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脈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朱正倫,李小燕  
Tag標簽:無  

前言

知古城,愛北京    北京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現(xiàn)代化大城市。    說其古老,北京自周初建薊城以來,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北京自遼開泰元年即公元1012年為陪都,至今已有1000年的歷史;北京自金建中都遷都燕京,元、明、清、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北京為首都,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建都史。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也很難有幾座城市的歷史可以與北京的歷史相媲美。    說其年輕,自1978年以后,北京和全國各地一樣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不用說外地人進北京城,頓時覺得如入迷宮,就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偶然從五環(huán)、四環(huán)進入三環(huán)、二環(huán),看看西單,看看東單,看看東四,看看鼓樓,看看前門,也有一種恍如隔世、猶如夢中、全然不識的感覺。到處高樓林立,馬路縱橫,車水馬龍,人頭攢動,腳步忽忽,全無兒時記憶,哪得舊日風光,全然一派國際大都會的繁華景象。    北京作為中國的古都,她的外城、內(nèi)城、皇城、宮城的城墻與城門,在建城時她對河流與湖泊的選擇開發(fā)與利用,她的街巷胡同與道路,她的宮殿、王府、官府,尤其是百姓民居四合院,她的街巷胡同的標志性建筑——牌樓,許多都是古代建筑的珍品乃至世界的孤本,都是充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統(tǒng)一體。北京古城的一磚一瓦、一門一樓、一街一巷、一城一隍都能體現(xiàn)出濃厚的文化底蘊,值得我們了解,值得我們愛護,值得我們欣賞,值得我們自豪。不了解何來欣賞,不欣賞何來自豪,無自豪何來愛護,不愛護何以上對古人,下對來者?    近年來我們讀了一些書籍和文章,見了一些老照片和實物,才漸漸覺得北京的古建民居大有學問、大有講究。拋開中國長期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不論,在古城北京的眾多古代建筑物中,人們能了解到文王八卦之說、陰陽五行之法、周禮營國之內(nèi)涵、儒家和諧之要旨,同時我們更能見到古代建筑設(shè)計師和能工巧匠在建筑方面的辛勤勞作、祈盼好惡和卓越才華,絕非“四舊”二字所能詆毀得了和清除得掉的,這些恰恰是人類文明的體現(xiàn),是人文北京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了解和欣賞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需要一定的修養(yǎng),需要了解古建筑的規(guī)制與形制、古建筑屋頂?shù)氖綐优c結(jié)構(gòu)、古建筑屋頂?shù)募公F與嗤吻、古建筑屋頂?shù)耐呒c琉璃、古建筑的油漆與彩繪、古建筑的磚雕與裝飾、古建筑的工藝與材質(zhì),以及中國古代社會倫理觀念、美學觀念、儒家思想以及專制制度、等級觀念等。不對這些東西有所了解,欣賞中國古代建筑就無從談起。專制制度和等級觀念與現(xiàn)代社會不符,必須拋棄,而剩余的這些恰恰是中國文化元素的集中體現(xiàn),是萬萬不能拋棄的。    北京的古建藝術(shù),是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有形狀、有尺寸、有顏色、有遠近、有比例、有位置,因此加上必要的實物照片和示意圖,有助于人們對北京的古建筑藝術(shù)了解和欣賞。本書以圖代述、以文解圖、圖文互補、一目了然,化繁瑣為簡易,便于讀者閱讀。筆者期待本書不僅能使讀者從宏觀上認識古城北京的城墻與城門、河流與湖泊、街巷與胡同、四合院民居的概況,更能從微觀上了解其規(guī)制、形狀、式樣、結(jié)構(gòu)、作用、特點等欣賞的標準與尺度、內(nèi)涵與品位,使北京古城不僅成為北京人更成為全中國人,乃至所有想了解中國文化和古城北京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向往和記憶。畢竟,古城北京乃至中國的古代建筑藝術(shù),沒有了欣賞者、參觀者和維護者,是無法保護和傳承下去的。不過,要想了解古城北京的神韻,最佳的方法就是抱著本書身臨其境,這樣既看熱鬧,又懂門道,方能感受得到她的博大精深。    古人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我們對古城北京和中國文化更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作者能以知北京愛北京為樂,也希望更多的人以知北京愛北京為樂,則其樂融融也哉。    在此,要向侯仁之教授、羅哲文教授致謝,因為本書引用了他們的個別章節(jié)和圖片。本書中的示意圖均為作者本人所繪,不當之處希望讀者批評指正;本書的彩色圖片絕大多數(shù)為作者本人所拍攝。蔣春霖先生、李晉軍先生、朱墨女士也提供了一些圖片及文字資料。另外_二些圖片,請原作者看到本書后與北京大學出版社聯(lián)系,謝謝。    朱正倫    2011年3月

