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鑒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作者:馮雷,龍揚(yáng)志 著  頁數(shù):578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的標(biāo)志性成就,陶器進(jìn)入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陶器的發(fā)明,意味著人類制造工具的能力達(dá)到一個新的高度,是人對自身擺脫自然束縛、達(dá)到對自身命運(yùn)把握的一種能力證明。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必須依靠自然之物,依勢就形進(jìn)行一些簡單的加工;除了工具的制作水平低下之外,工具運(yùn)用于生活實(shí)踐所產(chǎn)生的效率也同等低下,人們不得不通過不斷遷移的方式解決生存問題。陶器作為一種更為完善的生產(chǎn)工具,它的先進(jìn)性體現(xiàn)在人們可以根據(jù)不同需要,將工具設(shè)計(jì)成不同樣式,從而逐漸將個人意志從蒙昧狀態(tài)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陶瓷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對過去的陶瓷文化的認(rèn)識,就是通過存留至今的陶瓷器物來尋找線索的。陶瓷器的質(zhì)地、材料、造型、紋飾、工藝等方面的特點(diǎn),都是不同時代技術(shù)水平相支撐的結(jié)果,通過對這些方面的考察,可以斷定陶瓷器所在的時代,并且由此進(jìn)一步探討相關(guān)的社會細(xì)節(jié)。正是這一點(diǎn),決定了陶器與后來的瓷器具有抽象的文物價值,一件穿越千年時空的陶瓷器,它經(jīng)歷的日常瑣事和世事滄桑,甚至還有刀光劍影的洗禮,其中所裝載的豐富信息,給人們留下的想象空間可能遠(yuǎn)遠(yuǎn)超過我們的個人能力。由瓷器“china”而到中國“china”,正是從一個語言學(xué)的角度證明了中國陶瓷之于世界文化的獨(dú)特性意義,它足以說明西方建立起來的東方想象體系之中,陶瓷成為一種重要的識別身份,這種想象,無形中造就了中國陶瓷的重要價值。回頭來看,“china”這個西方的命名,賦予了“中國”和“瓷器”一種二元一體的關(guān)系。一提起美輪美奐的陶瓷器,就會想到物華天寶的中國;而一提到象征著東方文明的中國,則也無法忘卻那些泥土和火焰交媾而成的人間奇跡。毫無疑問,陶瓷器在相當(dāng)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的工藝技術(shù)文明的巔峰?!讹嬃鼾S說瓷》的作者許之衡即認(rèn)為制瓷融合了“天時”、“地力”和“人巧”,所以“吾華美術(shù)以制瓷為第一”。中國是一個儒、釋、道、法、墨等多種哲學(xué)體系共生的文明空間,古代的文人士子對這些偉大而深奧的思想各有秉承,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社會理想和審美取向。但無論他們的政治抱負(fù)和文墨風(fēng)格如何迥異,在他們的案頭幾側(cè)卻都擺放著形態(tài)各異的陶瓷器皿作為清供之物。從這個角度來看,“陶瓷”又不僅僅是工藝文明的顯現(xiàn)。

內(nèi)容概要

從各朝各代、各地名窯的窯式、制器特點(diǎn)和技藝說起,分別闡述了瓷土窯、陶土窯的胎釉、色彩、花繪、款識、瓶罐、杯盤、雜具及疵偽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并對數(shù)十種名窯進(jìn)行了地址考證和特點(diǎn)詳述,切實(shí)彌補(bǔ)了愛陶者的知識盲點(diǎn),使其能真正深入到陶瓷的形、質(zhì)之中,認(rèn)識源遠(yuǎn)流長的中國古代陶瓷文化。而原著所涉及的陶瓷學(xué)名和俗稱,迄今仍為中外博物館和文物界的基本用語。    該書由《陶說》、《景德鎮(zhèn)陶錄》和《飲流齋說瓷》三部古代名籍合成,是第一個囊括了古代陶瓷品鑒常識的白話注譯本。

