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午到戊戌

出版時間:2009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茅海建  頁數(shù):918  
Tag標簽:無  

前言

我想給康有為的《我史》(即《南海自編年譜》)作注,始于1998年。當時我剛剛涉足戊戌變法的研究,康有為的《我史》本應是一本必讀的書,可我在閱讀的時候,心情十分混亂。一方面,我已知道了黃彰健、湯志鈞、朱維錚等研究先進的結(jié)論,康有為在此中“作偽”,他的這一記錄不可以當作信史,另一方面,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主要推動者,他本人的記錄雖未必如實地反映歷史的真相,但恰能更準確地說明他寫作、修改時的內(nèi)心世界。作偽者也有作偽的理由,他為什么要作偽,本身就更加值得研究。于是,我便產(chǎn)生一個念頭,給康有為的《我史》做一個注本,將相關(guān)的史料與研究附注之,以能對康有為的說法一一進行厘訂,鑒別真?zhèn)?,重建史實,使之成為讀者可以方便利用的一個讀本。然而,這一想法要能實現(xiàn),卻又有著很大的難度。當時我對戊戌變法的史實了解很少,相關(guān)的史料也不熟悉,更何況在我之前的許多研究先進,已經(jīng)走過了漫長的路。他們沒有去做,并非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此中的意義,而正說明了此處水深。于是,我把這一念頭收了起來,開始研究戊戌變法的具體事實。無論什么人研究戊戌變法,都繞不開餓史》,我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再讀之,但在研究論文中不敢輕易使用。每一次讀到它,為之作注的念頭就加一分。到了2000年,正值我的前一研究項目結(jié)項,想申請新的研究經(jīng)費的支持,于是我就試著將其作為課題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申報。不料的是,這一申請很陜被批準,反成了有進無退、立限克工的督戰(zhàn)力量。

內(nèi)容概要

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流亡日本,于1899年初寫下了個人回憶錄《我史》。該書予1953年以《康南海自編年譜》為題出版,很快與康有為的《戊戌奏稿》、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成為后人研究戊戌變法的三大史料之一。    《戊戌奏稿》已被證明作偽,是康有為于宣統(tǒng)年間的另作;梁啟超稱《戊戌政變記》不敢自承為信史,“不免將真跡放大”;而對于《我史》,學術(shù)界已發(fā)現(xiàn)多處疑點,以為不甚可靠。    本書作者對康有為《我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至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進行注解。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對康有為的說法進行廈訂,鑒別真?zhèn)?,重建史實。作者的這種般般較真,是為了能夠真切地看清楚這一重要歷史階段中的一幕幕重要場景。

作者簡介

茅海建,1954年生于上海,先后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歷史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碩士)。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現(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潰:鴉片戰(zhàn)爭再研究》《苦命天子:咸豐帝奕詝》《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與外交》。

