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馬克斯?舒勒、 倪梁康 商務印書館 (2011-07出版) 作者:馬克斯·舒勒 譯者:倪梁康
內容概要
本書是德國現象學家馬克斯?舍勒的代表作。
這部著作是對倫理學人格主義進行奠基的嘗試。它的核心在于對價值與人格進行現象學的查探。由于康德只承認價值的概念是指感性價值,人格的概念是指理性人格,因而這部著作也是對康德的實踐理性和絕對命令的批判。價值的本質被理解為類似顏色本質的東西。它們“獨立于”那些自身展示于“其上”的事物或善業(yè)。對價值的這種獨立性不能做柏拉圖式的理解。價值與顏色一樣不會脫離事物性基礎而存在。它們或者是較低級的,如果它們在人的身體與生命上展示出來,或者是較高級的,如果它們在人的人格上展示出來。就像顏色只是可見的一樣,價值原初也只能是可感的,無論是通過感性的感覺,還是通過“人格感覺”。它的居所是人的“心”。存在著五種在質料上、亦即在內容上不同的價值等級:感性價值、有用性價值與生命價值、精神價值與神圣價值。善與惡不是質料價值,而是道德價值;當人格在情感主張中面對較低的價值而準備偏好較高的價值時,這些道德價值便在人格上顯現出來。就其核心來看,它們并不是意愿目的,而是“騎在”情感偏好準備的“背上”。它們好似一個回音,其本質就在于時間性的生成。人格本身是“行為中心”,即是說,它的存在是“進行的存在”。所有思維行為、意愿行為和其他行為都奠基于相關的感受行為的價值之中,而這些感受行為又奠基于愛與恨之中。而恨又奠基于愛之中。人格的本質并不僅僅受到理性的規(guī)定,而是首先受到愛的規(guī)定。它的本質是“愛的生物”。它就像一個軀殼,隨身帶著五種價值,無論它在空間中走向哪里。價值等級的上升秩序就是五種價值等級本身的棱鏡:“愛的秩序”。每一次價值顛覆都是出于錯誤的愛(恨),例如出于“怨恨”。如在把握預設了本質把握。教育的運載工具不是規(guī)則,而是被直觀到的人格榜樣與它的“品格”。舍勒此后對人格的加工已經使它顯得具有很強的社會學重要性。正如人格在其行為中會有不同“變更”一樣,它在社會組織中也是如此,同樣在群體中、在生命共同體中、在社會中和在總體人格中。但它始終是所有價值的“載體”,并且它自己是所有價值的價值。
作者簡介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是德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現象學價值倫理學的創(chuàng)立者,知識社會學的先驅,現代哲學人類學的奠基人。倪梁康,1956年7月,江蘇省南京市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國際Husserl-Studies雜志編委。國際Orbis Phaenomenologicus叢書編委?!吨袊F象學與哲學評論》期刊編委。 1985年獲南京大學哲學碩士,1990年獲德國弗賴堡大學哲學博士。
書籍目錄
上冊第一版前言第二版前言第三版前言 第一部分引論性的說明第一篇 質料的價值倫理學與善業(yè)倫理學或目的倫理學 第1章 善業(yè)與價值 第2章 “善”與“惡”價值與其他價值以及與善業(yè)的關系 第3章 目的與價值 追求、價值與目標 意愿目的、追求目標與價值第二篇 形式主義與先天主義 A.先天與形式一般 B.倫理學中的先天質料 第1章 形式的本質聯系 第2章 價值與價值載體 第3章 “更高的”與“更低的”價值 第4章 在價值高度與“純粹”價值載體之間的先天聯系 a.人格價值與實事價值 b.本己價值與異己價值 c.行為價值、功能價值、反應價值 d.志向價值、行動價值、成效價值 e.意向價值與狀況價值 f.基礎價值、形式價值與關系價值 g.個體價值與群體價值 h.自身價值與后繼價值 第5章 價值樣式之間的先天等級關系第三篇 質料倫理學與成效倫理學 志向(純粹愿欲)與意圖、打算、行動作為質料價值的載者 行動統(tǒng)一的各個階段和純粹意愿內容與做的實施內容 (“成效”)之間的關系 志向的價值結構對于“實踐對象”所具有的意義,以及環(huán)境的狀況 本能調整——本能萌動——感性的感受狀態(tài) 康德的各個學說及其對倫理學的效應 第二部分第四篇 價值倫理學與律令倫理學 第1章 關于價值概念之起源與倫常事實之本質的不充足理論 第2章 價值與應然 a.價值與觀念的應然 b.規(guī)范的應然 c.能然與應然第五篇 質料的價值倫理學與幸福主義 第1章 價值與快樂 第2章 感受活動與感受內容 第3章 關于價值之“相對性”(與“主體性”)命題的意義 第4章 價值對于人所具有的相對性 第5章 價值對于生命所具有的相對性 第6章 倫理學的價值評價及其維度的歷史相對性 第1點 倫理的變更 第2點 倫理學的變更 第3點 各種類型的變更 第7章 所謂倫常價值的良知主體性 第8章 關于情感生活的層次劃分 幸福主義的問題 第9章 感受狀態(tài)與倫常價值的關系 a.在“更深的”情感自我規(guī)定性的否定規(guī)定性情況下對替代物的傾向法則 b.所有朝向肯定的和相對更高的價值實現的意愿方向原初都永遠不會發(fā)源于作為源泉的否定性 感受狀態(tài),而是發(fā)源于作為源泉的肯定性感受狀態(tài) 第10章 幸福與倫常價值的聯系與制裁和報復之觀念的關系 通過正價值對幸福的奠基與通過幸福對正價值的追求與意愿的奠基下冊第六篇 形式主義與人格 A.對人格一般的理論理解 第1章 人格與理性 第2章 人格與先驗統(tǒng)覺的“自我” 第3章 人格與行為。人格與具體行為的心理物理中性。人格以內的本質中性階段 a.人格與行為 b.人格的存在永遠不是對象人格及其行為的心理物理中性它們與“意識”的關系 c.人格與世界 d.微觀宇宙和宏觀宇宙與上帝的觀念 e.身體與周圍世界 “身體”與“周圍世界”不是區(qū)分“心理”與“物理”的前提 f.自我與身體(聯合與分離) g.說明心理學的先天質料原理 B.倫常關系中的人格 第1章 倫常人格的本質 第2章 人格與個體 第3章 人格的自律 第4章 我們的人格概念與人格主義倫理學的其他形式的關系 第1點 人格的存在作為在歷史和共同體中的自身價值 第2點 人格與本己價值意向 第3點 人格與個體(人格主義與“個體主義”) 第4點 個體人格與總體人格 第5點 私密人格與社群人格 第6點 a.各種流行的倫理之起源法則榜樣與效法 b.純粹價值類型之等級秩序的觀念 附錄編者對正文與腳注的附注作者著述索引概念索引人名索引譯后記
編輯推薦
馬克斯·舍勒這部《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首先涉及倫理學中的進化論、價值論、義務論、代價論、成效論、律令論、功利論、幸福論、實然、應然與能然的關系理論,如此等等。同時也涉及到例如社會政治理論中的“權力”和“強力”、“共同體”與“社會”等等概念范疇。例如第五篇第6章中對“自身謀殺”的討論,對“寬恕”的討論,對“良知”的討論,對“責任”的討論,都絲毫不遜于諸如涂爾干、德里達等等當代思想家。第五篇第9章中對“需求”的分析更可以被看作是現象學描述的典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套裝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