書籍目錄

原序卷一  說今  饒州窯  陶冶圖說    采石制泥    淘煉泥土    煉灰、配釉    制造匣缽    圓器修模    圓器拉坯    琢器做坯    采取青料    揀選青料    印坯、乳料    圓器青花    制畫、琢器    蘸釉、吹釉    旋坯、窆足    成坯入窯    燒坯、開窯    圓琢洋彩    明爐、暗爐    束草、裝桶    祀神、酬愿卷二  說古  原始  古窯考    唐越州窯    吳越秘色窯    后周柴窯    宋定窯    宋汝窯    宋官窯    宋修內(nèi)司官窯    紫口鐵足    宋哥窯    宋龍泉窯    吉州窯    象窯    董窯    均州窯    磁州窯    建窯    山西窯    高麗窯    早期陶窯演變    定窯    汝窯    官窯    鈞窯    哥窯卷三  說明    饒州窯    江西窯    洪武窯    永樂窯    宣德窯    成化窯    正德窯    嘉靖窯    隆慶、萬歷窯    造法    千年青花瓷    歷代青花卷四  說器(上)  唐虞器    缶    土增、土刑    泰尊    砸大、瓦棺    甑盆  周器    瓦旎    大尊    大暮    瓦無瓦、缶、壺    瓦大    甕    覷、盆、甑、鬲、庾    簋、豆    登    瓴、瓤    汲缶    挈壺    瓶    夫子書甕    灌甕    經(jīng)程    瓦卮  漢器    桂酒尊、泰尊    缽    康瓠    瓿、甌、甄    瓿    甌    儋    盞    漆烏瓦盤    安哉  魏器    陶尊  晉器    縹瓷    東甌奔器    中國歷代陶俑演變    唐三彩  南北朝器    鶴觴罌軍持  隋器    綠瓷琉璃卷五  說器(中)  唐器    大尊    進(jìn)瓷    紫瓷盆    越碗    內(nèi)邱白瓷碗    大邑瓷碗    綠瓷杯    瓷罌、老瓦盆    盞托    越甌、邢甌    八缶    陶硯    高足碗  宋器    白定仁和館瓶、哥窯瓶    紙槌、鵝頸、茄袋、花尊、花囊、蓍草、蒲槌等式瓶    吉州窯白紫色大小瓶    箸瓶    瑪瑙釉小罌    陶硯    哥窯硯    哥窯三山、五山筆格,白定臥花哇哇筆格    水中丞    官、哥、龍泉、定筆洗    官、哥、青冬窯瓷印    官、哥窯方印色池,八角、委角印色池,定窯印花紋、方印色池    官、哥、定窯、龍泉彝爐,乳爐    定窯香盒    糊斗    書鐙    瓷簫    瓷枕    官窯花澆    定窯兔毛花    定州花瓷    建安兔毫盞    鷓鴣斑    小海鷗    卵碗    紫碗    銅葉湯蹩    東坡茗碗    益公湯盞    定窯勸盤    官窯人面杯    哥窯合巹雙桃杯    哥窯八角把杯    酒檣    饒州花青碗    箸瓶    浙甕    秘色瓷  元器    饒州小足印花碗,饒州青黑色戧金酒壺、酒盞卷六  說器(下)  明器    綠瓷燎爐    大尊、犧尊、著尊、小晷、大羹和羹碗、毛血籩豆盤、扁壺、方罐、看瓶、牡丹瓶、壺瓶、拜磚    壓手杯    白壇盞    白茶盞    紅魚靶杯    青花龍、松、梅花靶杯,青花人物、海獸酒靶杯,竹節(jié)靶罩蓋    輕羅小扇撲流螢茶盞    五采桃注、石榴注、雙瓜注、雙鴛注、鵝注    磬口洗、魚藻洗、葵洗、螭洗    朱砂大碗、朱砂小壺    鹵壺、小壺    敞口花尊    漏空花紋填五彩坐墩、五彩實(shí)填花紋坐墩、填畫藍(lán)地五彩坐墩、青花白地坐墩、冰裂紋坐墩    扁罐、蜜食桶罐    燈檠雨臺、幡幢雀食瓶、蟋蟀盆    五彩靶杯    雞缸    寶燒碗、朱砂盤    人物蓮子酒盞、青花紙薄酒盞、草蟲小盞、五供養(yǎng)淺盞、五彩齊箸小碟、香合、各樣小罐    高燒銀燭照紅妝酒杯,錦灰堆,秋千、龍舟、高士、娃娃杯,滿架葡萄、香草、魚藻、瓜茄、八吉祥、優(yōu)缽羅花、西番蓮杯    壇盞    雙云龍、鳳霞穿花、喜相逢、翟雉、朵朵菊花、纏枝寶相花、靈芝、葡萄桌器    八寶團(tuán)龍筆沖    麒麟、盒子心、纏枝寶相花、回紋、花果、八吉祥、靈芝、海水、梅花香奩    仿白定長方印池    仿定器文王鼎爐、彝爐    流霞盞    卵幕杯跋一跋二跋三跋四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譯文】高嶺,本來是城東山的名字。在高嶺取土做不,一開始只有當(dāng)?shù)鼐用裢?、何、馮、方四姓以此為業(yè),如今婺源有很多假冒者,卻一定會假借這四姓的名號刻印在高嶺塊上,比如說“何山玉”、“汪某”、“方某”。臨近城西的李家田大州上,也出產(chǎn)瓷土,質(zhì)量和城東山的差不多,但是如果要燒造上好的瓷器,必須得用東埠出產(chǎn)的瓷土。高嶺土,上品是麻布口,次品是糖口,最次是磁器口。什么是磁器口呢?通過試照,然后掰驗(yàn)土塊,斷口像破磁盤,平滑無紋,斷口兩面一點(diǎn)也不粗糙,像刀切的一樣,這種土一定沒有韌性,造成坯件燒一燒后定會軟挫。以前有紅高嶺土,出自城東的方家山,塊色粉紅,火燒之后仍然是白色。后來方家以瓷土靠近祖墳為由,提請禁止在這里挖土。高嶺土,不用碓春,取土起棚,不過淘練成泥,印塊而已。這種“釉不土”,雖然名字也叫土,實(shí)際上是取自石料,必先洗去石上的浮土,再用錐碎成小塊,然后用杵臼捶搗一晝夜成土,然后才開始淘煉印造。差不多上半年春天時水大,每個棚子中的土都可全部碓春;下半年水小力微,勢必減少幾支碓春。水急力勻,春土稠細(xì);水緩力輕,春土稍粗。因而制造的不釉,以上半年碓春的為佳。做成的陶坯也比下半年的強(qiáng)?!驹摹客徊灰玻屑t黃白之分,紅、白不皆器之細(xì)者用,黃不則惟粗器用之。然有一種淡黃帶白色者頗佳,又不止粗器也。黃不,土塊大而堅(jiān),春之杵春亦必堅(jiān)大。白不,土稍松細(xì),碓式亦次于春黃不者。邑東王港以上有二十八灘,每灘皆有水碓,春土作不,昔春黃不戶半于白不,今則春造黃不者只五六處,余俱必春白不。不之絕佳者,惟壽溪塢所產(chǎn)。他處載來鎮(zhèn)市,必日我壽溪不,亦多可用。瓷土,洪家坳舊出者與金家山所產(chǎn)同妙,后因與祁邑連界,屬一勢宦祖塋來脈,興訟永禁。坪里土、葛口土,皆祁門縣所產(chǎn)。自余干土出,而坪里、葛口之土用者少矣。近邑南有小里土,亦可用,春戶多合用之,然不及余干土也。不之名類不一,而玉紅、提紅二種為上。然二種不性軟,必多合高嶺方可用。余干不性頗健,少以高嶺配合便可用。近日高嶺所出已不如前,陶戶遂多用余干不。

