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文學論集

出版時間:2010-0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穆克宏  頁數(shù):474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在少年時代就愛好文學。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喜歡閱讀中國古代章回小說,如《水滸傳》《三國演義》《七俠五義》《粉妝樓》《包公案》等。雖然囫圇吞棗,一知半解,但是小說情節(jié)動人,亦感到濃厚的興趣。在初中讀書時,愛好中國現(xiàn)代文學,迷戀五四和三十年代的文學作品,喜歡讀巴金、曹禺、郁達夫等人的書。記得初三時,曾撰寫過一篇《論曹禺及其作品》的論文,全文約一千五百字,發(fā)表在當時的雜志《蕓蕓》上。高中時,比較廣泛地閱讀中外文學名著,逐步轉(zhuǎn)向中國古典文學。西方文學名著,我比較喜歡閱讀哈代、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作品。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我比較喜歡閱讀《楚辭》和杜詩。當時我手頭已有王逸注、洪興祖補注的《楚辭補注》(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和仇兆鰲注的《杜詩詳注》(商務(wù)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取閱十分方便。《楚辭》中的《離騷》,有些地方讀不懂,我就參考郭沫若的《屈原研究》,此書中有《離騷今譯》。選讀杜詩,讀的不是“三吏”、“三別”、《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而是一些著名的律詩和絕句。高中畢業(yè)以后,我考上了南京大學中文系。當時南京大學中文系的著名教授如胡小石、陳中凡、汪辟疆、羅根澤等先生親自授課,我深受教益和啟發(fā)。

內(nèi)容概要

  我在少年時代就愛好文學。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喜歡閱讀中國古代章回小說,如《水滸傳》《三國演義》《七俠五義》《粉妝樓》《包公案》等。雖然囫圇吞棗,一知半解,但是小說情節(jié)動人,亦感到濃厚的興趣。在初中讀書時,愛好中國現(xiàn)代文學,迷戀五四和三十年代的文學作品,喜歡讀巴金、曹禺、郁達夫等人的書。記得初三時,曾撰寫過一篇《論曹禺及其作品》的論文,全文約一千五百字,發(fā)表在當時的雜志《蕓蕓》上。高中時,比較廣泛地閱讀中外文學名著,逐步轉(zhuǎn)向中國古典文學。西方文學名著,我比較喜歡閱讀哈代、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作品。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我比較喜歡閱讀《楚辭》和杜詩。當時我手頭已有王逸注、洪興祖補注的《楚辭補注》(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和仇兆鰲注的《杜詩詳注》(商務(wù)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取閱十分方便?!冻o》中的《離騷》,有些地方讀不懂,我就參考郭沫若的《屈原研究》,此書中有《離騷今譯》。選讀杜詩,讀的不是“三吏”、“三別”、《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而是一些著名的律詩和絕句。高中畢業(yè)以后,我考上了南京大學中文系。當時南京大學中文系的著名教授如胡小石、陳中凡、汪辟疆、羅根澤等先生親自授課,我深受教益和啟發(fā)。

書籍目錄

我與六朝文學研究——治學詹言(代序)蕭統(tǒng)研究三題。何焯與《文選》學研究顧廣圻與《文選》學研究阮元與《文選》學研究梁章鉅與《文選》學研究李詳與《文選》學研究高步瀛與《文選》學研究劉師培與《文選》學研究黃侃與《文選》學研究《文選》校詁三家述論《文選學研究》后記劉勰與《文心雕龍》志深而筆長梗概而多氣——劉勰論“建安七子”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劉勰論“魏氏三祖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刻勰論曹植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劉勰論東晉文學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劉勰論南朝宋、齊文學體大思精見解深湛——史學家論《文心雕龍》《文心雕龍研究》后記《文心雕龍》《詩品》比較新議《詩品》雜談嚴羽論漢魏六朝詩傅玄《秦女休行》解說借史詠懷出類拔萃——說左思《詠史》八首附:唐人七絕“壓卷”之作賞析袁編《中國文學史》魏晉南北朝部分的幾個問題附:丁放:關(guān)于“正始之音”含義等問題的辨析——兼答穆克宏先生關(guān)于“正始之音”等問題辨析之辨析嵇康曾宮中散大夫考我研究六朝文學的經(jīng)歷我與《書目答問》學一點目錄學漫談如何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二、《詩苑英華》編選完畢之后,蕭統(tǒng)并不滿意。他在《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中說:“又往年因暇,博采英華,上下數(shù)十年間,未易詳悉,猶有遺恨,而其書已傳,雖未為精核,亦粗足諷覽,集乃不工,而并作多麗。汝既需之,皆遣送也。”正是由于蕭統(tǒng)對《詩苑英華》不滿意,所以,《文選》的編選就成為必要的工作了?! ∪?、普通三年至普通七年間,東宮人才濟濟,為《文選》的編選提供了條件。根據(jù)《梁書》各有關(guān)傳記的記載,普通三年至普通七年間,東宮的官員有劉孝綽、陸襄、張率、陸任、明山賓、殷鈞、王承、王規(guī)、王錫、張緬、到洽、謝舉、殷蕓、王筠等人。昭明太子身邊眾多的人才,有利于《文選》的編選工作。唐代日僧空海云:“晚代銓文者多矣:至如昭明太子蕭統(tǒng)與劉孝綽等,撰集《文選》,自謂畢乎天地,懸諸日月?!雹龠@一段話出自唐代元兢《古今詩人秀句序》。從這里可以看出,劉孝綽可能是蕭統(tǒng)編選《文選》的主要助手。  我認為,《文選》編成于普通七年十一月以后的可能性較小。這是因為:  一、普通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蕭統(tǒng)母丁貴嬪病逝。蕭統(tǒng)服喪一年,而心喪至三年。即蕭統(tǒng)從普通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大通三年(中大通元年)二月十五日,不能從事《文選》的編選工作。而大通三年,他的主要助手劉孝綽丁母憂,應(yīng)服喪三年。待劉孝綽服闋,蕭統(tǒng)已經(jīng)去世,已不可能再從事《文選》的編選工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六朝文學論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返本開新境,波瀾?yīng)毨铣?br />   ——評穆克宏先生《六朝文學論集》
      
