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黃楠森 編
內(nèi)容概要
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是什么,在我國理論界有一些意見分歧。本書采取向上追溯的方法,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所提供的鄧小平理論的思想體系為主要根據(jù),探索其中包含的哲學思想,指出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就是辯征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或者更確切地說,就是實踐中的發(fā)展了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本書最后就鄧小平理論對建構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tài)的啟示,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作者簡介
黃楠森,男,四川富順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社科基金的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人學學會會長,北京市社科聯(lián)副主席。長期以來一直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編或撰寫《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與辯證法》、《黃楠森自選集》等著作十余種,論文300多篇,其中若干論著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吳玉章獎”以及教育部、北京市委等頒發(fā)的多項科研成果獎。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學道路 二、列寧與蘇聯(lián)哲學家的哲學貢獻 三、毛澤東、鄧小平與中國哲學家的哲學貢獻第二章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辯證唯物主義 一、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 二、毛澤東、鄧小平的實事求是觀 三、鄧小平對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的新概括 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對辯證唯物主義的重大發(fā)展 五、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豐富和發(fā)展第三章 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歷史發(fā)展階段論 一、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與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與歷史發(fā)展階段論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與社會主義社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性第四章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與生產(chǎn)力論 一、社會主義本質(zhì)決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二、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力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后標準 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四、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新境界第五章 中國的改革與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理論 一、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的重大貢獻及其晚年的失誤 二、鄧小平運用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準確抓住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提出必須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 三、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矛盾和經(jīng)濟體制改革 四、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和政治體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設第六章 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與世界歷史論 一、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與世界歷史論 二、對外開放政策的主要內(nèi)容與內(nèi)因和外國的辯證法 三、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七章 四項基本原則與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 二、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三、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 四、“一國兩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解決祖國統(tǒng)一問題的卓越作用第八章 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與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 一、馬克思主義的階段理論 二、新中國成立后從“以階段斗爭為綱”向“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轉(zhuǎn)變 三、改革開放以來階級、階層狀況的變化與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依靠力量第九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 一、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 二、文化問題的時代特征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第十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辯證法 一、鄧小平理論包含與世界文明大道相通的中國辯證法 二、鄧小平理論包含立中產(chǎn)當代中國歷史的實踐辯證法 三、鄧小平理論包含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改革辯證法 四、鄧小平理論包含正確認識和解決當代中國現(xiàn)實問題的矛盾辯證法第十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人的哲學 一、鄧小平的哲學的北京、方法與特征 二、鄧小平的哲學的基本內(nèi)容 三、鄧小平的哲學的重要意義第十二章 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xiàn)代形態(tài) 一、從鄧小平理論的精髓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存在論 二、從“三個有利于”價值標準挖掘義義利統(tǒng)一的新型價值觀 三、從哲學體系到實踐智慧、體系創(chuàng)新 四、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哲學基石——六大新觀念 五、鄧小平實踐辯證法的生長點 六、回歸馬克思與創(chuàng)造新形態(tài)——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新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