書籍目錄

自序  導論    手稿本、抄本與寫作時間  刊印與書名   《我史》“鑒注”的時段   《我史》的真實性    禮送康有為出日本    光緒二十四年歲暮康有為寫作時的心情    “鑒注”的方式 《我史》光緒二十年——二十四年鑒注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    導讀      20.1 第一次進京會試      20.2 余聯(lián)沅彈劾《新學偽經(jīng)考》       20.3 曹泰之死      20.4 第一次桂林講學    20.5 甲午戰(zhàn)爭與“上清帝第一書”      20.6 桂林山居與著書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  導讀    21.1 陳千秋之死與“同人局”    21.2 第二次進京會試    21.3 張蔭桓赴日議和被拒    21.4 《馬關(guān)條約》與“公車上書”    21.5 “聯(lián)省公車上書”(“上清帝第二書”)      21.6 《馮關(guān)條約》畫押    21.7 光緒帝戰(zhàn)后改革之朱諭    21.8 康有為會試中式    21.9 授工部主事不就    21.10 “上清帝第三書”之進呈及光緒帝下發(fā)改革諸奏章   21.11 “上清帝第四書”    21.12 京師修整街道    21.13 開辦《萬國公報》(強學會)      21.14 與翁同穌之相會    21.15 翁同穌改革愿望與毓慶宮之妒    21.16 彈劾徐用儀    21.17 彈劾潘贊清    21.18 倡立強學會    21.19 與李提摩太之交往及西人參助強學會    21.20 強學會的捐款收入與內(nèi)部矛盾    21.21 康有為離開北京及強學會被封    21.22 游歷天津、山海關(guān)    21.23 與張之洞之南京相會,創(chuàng)辦上海強學會   21.24 楊文會儀器款項    21.25 返回廣東與《強學報》???  21.26 慈禧太后之逆施    21.27 康有為晚年所寫之眉注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  導讀  22.1 萬木草堂  22.2 康廣仁、何廷光與《矢口新報》  22.3 “同人局”購書  22.4 第二次赴桂林  22.5 搜集日本書籍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  導讀    23.1 第二次桂林講學與圣學會  23.2 回粵講學、筑室花埭、再赴上海  23.3 巴西移民計劃與赴京疏通  23.4“-上清帝第五書”、為王鵬運等人擬奏折  23.5 翁同穌挽留康有為,高燮曾奏薦人“弭兵會”  23.6 楊深秀欲??涤袨?,張仲炘與康有為之關(guān)系  23.7 運動京師各學會  23.8 德國占領(lǐng)膠州灣  23.9 聯(lián)日本策與對日賠款延期  23.10 為楊深秀、陳其璋擬聯(lián)英、日折,康有為對英國之認識  23.11 作聯(lián)英、日策而未被采納  23.12 英、俄貸款之爭  23.13 自開通商口岸  23.14 大同譯書局  23.15 “經(jīng)濟特科”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  導讀  24.1 總理衙門約見  24.2 “上清帝第六書”與《戊戌奏稿》之作偽  24.3 京師各省學會  24.4 “上清帝第六書”交總理衙門議復  24.5 “上清帝第七書”與進呈《俄彼得變政記》  24.6 上書聯(lián)英、日拒割旅、大,再度發(fā)動聯(lián)省公車上書  24.7 為文悌擬奏折  24.8 進星《日本變政考》等書  24.9 “昭信股票”發(fā)行  24.10 “英德續(xù)借款”  24.11 為宋伯魯、陳其璋擬奏折派容閎赴美籌巨款辦新政  24.12 請改律例  24.13 創(chuàng)立保國會  24.14 孫灝攻保國會,潘慶瀾彈劾保國會,《國聞報》上的反擊  24.15 康有為欲回廣東,光緒帝催促總理衙門議復“-上清帝第六書”  24.16 與日本“合邦大會”  24.17 為楊深秀、徐致靖擬奏折,促發(fā)百日維新之旨  24.18 為楊深秀、徐致靖、宋伯魯擬請變科舉、廢八股等奏折  24.19 與李盛鐸之關(guān)系  24.20 徐致靖奏薦“備顧問”,翁同穌之罷斥  24.21 光緒帝召見康有為  24.22 授總理衙門章京  24.23 上奏謝恩并進呈《孔子改制考》  24.24 廢“八股”改“策論”  24.25 奉旨進呈奏折書籍,未就總理衙門章京職  24.26 生童歲科試請即改策論  24.27 設立特許專賣制度  24-28 為楊深秀、宋伯魯擬奏折請定阻撓新政罪  24.29 彈劾許應驥  24.30 文悌彈劾康有為  24.31 優(yōu)拔貢朝考改策論,科試之經(jīng)史分科  24.32 請各省開設高等學堂、中小學堂  24.33 第二次進呈《日本變政考》  24.34 進呈觥緒二十三年列國政要比較表》等書  24.35 《京師大學堂章程》之起草  24.36 孫家鼐執(zhí)掌京師大學堂與總教習之爭  24.37 孫家鼐請刪康有為書中孔子改制字樣  24.38 張百熙保康有為“經(jīng)濟特科”,康黨的保薦、保舉攻勢  24.39 康有為請在上海等處設立商務局  24.40 宋伯魯請派梁啟超督辦上?!稌r務報》  24.41 康廣仁要求康有為回粵辦學  24.42 榮祿在天津的所作所為  24.43 孫家鼐請派康有為去上海督辦《時務官報》  24.44 廖壽恒為康有為代遞書籍條陳,孫家鼐上奏《時務官報》辦法  24.45 “制度局”、“議政處”、“立法院”  24.46 李端棻請開“懋勤殿”  24.47 總理衙門議復“上清帝第六書”,光緒帝命“另行妥議具奏”  24.48 軍機處、總理衙門再次議復“上清帝第六書”  24.49 議復“上清帝第六書”諸后果  24.50 設立“農(nóng)工商總局”  24.51 汪康年改《時務報》為《昌言報》  24.52 陳寶箴奏請《孔子改制考》自行毀版  24.53 湖南新舊兩派之爭,楊深秀請力除積習  24.54 彈劾譚鐘麟、松蕃  24.55“萬壽節(jié)”慶祝、新政諭旨刊刻謄黃  24.56 徐致靖奏請開“編書局”  24.57 進呈《波蘭分滅記》與光緒帝賞銀  24.58 王照上書與罷免禮部六堂官  24.59 司員士民上書  24.60 光緒帝召見保舉官員  24.61 新任軍機四章京“參預新政”  24.62 曾廉上書彈劾康、梁  24.63 光緒帝任用軍機四章京之“深意”  24.64 康有為上書“官差并用”與光緒帝裁汰冗員  24.65 徐致靖奏請設“散卿”  24.66 新任禮部堂官,闊普通武請設“議院”  24.67 京外士民亦可上書  