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1-01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方鐵,鄒建達 編 頁數(shù):40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蒙元史:學術研討會暨方齡貴教授九十華誕慶祝會文集》2007年8月6日至7日,中國蒙元史學術研討會暨方齡貴教授九十華誕慶祝會在昆明市云南師范大學開幕。會議慶祝方齡貴教授九十華誕,并進行熱烈的學術討論,取得了圓滿的成功(詳見《中國蒙元史:學術研討會暨方齡貴教授九十華誕慶祝會文集》會議述評)。會議堪稱一次難得的學術盛會。與會代表既有國內外著名的元史、蒙古史專家,也有年富力強的中年學者,以及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顯示出元史學界與蒙古史學界人才濟濟,后繼有人?! 》烬g貴教授是廣受元史學界、蒙古史學界敬重的學術前輩。他在元史與蒙古史研究領域辛勤耕耘60余年,近年仍筆耕不止。他對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所表現(xiàn)出來嚴謹求實的學風,以及取得的豐碩成果,受到同行的普遍贊譽。中國元史學會、中國蒙古史學會與方齡貴教授退休前工作的云南師范大學,聯(lián)合舉辦慶祝方齡貴教授九十華誕暨學術研討會,表現(xiàn)了社會對學術前輩的推重與尊敬,倡導了現(xiàn)代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學術傳統(tǒng)的文明之風。
書籍目錄
關于《元朝秘史》書名問題之再探討長安竹林寺碑譯釋元代女性的文化生活元代多元文化社會的言語文字二題金和南宋初有關蒙古史料之考證元代云南的佛教和民族交流試論忽必烈成功地實現(xiàn)了元朝的大統(tǒng)一巴托爾德《突厥斯坦》漢譯本讀后亂世爭雄:明玉珍和他的時代內丘扁鵲廟的元代碑刻元人眼中的文天祥--兼談對歷史人物評價問題中國少數(shù)民族佛教典籍概況--蒙古文《大藏經(jīng)》影印對勘本緒論回鶻式蒙文文獻的集大成之作--特木爾陶高教授近著讀后《西安清真寺洪武25年圣旨碑》所見元明時期穆斯林的變遷舟公田善之宋元時期科舉中的高麗進士忽思慧《飲膳正要》“魚品”和“果品”部分條目校釋清朝入關前對蒙古立法初探虞趙居監(jiān)--元《大一統(tǒng)志》修纂人員探索《元典章·新集》一條文書看元朝中后期的御前奏聞決策機制--兼析《新元史》等書的相關謬誤元代公文起首語初探--兼論《全元文》所收順帝詔書等相關問題合撒兒后王領地及其拓展天歷兵變中的大理總管段氏論元朝的土官制度忽必烈征大理路線考中國蒙元史學術研討會暨方齡貴教授九十華誕慶祝會述評六十年治學的足跡--敬賀方齡貴教授九十華誕方齡貴先生治學經(jīng)驗的啟示楊劍利:蒙古族入滇與方氏家風會議組織工作簡況會議代表名錄會議論文及論文提要目錄我和蒙元史研究一部有學術價值的專業(yè)工具書--《元朝秘史通檢》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元史學和漢語外來詞研究的新收獲--《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編后友人來信及評價摘錄方齡貴教授主要論著目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節(jié)女性與詩詞書畫 在元代,詩、詞仍是文學活動的重要形式,有些女性亦從事詩、詞的寫作。宋、元易代之際,大批宮女跟隨南宋小皇帝北上,以后就在北方終老。這些宮女中不乏詩歌愛好者。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追隨小皇帝北上的宮廷琴師汪元量得到忽必烈的允許南還,南宋舊宮人十余人“分韻賦詩為贈”。另有舊宮人作詞相贈。這些詩詞,主要表達了她們對江南的懷念,以及羈留他鄉(xiāng)的哀愁?!叭苯锨f里,別君容易見君難,何處是長安。”“燕塞月,缺了又還圓。萬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淚看嬋娟,何日是歸年?!雹倌纤瓮鰢院螅妷攥F(xiàn)了_一批遺民詩人,汪元量是杰出的代表。