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滕志賢 頁數(shù):18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詩經(jīng)〉與訓詁散論》主要講解《詩經(jīng)》與訓詁學的關(guān)系,并配有多方面的實例,深入淺出?!丁丛娊?jīng)〉與訓詁散論》選收作者近二十多年來的《詩經(jīng)》學和訓詁學的主要研究成果共十八篇。《詩經(jīng)》學方面,主要是研究清代陳奐、馬瑞辰、王先謙等人的《詩經(jīng)》新疏,闡發(fā)其經(jīng)學思想、訓詁成就與不足以及校勘特點等;并且辨析了《詩經(jīng)》中若干有疑義的訓詁。訓詁學方面,主要是關(guān)于訓詁與考古關(guān)系、字義關(guān)系、語法關(guān)系的思考;并且考釋了包括中古俗語詞在內(nèi)的若干疑難詞語,辯正了中華書局版二十四史的點樣失誤等等。
作者簡介
滕志賢,教授,男,1940年生。籍貫:上海市。1963年于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語言專門化本科畢業(yè),1978年師從著名語言學家、訓詁學家、經(jīng)學家、南京大學中文系洪誠教授,攻讀漢語史專業(yè)研究生。198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F(xiàn)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并任中國訓詁學會理事、中國詩經(jīng)學會理事。
書籍目錄
江山語言學叢書總序陳奐及《詩毛氏傳疏》研究試論陳奐對《毛詩》的??弊x《毛詩傳箋通釋》獻疑《詩經(jīng)》訓詁辨疑四題《詩經(jīng)》導讀——《新譯〈詩經(jīng)〉讀本》代序《詩三家義集疏》點校失誤辨析淺論洪誠先生《訓詁學》的特色——重讀洪誠《訓詁學》的幾點體會從出土古車馬看訓詁與考古的關(guān)系說“撠”“為壽”考辨《論語》“子路從而后”章臆斷“向”字本義考——兼論訓詁與字義輿服類史志點校商兌史漢標點瑣議《五燈會元》詞語考釋《五燈會元》詞語試釋三則禪籍俗語考釋“因”在中古的一種特殊用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陳奐及《詩毛氏傳疏》研究四、《傳疏》附刻四種的內(nèi)容和價值陳奐圍繞《傳疏》還寫了四種相關(guān)著作,即《傳義類》、《毛詩音》、《毛詩說》、《鄭箋征》。《傳義類》寫于《傳疏》之前,其余三種都寫在《傳疏》之后。這四種著作多附刻于《傳疏》后面。(一)《傳義類》,仿《爾雅》體例,將全部《毛詩》分為《釋故》、《釋言》、《釋訓》等l9篇。這是自《毛傳》行世以來對它的訓詁所作的第一次系統(tǒng)整理。經(jīng)過陳氏的條分縷析,《毛傳》的訓釋體系和訓釋特點一目了然?!秱髁x類》的直接功用,就是理清《毛傳》內(nèi)部脈絡(luò),為撰著《傳疏》作前期準備。《傳疏》就是以它為基礎(chǔ),“鏟除條例章句”糅合而成的。陳氏疏釋《毛傳》之所以能得心應(yīng)手、融會貫通、前后呼應(yīng),與這項基本研究有莫大的關(guān)系。陳氏撰著《傳義類》的另一個目的,是欲補《爾雅》之不足。兩者都保存漢以前之訓詁,相輔相成,則可以作為“通釋群經(jīng)”之橋梁。(二)《毛詩音》4卷,是研究《毛詩》經(jīng)傳字音的專著?!秱魇琛分卦卺屃x,但是陳奐認為音與義關(guān)系密切,“由韻以知音,因音以求義”?!睹姟窞楣盼慕?jīng),多通假字,又因南北之殊、古今之變,《詩》中“一字而數(shù)義”、“數(shù)義有數(shù)音”隨處可見,若不通古音,則不能得其義,故“泥今音而反昧古音,不可與言《詩》也”。陳奐作《毛詩音》,目的就在保存漢以前之古音,或為經(jīng)字、《序》字、《傳》字注音,或求音轉(zhuǎn)義通之軌跡,要皆為研《詩》和考上古音之助。
編輯推薦
《〈詩經(jīng)〉與訓詁散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