24.68 懋勤殿的政治設計,欲留黃遵憲主持新政  24.69 光緒帝欲開“懋勤殿”  24.70 “設立參謀本部”、“改元變服”、“遷都上?!? 24.71 游說袁世凱  24.72 徐致靖保袁世凱,光緒帝密詔  24.73 八月初二日明諭康有為赴上海與光緒帝第二道密詔  24.74 立山、楊崇伊、榮祿、李聯(lián)英等人請訓政  24.75 榮祿“調(diào)兵”與楊崇伊八月初三日遞折  24.76 譚嗣同八月初三日夜見袁世凱  24.77 康有為八月初三日晚的活動及初五日袁世凱請訓  24.78 與伊藤博文、李提摩太的會見,欲聘其為顧問  24.79 康有為初五日離京,慈禧太后政變  24.80 上海英領(lǐng)事派人救康并護送至香港  24.81 康有為到達香港及家人逃港澳  24.82 康廣仁被捕  24.83 張蔭桓被捕  24.84 榮祿入京,“飛鷹號”的行動  24.85 梁啟超逃亡  24.86 譚嗣同被捕,王照逃亡  24.87 楊深秀被捕  24.88 楊銳、林旭、劉光第、徐致靖被捕經(jīng)過  24.89 “六君子”就義,張蔭桓等人之處置  24.90 陳介叔、梁元理赴京拾康廣仁遺骨未果  24.91 康廣仁事跡  24.92 文悌彈章之后果  24.93 上海捕梁啟超之行動  24.94 廣東捉拿康、梁之行動及抄沒家產(chǎn)  24.95 從香港中環(huán)警署轉(zhuǎn)居何東家  24.96 與貝思福勛爵在香港會談  24.97 康有為東渡日本  24.98 改革派人士之處置及改革措施被廢止  24.99 “十一不死”  24.100 寫作動因與時間附錄  《我史》手稿本所錄注文、跋語    韓文舉注文    葉湘南跋語    伍莊跋語    劉翰棻跋語    孔昭焱跋語    鐘玉文跋語    吳恒煒跋語    鄭雪庵跋語    鮑文跋語    張硯瑜跋語    葉衍華跋語    孔昭鑫跋語  顧頡剛抄本所錄丁文江之跋語征引文獻目錄索引  人名索引  奏折、條陳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皇上對我說,你的書是非常有用的,而且也是非常有益的?!薄拔宜f的,大致是把奏議中關(guān)于中國的積弱不振,是由于沒有進步等等,重復一次?!薄盎实壅f,你所說的很對,這些保守成性的大臣們,簡直把我害了?!薄拔艺f,中國現(xiàn)在雖然貧弱,但挽救并不太遲?!薄拔医o他舉出普法戰(zhàn)后的法國為例。我說法國所付的賠款,要比我們付給日本的賠款大的多,而且法國所失掉的土地,也比中國多。法國割去的是兩個省,而中國僅割去一?。ㄅ_灣)。我問皇上,為什么法國在這樣很短的時間中便能恢復,而中國則停戰(zhàn)已經(jīng)三年了,事實上什么也沒有做?!薄盎实蹖ξ宜f的話,很留神聽,他轉(zhuǎn)而問我原因何在?”“我的答復是:法國總統(tǒng)泰爾(M.THiers)曾向法國人民發(fā)布一個公告,促使他們廢棄一切腐敗的方法,要請他們合作來恢復國力,并且立即采用一些改革的步驟,以期收復失地。其結(jié)果是法國人民萬眾一心,為同一的目標奮斗。法國之所以能迅速復興,其原因正在于此。至于在中國的情形則完全不同,我們?nèi)耘f是那些保守的舊官僚在執(zhí)政。這些人都是維新道路上的障礙,中國其所以處于這種悲慘的情形中,這是主要的原因。實在說,中國目前的情形,較之三年前中日戰(zhàn)爭終了時更壞?!薄拔艺埢噬峡匆豢慈毡驹诓捎媒椒▉砀母镏?,曾克服了一些什么困難。日本封建軍閥的權(quán)力,較之目前中國這些頑固的大臣們是大多了,但明治天皇采用了適當?shù)恼?,委任了一些年青而精明強干的人以及下級官員來輔助他。他命令其中一部分人在國內(nèi)作改革的工作,另外一部分人則派赴西洋各國考察,因此他們回來之后,就把日本變的像今日這樣富強。我也把彼得大帝致俄羅斯于富強的經(jīng)過再講給他聽,并且向皇上說,希望他能放棄以前那種隱居的生活,勇敢地站到前面來,招致一班年青而精干的官員們來協(xié)助自己,步我剛才所說的這三個統(tǒng)治者的后塵,而你將發(fā)現(xiàn)到維新并不會像你現(xiàn)在所想像的那樣困難。假如中國沒有足夠的精干人物可以使你的維新政策有效地推行,那么我堅決地主張聘請外國人來協(xié)助,特別是英國人和美國人?!薄拔矣窒蚧噬险f……假若皇上要蓋一座宮殿,必定先有圖樣,然后購置材料按圖建造。也許有人向你說,過去幾年中國已經(jīng)有了一些改革了,不過根據(jù)我的意見,中國不僅沒有改革,而且已經(jīng)做的,恰恰是我所勸你不要做的那些事。他買了磚瓦,準備蓋一所房子,但計劃或圖樣什么也沒有……我又向皇上說,你現(xiàn)在的政府,正像一座漏頂?shù)奈葑?,而且屋梁已?jīng)被白蟻腐蝕完了,再在里邊呆下去是非常危險的。因此,你不僅應當把屋頂拆掉,而且還必把整個屋子,乃至于根基都全部去掉。你怎么能夠把維新的期望寄托在那班舊官僚的身上?他們是一點西方教育也沒有的。他們從沒有仔細研究過西方文明是什么。就是你現(xiàn)在命令他們研究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實在說,他們所留下的精力也不多了……”“皇帝對這些話的答復是他非常著急,因為實際上他沒有黜革這些高級官員的權(quán)力。他說,這個權(quán)力是握在太后自己手中?!薄拔艺f,如果陛下沒有權(quán)力黜革這些高級官吏,那末就至少也應當招致一班精明強千的官員在自己身邊,協(xié)助自己,這樣終較之毫無舉動強的多。”“皇帝說,我完全知道這些大臣們對于西洋思想是從沒有給予過適當?shù)淖⒁獾?,而且對于世界的進步也是漠不關(guān)心?!薄拔艺f,也許他們對于西洋思想并不是不愿意知道,全是在現(xiàn)存制度之下,他們實在是太忙了。而且這些人都年齡衰老,精力不繼,就是有心學習,也是不可能的。中國的主要學科是四書五經(jīng),這都是一些沒有用的東西,因此我向皇上請求的第一件亨是廢止舊的開科取士的制度,另行依照西法建立一個新的考試制度。我問皇上,是不是你可以廢除舊考試制度?”“皇上說,我很知道西洋各國所學的都是有用的東西,而中國所學的是沒有用的,因此我將實施你的建議?!薄啊送馕也嫦蛩ㄗh派遣宗室中的人員,到外國去考察游歷,如此才可以有一些具有世界經(jīng)驗的人來為他服務。談話總結(jié)時,我說我還有很多的話要說,但我可以隨時用奏議的形式呈遞。我堅決地勸告他,必須加強自己與外洋各國間的關(guān)系?!薄盎实鄞饛驼f,現(xiàn)在外洋各國是今非昔比的,都強了起來,他們好像都是具有高度文明的國家??上哪切┐蟪疾荒芟窕实圻@樣了解,因此大多數(shù)麻煩的事情,可以說都是由于缺乏這個了解所招致的?!薄叭ツ晔挛以?jīng)向皇上建議要他設法和英國締結(jié)同盟。”“臨分別時,我又向皇上說,陛下不是曾經(jīng)以勛章給予李鴻章與張蔭桓嗎?這就是西洋的一種辦法,那末為什么你不下一道命令,實行西方的其他辦法呢?”“皇帝沒有答復,僅僅笑了一笑?!?/pre>

