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選(上)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汝企和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11出版)  作者:汝企和 編  頁數(shù):196  
Tag標簽:無  

前言

本部教材首次出版于1999年,迄今將近十年。總體來說,這一教材最大的特色是以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此三學古代合稱“小學”)內容統(tǒng)領全書。這主要基于如下考慮:課程目的的要求,大學課程與中學課程質的區(qū)別,以往教學實踐的啟示和中學文言文課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中國歷史文選”的課程目的,學術界歷來看法不一(這些歧異觀點集中反映于兩輯《中國歷史文選教學研究》和已出版的各教材之中)。我們認為,這門課是歷史系的語言工具課,并以此為出發(fā)點來設計這門課程的內容。無論學習何種語言,最基本因素皆為字詞和語法,古漢語亦不例外。古漢語語法與現(xiàn)代漢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許多古漢語語言現(xiàn)象又非語法所能涵蓋,因此古漢語字詞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以往的教學實踐充分表明:對于古漢語特有的語法規(guī)律,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容易,短時間內就能有較大提高,而字詞方面若想有明顯進步,則須長時間積累。語言大師王力先生曾在《古代漢語的學習和教學》中指出:“我們在研讀古代漢語的時候,應該首先抓哪一方面呢?我想應該先抓詞匯方面,語法方面固然很重要,但是由于語法是比較穩(wěn)固的,古今差別不大,只消知道幾個粗線條,再學習一些古代虛詞,也就差不多了。至于詞匯,它是變化比較快的,所以先抓詞匯方面是對的?!币莆兆衷~,不外乎形、音、義三個方面。眾所周知,古人對漢字的形、音、義,千百年來已作了極為深入的研究,其成果集中反映于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當中。這三項專門之學作為本科生課程,一向由中文系開設,歷史系本科生迄今很少有設這些課的。然而作為歷史系的語言工具課:“中國歷史文選”的教學,適當引入“小學”的實用部分卻完全必要。

內容概要

  《中國歷史文選(上冊)》突出上述特色的嘗試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四方面:第一,知識介紹。我們將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中實用的內容深入淺出地摘編為短文,置于每冊書之首,并精選歷代名家關于小學的論述若干篇,附于短文之后。講課時,將上述內容適當穿插于各篇課文之間進行講解(其中易懂者則作為練習讓學生翻譯)。這樣安排,首先是將“小學”知識擺在課本最突出的位置,以引起學生充分重視。而更為重要的是切實以這些知識貫穿全部教學始終,以使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從而最終達到能獨立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閱讀中難題的目的?! 〉诙?,選篇。我們所選名篇,多為先秦、兩漢之作,如前四史、子書和大部分經(jīng)書等,這些名篇恰為中國歷史上被后世學者注釋最多的篇章。如《周易》一書,幾千年來對其詮釋、研究之書竟達三千余種,在這方面古今中外沒有哪一部著作可以與之相媲美,堪稱世界之最。對其他名篇的注釋也往往超過原文幾倍、幾十倍,這些注釋是“小學”資料的淵藪,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因此選這些篇章,非常便于教師展開講授“小學”內容?! 〉谌⑨?。我們在新教材注釋中也注意引入“小學”方法。如《尚書·牧誓》的第一句為“時甲子昧爽”,其中“昧”為“暗”,學生容易理解,而“爽”為“明”則不易懂,我們在注釋中指出:“爽,會意字,字形像古代窗欞,其空白處表示透進的光。”與僅僅注“爽”為“明”相比,這樣注釋顯然可使學生對字義的理解深刻得多。又如《書教下》引《易系辭》的“(易)窮則變”一句,“窮”很容易被誤解為“貧窮”。我們在注釋中指出:“窮,身躬于穴,表示無出路之意。”這樣從字形中分析字義,生動形象,可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谒?,實習系列。以往教科書中,僅有幾部有練習題,罕有安排實習者。我們于1994年設立文獻實習室,故此次新編教材,首辟實習系列。該系列前兩單元為實習如何使用工具書,后幾單元則是實習如何從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的角度剖析與理解漢字。

