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張伯偉 編 頁數(shù):78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風起云揚:首屆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講了漢籍綜合研究,中古時代中朝的雙語字典編纂傳統(tǒng),《文筌》的朝鮮本、和刻本的版本及其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獨往性幽與《墊聲詩集》:黃檗宗與復明運動的一個側(cè)面,漢文學史上的1764年,關(guān)于朝鮮后期文人的《虞初新志》閱讀與其接受,試論桐城派文論在明治漢學界的影響,馬六甲印刷所與《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中的史地漢文文獻,朝鮮——韓國漢籍研究,李奎報《東國諸賢書訣評論序并贊》小議。,從《高麗史》的編印看鮮初史學,《燕行錄全集》考訂,論李退溪的圖說觀及其學術(shù)淵源——以圖式與義理等。
書籍目錄
歡迎詞開幕詞祝詞漢籍綜合研究 中古時代中朝的雙語字典編纂傳統(tǒng) 《文筌》的朝鮮本、和刻本的版本及其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獨往性幽與《墊聲詩集》:黃檗宗與復明運動的一個側(cè)面 漢文學史上的1764年 關(guān)于朝鮮后期文人的《虞初新志》閱讀與其接受 試論桐城派文論在明治漢學界的影響 馬六甲印刷所與《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中的史地漢文文獻朝鮮——韓國漢籍研究 李奎報《東國諸賢書訣評論序并贊》小議。 從《高麗史》的編印看鮮初史學 《燕行錄全集》考訂 論李退溪的圖說觀及其學術(shù)淵源——以圖式與義理的關(guān)系為中心 關(guān)于《朱子語類》尤庵宋時烈作成“小分” 明末中國典籍誤題蘭雪軒詩及其原因考論 模擬之風與主流意識——許蘭雪軒詩歌新論 《東廂記》之體裁與其含義 崔理煥《性靈集》考 泠齋柳得恭的“時調(diào)漢譯”與其意義 韓國漢文笑話集《破睡椎》初探日本漢籍研究 《文鏡秘府論》卷次考 日本傳存的唐尚齒會詩斷簡 《參天臺五臺山記》研究史綜述 清代帆船漂到13本之筆談史料 清朝中國商船船員之日本觀——以漂流史料為中心 角田簡之《世說》仿作初探 試論日本漢詩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越南漢籍研究 越南文獻與碑志資料中的李常杰 《大越國李家第四帝崇善延齡塔碑》??? 從敦煌和越南的民間文本看“俗文本文獻學”的建立漢籍交流研究 關(guān)于興福寺藏《經(jīng)典釋文》以及《講周易疏論家義記》 王粲《登樓賦》及其對文學史的意義 《太公家教》流傳考 關(guān)于敦煌文書(P2610)中風角關(guān)聯(lián)條的一個考察——參考《天地瑞祥志》等與風角有關(guān)的類目 ……文士交往研究會議側(cè)記作者名單
章節(jié)摘錄
漢籍綜合研究中古時代中朝的雙語字典編纂傳統(tǒng)二、古代中國古代雙語的字典中國是一個大國,與周邊民族交往有久速的歷史;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之間交往離不開語言溝通。譯語之學古已有之。商周時,中原的華夏族將居于自己以東的民族稱為夷,以北的稱為狄,以西的稱為戎,而南方之民則稱為蠻。據(jù)《禮記·王制》記載,“五方之民,語言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千,北方曰譯。”這是古代中國各民族間互相溝通時借助翻譯的生動記載。與西方雙語詞典的歷史不同,古代中國雙語詞典的編寫動力源于漢族與周邊民族的交往。金元明清時代,各民族語言對譯字典大量出現(xiàn)。這種字典稱為《譯語》?!蹲g語》的編纂最初起始于佛教的東傳。佛教的人華不僅是一種外來宗教在華的落腳生根,而且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guī)模地引進外來的文化,其中主要是印度與西域的文化。印度與西域文化的人華為世世代代身居漢地的中國人提供了平行于漢文化的異域文化鏡鑒,在這樣的背景之外,古代中國人第一次有機會將自己習以為常的漢文字與異域文化進行對比。印度與西域文化參照系的存在使古代中國人得以較過去更為客觀地認識自身。以漢語為例,東漢以來中國人通過梵漢對比了解到漢語是一種有聲調(diào)的語言,即平上去人四聲;為注明漢字讀音,反切系統(tǒng)被創(chuàng)造出來。在概括反切下字的基礎(chǔ)上,各種韻書紛紛涌現(xiàn)。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