是大名頂頂?shù)摹安窨へ垺崩病?br />    這個世界是對稱的,有了鼠就會有貓,同樣,在一個有貓的地方,上帝自然也會創(chuàng)造鼠,至少在講故事時,應該配上鼠,失去對稱的世界是不能存在的,失去稱對的故事也是不完整的。所以,不管是從上帝的角度還是講故事的角度,柴郡里就出現(xiàn)了一只柴郡鼠。
       柴郡主很煩這只吵他睡覺、啃他食物的柴郡鼠,于是,他派柴郡貓去抓柴郡鼠。柴郡貓貪玩,抓著抓著就跑到別人的童話故事中去了,很久才回來,這讓柴郡主很不高興,憑啥養(yǎng)了一只貓還要受鼠的騷擾?于是,講故事的人給柴郡主出了個主意,柴郡主一聽很高興,用一根鏈子拴在柴郡貓的脖子上,鏈子的一頭牽在自己手里,這樣柴郡貓在追柴郡鼠的過程中就不會莫名其妙地跑去別人的故事中去客串了。
       柴郡貓追鼠的過程很長,我們知道在故事里的鼠,總是比貓狡猾,總是不那么容易被逮到(當然嘍,如果貓輕易就逮到了鼠,故事就沒得可講的了)。在等柴郡貓追柴郡鼠的過程中,柴郡主往往會打瞌睡。柴郡貓逮了半天柴郡鼠回來,竄到柴郡主腳邊,“喵、喵、喵,我要吃魚干,喵、喵、喵,我要吃金帝巧克力,喵、喵、喵,我要吃艇仔粥?!辈窨ぶ餍蚜?,流著口水茫茫然,看見一只貓在眼前煩,便抓住它的臉,使勁撕:“妞,給爺笑一個,笑一個?!?br />    每天就這樣反復。
       那只該死的柴鼠郡總是逮不到,這意味著柴郡貓只好每天被拴在鏈子上,被柴郡主牽著。作為一個動物愛好者,講故事的人給柴郡貓出了個主意,于是,等柴郡主坐在椅子上一睡著(他會流口水的),柴郡貓就咧出一個笑容留在空氣中,自己的身體則從鏈圈子脫開,跑去別人的故事里演配角去了。別人的故事告一段落,它就悄悄地回來,再鉆到鏈圈里,讓臉再戴上那個笑容。
       這一招可保險了,讓柴郡貓可以自由地生活,而萬一中途柴郡主提前醒來,看見柴群貓的笑容還在身邊,他又會放心地睡去。
       從此,柴郡貓練就了一個絕招:慢慢地消失,先從尾巴尖開始,直到那張笑臉,笑容比身體其它部分停留的時候還要長一些。
  •     “我是真實的!”愛麗絲說著就哭了起來。
      
      “假的就是假的,哭也沒辦法變成真的。”特威度迪說,“再說,也沒什么好哭的?!?br />   
      “如果我不是真實的,我就不會哭了?!睈埯惤z破涕為笑,她感覺這一切都很荒謬。
      
      “我想你不會以為那些是真眼淚吧?” 特威度迪用十分輕蔑的口氣打斷了她。
      
  •     拾屋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老婆同學送她的這本書,就在廁所里面讀完了。
      坦白的說,相對于偌大的名頭來說,本書并不算特別好看。當然,也可能由于這只是一本童話,而我已經(jīng)失去了去閱讀它的心情。
      書中吸引人的應該是作者光怪陸離的想象,相對說來,故事性就差了些(或者可以說這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作為給小孩子們聽的童話,應該也算合理吧。但對我來說估計就是因為這一點才覺得沒那么好看了。
      書中包含《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和《愛麗絲鏡中奇遇記》兩部分。后者包含的詩歌更多些,于是我就覺得更加無趣了。
      想象一下,如果是給小朋友們講故事,還是挺合適的。
      另外,本書由“北京大學文學博士雷世文”撰寫了“專文導讀”。這序?qū)懙暮茈y看,除了劇透就是廢話。
  •     豐富的想象力,完全依靠文字讓人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如果與現(xiàn)今的一部部魔幻大片相比,是不是更引人入勝?是不是更加過癮呢?高科技的音像帶來了感官的刺激,卻使我們丟掉了自我想象的能力。
  •     Finished reading this tale, but could not understand most of the content which is as queer as the stories themselves...
      Maybe it was the cultural distance that did not agree with me....If time allows, I will read it again to search for its essence
  •   "In another moment down went Alice after it, never once considering how in the world she was to get out again."最最喜歡這句話。。
  •   我會好好看看的~
  •   分析得真心不錯?;蛟S是我看這本書的年齡或心態(tài)不對勁,讀起來吃力不討好。拿起來三次都沒能讀完,至今還停在一半左右??傆X得其中有很多東西好像需要我深入思考,又覺得是不是應該以純真的童話般的心情想象那個畫面就可以了。。。一本兒童讀物,我竟然讀得那么累。
  •   我讀的是英文原版,也是要用英文寫讀書報告。但是這篇文章依然對我有一定的幫助。不錯~~
  •   看了這個故事的開始,第一反應是《龍貓》里的小梅追小龍貓的橋段,哈哈
  •   人們常常給童話故事賦予了許多成人解釋。我反倒覺得故事說什么就是什么。故事雖然是大人寫的,但是是寫給小孩看的。小孩子的世界就是那么簡單。但也恰恰就是那些純真的小孩的童言無忌偶爾戳中了真理?,F(xiàn)世的復雜蒙蔽和歪曲我們的視線,我們把這些童言像珍寶一樣揀起。。。就這么簡單。我覺得。。
  •   驚覺我曾經(jīng)買過的兩本書作者是毛喻原
  •   額。。。。。。還有這種事。。。挺有意思的
  •   咦……我發(fā)現(xiàn)我的kindle版上少了一些內(nèi)容呢,最后提到的荒誕邏輯貌似沒有……
  •   標題起的很貼切呀。
  •   噗。還真有人在看耶~謝謝好開心~
  •   蒂姆和琳達·沃爾夫頓真夠天才的,感覺到Gribling日是荒誕而又荒誕的詞,可是評論要寫完還不得要領(lǐng)。人常道:急中生智,還真有這么一當子事兒!在決定刪掉這段話的一剎那,不經(jīng)意中一眼溜到《胡言亂語》詩中的brillig,哈哈,一下子就出來啦!
    鼓勵自己一下!~\(≧▽≦)/~
  •   啊?。?! 喜歡 喜歡 喜歡! 要買要買 要買!
  •   非常有用啊?。?!
  •   怎么全是05年十月的。。。
  •   我懷舊了
  •   是你自己寫的么?英文寫那么好實在是太厲害了!
  •   很久以前的隨筆,過獎了
  •   呵呵,挺有意思~
  •   用奧丁的烏鴉來解釋寫字臺,這主意不錯。
  •   烏鴉為什么像一張寫字臺...........喜歡這句嘿嘿~
  •   終于解了疑惑了
  •   “喵、喵、喵,我要吃魚干,喵、喵、喵,我要吃金帝巧克力,喵、喵、喵,我要吃艇仔粥。”
    太可愛了吧~!
  •   愛麗絲里面有很多笑話??墒遣惶茏x懂
  •   嘖嘖 這家伙每天也會想六個不可能的事
  •   樓上的評論不好懂
  •   今兒下午覺做了三個夢 有意者豆油
  •   喜歡柴郡貓啊。。。O(∩_∩)O~
  •   喜歡柴郡貓
  •   什么嗎,亂七八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