編輯推薦

《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已被證明作偽,是康有為于宣統(tǒng)年間的另作;梁啟超稱《戊戌政變記》不敢自承為信史,“不免將真跡放大”;而對于《我史》,學術(shù)界已發(fā)現(xiàn)多處疑點,以為不甚可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從甲午到戊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3條)

 
 

  •   《康南海自編年譜》里有不少自我粉飾的東西,這一點兒也不奇怪。本書作者歷時五年,為《自編年譜》作注,并將諸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納入,非常具有學術(shù)價值。本書還附有索引。
  •   這部書是茅先生研究戊戌變法的系列論著之一。主要利用檔案資料寫成,是極扎實的學術(shù)著作。
  •   對于歷史的真相進行剖析,是歷史工作者的義務,也是人做人底線的警惕。忘記或者誤解歷史是最大的悲哀
  •   沖著作者買的,肯定錯不了
  •   送貨速度很快,就是封面稍微有一點點臟,不過不影響美觀。
  •   三聯(lián)出的好書,很厚很長,可作收藏用
  •   很厚的一本歷史考據(jù),期待閱讀。。。。。。。。。。。。。。。。。
  •   因為喜歡茅大師的作品,買了這本書,而且我知道茅大師在這本書上花了很多的心思,但是很可惜,不是很看得懂。
  •   好極了!很有收獲!
  •   價格雖貴些,想想是茅先生的大著,再高點也能接受。
  •   文獻整理的苦功造福了我輩學人,偉平
  •   給個好評,此書不錯。
  •   替爸爸買的,不錯
  •   有些學術(shù)的書也很好.比如這本,盡管還沒看完.
  •   書還沒看,不過外表很精緻。
  •   不過目前沒有計劃讀完。
  •   很詳實的材料,研究戊戌時的必備書
  •   之前曾讀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zhàn)爭再研究》、《戊戌變法史事考》、《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資料豐富,分析透徹,不沿用傳統(tǒng)觀點,頗多新意,不簡單給人物貼上“愛國”“賣國”標簽。
  •   三聯(lián)的書印刷裝幀都堪稱一流,很少偷工減料的現(xiàn)象。
    此書偏重史料考證,也許會被人詬病為“饾饤獺祭”,不過如此細膩窮工的精神值得欽佩。
  •   不知道是不是真是康本人寫的,值得一讀
  •   適合研究歷史的人讀,略枯燥。
  •   我把這本書當做故事書看,都覺得很好,價格可以更低就很好了。哈哈
  •   書是好,感覺內(nèi)容太多了,還在看呢
  •   書不錯,可惜有灰塵污跡。
  •   找了好久~不錯的內(nèi)容
  •   很好的書,我尤其喜歡精裝的書,當然當當?shù)乃拓泦T也是相當?shù)慕o力。
  •   茅海建先生這本書是下了大功夫的,但是運到我手上時整個書外殼已經(jīng)骯臟不堪,出現(xiàn)破損。建議大家買此類精裝書時找一個快遞比較注意保護貨物的渠道&;hellip;&;hellip;
  •   書今天剛到手,沒看呢,只是翻了翻,急著上來贊一下。這本書定價頗高,但16開精裝,紙張不錯,按現(xiàn)在的書價,900多頁的書83元不貴,何況還打了8折。 從內(nèi)容上說,這本書算是一本純史料考證的,但卻不僅僅是考證這本書,而是考證那個時代,所以這并不是康有為自編年譜整本書的考證,只是選取了從甲午到戊戌那幾年。書的體例也與一般的考證不太一樣,一是手稿校注,茅海建先生在康有為《我史》手稿被發(fā)現(xiàn)之后,在檔案館讀了4天,所以每段正文之后,都附有手稿校記和說明;二是人物介紹,對正文提到的人物,都有簡單介紹;三則是重頭部分,用當時人物的記載和檔案材料,考證、補充正文的內(nèi)容,這種考證方式,恐怕也只有在晚清之后私人載記較多、檔案等史料保存較全的情況下才會實現(xiàn),再早或再晚,都很難做到這一點。茅先生的考證并非只是字句,還有當時的社會風氣、士人習氣、官場內(nèi)幕等內(nèi)容,以及康有為心態(tài)變化等。 茅海建從鴉片戰(zhàn)爭到戊戌變法的研究路線,可能是從事件到事件解決方式吧,近年他一直在戊戌變法這方面做文章,所以我猜測可能是這種原因。對他的研究水平尤其是人品,一直非常尊重,可惜在這種環(huán)境下,搞近代史研究,總是要擦著政治的邊緣,恐怕也很難暢所欲言,從他的文字中,感到有一絲無奈和憂郁。不知道他離開北大,下一站會是哪里,近來從北大走掉的人物,大多是那種有著很強的獨立精神的,北大這樣下去,恐怕與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要越來越遠了。
  •   所謂《我史》是康有為自己對《康南海自編年譜》的叫法。因為康南海實際上是一個好做驚人之語、缺乏實際政治經(jīng)驗的政治理論家、宣傳家,他的回憶文章,是瑕瑜互見、不乏有意作偽之處的。這就讓后來的研究者在利用的時候,不得不小心謹慎地去蕪存菁,而茅海建先生此書,就艱苦地完成了此書大部分的分析注解,所以叫“鑒注”。這是對史學界重要的基礎工程建設,關(guān)于戊戌維新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重要文獻,就此可以相對放心地利用,可謂大功德。 此書“約25000字的原稿,我的注釋字數(shù)卻達到了二三十倍。”甚至康有為、梁啟超,都有注解,所以不但對研究者,而且對有興趣的歷史愛好者,都大有裨益,說句說爛的話,算得上雅俗共賞。 要說不足,該書將癸巳之前35年的部分,全不收錄,未免讓人有遺珠之憾。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做個《附錄》就可以了。再版時不妨考慮。 總的來說,茅海建先生的著作,當?shù)闷?星的評價。
  •   當年看《天朝的崩潰》,我是真的看崩潰了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歷史應該這樣來研究這樣來闡釋。后來老茅開始寫戊戌變法考,現(xiàn)在又出了我史注,功力都很深厚,但是,有個問題就是,老茅轉(zhuǎn)向了,當年的老茅,史料和史識合于一身,大氣磅礴,追星趕月,猛虎下山,讀來那是酣暢淋漓。而如今,若干年年過去了,老茅的功力是越來越深厚了,可是,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卻沒了,如今的老茅多在史料上下功夫,確實,近代史,稍微寫的深些就可能涉嫌影射,鴉片戰(zhàn)爭的研究畢竟還扯不上憲政,但是,甲午海戰(zhàn)后的近代史就很難不扯上憲政問題,而一旦扯上憲政問題,就總有一個黨的緊箍咒在上面罩著,說實話憑良心寫吧,可能或者肯定是出版不了,不說實話,豬油蒙心又似乎在自我強奸。于是,放眼而今,一流的學者都去搞工具性的研究去了,史料就是屬于工具性的研究,現(xiàn)在不能闡述的觀點,可以通過對史料的發(fā)掘闡述來曲線表達,或者整理一批史料出來以待后人,雖然后人也未必是好家伙。總之,老茅在今天的中國能夠做到這點,已經(jīng)是難能可貴了——畢竟他還生活在大陸。
  •   關(guān)注三聯(lián)的書,剖析中國的歷史;喜愛三聯(lián)的書,擁護開放的史觀。最近在《南方人物週刊》中看到梁啟超專輯,其中大段文字涉及到康有為。字裡行間,隱含著康梁由政治同盟到各為其主的無奈與隱晦。也從另個角度,折射出康有為內(nèi)心的矛盾、垂死掙扎抵抗與表面的偽善、頑固不化!如今,茅海建的書更進一步揭露康有為的本來面目,也讓後人更多瞭解了這位維新變法中“光彩奪目”的紅人背後的真實圖畫。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康有為本來歷史的真實再現(xiàn),也是對那個時代里浮華亂象與搖搖欲墜的各路人馬的一次梳理。十分贊佩茅海建先生的治學精神,當爲我等晚輩虛心學習?,F(xiàn)如今,浮躁的中國學術(shù)界能有如此大部頭確實難得,也讓那些爭權(quán)奪利者無地自容。期待其下一部著作。
  •   買了幾本書,外包裝沒問題,里面的書臟臟的。這本書的硬封皮有幾處折痕,還臟臟的。另一本書有幾塊灰手印。還不至于到退貨,但是很心里太不舒服了。我要買的是新的干干凈凈的書!!一直在你們家買書,一向也覺得服務還不錯,這次卻給這樣的商品,真是的!
  •   最近開始比較信賴北京三聯(lián)了!但是此書只能算還可以吧!用紙基本是輕型紙,不過不是很毛糙而已,份量中等。精裝封面沒有過塑,有點遺憾。全書只是對《我史》的一小部分的箋注,這個非常遺憾。作者辛苦了,謝謝您!
  •   非常不錯的書,有很強的史料價值,值得推薦。對康有為的評價非??捎^中肯。
  •   書很好,是我想要的。毋庸贅言。
  •   這次送貨很快,書包裝也很好,非常喜歡。支持卓越?。。?/li>
  •   書非常的厚,像一本大字典一樣,個人覺得這個價錢買到這本書非常的值。我買此書純粹出于興趣,因為對這段歷史非常感興趣。茅教授的文章和書都是以注重史料為主,書中以非常詳細的資料和嚴謹?shù)姆治鰜肀M力還原康有為我史中的真實歷史。我覺得受益匪淺,在查閱那段歷史時也省去不少力,能找到更多的史料。而且作者不僅有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列出其他學者的不同論點,更有利于全方位的分析。
  •   真是好書啊,茅海建先生花了大工夫,值得細讀。
  •   此書作為一本精裝書,卓越只用一只薄薄的塑料袋將書寄到千里之外。書到貨時四角已全部摔破,封皮幾乎完全掉下來。我也是卓越的老訂戶了,卓越對消費者的蔑視,必將導致它在市場上的失去人心。在此勸告書友們不要再買卓越的精裝書。否則我的悲劇肯定會在你的身上重演??!
  •   我是在某次突然下調(diào)價格時買的,SVIP只花了53.96元,不過三聯(lián)的書這種情況相當罕見吧。
  •   比起作者的其他幾本書來說,這本有點深了。
  •   不過茅海建的書打五星沒問題。
  •   挺有乾嘉考據(jù)之風的味道
  •   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
  •   從甲午到戊戌
  •   好書很贊、
  •   康有為《我史》最好的注本
  •     1
      康有為的變法維新思想,據(jù)其自編年譜所說,并非是從甲午戰(zhàn)敗后才開始的,而是始于更早前的一次頓悟。那是1878年,他還在禮山草堂苦讀經(jīng)史時,一次打坐的過程中“忽見天地萬物皆我一體,大放光明”,恍惚間,他覺得自己是孔子再世:“自以為圣人,則欣喜而笑,忽思蒼生困苦,則悶然而哭?!边@次通靈般的神秘體驗后,康有為給自己起別號為“長素”:長于素王孔子。那一年,只有20歲的他立志像孔子一樣改制維新,經(jīng)世致用。
      康長素的狂放不羈后來也傳染給了他的學生。弟子們上行下效,紛紛給自己起了各種驚世駭俗的別號:梁啟超號“軼賜”,即超過子貢;麥孟華號“駕孟”,凌駕于孟子之上;韓文舉號“乘參”,唐德剛調(diào)侃道,這是“把曾參當馬騎也”??底铉姁鄣拇蟮茏雨惽锏膭e號則是“超回”——事實證明,這個別號起得實在是有欠考慮。1895年年初,維新變法還沒開始,26歲的陳千秋就跟當年的顏回一樣早夭,吐血而亡。
      
