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檢驗技術實訓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胡生梅 編  頁數(shù):140  字數(shù):231000  

內容概要

  本教材以培養(yǎng)實用型醫(yī)學檢驗技術人才為目標,堅持從醫(yī)學檢驗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出發(fā),按照以學生為主體的行動導向教學原則進行編寫。全書包括臨床標本采集、標本的前處理、微生物分離培養(yǎng)、微生物的鑒定、藥物敏感試驗、檢驗結果報告六大學習情境共二十二個學習項目,最后設計了五個綜合技能訓練內容。每個學習項目設計了“學習目標”、“知識鏈接”、“技能訓練”、“目標檢測”、“技能考核”五個欄目,在明確學習目標和掌握了必備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同步進行操作技能訓練和理論知識的再學習,最后按照技能考核內容及評分標準對學生進行項目技能的考核,既體現(xiàn)了教學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又便于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書既可供全國高職高專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師生學習使用,也可供臨床檢驗工作者在臨床檢驗實際工作中參考。

書籍目錄

微生物檢驗技術實訓室規(guī)則
微生物檢驗工作中的注意事項
學習情境一臨床標本采集
項目一血液標本的采集
項目二膿液、痰液標本采集
項目三尿液、糞便標本采集
學習情境二標本的前處理
項目四細菌形態(tài)結構辨認
項目五細菌革蘭染色
項目六細菌抗酸染色
項目七痰液洗凈與液化
學習情境三微生物分離培養(yǎng)
項目八常用培養(yǎng)基的制備
項目九細菌接種技術
項目十細菌培養(yǎng)技術
項目十一標本的分離培養(yǎng)
學習情境四微生物的鑒定
項目十二形態(tài)學檢查
項目十三細菌的生物化學試驗
項目十四病原性球菌鑒定
項目十五腸桿菌科鑒定
項目十六非發(fā)酵菌鑒定
項目十七厭氧菌的鑒定
項目十八分枝桿菌鑒定
項目十九病原性真菌的鑒定
學習情境五藥物敏感試驗
項目二十擴散法藥敏試驗
項目二十一稀釋法藥敏試驗
學習情境六檢驗結果報告
項目二十二檢驗結果報告
綜合技能訓練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
綜合技能訓練一血液標本的微生物檢驗
綜合技能訓練二膿液標本的微生物檢驗
綜合技能訓練三痰液標本的微生物檢驗
綜合技能訓練四尿液標本的微生物檢驗
綜合技能訓練五糞便標本的微生物檢驗
附錄
附錄一常用生化試劑的配制
附錄二常用培養(yǎng)基配制及用途
附錄三常用菌種保存方法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③結果判定:通常在20~30min內顯色,出現(xiàn)黃色為陽性反應。 (6)克氏雙糖鐵或三糖鐵試驗 ①原理:將KIA或三糖鐵瓊脂(TSI)培養(yǎng)基制成斜面,其中葡萄糖含量僅為乳糖或蔗糖的十分之一,若細菌只分解葡萄糖而不分解乳糖和蔗糖,分解葡萄糖產酸使pH降低,因此斜面和底層均先呈黃色,但因葡萄糖量較少,所生成的少量酸可因接觸空氣而氧化,并因細菌生長繁殖利用含氮物質生成堿性化合物,使斜面部分又變成紅色;底層由于處于缺氧狀態(tài),細菌分解葡萄糖所生成的酸類一時不被氧化而仍保持黃色。細菌分解葡萄糖、乳糖或蔗糖產酸產氣,使斜面與底層均呈黃色,且有氣泡。細菌產生硫化氫時與培養(yǎng)基中的硫酸亞鐵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鐵。 ②方法:取待檢菌落,先穿刺接種到KIA或TSI深層,距管底3~5mm為止,再從原路退回,接著在斜面自下而上連續(xù)劃曲線,置35℃孵育18~24h,觀察結果。 ③結果判定:a.斜面堿性/底層堿性,不發(fā)酵碳水化合物,系非發(fā)酵菌的特征。b.斜面堿性/底層酸性,葡萄糖發(fā)酵、乳糖(和TSI中的蔗糖)不發(fā)酵,是不發(fā)酵乳糖菌的特征。c.斜面堿性/底層酸性(黑色),葡萄糖發(fā)酵、乳糖不發(fā)酵并產生硫化氫,是產生硫化氫不發(fā)酵乳糖菌的特征。d.斜面酸性/底層酸性,葡萄糖和乳糖(和TSl中的蔗糖)發(fā)酵,是發(fā)酵乳糖菌的特征。 (7)七葉苷水解試驗 ①原理:某些細菌可分解七葉苷為葡萄糖和七葉素,后者與培養(yǎng)基中的枸櫞酸鐵的鐵離子反應形成黑色化合物,使培養(yǎng)基變黑。 ②方法:取待檢菌落接種到七葉苷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后觀察結果。 ③結果判定:培養(yǎng)基變黑者為陽性,不變色為陰性。 2.蛋白質和氨基酸代謝試驗 (1)吲哚試驗(靛基質試驗) ①原理:某些細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色氨酸產生吲哚,吲哚與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形成紅色的玫瑰吲哚,也稱靛基質試驗。 ②方法:將待檢菌接種于蛋白胨水培養(yǎng)基中,35℃孵育24h,觀察結果。 ③結果判定:加入吲哚試劑(對二甲氨基苯甲醛)數(shù)滴,在液面交界層呈玫瑰紅色為陽性,不變色為陰性。 (2)苯丙氨酸脫氨酶試驗 ①原理:細菌產生苯丙氨酸脫氨酶,使苯丙氨酸脫氨生成苯丙酮酸,加入三氯化鐵試劑與苯丙酮酸螯合后形成綠色化合物。 ②方法:將待檢菌接種于苯丙氨酸培養(yǎng)基中,35℃孵育18~24h后觀察結果。 ③結果判定:在培養(yǎng)物中滴加10%三氯化鐵試劑4~5滴,立即觀察菌落生長處,有綠色出現(xiàn)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3)氨基酸脫羧酶試驗 ①原理:具有氨基酸脫羧酶的細菌,分解氨基酸,使氨基酸脫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由于胺的生成使培養(yǎng)基變?yōu)閴A性,可用指示劑顯示出來。 ②方法:將待檢菌分別接種于氨基酸脫羧酶試驗管(賴氨酸、鳥氨酸或精氨酸)和氨基酸脫羧酶對照管(無氨基酸),各覆蓋至少0.5cm高度的無菌石蠟油,35℃孵育1~4d,觀察結果。

編輯推薦

《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成果教材:微生物檢驗技術實訓》既可供全國高職高專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師生學習使用,也可供臨床檢驗工作者在臨床檢驗實際工作中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微生物檢驗技術實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