作者簡介

汝企和,男,1949年10月出生,江蘇蘇州人。漢族。如企和為翻譯家汝龍之子。1985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一直于北師大歷史系任教?,F(xiàn)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文獻教研室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員、中國宋史研究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歷史文獻學;教學研究。代表性論文:《論“中國歷史文選”教學中的周期性問題》(0.86萬字),《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第三期。(2004年6月)《兩漢時期之相人術與漢代社會》(1.3萬字),《齊魯學刊》2005年第五期?!侗彼喂俑畬︶t(yī)書的校理》,(1萬字),《北京師范大學學報》06年第二期。《對完善??睂W理論體系的若干思考》,(1.2萬字),上海《圖書館雜志》2005年年刊,2006年10月出版?!睹朗果溕徶聡鴦涨漶R賽函及其天京蕪湖之行》,《太平天國史譯叢》(第二輯),中華書局1983年9月版?!丁蠢m(xù)編兩朝綱目備要〉初探》,《史學史研究》1987年第二期。

書籍目錄

文字學常識漢字的形體甲骨文金文籀文、古文、小篆隸書、楷書漢字的構造——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吉字轉注與假借文字學選篇經(jīng)箝纂詁序文字蒙求序“轉注”的幾種解釋新注選篇·經(jīng)部周易乾第一坤第二系辭(上)(節(jié)選)尚書盤庚(上)牧誓詩經(jīng)七月公劉禮記大學中庸左傳鄭怕克段于鄢召陵之盟宮之奇諫假道城濮之戰(zhàn)晏嬰叔向論齊晉季世齊晉鞍之戰(zhàn)公羊傳宋及楚平谷梁傳虞師晉師滅夏陽論語為政孟子許行新注選篇·史部史記秦始皇本紀(節(jié)選)六國年表序留侯世家(節(jié)選)貨殖列傳序漢書藝文志序(節(jié)選)叔孫通傳司馬迂報任安書后漢書黨錮列傳序范滂傳三國志讓縣自明本志令古文獻常識古漢語語法白文選篇太平詔書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曾文正公集卷五(節(jié)選)  內河水師三獲勝仗折  成豐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水師三次獲勝兩次敗挫折  成豐四年十二月三十日附錄  實習系列實習一:工具書(一)實習二:工具書(二)  實習三:文字學(一)  實習四:文字學(二)再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文字學常識漢字的形體所謂漢字的形體,就是指漢字的外形或體式。幾千年來,漢字的形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由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籀文和古文變?yōu)榍卮男∽欢怯汕卮男∽優(yōu)闈h代的隸書;三是由漢代的隸書變?yōu)槲簳x以后的楷書。漢字從甲骨文到小篆,可統(tǒng)稱為l占文字;隸書以后可統(tǒng)稱為今文字。甲骨文這種文字因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又因這種文字主要用于占卜,所以也有人將其內容稱為甲骨卜辭。甲骨文已擺脫了原始的孤立的象形符號,而形成了較完整的文字體系,這是岡為:第一,甲骨文盡管有些字象形成分很重,但它們畢竟是一種文字符號了。作為文字,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穩(wěn)定的寧形、固定的讀音和確切的字義。這些條件甲骨文都已具備了。第二,從造字方法上看,若暫且拋開轉注不論,則其他五種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在甲骨文中皆已存在。第三,從數(shù)量上看,甲骨文的字數(shù)已相當可觀。據(jù)《甲骨文編》(1965年新版)統(tǒng)計,共4672字。而當時的實際數(shù)字顯然要比這個數(shù)字大得多。金文這種文字因主要是鑄刻在鐘鼎一類金屬器皿上而得名,又叫鐘鼎文或銅器銘文。迄今已發(fā)現(xiàn)的鑄有銘義的銅器,已超過七千件,其中以西周時期的居多。金文與甲骨文在形體上十分相似,從歷史上講,二者有直接的承襲關系。與甲骨文相比,金文形體的特點是筆畫頇粗,大小勻稱,結構也日趨方整。

后記

這次教材再版的修訂工作主要是由張升與汝企和兩位老師完成的。而在修訂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來自許多方面的幫助,特此致謝。由衷感謝北京大學教授張衍田教授,他在原教材出版后曾認真審讀,并將所發(fā)現(xiàn)的標點、文字方面的問題毫無保留地告訴筆者:這種無私的寬廣胸懷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要感謝責任編輯李雪潔女士,她為本教材的出版付出了艱苦的勞動!還要感謝張婷博士,張樁、葉勤碩士高質量的錄入和細致的校對,他們的辛勤工作大大降低了本書出現(xiàn)誤字的幾率。在這里還要提到的是參加本書初版編寫的諸位先生,他們是:來可泓,張富祥,梁方健,邱居里,周洪,劉淑英,張升,汝企和:他們共同的辛勤勞動為本次修訂奠定了堅實基礎。

編輯推薦

《中國歷史文選(上冊)》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歷史文選(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