      2
      一群帶有宗教狂想色彩的康黨所領(lǐng)導的變法運動,結(jié)果自然兇多吉少;但在清末那積重難返的局面下,又似乎只有這種反常的、脫離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團體,才可能去發(fā)動一場真正的變革。1898年8月變法事敗前夕,康有為南下逃亡,一路被懸賞通緝,九死一生,幸而被英國人營救才逃過一劫。參與營救的英人戈頒后來在一封信里寫道,康有為真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狂熱的人和空想家”,并補充說,“我猜,光緒帝大概也和他相像?!?br />   出于空想家的本色,康有為8月底在香港接受采訪時,便已開始憑想象臆造另一個戊戌史。康在采訪中夸大自己在變法中的作用,并聲稱有光緒帝的衣帶詔,要去英日兩國求救兵來恢復皇帝的權(quán)力,等等。到日本后,他便開始偽造《戊戌奏稿》,并自編年譜《我史》。幸存的康黨成員們,比如梁啟超,也積極配合康的造史行動,將相關(guān)記錄系統(tǒng)化,使之不自相矛盾。與此同時,曾積極舉薦康的翁同龢也由于畏禍,暗地里剜挖、芟改日記中關(guān)于變法的記錄。真實的戊戌變法被人造的迷霧重重掩蓋起來。
      茅海建閱讀大量史料和檔案,考證了《我史》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旁及《戊戌奏稿》、《翁同龢日記》等,花了整整五年時間解開這個歷史羅生門。他認為,康的《我史》總體來說不失為一部可以小心利用的史料,里面的不實之處與其說是故意作假,還不如說是一個空想家的孤芳自賞。雖然剛剛經(jīng)歷了慘痛的失敗,但康有為仍然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失敗的所有原因在于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阻撓。他在東瀛那“紙屏板屋孤燈下”的冬月夜里,“自我詠唱著已被理想化神圣化純潔化美麗化的英雄史詩。”
      