遺民詩詞是元代詩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這些舊宮人的詩詞在遺民詩詞中是不應被忽視的。元代詩壇中比較有名的女性作者有管道升、孫溆、鄭允瑞、劉燕歌等人。管道升(1260-1319年)字仲姬,吳興(今浙江吳興)人。她是趙孟交輝頫的妻子。趙孟頫多才多藝,是元代文壇、藝壇的領袖人物。管道升“生而聰明過人,……翰墨辭章,不學而能?!雹谝彩窃乃囶I域的杰出人物。但她的成就主要在書畫方面,傳世的詩詞作品很少。有《漁父詞四首》,其中之二是:“身在燕山近帝居,歸心日夜憶東吳。斟美酒,繪新魚,除卻清閑總不如。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雹嶷w孟頫出仕元朝,在大都得居高位。但其作為趙宋宗室的特殊身分,加上政壇風波險惡,內心經(jīng)常處于矛盾之中。管道升的詞,用意顯然是勸說趙孟頫脫離京師名利場,歸隱田園,尋求解脫。遺憾的是,趙孟頫在延祜六年(1319年)辭職回家,管道升病死于途中,未能回到她日夜思念的江南水鄉(xiāng)。孫溆字蕙蘭(1306-1328年),汴梁(今河南開封)人?!霸缡?,父周卿先生以《孝經(jīng)》、《論語》及凡女誡之書教之,詩固未之學也。因其弟受唐詩家于庭,取而讀之,得其音格,輒能為近體五七言,語皆閑雅可誦,非茍學所能至者。然不多為,又恒毀其稿。家人或竊收之,令勿毀。則日:‘偶適情耳,女子當治織纴組釧以致其孝敬,辭翰非所事也。”’因而保存下來的不過十余首。二十三歲與傅若金結婚,五個月后去世。傅若金搜集她的作品編為《綠窗遺稿》。孫溆作品清新流利,主要描述少女的日常生活,常常流露出寂寞之感,以及淡淡的哀愁?! ∵@種情緒在封建時代是帶有相當普遍性的④。鄭允端字正溆(1327-1356年),吳郡(即平江,今江蘇蘇州)人。家境富裕,有“半州”之稱。她本人有很好的文學修養(yǎng),愛好詩歌寫作。和同郡施伯仁結婚,夫妻和睦。元末動亂,起兵于淮東的張士誠于至正十六年(1356~)占領平江,鄭允端家毀于兵火,因此郁郁致病,死時僅三十歲。她的詩集名《肅雛集》。作者的自序中寫道:“嘗怪近世女子作詩,無感發(fā)懲創(chuàng)之義,率皆嘲詠風月,陶寫情思,纖艷委靡,流連光景者也。余故鏟除舊習,脫棄凡近,作為歌詩,緘諸篋笥,以俟工宗斤正,然后出示多人。今抱病彌年,垂亡有日,懼沒而無聞,用寫別楮,詮次成帙,藏諸家塾,以示子孫。”鄭允端病故后,施伯仁加以整理,編次成書,請人作序,保存了下來。從自序可以看出,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力圖突破女性閨怨的局限,放眼更大的世界。《肅雕集》收詩150首,其中女性閨閣生活仍占有相當大比重,如《詠鏡》、《紅指甲》等,但也有題畫、詠史的作品,表達了對人生的思索。特別可貴的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之作,如《讀文山丹心集》、《吳人嫁女辭》等。《讀文山丹心集》歌頌文天祥的氣節(jié),“藉甚文丞相,精忠古所難。,,《吳人嫁女辭》題下有注:“余見尋常百姓家,多以女嫁達官貴人,雖夸耀于一時,而終不得偕老。故作是詩以警之。時至正丙申歲也?!痹娫疲悍N花莫種官路旁,嫁女莫嫁諸侯王。種花官路人取將,嫁女王侯不久長?;渖デ樽兏x鸞破鏡終分張。不如嫁與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丙申歲”是至正十六年,當時張士誠己占領平江,自稱誠王,部下紛紛封官拜爵,成為新貴。鄭允端此詩,顯然是有感于新貴們作威作福、民間趨炎附勢而發(fā)。②劉燕歌“善歌舞。齊參議還山東,劉賦[太常引]以餞云:‘故人別我出陽關,無計鎖雕鞍。今古別離難,兀誰圓蛾眉遠山。一尊別酒,一聲杜宇,寂寞春又殘。明月小樓間,第一夜相思淚彈?!两衲捑娜丝??!?,③劉燕歌應是元代前期的歌妓,這首詞情真意切,傳誦一時。但除此以外沒有別的作品流傳下來。管道升、孫溆、鄭允端、劉燕歌等人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歷各不相同,她們詩歌作品的題材和風格也有明顯的差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蒙元史學學術研討會暨方齡貴教授九十華誕慶祝會文集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