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朱啟新 頁數(shù):409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文物是最為真實(shí)的歷史資料。一件文物、或一幅圖像,背后都蘊(yùn)含著深厚的“文化”,直觀反映著古人生活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
本書即是從文物入手,從禮儀文明、社會風(fēng)尚、衣飾之美、日常器用、文化生活、建筑文明、軍事戰(zhàn)爭等七個方面,精彩展示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文物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書籍目錄
禮儀文明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古人迎客之禮
古人的進(jìn)門禮
宴飲入席不隨便
古人的干杯
飲酒的禮和情
俎豆表現(xiàn)的禮儀
洗手的文明
乘車的禮節(jié)
社會風(fēng)尚
古代的尊老與養(yǎng)老
“破鏡”期待“重圓”
包拯事嫂如娘的實(shí)情
古代的迎春儀式
古代的重男輕女
金龜婿的由來
古人用玉有深意
節(jié)儉的五碗盤
古人藏冰和用冰
古代糧食儲藏
布幣的使用
法官的象征——獬豸
簠簋不飾與貪污受賄
諫佛骨與捧真身
葬俗的特殊形式
陵墓前的石象生
衣飾之美
古人如何洗發(fā)
古人如何洗澡
古人的梳妝匣
古代婦女的面部化妝
古人的梳子和篦子
古代假發(fā)的使用
頭飾巾幗
錦、繡有不同
美而實(shí)用的帶鉤
……
日常器用
文化生活
建筑文明
軍事戰(zhàn)爭
章節(jié)摘錄
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在我國古代,人們普遍重視外表的修飾和儀態(tài)的莊重。早在2000多年前,周代已經(jīng)有了一套成文的共同遵守的日常生活禮節(jié)。即以極為平常的站立和席坐姿態(tài)來說,不少古籍,如《周禮》、《禮記》、《論語》、《管子》、《莊子》、《荀子》、《呂氏春秋》等書,都提到站立和席坐之事,還從禮容的角度加以闡述,并且提出具體要求。例如《禮記·曲禮》對立和坐,就提出:“立毋跛,坐毋箕。”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是體現(xiàn)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一個重要方面?! ∫粋€人站得正直,不東歪西斜,不瘸著腿,便是合乎“立毋跛”的要求,合乎禮貌。 及至漢代,官至太傅的賈誼在他所寫的《新書》中,系統(tǒng)地將先秦時期以及當(dāng)時世間談?wù)摰牧⑾?、坐相、行相等,專門歸納成一章,稱為“容經(jīng)”,并細(xì)分“立容”、“坐容”、“行容”、“跪容”、“拜容”乃至 “坐車之容”、“立車之容”。人們交際往來,彼此尊重,主要體現(xiàn)在行為(包括語言)的禮貌上,也就是儀容上。由于施禮對象的地位、身份、年齡不同,表現(xiàn)的儀態(tài)也不一樣。以“立容”為例,賈誼又作了“經(jīng)立” 、“共(恭)立”、“肅立”和“卑立”的區(qū)別。這同《禮記·玉藻》所謂“立容德”的說法相一致,今天看來,很有意思: 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間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jīng)立”。因以微磬,曰“共(恭)立”。因以磬折,曰“ 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立容也。 “經(jīng)立”,是指人們通常站立的姿態(tài)。古人認(rèn)為,站立的時候,從頭到腳,是一個完整的表現(xiàn):頭不亂動,眼不左右顧盼,雙肩不要一高一低,身(背)正,臂作抱勢,放在腹前;面朝前方,系好冠帶;腿不曲,胳膊不搖擺。這種經(jīng)立的形象,早見于龍山時期和商代的玉立俑(圖1),又見于戰(zhàn)國楚人木俑(圖2)。在陜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坑出土的幾件立俑,可以看出古人的立容,這時已經(jīng)定型。其中,一件立俑端面平肩,正背抱掌,端股整足(圖3)。另一件拄劍站立,劍已失,而其直立之容,也是符合經(jīng)立要求的。足證古人立容,雙臂并不下垂,及后聽命于某,才垂下雙手。漢人站立時,雙手也不下垂(圖4、5)?! 」湃说墓Я?、肅立和卑立,則是對經(jīng)立之態(tài)的稍加變動。只是把直立的身子向前曲腰,視曲腰的程度,分出“恭”、“肅”和“卑”來?! ≡诠糯鐣钪校藗兛粗氐氖敲C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凡是遇見長者、尊者、上級、貴賓,莫不立則磬折。磬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多用玉石制成。