內(nèi)容概要

朱正倫、李小燕編著的《城脈——圖解北京古城古建》是北京一位歷史學老教授20多年歷史考證和親自探訪的心血結(jié)晶,章節(jié)間匯集了大量翔實的歷史資料、圖片、手繪圖?!冻敲}——圖解北京古城古建》從宏觀上使讀者了解古城北京的城墻城門、城池水道、街巷胡同、四合院民居及牌樓的概況,從微觀上使讀者了解其規(guī)制、形狀、結(jié)構(gòu)、作用、優(yōu)勢等欣賞的標準與尺度,內(nèi)涵與品位。《城脈——圖解北京古城古建》以圖代述、以文解圖、圖文互補,用簡單的方式讓你重新認識北京的古城古建。

作者簡介

朱正倫:男,祖籍江蘇武進。中共北京朝陽黨校教授,北京詩詞學會會員,曾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朱元璋政權(quán)時的儒生》、《明朝初年的科舉制度》、《對孔子“克己復禮”的再認識》、《孔子論證略說》等文章20余篇。
李小燕:女,北京人。北京市日壇中學圖書館館長,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小學圖書館委員會常務(wù)理事,從事圖書資料工作32年,近年發(fā)表文章20余篇。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皇權(quán)的象征——北京的城墻和城門
 遼代陪都南京城的城墻和城門
 金中都城的城墻和城門
 元大都城的城墻和城門
 明清北京城的修建過程
 明清北京內(nèi)城外城的城墻城門
第二章 城市的生命——北京城水系與湖泊
 曹魏至北朝時期的戾陵遏和車箱渠
 金中都蓮花河水系與湖泊
 元大都通惠河水系與湖泊
 明清北京城的水系與湖泊
第三章 整齊的規(guī)劃——北京的胡同
 北京城坊市街巷與胡同的稱謂
 檀州街是唐幽州城唯一留下的街名
 遼南京析津府的坊與街巷
 金中都大興府的坊與街巷
 元大都大都路的坊與街巷
 明北京順天府的坊街巷及胡同
 清京師順天府坊區(qū)街巷及胡同
 民國以來北京城的區(qū)街巷與胡同
 當代北京的區(qū)街巷及胡同
第四章 鮮明的等級——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
 四合院的院門
 四合院院門的裝飾
 倒座房
 垂花門——四合院的二門
 四合院的正房與耳房
 四合院的東西廂房與廂耳房
 四合院的后罩房
 四合院的影壁
 四合院磚雕
 四合院的內(nèi)檐裝修
 四合院的外檐裝修——彩繪
 四合院院門前老物件
 四合院保護街區(qū)
第五章 地標的建筑——北京的牌樓
 北京牌樓的種類
 北京牌樓實例
 附1
 附2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箭樓面闊進深和高度應(yīng)該與和該城樓的規(guī)制相一致。例如內(nèi)城九座箭樓均為面闊七間,進深三間,與內(nèi)城九座城門樓廊闊或九間或七間,廊進深或五間或三間相一致。唯一例外是正陽門箭樓比正陽門城樓廊闊九間,廊進深五間小了,但卻與正陽門城樓面闊七間,進深三間相一致。,為了顯示正陽門箭樓等級略高于其他八座箭樓,所以正陽門箭樓連城臺通高38米,而其他八座箭樓高度均在30米左右,最高的一座為德勝門箭樓,不足32米,比正陽門箭樓矮了6米多。外城七座箭樓的規(guī)格更低,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到了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建永定門城樓和廣安門城樓,提高其規(guī)制后,永定門箭樓和廣安門箭樓并未作相應(yīng)的改建,依然保持原來的規(guī)制,這就使永定門箭樓、廣安門箭樓與永定門城樓、廣安門城樓相比矮小了許多。內(nèi)城九座箭樓的抱廈就是在箭樓背面屋頂下再接上比其略低矮、面闊略窄小的建筑的屋頂,使兩個建筑連為一體,而屋頂成為勾連搭的形式。明清北京城十六座箭樓中,外城七座箭樓均無抱廈,故其等級皆低于內(nèi)城九座有抱廈的箭樓的等級。如正陽門箭樓面闊七間,進深三間,所接的抱廈面闊五間,進深一間,于是正陽門箭樓的連抱廈通進深就成了四間,抱廈再開過木方門。