      3
      戊戌變法通常被定性為一場“資產(chǎn)階級的改良運動”,行的是君主立憲。此結(jié)論的主要依據(jù)是在《戊戌奏稿》中的三篇另作中,康有為提出“變法自強宜仿泰西設議所”,建議清廷開國會立憲法,實行“君民合治”。但實際上,在變法的過程中,康從未提出過類似建議,相反,他很明確地反對立即開國會,理由是“民智未開,蚩蚩自愚,不通古今中外之故”,因此“今日之言議院,言民權(quán)者,是助守舊者以自亡其國者也”。
      康有為在當時主張的只是設“制度局”,一個給皇帝提供治國建議的小規(guī)模精英智囊團,類似于樞密院,并不具備制約君權(quán)的功能??嫡J為,在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變法必須由光緒帝“乾綱獨斷,以君權(quán)雷厲風行”。保證皇帝和中央政府絕對權(quán)威的基礎上,以強有力的手段自上而下地推行變革,并鎮(zhèn)壓頑固勢力。只有這樣,變法才有可能成功,“中國唯有君權(quán)治天下而已”。
      康有為并不反對君主立憲制,只是覺得還為時尚早。他有一套自己的政治學理念,即“公羊三世說”,認為在所有人類社會,政治制度的演進都有三個必經(jīng)階段:君主專制(據(jù)亂世)、君主立憲(升平世)和民主共和(太平世),這三個階段是不能隨意跳過的。相信《戊戌奏稿》的人想當然地以為,按照這個理論,當時君主專制的中國的變法方向自然是君主立憲。
      但現(xiàn)在看來,康有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小心謹慎。在“君主專制”階段,他還區(qū)分出了“絕對專制”和“開明專制”兩個小階段,后者是君主立憲制的預備期。也就是說,戊戌時期的康其實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立憲派”,而是一個“新權(quán)威主義者”(取蕭功秦的定義)。不得不說,在變法的戰(zhàn)略層面,康有為確實比當時的很多人都要理性務實。盡管如此,作為一個優(yōu)秀戰(zhàn)略家的康有為一進入到具體的戰(zhàn)術(shù)執(zhí)行層面,就開始頭腦發(fā)熱,狂飆突進。
      在和光緒帝的第一次策對中,康把中國比作一座破敗不堪的大殿,“小小彌縫補漏”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必須“統(tǒng)籌全局而變之”,從重從快,最好干脆把舊官員一并免職,然后“盡變舊法”。在保守派榮祿當面質(zhì)疑這么激進的變法是否可行時,康有為的回答是:“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變矣”。
      其實在甲午戰(zhàn)敗后,清廷中還是有相當數(shù)量的官員是傾向或同情變法的,但由于康有為的狂傲,這些潛在的變革力量漸漸與他分道揚鑣。除了康那令人難以忍受的空想家性格外,維新派日益膨脹的權(quán)力欲也讓他們漸失人心??涤袨樵谧兎ㄖ械膭訖C并沒有那么單純,暗地里,他計劃通過建立制度局讓自己進入權(quán)力核心,讓康黨成員占據(jù)各個部門的重要位置;他與梁啟超試圖將汪康年的《時務報》“收歸國有”,借此控制全國輿論,打壓反對意見;對于新成立的京師大學堂,康有為被維新派認為是總教習的不二人選;康還試圖將他的孔子改制說確立為學術(shù)正統(tǒng),一躍成為全國學界領(lǐng)袖——這樣,他就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集丞相和教皇為一身的人物。
      康有為的弟子在變法時期也是飛揚跋扈。他們有一次在上海街頭遇到了古文經(jīng)學的領(lǐng)軍人物、康有為的論敵章太炎,于是便上去將其毆打一頓。改革的大忌,乃是其設計者與得利者幾乎為同一批人。這不僅會使很多人對改革者的目的產(chǎn)生懷疑,而且那些致力于革除弊端的人自己,也有可能因此墮落為政治黑暗的淵藪。
      對戊戌變法的另一個誤讀,是認為維新派走的是“和平改良”路線,而革命派則是“暴力革命”路線。實際上兩派的根本區(qū)別,只在于對民主共和制緩急的不同認識,維新派對于暴力手段并不排斥。在變法末期,維新派其實已經(jīng)開始謀劃軍事政變,他們對袁世凱、聶士成、董福祥三人都有策反計劃,最后則鎖定袁世凱,要求他率兵入京,一路入頤和園“執(zhí)西太后而廢之”,另一路則入宮“密救”光緒。但袁世凱始終對維新派虛與委蛇,這個計劃最終失敗。
      知道大勢已去的康有為于八月初五離京,同時,楊深秀決定放手做最后一搏。楊經(jīng)光緒帝之手輾轉(zhuǎn)上折給慈禧太后,稱頤和園的滈化殿下有先帝埋下的“黃金紋銀各一窖”,既然現(xiàn)在賠款弄得我們財政緊張,何不派幾百個人進去試著挖挖看?“萬一羅掘得之,豈不大濟其用,勝于票借萬萬耶?”這個說辭實在是拙劣得可以,不要說老謀深算的慈禧了,就連當時北京的普通市民都對之“詫為奇異”,大家都看出來,這不過是行刺的借口罷了,楊深秀“與康有為、譚嗣同諸犯同一逆謀耳”。
      所以,與其說慈禧太后自八月初五起的一連串行動是一場軍事“政變”,還不如說這是一場“反政變”;慈禧對于維新變法本身的厭惡,遠遠不及她對維新派那廢黜她權(quán)力,甚至取其性命的意圖的仇恨。若意識到其實是維新派先伸手摸刀,而且已經(jīng)直接威脅到了慈禧的人身安全,那么我們就能理解,為何慈禧后來會怒不可遏,冒著激怒“友邦”的危險,近乎瘋狂地抓捕康梁,廢除所有新法,并且不經(jīng)提審,就將楊深秀等“六君子”刑于菜市口了。
      
      4
      一般來說,在一個國家中,舊官員往往由于這個體制有太多的利益聯(lián)系,所以一般因循守舊,不愿意變革,但他們卻有著深厚的政治資本和豐富的政治斗爭經(jīng)驗;而在另一方面,改革派一般是些年輕人,他們與舊體制沒有太多利益聯(lián)系,因而更易于接受改革,但是,他們的政治斗爭經(jīng)驗嚴重不足,比較激進和理想化,不懂得如何將變法付諸實踐。
      這就是為什么,幾乎所有成功的政治體制改革都需要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間的合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奠定思想基礎的福澤諭吉說過:“改革派精明而進取,保守派穩(wěn)重而守舊。守舊者有頑固的缺點,進取者有流于輕率的毛病。但是,穩(wěn)重未必都陷于頑固,精明未必都流于輕率?!钡涤袨槟??他一上來就說:“惟方今之大臣,皆老耄守舊,不通外國之故?;噬嫌幸宰兎?,猶緣木求魚也?!痹趯⑺信f官員都排擠出去同時,也早早地給戊戌變法判了死刑。
      1899年,慈禧召見李鴻章,稱有人上章,舉報他有同情康有為變法的言行。沒想到,一向逢迎的李鴻章竟未辯一詞,大大方方地承認指控屬實,并稱:“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康黨,臣無可逃,實是康黨?!贝褥牶?,默然無以對。而這一切,早已非在海外四處流亡的康有為所能知。
      
      
       2012-3-9
      
     ?。ㄒ寻l(fā)表于2012年4月《經(jīng)濟觀察報·書評增刊》,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茅海建先生是一個很低調(diào)的學者,他的著作都是用力精深的。從開始的《天朝的崩潰》的振聾發(fā)聵,到這本《從甲午到戊戌》的雷霆萬鈞都是一脈相承的。但我覺得這本書似乎更沉郁了一些,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時想到時事。沒有一絲激動,只有不盡的扼腕長嘆。讀中國史尤其是近代史,總是遺憾、失落、悲憤,心中郁結(jié)。但只有這樣的書才能澆心中塊壘,浮一大白!
  •     看茅老師的書也算不少了,這次的新作基本延續(xù)了老師嚴謹?shù)娘L格,逐字逐句的分析和驗證,看了很過癮。唯一感覺意猶未盡的是涉及到太多的政治,老師在很多地方似乎欲言又止??上О?!
  •     從讀《天朝的崩潰》開始,我就算是茅海建先生的粉絲了。在這本《我史鑒注》里,茅先生繼續(xù)他的努力,扎實地重建史實。實際上是以康有為《我史》為綱目,將從甲午到戊戌這段時間變法維新的過程詳加考訂,去偽存真。使《我史》這份重要材料成為可引征的史料,也讓我這樣的業(yè)余讀者對那段歷史,對康有為其人有更清晰的了解。
      
      戊戌事變,對維新派而言或許是一場胎死腹中的未遂政變,稱得上驚心動魄;對慈禧而言則輕描淡寫,旦夕可定。光緒既無實權(quán),維新派也主要是低級官員,軍隊又不在手中,變法不過是書生論政,政變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雖然最終失敗,但康有為以一介書生、小吏,確實憑空開創(chuàng)了大局面,令人佩服。
      