磬的形狀,最初,其背的曲折程度,僅見曲而未折;西周開始,才逐漸做成倨句形,折度明顯,不過,磬背的下部仍為微弧形(圖6);到了戰(zhàn)國時期,磬背上下部都做成倨句形了?!吨芏Y·考工記·磬氏》對磬背折度,規(guī)定為“倨句一矩有半”。矩,是直角90度。 一矩有半,合為135度。磬的倨句應(yīng)為135度左右,不能小于90度,大于180 度?!抖Y記·曲禮》疏“身宜僂折如磬之背”,即把身子彎成如同磬背一樣,這就是磬折,表示對人的尊敬和自謙。漢代畫像石上,刻有持牘磬折之狀(圖7)。 《尚書大傳》記,武王病故,天下諸侯來周受命,見文武之尸者,莫不磬折。而周公見到受命諸侯,也莫不磬折。彼此禮尚相待,周初已十分通行。句中所謂見到文武之尸者,是指見到文王、武王的木主,即后世所稱之神牌、牌位?!妒酚?middot;周本紀(jì)》:“武王東觀兵至于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這是記文王剛死,武王載文王之木主伐紂?!冻o·天問》有問武王“載尸集戰(zhàn),何所急”,載尸,即為載文王之木主。 《莊子·漁父》記孔子有一次在杏壇上鼓琴,有一漁父聽后,對子貢子路說了一番話,孔子得知,感到漁父之言頗有見識,便趕到河下求見。 漁父顧見孔子,卻“還鄉(xiāng)(向)而立”,孔子轉(zhuǎn)過身子,走到漁父跟前“ 言拜而進(jìn)”。事后,子路向老師提出意見,說:“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今漁父杖逆立,而夫子曲腰磬折,言拜而應(yīng),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父何以得此乎?”杖孔子的弟子對老師如此重禮,也有點(diǎn)看不慣了??鬃訃@了口氣,不得不解釋道:“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今漁父之于道,可謂有矣,吾敢不敬乎?”孔子對有學(xué)問、能指點(diǎn)他的人,曲腰磬折,既表示尊敬,也表示要真心誠意向漁父請教。這一點(diǎn),子路卻沒有理會到?! 】鬃訂柡蜷L者,也往往立則磬折,以示敬意?!缎聲?middot;容經(jīng)》記有一次子貢從家鄉(xiāng)來,“謁于孔子??鬃诱伵e杖,磬折而立曰:‘子之大親毋乃不寧乎?’”大親,指父母長輩。這種明尊卑、別親疏的態(tài)度,確實(shí)是行禮到家了?! 妒酚?middot;滑稽列傳》記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為了徹底鏟除當(dāng)?shù)赝梁琅c祝巫借所謂河伯娶婦來坑害百姓的罪惡活動,河伯娶婦那天,他也特意參加河上送嫁集會,借口所選女子不美,連續(xù)把大巫嫗、三弟子、三老投入漳河中,要他們向河伯報信,將改送去更美的女子。這時,西門豹在岸邊“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磬折,折下腰并不馬上直起,常常是久久躬身,才顯得畢恭畢敬。 古人有事求助于人,也往往對人磬折致意。曹植在他的《箜篌引》中,就寫了“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句。曹植寫這首詩,正是他處于貴盛時期,很有希望被曹操立為太子,因此,他在“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游”的歡宴之際,借機(jī)提起“久要(要,約定。久要,即舊約)不可忘,薄終(最后)義所尤”,而用“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來透露自己與大家共同建立功業(yè)的愿望,表示感謝親友們共守舊約。這是古人求助于人的一種禮節(jié),既莊重,又謙遜?! 〖爸两袢?,古時的立容,幾經(jīng)改變。現(xiàn)在人們在正式交際場合,站立時,目視對方,雙手合疊腹前,有時微傾前身,乃為恭立、肅立、卑立的簡單化形式。形式雖然簡化了,但是仍然保持著古代文明禮節(jié)的傳統(tǒng)。 至于坐相,魏晉以前及魏晉時期的“坐”,是指席地而坐,即坐在鋪在地面的草席之上。漢代賈誼的《新書》中,“容經(jīng)”一節(jié)提到的“坐容 ”,便是席坐的姿態(tài)。 ……
編輯推薦
《看得見的古人生活》所講內(nèi)容與當(dāng)下生活息息相關(guān)?!犊吹靡姷墓湃松睢匪枋龅膬?nèi)容,如古代的禮儀文明、社會習(xí)俗、衣食住行等等的很多方面,仍然能在現(xiàn)代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影子,讀來親切自然。 《看得見的古人生活》還從文物入手,層層揭秘古人生活的細(xì)節(jié)。如它們在當(dāng)時是做什么用的?具體怎么使用?古人用它們有什么特殊含義?等等。 書中每篇文字都配有相關(guān)圖片,且在圖片中明確標(biāo)示各部位名稱,在注釋中詳細(xì)說明圖片內(nèi)容及意義等,既直觀,又大大拓展了知識含量。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