編輯推薦

《城脈:圖解北京古城古建》:為正在消失的北京古城古建存檔。探尋北京古城發(fā)展綿延的文化脈絡(luò),觸摸北京古建依然跳動的歷史脈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城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內(nèi)容不錯,與作者的《城脈:圖解北京壇廟》一并購買的。只不過雖為彩印,但插圖實為單色圖案,不如黑白印刷成本便宜。
  •   對于了解北京建城和建都史很有幫助
  •   喜歡,了解北京古建筑是一種美得欣賞。
  •   不錯的書,了解北京
  •   加深了對北京的了解,
  •   這本書內(nèi)容嚴謹,內(nèi)容很豐富,尤其是作者手繪的地圖,盡顯作者的用心和耐心,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
  •   書很好,以后考慮推薦給朋友。
  •   插圖很棒
  •   挺好,內(nèi)容不錯。
  •   北京是個文化城市,從元建大都開始,就有了大城北京之稱。700多年的歷史,鑄就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但是,很多已經(jīng)消失了,很多正在消失中。我們探尋北京古城發(fā)展的文化脈絡(luò),從古城古建入手最直接。該書創(chuàng)作參考了大量歷史文獻,不僅給了我們翔實可信的文字介紹,還附了大量的照片,以及各種圖解。讓我們不僅能看到建筑表面,還能了解它的結(jié)構(gòu)工藝。讀過此書,可以學習到古建筑的規(guī)制與形制、屋頂?shù)氖綐优c結(jié)構(gòu)、油漆與彩繪、裝飾與工藝材料,可以感受到中國古代建筑之美。
  •   嚴謹,通俗好讀,像我這樣世居北京的主兒,讀來還覺新奇。有好多本城知識我這年近半百的人以前不明了。還捎帶了解了一些古建知識。推薦。只是書有點臟。難怪特價。
  •   收獲多多,可以詳細了解古老的北京城
  •   看了后長了不少歷史知識,對北京也有了近一步了解,但此書的作者好象不是真正的老北京人,所以寫的不是那么好,
  •   從未去過北京,但對北京之建筑群癡迷已久,初步翻了一下,此書圖文并茂,也許可以有助于我打開新思維
  •   書中講述了北京的古建文化,包括城墻、城門、胡同,四合院、牌樓等,圖文并茂,相對較為詳細,不過還有一些遺漏之處,諸如面對拆遷的大風波,到底哪些建筑還存留,既然是讓人認識古城文化,那么對它的現(xiàn)狀也應(yīng)該介紹詳細點。我在陳丹青的《退步集》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據(jù)1949年統(tǒng)計,北京城有名字的胡同有3074條,而近年來以每年600條的速度予以拆毀——02年記。而在作者書中看到:北京約有胡同1320條,居全國第二。不懂這個數(shù)據(jù)到底是啥時候統(tǒng)計的,畢竟拆遷總在大幅度進行中,胡同的命運一天一個樣都很難說。還有一些四合院的介紹中,有些說明了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有些啥都沒說,真不知道是還有沒有啊。畢竟這年頭受刺激大了,梁思成的故居都可以以“50萬”的借口拆遷,還有啥不可以拆啊。但是雖然無奈,認識還是有必要的,作者可以列出這些文化命運的遞進過程,給大眾一個更全面的認識,作者也提到:深知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城市,情感自在其中。這其中蘊含的是一個單一知識與歷史的問題,我們應(yīng)該從全方面去了解,不是嗎?如果別人對這方面感情的話,可以去看看《梁思成、林徽因講建筑》,擴展知識面,對古城命運認識更深刻一點。
  •   學了好多知識,都是很細微的,以后逛胡同的時候,就能看門道了。
  •   喜歡看這種書,不是瞎講故事,而是很嚴謹?shù)逆告傅纴砟欠N。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