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后日本經濟的要論淺析

出版時間:2005-12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平  頁數(shù):198  

內容概要

  《戰(zhàn)后日本經濟的要論淺析》第一章作為第三章以后章節(jié)的背景考察,從國際經濟環(huán)境、產業(yè)狀況、企業(yè)、勞動、財政金融、景氣循環(huán)的視角,對戰(zhàn)敗與經濟混亂、經濟復興與經濟自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以及20世紀70年代后半期的經濟低速增長時期的戰(zhàn)后日本經濟發(fā)展過程及其主要論點進行概括和分析。第二章,對戰(zhàn)后日本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幾個核心問題,按照經濟結構、財政金融、外匯變化以及泡沫經濟等命題線索,進行論述和分析。第三章,以國際收支表為主線,從對外經濟關系中涉及的國際貿易以及從與此相關的貿易摩擦問題、對外直接投資及匯率變化等方面,提出問題并借以闡述對外經濟關系的主要特征。第四章的主要課題是解析90年代長期蕭條的內在原因及其蕭條基本結構的特征。第五章,通過對70年代以后的日本產業(yè)結構以及勞使結構的分析,解析對現(xiàn)代日本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在日本戰(zhàn)后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大作用的產業(yè)結構和日本式勞使關系的變化特征。第六章,提出日本金融體制主要的不穩(wěn)定因素即不良債權問題,分析不良債權的現(xiàn)狀以及處理不良債權的進展情況。第七章,借助國際比較的方法,分析90年代經濟長期蕭條時期的日本財政問題,提出90年代的日本財政政策的核心問題。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戰(zhàn)后經濟的復興、自立與民主化第一節(jié) 戰(zhàn)爭后遺癥與日本經濟第二節(jié) 戰(zhàn)后經濟民主化過程的三大改革一、第一項大改革:解散財閥二、第二項大改革:土地改革三、第三項大改革:勞動改革第三節(jié) 經濟復興與自立一、經濟復興時期最重要的產業(yè)政策:傾斜生產方式二、冷戰(zhàn)與美國對日占領政策的轉變三、道奇方針四、朝鮮戰(zhàn)爭與日本經濟復興第四節(jié) 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一、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二、經濟高速增長的歷史條件三、經濟高速增長的政策條件四、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產業(yè)公害等社會負效應第五節(jié) 經濟低增長時期一、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與“尼克松沖擊”二、石油危機圾其影響第二章 經濟大國的成長軌跡第一節(jié) 蕭條性通貨膨脹與高速增長期的終結一、日本經濟與通貨膨脹二、蕭條性通貨膨脹(滯脹)三、通貨膨脹到通貨緊縮四、通貨膨脹陷阱與通貨緊縮第二節(jié) 確立經濟大國的地位一、日本經濟的軟著陸與財政赤字二、國債與金融自由化三、日本式經濟體系的形成四、世界經濟大國的誕生第三節(jié) 日元升值與泡沫經濟一、高日元與經濟全球化二、日元大幅度升值與經濟衰退、泡沫經濟第三章 對外經濟關系第一節(jié) 前述第二節(jié) 國際收支概況一、2004年國際收支狀況二、國際收支的決定要素與日本國際收支結構特點第三節(jié) 日本貿易結構的特點第四節(jié) 貿易摩擦第五節(jié) 對外直接投資一、對外直接投資的概念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發(fā)展過程與現(xiàn)狀三、日趨緊密的日亞關系四、投資摩擦五、產業(yè)空洞化第六節(jié) 從貿易和投資角度看日元匯率的變化一、匯率變化二、匯率決定理論第四章 泡沫經濟破滅后經濟蕭條的原因及結構特征第一節(jié) 景氣循環(huán)與經濟不景氣的長期化一、景氣循環(huán)的一般理論二、“平成蕭條”的提起第二節(jié) 長期不景氣的經濟背景一、對經濟高速增長的基本認識二、石油危機后經濟結構的變化三、從“平成景氣”到“平成不景氣”四、泡沫經濟破滅后的日本經濟第三節(jié) 長期蕭條的原因及結構特點一、“復合型蕭條”帶給經濟體系的變化二、“平成蕭條”的根本原因第五章 日本式產業(yè)與勞動體制的變化第一節(jié) 經濟高速增長的結束與石油危機一、高速增長期的產業(yè)結構與勞動體制狀況二、高速增長期結束與石油危機(70年代)第二節(jié) 從80年代日本經濟的黃金時代到泡沫經濟破滅一、日美經濟關系的變化二、從《廣場協(xié)議》到泡沫經濟三、“罔高不況”與產業(yè)和勞動四、泡沫經濟與產業(yè)和勞動第三節(jié) 產業(yè)與日本式勞使關系的現(xiàn)狀一、產業(yè)空洞化與就業(yè)狀況二、日本式勞使關系的新特征第六章 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問題與日本經濟第一節(jié) 日本不良債權與金融危機一、泡沫經濟破滅與不良債權問題二、第一次金融危機三、第二次金融危機四、第三次金融危機五、金融系統(tǒng)的穩(wěn)定與零利率政策第二節(jié) 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問題一、不良債權的界定二、不良債權問題的現(xiàn)狀三、日本不良債權問題久治不愈的原因四、結構性不良債權形成的原因第三節(jié) 不良債權問題與實體經濟一、銀行惜貸、企業(yè)投資需求減少和企業(yè)籌資困難二、金融系統(tǒng)的動蕩與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疲軟三、企業(yè)債務過剩與企業(yè)投資需求的減少四、日本學術界圍繞不良債權問題的主要觀點綜述第七章 90年代的日本財政問題第一節(jié) “小政府”政策與巨額債務一、巨額家計黑字和巨額政府赤字二、財政改革:日本與歐美的國際比較三、財政赤字的國際比較第二節(jié) 超低利率下的國家財政赤字一、90年代過度膨脹的財政支出二、低稅負政策三、國債依存度過高和國債累積余額過大第三節(jié) 中央和地方財政的主要特點一、稅收制度管理和公共事業(yè)二、石油危機后地方債務的加重第四節(jié) 90年代財政政策的核心問題一、財政政策基調二、主要施政措施三、財政政策效果評價四、財政政策“微效”的原因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戰(zhàn)后日本經濟的要論淺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