      
  •     茅海建的書,內(nèi)容就不用評價了,應該都當?shù)闷鹁范?。我是在卓越訂貨的,送過來封面略有灰漬,但總體而言很不錯,入手沉甸甸的,印刷也不錯,厚厚一本,對得起價格。一家之言,僅供欲購此書的書友參考。
  •   改革的大忌,乃是其設計者與得利者幾乎為同一批人。這不僅會使很多人對改革者的目的產(chǎn)生懷疑,而且那些致力于革除弊端的人自己,也有可能因此墮落為政治黑暗的淵藪。
    贊同
  •   孔子再世。。。好喜感,真乃“狂想曲”也。
  •   我對此書的看法不變,茅確實是用功的人。作為工具書,上上成;作為史書,意義不大。
  •   非也,非也。若是認真通讀此書,便會明白這絕非簡單的考據(jù)而已,因為茅海建其實完全扭轉(zhuǎn)了我們之前對于戊戌的解釋,以及革命派與立憲派的關(guān)系。
  •   好文。貌似張鳴也寫過關(guān)于戊戌的一本書。但我總覺得張鳴有點類似野路子,不管正史野史,拿來就用,用了就忙不迭推結(jié)論。
  •   從本質(zhì)上說,孫文和康有為是一樣的人,只不過更趨向于無所底線
  •   好文。貌似張鳴也寫過關(guān)于戊戌的一本書。但我總覺得張鳴有點類似野路子,不管正史野史,拿來就用,用了就忙不迭推結(jié)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銘不是歷史學者。
  •   這么牛叉啊,厲害!
  •   讀書筆記如下:
    1. 作為業(yè)余歷史愛好者,我非常佩服茅先生下笨工夫重建史實的努力
    2. 看完導論。茅以為,康在我史中作偽次數(shù)不多,是可小心利用的史料。
    3. 康早年自以為是孔子再世。極自信?!耙粋€狂熱的人和空想家”。
    4. 康政治經(jīng)驗幼稚。即使沒有政變,以其手段,維新也難成功。
    5. 我史寫作時,康即將被迫離開避難的日本,正是他人生低谷。這種情況下,我史的原則是:1,康永遠正確。2,失敗的原因是守舊者阻礙,當政者未從其謀。
    6. 康有為號長素,長于素王之意,門人也以超回、架孟、乘參為號,梁啟超號軼賜,端木賜,子貢。
    7. 《新學偽經(jīng)考》說古文經(jīng)典都是劉歆為新莽偽作。翁同龢評論說“真說經(jīng)家一野狐也”。
    8. 康有為聯(lián)絡各省舉人公車上書,以阻止中日馬關(guān)條約簽訂,書未上而約已訂。
    9. 康有為中光緒21年乙未科二等一零二名進士。他雖痛詆科舉制度,但對名次頗在意。分到工部,不到任,因補缺甚難。工部主事是他獲得的唯一官銜。
    10. 光緒21年五月,康有為上“為安危大計乞及時變法呈”,受到光緒重視。此次上書達萬五千言,議題甚多甚大,未能盡言,也難有操作性。
    11. 康有為只在中進士時例行在乾清宮引見,這可能是他唯一一次進入大內(nèi)。
    12. 康黨中堅分子都是康有為的學生,一直追隨。猜測起來,康一定很有個人魅力,康黨像一個教派,康就是教主。其實后來有人意見不同而離開,就是被稱為“叛教”的。
    13. 康有為到上海辦強學分會,赴南京與兩江總督張之洞晤談甚歡,有短暫的蜜月期。旋因“孔子卒年”事鬧翻。張之洞撤回支持。此事也說明康政治幼稚。
    14. 強學會最初由楊銳、康有為、沈曾植、沈曾桐、陳熾、袁世凱等人發(fā)起,京官數(shù)量甚多。強學會主要工作是編刊、譯書,其刊《中外紀聞》由汪大燮、梁啟超主筆。內(nèi)部意見并不一致。
    15. 光緒23年,德國借教案占據(jù)膠澳,固然無賴,而俄國更以欺騙手段占據(jù)旅大,尤為可恨。
    16. 翁同龢主對德談判,李鴻章主對俄談判,均無籌碼,為人所欺。張之洞以日本人只言片語便主聯(lián)日英抗俄,完全無外交經(jīng)驗,全憑感覺走。
    17. 康有為代擬奏折,力陳應聯(lián)英拒俄法德,稱英國“真救人國也”??翟诋敃r算是對西方比較了解的人物了,其對英國的擴張史和外交策略的了解也還不著邊際。陳熾也注重對列強之間關(guān)系的分析。當時更多地從合縱連橫的角度去分析。
    18. 為還對日賠款,清廷擬對外舉債,俄英借機提出苛刻附加條件,并施加壓力??偸馂閮刹坏米镏坏脙刹幌嘟?。英反以中國失信,訛詐而得開放內(nèi)河、長江流域不得租讓他國、開放湖南。
    19. 戊戌年剛到,康有為迎來重大轉(zhuǎn)機。經(jīng)年鼓吹有了成果,正月二日獲總理衙門召見,李鴻章、翁同龢、榮祿、廖壽恒、張蔭桓同時出面,問變法事宜。
    20. 康有為鼓吹聯(lián)英日以拒俄,不知列強之間早有交易,國弱唯有先自強,否則萬事休。
    21. 康有為此時所建之策,謂以全國礦權(quán)抵押可向美商籌款數(shù)億,并薦容閎辦理。康可能受容閎影響,并以為容真有對美融資能力。
    22. 可能總署大臣會見后所代奏康有為條陳受到光緒重視并有所旨意,三月二十康再上條陳時已用直接上奏語氣,總署雖仍寫代奏而辦理速度加快很多。
    23. 康有為此時所建之策,謂以全國礦權(quán)抵押可向美商籌款數(shù)億,并薦容閎辦理??悼赡苁苋蓍b影響,并以為容真有對美融資能力。
    24. 容閎一生經(jīng)歷奇特,但此時在承建津鎮(zhèn)鐵路上的表現(xiàn)貌似騙子。
    25. 四月二十三日光緒下明定國是諭旨,百日維新開始。此諭與康有為代擬的楊深秀、徐致靖奏折有關(guān),康確為戊戌變法的促動者。變法是得到慈禧批準的。
    26. 康有為曾設想中日“合邦”,只是不知其真實含義是合并、聯(lián)邦、邦聯(lián)還是僅為外交同盟。
    27. 四月二十八日光緒在頤和園召見康有為,而支持康的翁同龢二十七日被罷斥,十分戲劇性。罷翁出自慈禧之意。光緒不能自主任命高官。
    28. 光緒召見康有為,晤談頗久,令其編書以呈。破格任命為軍機章京,康似嫌官小,以編書為由不就任。此后康上條陳直接由軍機大臣廖壽恒代遞??迭h這一時期主要鼓吹廢八股,獲準??盗﹃愒O制度局、擢用小官。
    29. 康有為奏請建立專利制度,被采納。由此產(chǎn)生了中國第一部專利章程,由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及政變很快發(fā)生,未對技術(shù)進步起到作用。