      
      最近,中華書局出版了穆克宏先生的《六朝文學論集》一書,筆者有幸拜讀,獲益良多。
      
      《論集》中所收論文,大致分為五個部分:關(guān)於《文選》的論述;《文心雕龍》和《詩品》的研究;六朝詩歌;六朝文學的考辨;讀書治學經(jīng)驗談。這五個部分雖然各自獨立,穆克宏先生獨特的治學風範,卻如一條生命線貫穿全書,使整部書具有鮮明的學術(shù)個性,和老成大方的學術(shù)品位。
      
      在我看來,穆克宏先生治學有兩大特色:
      
      一、樸學精神。先生的治學風格,深受乾嘉以來樸學傳統(tǒng)的影響。一般講“樸學”,涉及文獻目錄、訓詁校釋、史料考據(jù)幾個方面。先生治學,強調(diào)要摸清門徑,打好基礎(chǔ),特別重視目錄學和基本典籍。所謂目錄學,其精神是“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即對學科有清晰的定位,並充分掌握既有成果。先生的目錄學,不尚虛華,唯務(wù)實用,直接從《四庫全書總目》和《書目答問》入手,旁及歷代著錄書目,把握古典文獻的演變源流。以總攬全局的眼界進入專門領(lǐng)域的研究,就有高瞻遠矚的氣象,和振葉尋根、觀瀾索源的力度。
      
      人文學科的研究,尤其重視基本典籍的掌握,這是治學的基本功。穆先生秉受師承,以十部書奠定了自己的學問根基。這十部書是:《說文解字》、《毛詩》、《禮記》、《荀子》、《莊子》、《漢書》、《資治通鑒》、《楚辭》、《文選》、《杜(甫)詩》。這十部書涵蓋經(jīng)、史、子、集,地位崇高,影響深遠,是中國文化的元典。先生治學有大方氣象,正因為其學有根本,所謂“本立而道生”。
      
      古人曾有“學識何如觀點書”之說,在古籍校釋方面,先生早有《玉臺新詠校箋》、《文選旁證》等煌煌大著享譽學林,其學識自不待言?!墩摷分嘘P(guān)於六朝文史的考證,及對清代以來的樸學大家,如梁章鉅、劉師培等人《文選》校詁成果的系統(tǒng)梳理和評議,顯示了老輩學者的深厚根柢,也為青年學子樹立起為學的高標。
      
      與樸學精神相應(yīng),穆克宏先生的學風和文風都樸實無華。先生為文不矜新奇,所用文獻,都是四部的常見書,但先生精熟文獻,對研究領(lǐng)域的古今相關(guān)著作及版本,歷歷如數(shù)家珍。對文獻的搜集可謂竭澤而漁,對現(xiàn)象的認知則能“尊重事實,審慎判斷”(王運熙)。正是基於深厚的學問基礎(chǔ)和求真尚實的為學精神,先生不輕易立論,但每立一說,則堅實不可易。
      
      
      
      二、研究體系的自覺。如果說樸學精神反映了先生繼承的舊傳統(tǒng),那麼研究體系的自覺,則代表著學術(shù)發(fā)展的新方向。學術(shù)生命之延續(xù),既要返本,也須開新。返本則有根,開新則不窮。研究體系的自覺,使先生的學術(shù)成就具有超出前代學者的思想高度。
      
      圍棋中的棋子要做兩個“眼”才能活,六朝文學,擴而言之,隋唐以前的文學,也有兩個“眼”:《文選》與《文心雕龍》?!段倪x》是文學總集,代表唐以前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文心雕龍》則是對先秦至六朝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總結(jié)和反思批評。對《文心雕龍》和《文選》的研究,先生精心構(gòu)思,獨闢蹊徑,得以自成一家。其特色,是史與論的結(jié)合。先生結(jié)合文學史研究《文心雕龍》,將理論還原為歷史,作為歷史認知的指導和參照。結(jié)合時代、思想史研究《文選》,探討文學的價值、觀念,以歷史來印證、成就理論。作品與思想,淩虛的理論與徵實的歷史,最終在歷史的層面上還原並統(tǒng)一。
      