編輯推薦

《陶鑒:歷代陶瓷形、質(zhì)與疵偽通考》:《陶說》、《景德鎮(zhèn)陶錄》、《飲流齋說瓷》三大古籍名典構(gòu)成陶瓷第一讀本全彩印刷,便于形象認(rèn)識各種名陶瓷的胎釉、花繪和色彩。文白對照,詳細(xì)注解,讓閱讀能夠真正深入淺出。文言名籍,讀就要讀懂。從整體到局部的圖示解說,足以幫助人們在辨識真?zhèn)螘r,既能識大體,又能重細(xì)節(jié)。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陶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jì)22條)

 
 

  •   本書籍,集各朝代之名注,圖們并茂,使人一目了然。
  •   非常喜歡這套書,印刷精美,內(nèi)容詳實(shí),最重要的是長見識。
    慢慢品讀,能學(xué)到很多東西
  •   專業(yè)人士、愛好者的必備工具書,極具權(quán)威性。
  •   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民族符號。
  •   寫書的太多,但是陶鑒可以。
  •   印刷、內(nèi)容都非常好~。很喜歡。不過感覺學(xué)術(shù)性的內(nèi)容多了一點(diǎn),如果再在內(nèi)容上充實(shí)一點(diǎn),將各朝代瓷器器形包含多一點(diǎn),就更好了~!@
  •   圖文并茂,內(nèi)容翔實(shí),喜歡。同樣適合菜鳥
  •   這套書的紙張都一般,顏色印得不是太舒服
  •   
    圖品質(zhì)量良莠不齊
  •   就是印刷質(zhì)量有點(diǎn)問題,色澤不清。但是收錄很全,摘古示今,總的來說還不錯吧!可以算是一本瓷器字典,
  •   書厚
  •   總體來說,就是外包裝差。這本書大概翻了一下,感覺還好。
  •   雖不是影響很大,但感覺不好,
  •   書還是不錯,就是才買幾天就降價了,而且不是一點(diǎn),有點(diǎn)讓人氣憤!希望以后能為我們消費(fèi)者把好價格關(guān)和質(zhì)量關(guān),這樣才能贏得更多人的支持啊, 老這樣誰還有信心?。?/li>
  •   此書原文全,注釋準(zhǔn)確、譯文流暢,配圖精美,且包羅了三部關(guān)于陶器的古籍內(nèi)容,且價格公道,值得收藏!
  •   了解了很多關(guān)于陶器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陶器里的靈性、美感和古典氣質(zhì)。。。
  •   書的內(nèi)容不錯,就是顏色偏差大了
  •   在圖書館看到了這本書,就想據(jù)為己有啊,所以趕緊得,買了!
  •   我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收藏愛好者的入門教材。原來成天看王剛的《天下收藏》,但是也只是外行看了看熱鬧,對于什么斗彩啊,什么官窯啊都不是太清楚??赐炅诉@本書,其實(shí)也不能說完全地弄懂了,不過確實(shí)得到了一個很系統(tǒng)的印象,也稍微有了些心得。這本書最值得一提就是圖片很豐富,介紹的并不枯燥,很有可讀性。
  •   本書介紹了很多古代陶瓷品鑒常識,而且配有精美插圖,讀起來賞心悅目。
  •   書很好,但是書角被摔癟了都,不知道是不是快遞公司不太負(fù)責(zé)呢……
  •   很喜歡制陶,夢想著開一家陶吧,所以買來這本書,讀了以后,受益匪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