    30. 康有為“著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 ,前面那條誤為軍機章京了。
    31. 五月初康黨彈劾許應骙,隨后被文悌彈劾。文悌前此一段時間與康有為過從甚密,因此彈劾相當有力。光緒皆袒護康有為。想必康黨聲勢一時而盛。
    32. 梁啟超起草了大學堂章程,是總教習負責制,并編制教科書??涤袨橛幸庥诳偨塘?,并借編教科書之機宣講康學。后孫家鼐任管學大臣,提名許景澄任總教習,康黨落空。
    33. 康黨奏請時務報官辦,梁啟超主之,各省官員學堂訂閱,并可審查其他報刊,欲控制輿論。不料孫家鼐借力打力,令康出京辦報,審查權(quán)則歸大學堂。
    34. 康有為鼓吹立孔教,并尊為國教。又,康不唯欲救中國,且欲救地球。其自大如此。近有新儒家欲救世界于物欲橫流之中,與康差相仿佛。
    35. 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三項要旨:大誓群臣、開制度局、設待詔所。光緒兩次嚴責之下,總理衙門議復,仍敷衍了事。
    36. “大誓群臣”作罷,“開制度局”變成翰林院詹事府都察院派人預備召見的咨詢服務,“設待詔所”變成允許司員士民上書,由都察院、各衙署代奏條陳。
    37. 陳寶箴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但對康有為則有保全之意。康有為此后對陳態(tài)度大變,轉(zhuǎn)而攻陳。同為維新干將,而康不能容人,四處樹敵,也是敗因。
    38. 因王照上書受阻,光緒怒而罷免禮部六堂官。此事未經(jīng)慈禧同意,是政變誘因之一。光緒任命林旭、劉光第、楊銳、譚嗣同為軍機章京,處理司員士民上書,也未經(jīng)慈禧同意。
    39. 四章京雖只處理無上奏權(quán)的司員士民的條陳,但有票擬權(quán),所以有相當權(quán)力,軍機大臣則只能根據(jù)旨意擬旨。光緒又給予四章京通過軍機大臣上奏的權(quán)力。
    40. 七月中旬以來兩宮矛盾趨于激化。下旬康黨接連奏請設議政局、開懋勤殿,性質(zhì)與制度局略同。光緒已接受。七月二十九日光緒赴頤和園向慈禧當面請示,引發(fā)大沖突。
    41. 七月三十日光緒召見楊銳,并下密詔要求他與其他三章京及諸同志設想如何大行變法而不致觸怒慈禧。內(nèi)有"朕位且不能保"之語。
    42. 根據(jù)密詔,二十九日光緒向慈禧提出設議政機構(gòu),可能提出由康及其黨人參加或主持;慈禧對罷免禮部六堂官提出指責;慈禧警告光緒,若其越出權(quán)限,則皇位不能保。
    43. 七月下旬康黨已決定軍事發(fā)動。二十六日徐致靖保薦袁世凱,八月一日光緒召見袁,并下旨提升為侍郎,有上奏權(quán),并著于五日請訓。
    44. 八月一日夜,康梁向畢永年透露計劃:以袁率部圍頤和園,以畢率百人捉拿慈禧。畢不同意。譚嗣同提議另增唐才常辦此事。八月二日詔令康出京。光緒似以此詔向慈禧有所解釋、表態(tài)。
    45. 八月二日光緒召見林旭,可能對此詔有所解釋。而康此后宣稱奉有衣帶詔??档较愀邸⑷毡竞?,頻頻刊布其偽造或改竄的"密詔",并對慈禧加以誣語。此舉陷光緒于不利。這是康自我發(fā)展的需要,也反映其政治幼稚。
    46. 三日林旭以楊銳帶出的密詔示康。當夜譚往謁袁,要求袁殺榮祿,率兵入京圍頤和園。并未得到肯定答復。
    47. 三日下午康拜見了伊藤。后來伊藤在與中外人士的談話中毫不掩飾對戊戌維新的失望。認為沒有政治家,政令從未付諸行動。
    48. 三日晚康黨商議上折請以伊藤博文、李提摩太為顧問,并欲借口發(fā)掘圓明園金窖調(diào)袁軍入京。同日楊崇伊奏請慈禧訓政,奏折可能由慶親王帶入。光緒定于五日召見伊藤,慈禧決定四日回宮,又定于六日返頤和園。說明慈禧此時還無意政變,可能是想阻止光緒任用外人。
    49. 八月五日光緒早事結(jié)束時尚不知慈禧將訓政。袁請訓后光緒還接見了伊藤。傳言光緒有密詔與袁,應無其事。五日慈禧改行程為十日返園,說明有變。
    50. 八月六日早朝慈禧與光緒同見軍機,頒下朱諭稱慈禧今日始在便殿辦事。慈禧開始第三次訓政。慈禧發(fā)動政變輕而易舉,根本無須動用武力。
    51. 袁告密與否成為懸案。傳言袁向榮祿告密,應無其事。但袁有可能于請訓前后向首席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告密。
    52. 慈禧訓政后第一道命令即為捉拿康有為。五日有彈章稱康仍未離京,慈禧閱后必大怒,此事也可能是她決計走向前臺的誘因之一。
    53. 康有為五日清晨赴天津乘船赴上海,中途泊煙臺。一路施施然。在煙臺還有閑心購物。不知追捕在后。上海道蔡鈞搜捕甚急,反引得英人注意。于是英國人先截得康有為并以軍艦護送至香港。梁啟超、王照則為日人所救。
    54. 八月六日慈禧下令逮捕康有為,捕得康廣仁。而梁啟超、譚嗣同等仍得在外奔走。譚可能是八日被捕。至九日,六君子及張蔭桓、徐致靖被捕。張蔭桓既受光緒賞識,則為慈禧所恨,欲殺之。而英日公使干涉,于是流戍新疆。
    55. 由于擔心外人干涉,慈禧十三日下令處死六君子,未經(jīng)審訊。六君子:康廣仁、楊深秀、楊銳、譚嗣同、林旭、劉光第。
    56. 一個小疏忽:P869伍莊跋語中"雪廣",下文說似指徐勤(號雪庵);而P873則說可能是鄭雪庵。
    57. 一個小疑問:P735畢永年不同意由他帶隊捉拿慈禧時,是譚嗣同提議另增唐才常來辦,而從P733所引<詭謀直紀>原文看,是由畢永年提議急催唐入京同謀的。茅先生似有小誤。
    58. 當時倡變法的人物中,有一位陳熾,號次亮,似可注意。著有《庸書》。陳熾對西洋情勢似較了解。康有為稱他氣魄絕倫,能任事,甚聰明。死于1900年,不知是否死于拳亂。
  •   作為“業(yè)余讀者”,能如此仔細地閱讀如此專業(yè)的歷史學著作,實在是很讓人佩服!
  •   呵呵,kevinou可以申請做茅老師的研究生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