      《文選》與《文心雕龍》這兩部文獻集前代文學創(chuàng)作與觀念之大成,由此深入,就能探到文學的脈搏,理出整個文學史迄於此時的發(fā)展線索。先生的六朝文學研究以《文心雕龍》、《文選》為著眼點,由點的深入,而漸漸清理出文學發(fā)展的脈絡(luò),由此儼然展開這一段文學史的整體面貌。這一點、線、面三層級躍升的方法架構(gòu),反映了先生對六朝文學的宏觀把握,可見先生不凡的史識。
      
      先生的研究有著建立學術(shù)體系的強烈自覺。在一個研究主題下,各自獨立的論文,聚合起來就成為一個系統(tǒng)的學術(shù)研究體系。所以先生對於學術(shù)研究,決非興之所至隨意揮灑,而是一點深入,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先生的書齋即名為“滴石軒”),縝密的架構(gòu),建立起一個富於個性的學術(shù)殿堂。
      
      研究體系的建立,有賴於方法論的自覺?!墩摷分袑⒆x書治學經(jīng)驗談專列一個主題,可見先生對方法論的重視。先生關(guān)注乾嘉迄至民國初年學術(shù)名家的治學心得、學案,不斷加以總結(jié)提煉,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難得的是,先生並不藏私自秘,而是樂於與後進學子分享心得。如先生在列舉作為人文基礎(chǔ)的十部書時,不但介紹了每部書的基本情況、地位與價值,而且都舉出了較權(quán)威的注本,以便後學按圖索驥地進一步研習,可謂老婆心切?!段遗c六朝文學研究》、《學一點目錄學》等文,更是現(xiàn)身說法,幾乎是手把手地為初學示範治學方法,全盤托出,毫無保留。真可謂“鴛鴦繡出從教看,要把金針度與人”,前輩學者以學術(shù)為天下公器的無私胸懷,令人動容。
      
      先生年過八十,依然學思不輟,筆耕不息,其生命創(chuàng)造力之豐沛,已令人歎美不置;能在中華書局這樣代表國家古籍整理研究最高水準的出版社出版?zhèn)€人文集,更是極大的榮譽,表明了學界對先生學術(shù)成就的高度推崇。先生謙稱此書的出版,“可能是我研究六朝文學的尾聲”,但從讀者的眼光來看,這一部論文集,實際上是一部研究專著。全書展現(xiàn)出明確的研究主體意識,高度的方法論自覺,有鮮明個性的學術(shù)研究體系,足以自成一家。書中收入的文章,強有力地推動了六朝文學相關(guān)研究領(lǐng)域的開拓和深入。在此意義上,文集所展示的成果,與其說是總結(jié)的尾聲,不如視為創(chuàng)造的新聲;就其研究的系統(tǒng)性、探討的力度,與獲得的成績而論,這部文集紀錄了六朝文學研究史上,一位老成學者獨開生面的努力和成就,堪稱是里程碑式的著作。
      
      
      
      (《六朝文學論集》穆克宏著,中華書局2010年6月北京第一版)
      
      
      
  •      對六朝文學研究稍有了解的應(yīng)該都知道穆克宏先生,這本書據(jù)穆先生后記說是福建師大文學院為慶賀穆先生八十壽辰資助出版的。與諸多慶賀文集應(yīng)景拼湊不同,在我看來,這本書是頗有些分量和意思的。
       其中關(guān)于《文選》的文章確實是對于文選學史的很有意義的工作,選取了顧千里、阮元等十一位在文選學史上很有分量的人物,寫了9篇文章研究了他們對文選所做的工作。
       書中,對于袁行霈先生《文學史》的商榷文章附上丁放先生的反駁文章以及對于丁放反駁文章的在商榷文章一起收入,看名家吵架,總是有意思的事情。
       還有穆先生的治學經(jīng)驗的文章,雖然最前一篇和后面的一篇多有重復(fù),但還是有建議性的,主要講了汪辟疆先生和羅根澤先生的指教??吹某鰜恚孪壬鷮τ谖墨I學很重視啊。
       另外,集中還收了九篇《文心雕龍》的研究文章,橫跨建安至宋齊文學,值得一讀。另外,蕭統(tǒng)、《詩品》、傅玄、左思、嚴羽、唐人七絕等大約各有一篇。
       總體,多篇論文圍繞一個中心點展開研究,翔實有序,治學經(jīng)驗有意思,紙張很好,印刷排版也清楚。研究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真的值得備一本,畢竟就印了1500本。別的方面的,可以去書店翻一翻治學經(jīng)驗的。
  •   應(yīng)先生之命而作,昨天一個通宵的成果。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